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18.HK JD.US
JD first-quarter results marking a turnaround

京东首季度表现胜于市场预期,市场投以信心一票

重点:

  • 集团第一季度盈利71亿元,按年增长近13%
  • 投行纷纷调升目标价或评级

刘智恒

京东首席执行官许冉上任刚好一年,今年首季度京东集团(9618.HK, JD.US)派出理想业绩,收入达2,600亿元(359.5亿美元),按年升7%;股东应占溢利上升近13%至71亿元,若按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计算,盈利更高达89亿元,按年增长17%。

去年五月徐雷退下京东首席执行官职务,由原任首席财务官的许冉继任,当时市场就估计,许冉专长管数,很大机会透过节流省钱去提升集团盈利。到2023年业绩公布,收入增长3.7%至10,847亿元,盈利更大幅增长1.3倍至242亿元。

悭出个未来?

业绩虽然不俗,市场却有声音认为京东只是“悭出个未来”,收入实际增长有限,但在许冉努力下,分别将研发开支与行政开支等占收入的百分比压下来,履约开支则持平,加上利息收入增长,股权投资亏损又减少,京东才能达到较佳的盈利。

不过,近日首季业绩发布后,市场发觉集团审慎开支之余,业务录得的增长亦胜预期。各项业务中,京东零售收入按年增长6.8%至2,268亿元,京东物流收入上升14.6%至421.4亿元,物流业务在经营层面上更扭转去年亏损11.2亿元的劣势,录得经营利润2.24亿元,成为首季盈利上升的一大关键。

整体商品收入按年升6.6%至2,085亿元,其中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商品收入上升5.3%至1,232亿元,日用百货商品收入升8.6%至853亿元。服务收入则增加8.8%至515亿元,当中平台及广告收入微增1.2%至193亿元,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为323亿元,按年升13.8%。

集团经营利润率也由去年同期的2.6%,提高至3%。要知道,近年拼多多(PDD.US)等在线平台来势汹汹,在各方的压力下,京东进行百亿补贴上线,令经营利润受到挤压。然而京东最终不但能将收入增加,更能提升经营利润率,确实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

公司透露,在一季度的各项用户指标实现大幅提升,季度活跃用户数已连续两个季度保持同比双位数增长,用户的购物频次和低线城市用户数量也明显提升。

期内京东物流(2618.HK)为名创优品(9896.HK)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覆盖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所有门店的仓储及配送,双方已计划,探索更多的全球合作机会。

以旧换新带动需求

对于公司前景,许冉充满信心:“我们看到各业务已取得切实的成果,尤其是我们对用户体验的重视,带来一季度活跃用户数和用户参与度的强劲增长。我们相信京东对‘多快好省’用户体验的承诺将继续得到全中国消费者的认可,也将在未来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发展势头。”

许冉在业绩发布会指出,中国消费市场既庞大又分散,随着不断提升在线平台效率及创新模式,可以将在线化率由现时30%进一步提升。商超、家居家装等在线渗透率,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她特别提到,以旧换新已是十年前事情,大件耐用品正进入换新周期,相信会带动置换需求,京东正期待地方政府会有更多补贴落地。相信家电大盘以旧换新的销售,将为家电品类带来更多增量,销售占比亦会提升。

投行大升目标价

近年许多在美或港上市的内地公司,认为自家公司的股价被低估,纷纷进行回购。京东的股份回购计划持续进行,今年3月时新推出的30亿美元回购,至5月15日止的回购金额达7亿美元,仍有23亿美元可使用,有效期至2027年3月。为了应对回购所需的资金,京东上周宣布将发行 17.5 亿美元的可换股优先票据。

首季度业绩公布后,京东股价升1.3%至134.1港元,各家投资银行都纷纷调升其目标价或评级。中金指京东采购成本降低及高毛利的商超业务占比上升,将美股的目标价调升28%至41美元。野村指京东零售数据及整体业绩胜预期,收入亦开始重拾动力,将其港股目标价调升29%至165港元。麦格理的上调幅度最大,调升54%至159港元,评级升为“跑赢大市”。

京东目前的市盈率在14倍水平,相对于阿里巴巴(9988.HK, BABA.US)的17.5倍及拼多多的28倍仍有距离,业务若能持续改善,大有追落后的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盈利创纪录激增 老虎证券股价大涨

网上券商老虎证券(TIGR.US)周二公布最新财报,非通用会计准则下,去年第四季公司录得净利润3,050万美元,刷新历史记录,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10万美元;全年净利润达到7,050万美元,同比增长65%,亦创历史新高。 公司在收入方面亦创历史新高,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1.24亿美元,同比增长77.3%,全年收入3.92亿美元,同比增长43.7%。去年四季度,老虎证券全球开户客户新增8.1万,同比增长70.1%,全球开户数达244.9万。季内入金客户新增5.9万,同比增长51.4%;2024年全年,公司新增入金客户18.7万,年度入金目标超额完成。截至2024年底,入金客户总数达到109.2万,同比增长20.7%。 强劲业绩带动下,老虎证券周二股价大涨21.58%,收报9.69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ydrogen truck from Scage

司凯奇受惠国策 借SPAC上市获中证监开绿灯

上周,这家绿色能源卡车制造商在纳斯达克借壳上市的计划,获得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重点: 在3月底的股东投票后,司凯奇有望在下月完成拖延已久的纳斯达克SPAC上市 由于轻资产商业模式、强大的政府关系,以及中国对绿色能源的支持,这家氢动力卡车制造商看起来有望蓬勃发展    阳歌 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正值中国大力推广氢能源车辆,司凯奇国际有限公司为投资者提供一个相当具吸引力的增长故事。它计划透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在纳斯达克上市,现在只是一步之遥。 上周,公司的上市计划向前迈出重要一步,正式獲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备案,这相当于取得了监管当局的许可。此前,因尚未获证监会批准,计划与司凯奇合并的SPAC Finnovation Acquisition Corp. (FNVT.US)多次推迟投票,两家公司早在2023年8月就宣布合并意向。 根据Finnovation上周发布的最新公告,对该计划进行股东投票的会议,定于3月27日举行,此前定于1月30日和3月17日举行的投票都被推迟。此笔交易完成的最后期限是5月8日,但之前已延长一次,​​如有必要很可能会再次延期。 根据Finnovation去年12月向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提交的一份文件,如果交易最终完成,司凯奇将继承一家信托账户中约有1.75亿美元的公司,并可能引入新投资者,它们或将提供最高可达1,500万美元的资金。 对于司凯奇来说,这笔资金相当可观,相当于其最近一个财年销售额的很多倍。该公司寻求的估值也相当高,因此,如果上市最终完成,其股价可能会立即承压,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仔细看看司凯奇,上市完成后将更名为Scage Future,由於中国越来越青睐氢动力车辆,所以公司看起来特别有优势。如果成功上市,司凯奇将成为去年以来,在行业内的第三家上市公司,也是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 另外两家上市的公司,分别是重型卡车氢电池系统制造商重塑能源(2570.HK),以及氢能运输和储存设备制造商国富氢能(2582.HK),两家公司均于去年底在香港上市。重塑能源的股价较IPO价格上涨约80%,而国富氢能的股价则上涨了一倍多,表明投资者对这些公司兴奋十足。 这种热情可能部分归因于过去两年,电动汽车(EV)在中国的大量普及,表明在北京的支持下,新的绿色技术确实可在市场蓬勃发展。中国推出多项发展氢动力汽车的计划,有国家层面也有地方层面,包括2020年启动的一项试点计划,旨在于五个城市以推广该技术。 收入差但关系强大 了解了这些背景后,我们将在本文的后半部仔细研究司凯奇的情况,这家公司成立时间不长,收入也不高,但似乎也为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公司几年前才成立,业务是设计和销售氢燃料电池驱动的卡车。 其最大的资产之一是与联合重卡的合作,后者似乎是其氢动力卡车真正的生产商。在这里,我们应该指出,我们说“似乎是”,因该公司尚未提交任何正式的招股说明书,而Finnovate提交的文件提供的信息有限。联合重卡是中国货车运输领域的巨头,是大型国有物流公司中集集团及中国主要的本土汽车制造商之一的奇瑞汽车共同成立的合资企业。 有一个这么强大的国有合作伙伴,意味着司凯奇将能够获得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量资源,以从事生产与销售,并可作为一家主要专注于产品开发的轻资产公司来运营。 公司的网站展示了多种车型,但最早的车型之一是银河Ⅱ卡车,2022年推出,该公司称其为“中国最早续航2,000公里的新能源混合动力重型卡车之一”。根据去年12月份的那份文件,截至去年9月,公司已获得105辆新能源卡车的订单。 尽管订单量很大,但公司的实际收入规模依然很小。截至去年6月的12个月里,公司录得收入610万美元,是距今最近的数据。大约是其2023财年210万美元收入的兩倍。公司截至2023年6月和2024年6月的财年均录得约600万美元的净亏损。 对该公司追求的高估值来说,这样的收入看上去相对较低。根据去年12月的上市文件,创始人高超希望寻求10亿美元的估值,不过Finnovate建议的估值要低一些,在8亿美元左右。按这两个金额计算,司凯奇的市销率(P/S)都超过130倍,这比重塑能源和国富氢能的25倍高出不少。 虽然我们或许可以预期司凯奇的收入会快速增长,但即使当前财年收入增长两倍,估值8亿美元,其市销率仍将高达45倍左右,几乎是重塑能源和国富氢能的一倍。总而言之,由于中国推广氢能,而该公司拥有强大的政府关系和轻资产商业模式,它看上去确实有望实现强劲增长。但打算投资该公司的人可能都应多等几个月,看看司凯奇最终完成SPAC上市后股价会稳定在什么水平上。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houhui pushes for protective IPO as risk factors multiply

政策逆风佣金缩水 手回科技背水一战

面对去中介化、佣金率下降等不利因素,网络中介保险平台手回科技IPO有着非成功不可的压力 重点: 2024年公司收入同比下滑15.1%至13.9亿元,主要因为寿险收入下滑 以2023年长期人身险总保费计,公司市场份额为7.3%,排名全国第二   李世达 中国保险市场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增长,如今正进入结构性调整与数字化转型的阶段。随着金融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出现,促使保险公司探索不同的方法来减少对中介机构的依赖,直接与保险客户联系。在此趋势下,内地网络保险中介平台手回集团有限公司,近日第三度向港交所递表,期盼透过上市融资扩大市场份额,在这一波浪潮中全身而退。 根据申请文件,2015年成立的手回科技,曾于2024年1月12日及同年7月30日两度递表,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及华泰国际。而此次第三度递表距离上一份申请文件失效仅一个月。 手回科技是中国人身险中介服务提供商,主要通过三个平台促分销人身险产品,一是于“小雨伞”平台进行在线直接分销,保险客户可通过平台直接购买保险;二是于“咔嚓保”平台通过保险代理人进行分销;第三则是于“牛保100”平台,在业务合作伙伴的协助下进行分销,所谓合作伙伴包括媒体、自媒体、持牌经纪等分销推广。公司透过“牛保100”平台获取的收入,占保险交易服务总收入的62.8%;而“小雨伞”和“咔嚓保”分别占21.3%和15.9%。 而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保险公司支付的佣金,通常根据保单保费的百分比计算。申请文件显示,手回科技与超过110家保险公司建立了合作,包括中国超过70%的人身险公司。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23年长期人身险的总保费计,公司是中国第二大在线保险中介机构,市场份额为7.3%。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一的机构市场份额高达45.5%,相差了38.2个百分点。 佣金率下降 财务方面,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手回科技收入分别为15.5亿元、8.1亿元、16.3亿元;分别为亏损2亿元、盈利1.3亿元及亏损3.6亿元。至2024年,公司收入同比下滑15.13%至13.9亿元,亏损则收窄至1.4亿元。 公司的亏损主要来自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账面值变动。2023年及2024年分别录得5.8亿元和3.5亿元的亏损。2024年,扣掉金融工具账面值变动后的经调整利润为2.4亿元,较2023年下滑4.34%,主要因寿险业务收入按年下滑52%至4.7亿元。 公司称,寿险收入减少主要是由于整体经济放缓导致的需求减少,以及保险公司因应去年利率下降而下调长期寿险产品的预期回报率,另外,因应国家最新政策导致的佣金率下降,也是因素之一。 新规范要求保险公司支付给银行保险渠道的佣金,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佣金率。保险公司因此同步下调保险中介机构的佣金率,这导致手回科技长期寿险产品的平均首年佣金率,由2023年的31.7%,下降至2024年的21.5%。 除此之外,公司收入依赖少数客户也是一大隐忧。根据申请文件,公司有70%的收入来自五大客户,任何一家主要客户的流失,都将对公司业务带来显著影响,而在政策逆风之下,中介公司的话语权进一步被削弱。 保险去中介化 不过,最大的危机仍在于保险公司的“去中介化”。手回科技在申请文件中坦言,金融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出现,促使保险公司持续减少对中介机构的依赖,并直接与保险客户联系,已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保险公司建立自己的在线平台,直接向保险客户销售互联网保险产品。在此情况下,手回科技企盼上市融资扩大销售网络,以提升市场份额,助公司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不过,急于上市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与股东的对赌协议。根据相关协议,部分股东的撤资权在手回科技首次提交上市申请时被暂停,这一状态将维持至2025年9月30日或首次提交申请后的18个月内,目前距离这个期限剩下约半年时间。公司主要股东包括红杉雨澄、极地信天等。成立以来,公司已完成五轮融资,估值约为12亿元。 总体而言,手回集团面临的问题不小,特别是市场环境与政策可能都为公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持续下行的佣金费率可能让公司业绩雪上加霜,即使成功上市,前路也不好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舒宝国际招股集资1.5亿港元

卫生用品生产商舒宝国际集团有限公司(2569.HK)于周三招股,公司发行2.5亿股,每股招股价介乎0.5港元至0.6港元,集资最多1.5亿港元,本月24日截止认购,27日挂牌,Sunny Fortune为独家保荐人。 舒宝国际主打品牌是婴童护理品“婴舒宝”,公司最大市场在俄罗斯,2024年首三季收入5.2亿元,按年升5.6%。当中来自俄罗斯的占比为39.6%,股东应占溢利为4,046万元,同比下跌26.3%。 集资所得超过五成,将用于购买婴童和女性护品的生产机器,17%用于提升品牌与推广营销,近18%用作仓库升级及投资IT基础设施。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