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广告,知乎还希望通过付费会员和电子商务等服务获利

记者 阳歌

假设你是中国最知名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但没人愿意付费使用你的服务,怎么办?

在西方,这是像Quora、维基百科(Wikipedia)等受人喜爱的服务需要面对的问题。在中国,这个问题要留给知乎来回答。它是中国本土市场上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刚刚向纽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计划融资1亿美元。

当然,要说知乎和Quora一分钱不赚,是有些夸张,知乎的招股说明书就是最清楚的证明。公司去年的营收还算不错,达到了14亿元(2.16亿美元),差不多是上一年的两倍。它号称自己有4300万内容创造者、7600万活跃用户,招股说明书显示,去年四季度社区内的平均月度互动数量将近7亿次。

这次上市将使知乎成为全球领先者,而且是同类问答内容创建者试图说服投资者相信——这也是一个可行商业实体——的第一人 。虽然大多数中国人将这家公司比作Quora,但它在某些方面与广受受欢迎、备受尊重的维基百科,也不无相似之处。

但维基百科基本上已经甘于长期保持非营利性,主要依靠捐赠来维持生存。该类别的其他公司,也都没有上市,包括Reddit。或许最接近的已上市对手,就是那些网络化的纸媒。前述种种,要赚钱何其难,读者不想付费,而广告客户又越来越喜欢谷歌和Facebook等更为多样化和灵活的平台。

所以知乎做了什么来将自己和Quora、维基百科,以及其他中国以外成百上千类似的不赚钱内容提供商区别开来呢?知乎在招股说明书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比主要通过广告变现的美国市场,中国在线内容社区市场有着更多的变现渠道,包括在线广告、付费会员、内容商务解决方案、内容电子商务、直播中的在线礼物、在线游戏、基于IP的商业化和在线教育。”

对它的收益明细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后会发现,在去年第四季度,广告占据知乎总收入的约60%。付费会员位居第二位,占到20%左右,接下来是电子商务相关的服务,约占15%。

在这三大块收入来源中,考虑到中国人的网购热情,电子商务的潜力恐怕最大。知乎指出,它在2019年年底才推出电商服务,之后这一块业务增长迅速。去年第四季度的电商服务收入为7600万元人民币,与第三季度的4600万元相比增长约40%,是第二季度的近五倍。

行动太晚?

以电子商务为收入基础的麻烦之处在于,在中国,大家都在做这件事。短视频应用程序快手,上个月在香港的IPO轰动一时,募集了53亿美元,它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电子商务。全球疫情大流行期间,大批直播平台风行一时,靠的就是网红向粉丝推销产品,所以电商也是它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美图秀秀是另一家试图说服投资者相信,电子商务是利润挑战解决之道的知名企业。这是一款供大家给自拍修图的应用程序。不相信该公司在上市前能找到盈利模式的人比比皆是,但当它放风,称电子商务相关服务将在2016年公司上市之际解决这一挑战时,人们颇为欣慰,甚至不无兴奋。

时间快进到现在,今天的美图秀秀仍然在亏损,股价仅为发行价的三分之一。还有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在此顺带一提:该公司刚刚宣布,它在比特币和以太币上投资了4000万美元——此举让人嗅到了一丝绝望的气息。

在亏损方面,知乎2020年的净亏损共计5.18亿元,较上年减少一半左右。它通过严格的成本控制,将这个数字降了下来,2020年在销售和市场,以及研发方面的开支都比2019年略有下降。不过,如果该公司真想继续作为领先的内容网站,并开发电子商务和教育等新服务,它将不得不在未来几年增加相应支出。

知乎在招股说明书给出的1亿美元不过是一个占位符号,这个数字可能会根据投资者对其股票的实际需求而增长或缩水。但这个数字表明,知乎及其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和摩根大通(JPMorgan)三大巨头都认为,该公司的市值应该在 10亿~20亿美元这个相对适中的范围里。

不管怎么说,知乎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就跟维基百科和Quora在美国一样。但名字和声誉跟其他东西一样,也是需要不断维护、时常搞搞新意思的。这就意味着,知乎在未来几年不得不大幅提高市场和研发支出,方能保持竞争优势。

知乎能否在电子商务和其他新的收入上取得与支出同步的增长,从而实现盈利,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将决定该公司是像维基百科那样,受人尊敬但面临利润挑战,还是有望成为下一个谷歌(Google)或者脸书(Facebook)。

两个重点:

1)知乎上市成败与否,取决于它能否将知名度和庞大用户群变现

2)如果该公司想继续保持其作为中国用户生成内容提供商中的佼佼者地位,就需要加大营销和研发支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Lithium miner Ganfeng Lithium announced Monday that it will acquire 33.33% of Chongqing Ruichi Automobile for 1 billion yuan.

快讯:赣锋锂业购电动车企33.3%股权

最新:锂化合物生产商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772.HK;002460.SZ)周一公布,计划以10亿元现金认购瑞驰电动新增注册资本,增资完成后,将持有该公司33.33%股权。 利好:瑞驰电动聚焦于电动商用车业务,是一家具盈利能力的公司,今年首7个月的净利润为2,493万元,赣锋锂业收购其股权,将有助扩大新能源产业链的下游业务。 值得关注:截至今年6月底,赣锋锂业拥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1亿元,这宗交易将耗用其约10%的现金,但公司预计对财务状况不构成重大影响。 深度:赣锋锂业是一家布局全球、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大型锂产品生产商,主要开发阿根廷、澳洲及中国境内的锂矿。受惠于下游客户对碳酸锂产品的需求强劲增长,相关产品销售价格按年大涨,加上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市场持续膨胀,该公司的锂电池板块销量明显增加,引领去年收入及净利润分别大涨275%与292%。但踏入2023年,全球锂矿行业开局不顺,锂价跌势未止,其上半年收入虽上升26.5%至181亿元,但净利润却减少19.4%至58.7亿元。 市场反应:赣锋锂业周二股价下挫,其港股中午收盘跌2.7%至32.05港元,创52周新低。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1772.HK 002460.SHE
Weilong is opening up a third front

冀突破销售瓶颈 卫龙辟第三战线 

内地辣条一哥卫龙,8月份通过零食专卖店管道的销售量按月大增38.1%,这个新销售模式能否帮助公司业务更上一层楼? 重点: 卫龙在8月份通过零食量贩渠道共销售37.18万箱产品,较7月份增长38.1%。 以往公司近九成销售来自线下经销商进行,一成来自线上渠道,未来零售专卖店渠道将是第三个增长点。       罗小芹 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09985.HK)上半年业绩得以转亏为盈,有赖期内淘汰低价或无利可图的产品类别,但调整产品架构只能改善毛利率,要提升销售收入,有需要在线下及线上渠道以外开辟第三条战线。 根据卫龙公告,最近几个月以来,公司与数十家零食量贩系统达成了合作,零食专卖店管道的销售持续上升,增长迅速,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及定价策略,进一步拓展年轻消费客群,发展线下销售网络。公告正好反映新策略初步取得成果。 卫龙表示,8月份通过零食量贩渠道共销售37.18万箱产品,较7月份增长38.1%。公司并指,面对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管道的多元化变化,及部分线下销售渠道的消费流量下降,公司积极拥抱新兴零食专卖店管道带来的增长机遇,持续加强全管道运营及扩张策略。 卫龙是内地领先的辣味休闲食品企业,按2021年销售额计,卫龙于所有辣味休闲食品企业中排名第一,但因为辣味食品市场高度分散,竞争非常激烈,卫龙的市占率也只有6.2%,而且近年业务高增长不再,有进入瓶颈之势。 去年12月卫龙登陆港股,招股价为10.56港元,经历过上市初期的短暂蜜月期后,股价拾级而下,今年8月22日一度探底至6.31港元,几乎较52周高位12.14港元腰斩近半,让公司更有迫切性改善业务利润率。 新模式试水温 对于零食量贩的新商业模式,卫龙于上月公布的中期财报早已披露端倪,今次公告亦显示新商业模式率先在7月试水温。 根据上半年财报,卫龙今年上半年收入23.27亿元,收入实现3%小幅增长,净利润4.47亿元,去年同期则亏损2.61亿元,期内毛利率由上年度同期的38.1%增加9.4个百分点至47.5%。 若比较其他以辣味食品见长的上市公司,普遍收入都快速增长。例如:盐津铺子(002847.SZ)收入同比增速高达56.64%;周黑鸭(1458.HK)、绝味食品(603517.SH)及劲仔食品(003000.SZ)的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19.8%、10.91%及49.07% 虽然收入小幅增长,但卫龙优化产品结构,变相提高产品的均价,从而改善毛利率,更实现扭亏为盈,主要原因是卫龙上半年对主要产品进行结构调整,变相提高平均售价,加上原材料价格下降,而通过持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亦优化了成本管理。 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23.3亿元中,近九成是来自线下经销商,是公司主要销售渠道,销售额约为20.65亿元,其余一成来自线上经销商,例如卫龙食品通过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及快手等线上平台进行直销。 即使卫龙整合了线下传统及线上渠道,但公司仍面对客流量下滑的负面影响,意味公司高增长年代已不再,就算上半年扭亏为盈,也未能泛起太多涟漪,近期股价只徘徊7.5港元水平。 拓零售专卖店渠道 零食专卖店渠道的利润率与线下渠道应该相差不大,但预计会高于线上渠道,因为参与线上经销的都是强势大平台,卫龙通常都会向这些平台更多让利,以取得广告宣传效果。 今年上半年卫龙的经销及销售费用为3.67亿元,同比增加36.3%,占期内总收入的15.8%,而去年同期经销销售费用占比为11.9%。经销及销售费用增加进一步印证线上渠道实际促销作用有限,主要用于宣传。 正如公司所言,经销及销售费用的增加主要两方面,一是推广及广告费用同比大增1.46倍至8,980万元,公司在电商平台以及其他线上媒体平台开展的线上广告活动(例如直播)和达人推广活动以及户外媒体上组合投放活动增加;二是因销售团队不断扩大,期内雇员福利费用增至1.65亿元所致。 究竟卫龙现价昂贵吗?公司的延伸市盈率(Trailing PE)19.4倍,低于竞争对手周黑鸭、绝味食品及劲仔食品的64.36倍、59.12倍及29.84倍,这反映出卫龙因业务增长停滞不前而出现股价折让,若卫龙能成功开辟新战线,将有助重估公司价值。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9985.HK
Cheche completes SPAC listing

车车科技在美上市 中概股IPO迈出一大步

在获得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批准后,这家在线汽车保险平台运营商于上周完成了 SPAC上市 重点: 车车科技上周在纽约完成SPAC上市,成为首家获得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后,得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 这家在线汽车保险交易平台运营商的股票在前四个交易日波动剧烈,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才能稳定下来       阳歌 随着车车科技集团(CCG.US)完成与一家特殊目的公司(SPAC)合并后,于上周登陆纳斯达克,中国企业在纽约大型IPO的重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该股在前四个交易日波动相当大,最高达到84.70 美元,但本周大部分时候都在下跌,周五收报19.52美元。 但即便按这个收盘价计算,这家数字化车险交易服务平台的公司仍稳居“独角兽”行列,市值超过10亿美元(73.12亿元)。话虽如此,它的市值会因为数据来源不同而略有不同。雅虎财经给该公司最新估值为15.5亿美元,而Refinitiv给出的估值则更高达19亿美元。 这意味着,如果车车科技进行传统的IPO,募集到的资金几乎肯定会达到1亿美元或以上,因为在传统IPO中,公司出售的股份往往在10%或更多。这一点意义重大,因为自从要求所有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之前,要先向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备案的新规3月底生效以来,我们还没有看到如此规模的中国企业在纽约上市。 据财新网报道,中国证监会的网站上周四发布公告称,车车科技已成功完成备案。早在一年前,车车科技就首次宣布计划通过与Prime Acquisition I 合并进行SPAC上市,那时新规还没生效。 这个时间线稍微有些混乱,但也表明了过去两年中国企业赴美IPO突然遇到了多少障碍。直到现在,大部分障碍终被清除,为车车科技和其他公司恢复赴美融资铺平了道路,过去两年,这种融资活动基本陷入停滞。 除了中国证监会的备案要求外,另一个主要障碍是——美国证券监管机构,他们不满无法获取在纽约上市的中国公司审计文件。去年,美中证券监管机构签署了一项具里程碑意义的信息共享协议,允许美国监管机构查阅中国企业的审计记录,问题基本上解决。 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是,投资者似乎对车车科技的估值表示认可。去年9月首次宣布该交易时,它的企业价值为8.41亿美元。根据雅虎财经的最新数据,之后这个数字已升近40%,达到11.6亿美元。 公司最新股价也让车车科技的市销率达到3.2倍,看起来相对强劲,特别是公司仍在亏损。相比之下,已经有盈利的中国竞争对手泛华控股集团(FANH.US)和水滴(WDH.US)的市销率都更低,分别为0.84倍和1.3倍。就连美国保险科技公司Lemonade(LMND.US)的市销率也比它低,只有2.3倍。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车车科技股价波动剧烈。投资者显然还在想该如何对这家公司进行估值,而且该股几乎肯定会继续下跌,直到找到最终的平衡。 小规模融资 我们猜测,车车科技很快会再次进行融资,可能会给它的股价带来更大的下行压力。公司通过SPAC上市,仅筹集了2,210万美元,其中1,800万美元来自向新投资者出售股票,另外410万美元来自SPAC的内部信托基金。 与公司通过传统IPO有可能筹集到的1亿多美元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截至去年底,公司持有的现金和短期投资仅有1.55 亿元,约为去年同期4.31亿元的三分之一,这表明该公司正在迅速消耗现金,可能需要更多资金才能继续扩大业务。 车车科技援引第三方数据称,按总保费计算,该公司在2021年成为中国第四大保险科技公司。此后,它一路开挂,收入从2021年的17.4亿元增至去年的26.8亿元,增幅达54%。该公司在支出方面也相对克制,运营成本同期仅增长8%,主要是由于销售和市场成本去年增长了26%所致。 受此影响,车车科技去年的营业亏损从上年的1.56亿元收窄26%,至1.16亿元。与泛华和水滴相比,车车科技的收入看起来尤为强劲,受疫情影响,这两家公司去年收入下降。相比之下,车车科技表示,它的业务相对未受疫情影响。 车车科技并非唯一一家获得中国监管机构批准在纽约上市的中国企业,但它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家。上周,浩希数字科技赴美上市的申请也正式获批。但浩希的规模相对较小,其上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最新招股说明书显示,其融资目标最多1,500万美元。 为纺织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的威美控股,在今年7月也引发了媒体的关注,它当时成为首家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赴纽约上市的公司。威美控股尚未完成IPO,不过该公司上周刚刚提交了一份最新的招股说明书,计划筹集的资金不超过2,000万美元。 中国企业恢复赴美IPO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车车科技是迄今为止获批的最大企业,这表明中国证监会在审查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时态度谨慎。尽管如此,威美控股、浩希和车车科技纷纷获批表明,中国有意继续推进这个计划,意味着关注中国的美国投资者应该很快就会有一些新选择。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CG.US
C-Mer Eye Care announced last Friday that it had repurchased a total of 1.35 million shares from the market over the past five trading days.

快讯:希玛眼科掷490万港元回购股份

最新:希玛眼科医疗控股有限公司(3309.HK)上周五公布,在过去五个交易日从市场回购合共135万股,每股作价介乎3.55至3.73港元,总值490万港元(455万元)。 利好:股份回购会减少公众持有的股票数量,在利润及股息不变的情况下,每股收益及获分派的股息将会增加。 值得关注:由于希玛眼科的股价正处于过去52周的中低端水平,公司可能选择在此刻回购,以提振股价表现。 深度:希玛眼科由香港著名眼科医生林顺潮于2012年创立,是大湾区领先的连锁眼科医疗集团,公司于2018年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截至今年6月底,在中国内地拥有8间眼科医院和两间眼科诊所。该公司近年把业务扩展至包括牙科、整型外科、医学美容、家庭医学和肿瘤科等多个专科服务,令收入稳步上升。不过,该公司去年却转盈为亏,主要因为其位于上海及北京的核心眼科业务在疫情中受到打击而出现亏损。 市场反应:希玛眼科周一股价下跌,中午收盘软1.6%至3.59港元,比52周低位稍高16.6%。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3309.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