京东‘强’人退下 迈向集体领导

京东创办人刘强东正式退居二线,走上其他大型科网巨头领袖淡出公司的旧路
重点:
- 京东宣布,徐雷将接替刘强东出任首席执行官,负责日常营运管理,刘强东续任主席,今后专注长期战略设计
- 证券界认为,科网平台业务主要受产业监管政策影响,其中来自美国监管压力更大,人事变动反而属次要
罗小芹
又一位中国科网强人宣布退下来了,但这真的重要吗?
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JD.US; 9618.HK)上周四宣布,创始人刘强东退任首席执行官,但续任董事会主席,今后将专注公司长期战略设计与重大决策部署、培养年轻领军人才和振兴乡村事业。
公告称,履新首席执行官的徐雷,将以执行董事身份加入董事会,他接任前为集团总裁,并历任京东零售首席执行官、京东集团首席市场官及京东商城市场营销部负责人等职务。近年零售部门贡献京东总收入达九成以上,由掌管零售的徐雷接任,或有助管理平稳过渡。
外界预计,与其他科企创始人逐步淡出的情况一样,不足50岁的刘强东稍后或会辞去主席职务,但对公司实际影响不大。消息公布后,京东股价在两个交易日内下跌5.3%,上周五报222.4港元,处于过去52周区间的中间偏低水平。
过去两年,中国政府不断祭出政策组合拳,整肃电商、游戏、外卖及网约车等市场的垄断现象,多名具影响力的民间企业家,先后放弃公司管理权。其中,阿里巴巴(BABA.US,9988.HK)创始人马云早于2018年已宣布翌年9月卸任主席,随后拼多多(PDD.US)创始人黄峥在2020年接连卸任首席执行官及董事长,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2021年5月宣布卸任首席执行官,几个月后又辞去主席一职。
科网企业曾经是中国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能够带领科企创出一片天,时势与运气虽不可或缺,但创始人的性格特质,也能够为这些成功的商业案例添上色彩。刘强东以一介穷小子建立市值逾千亿美元的电商王国,可说是典型的白手兴家故事。
500元变一万亿
刘强东出生于江苏,1992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取录,他筹得500元旅费后、带上在途中充饥的一窝鸡蛋,以及父老乡亲的期望,便踏上赴京征途。乘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他于2004年创立京东,期间享受着网上零售市场快速成长的红利,带动京东市值最巅峰时超过1,900亿美元(1.2万亿元)。
京东以挑战电商龙头阿里巴巴为目标,反映刘强东好强不言败的性格,但强人也有困扰时。他于2018年9月涉及一宗美国明尼苏达州性侵案,其后获该州检察官办公室以证据不足为由不予起诉,刘强东虽然只持有13.9%京东股份,但在“同股不同权”的制度下,让他拥有76.9%的投票权,事件难以动摇他在京东的地位。不过,案件的民事索偿仍未了结,而且自从这宗事故后,刘强东已逐步淡出日常业务,可能反映他有意为京东迈向集体领导打下基础。
光大新鸿基财富管理策略师温杰表示,现代企业以团队为基础,就算像刘强东这种灵魂人物,去留对公司影响有限。智易东方证券行政总裁蔺常念说得更直白,认为刘强东是担心“共同富裕”政策,与其他科网巨企创办人淡出管理层如出一辙,但他也认为此举对公司营运没有任何影响。
京东去年收入增长27.6%至人民币9,516亿元,其中来自零售分部的收入为8,663亿元,约占整体收入91%,产生约266.12亿元的经营利润。然而,新业务经营亏损扩大,由2020年的47.2亿激增至去年的106亿元,物流业务更转盈为亏,录得经营亏损18.3亿元,拖累去年公司录得35.6亿元亏损,表现远差于2020年的494亿元纯利。
政策影响更明显
京东的新业务包括京东产发、专攻下沉市场的京喜、海外业务及技术创新等,这部分收入只占整体营收2.7%,但却造成颇大亏损,而且针对科网平台的监管政策未见放松,这些都远较创始人刘强东的淡出,更令投资者忧虑公司未来前景。
蔺常念认为,自从蚂蚁集团的上市计划夭折后,国策便明显不利中国科网平台,行业基本面至今没有太大改善,认为投资者应提防科网股;温杰也认同科网平台受监管政策影响最大,而且不单是中国监管当局,而且也受制于来自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压力,人事变动反而是次要。他认为需要先观察京东今年首季的业绩表现,业界才能判断第二季以至下半年的投资部署。
另一个市场担心的因素,是中国新冠疫情反复,持续冲击消费与物流业,三大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京东及拼多多近期营业收入增长乏力、净利润增速也有所下滑。京东去年虽然转盈为亏,但以非公认会计准则计算,公司录得约172亿元净利润,市盈率约37.3倍;以同样准则评估,阿里巴巴的预测市盈率仅约11.8倍。
京东在面对管理层变动,以及与阿里巴巴同等的监管风险下,究竟是否值得拥有比对方高出两倍以上的溢价,的确有商榷之处。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