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年轻的公司在C2C电子商务领域开辟了一个舒适的利基市场,去年的收入和利润都实现了三位数的增长

重点:

  • 去年,在疫情后的反弹中,东方文化的收入翻了一番,达到3,760万美元,利润飙升5倍多,达到1,140万美元
  • 东方文化正在努力提供更多的数字产品和服务,最近公司在区块链、元宇宙和非同质化代币方面动作频繁

阳歌

说到最新的高科技流行语,投资者似乎更喜欢区块链和元宇宙,但对非同质化代币,也就是NFT(non-fungible tokens)却不那么感兴趣。

哦,投资者还对东方文化(OCG.US)相当乐观。东方文化是一个艺术品和收藏品在线交易平台,该公司最近发布了一系列涉及这三种新技术的公告,投资者对此的反应与上述描述一致。 成立仅四年的东方文化最近还发布了最新的年报,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在中国的C2C电子商务这一舒适的利基市场的利润和收入实现了三位数的增长。

我们很快就会讲到财务要点,但首先来看看东方文化最近一系列与高科技相关的举措。该公司目前大部分业务都是现实世界的商品交易,包括绘画、陶瓷、葡萄酒、烈酒和茶叶等。但显然,该公司急于向技术领域发展,因此大约从三个月前开始,该公司迅速发布了一系列公告。

该系列公告始于2月24日,东方文化宣布与恒为信息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携手开发基于区块链的产品和服务,包括数字文化产品和艺术品。与恒为的合作还包括NFT方面的合作,NFT是近来流行的一种数字艺术形式。投资者对东方文化向数字艺术领域迈出的这一大步表示赞赏,在合作备忘录发布当天,东方文化的美国存托股票(ADS)上涨了7.2%。

快进一周到3月2日,东方文化宣布其香港子公司将提供服务,为文化艺术收藏品创建NFT。此外,东方文化的电子商务平台也将升级,以促进NFT的销售、拍卖和交易。然而,这一次投资者似乎并不是很感兴趣,消息发布后,东方文化的股价下跌了10.6%。

还有,东方文化于4月12日宣布将以600万元收购北京酒域灵境科技有限公司11.875%的股份。酒域灵境提供葡萄酒和酒类相关服务,帮助人们发现、鉴赏和评估酒类产品的质量。同时,东方文化披露,公司将与酒域灵境合作开发“葡萄酒和烈酒”元宇宙游戏,该游戏“旨在为全世界的葡萄酒和酒类产品商人和粉丝创造一个虚拟的‘葡萄酒世界’”。东方文化称,通过这款游戏,人们可以了解烈酒行业的酿造、包装、管理等知识,还可以将虚拟制作的饮料作为礼物送给朋友和联系人。

投资者似乎很喜欢这则信息,这与去年10月Facebook因为预期未来元空间应用前景广阔,更名为Meta Platforms(FB.US)相吻合。收购公告发布当天,东方文化的股价上涨了3%,虽然股价尚未完全回升,但这仍然是一个相对热烈的反应。

稳定的股价

事实上,东方文化的股价在过去一年中的表现相当突出,甚至在最近一系列公告发布前就是如此。这或许是因为该公司主要的交易平台都在香港,这意味着它们不受过去一年大多数中国内地公司遭遇的严格监管浪潮的影响。虽然该公司总部位于南京,但7,700万美元的市值相对较小,这意味着投资者可能会觉得,它还没有大到引起监管者关注的程度。

无论原因为何,该公司的股价比2020年12月上市时的4美元发行价下降了15%,跌幅还算相对温和。相比之下,随着中国在一系列问题上收紧监管,比如反竞争行为、数据安全等,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拼多多(PDD.US)等大型电子商务公司的市值在过去一年缩水了一半以上。

说了这么多,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东方文化最新的年报,从中可以看到我们之前提到的三位数的营收和利润增长。去年东方文化的收入为3,760万美元(2.5亿元),比2020年增长了116%。营业利润率从2020年的9.4%上升到去年的29%,增长了三倍多,相应的同期净利润从区区200万美元飙升到1,140万美元,增长了5倍多。

该公司指出,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是疲软的一年,这使得2021年随着业务反弹,很容易得出强劲的数据。但即便如此,最新的年收入仍是2019年疫情前水平的近三倍,最新的利润也比当年增长了27%。

东方文化在成本控制方面看起来也相当厉害,去年的运营费用上涨了84%——远低于收入的涨幅。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其员工数量较少,去年年底仅增加了4人,达到51人。因此,显然这是一个精而简的公司,成本相对较低,这可能是在它不长的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能够实现盈利的原因。

其他指标看起来也相当强劲,该公司的活跃交易员数量从2020年的7.7万人增至去年的15.9万人,几乎翻了一番。同期,在其平台上交易的商品价值从460万美元增至1,560万美元,增幅约为三倍。同期,客单价从96美元增至116美元,增幅20%,这个数字不算大,但还是相当可观。

该公司此前基于2020年的利润,市盈率为28倍,与阿里巴巴和美国C2C同行Etsy(ETSY.US)的25倍大致相当。但2021年利润的大幅增长将东方文化的市盈率拉低至6.5倍,这意味着该股目前看起来被严重低估了。不过,它看起来仍然比区域同行大公文化(TKAT.US)强劲得多,后者在过去四年里一直在亏损。

总而言之,东方文化的规模仍然很小,它也承认自己面临着来自香港和内地大约30个类似平台的竞争。但它的运营状况看起来确实相当不错,能够在不增加大量额外成本的情况下扩大运营规模。虽然它的区块链、NFT和元空间公告确实有一定的炒作成分,但这些举措也确实表明,该公司并不满足于现有业务,而是在寻找下一个大事件。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金力永磁首三季盈利年增最多1.8倍

稀土磁性材料生产商金力永磁(6680.HK; 300748.SZ)周四公告,预计截至9月底的前三季度,净利润将达5.05亿(6,500万美元)至5.5亿元,按年增长157%至179%。单计第三季,盈利预计介乎2亿至2.45亿,增长159%至217%。 公司表示,前三季度在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的背景下,公司管理层坚持稳健、组织优化及精益管理,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同时,灵活调整原材料库存策略等措施,积极应对稀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保障交付能力获得国内外客户的充分肯定。目前,第四季度在手订单充足。 另外,金力永磁此前已成立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事业部,首三季度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及磁材产品均有小批量交付;低空飞行器领域公司亦有小批量产品交付。 金力永磁港股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25.86港元,跌0.84%。今年以来股价已升2.4倍。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挚达低位定价 首日挂牌午收升183%

电动汽车充电桩制造商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650.HK)周五首日在港挂牌,开市劲升184%报190港元,之后股价在区间波动,中午收报189.4港元,升183%。 公司发售近600万股H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招股价由66.92港元至83.63港元,最终以低位定价。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认购近5,440倍;国际配售超额1.4倍,集资净额3.26亿元。 挚达主要销售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位列中国第一。若按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销量计,在中国的市占率约13.6%,全球市占率则约9%。 公司过去三年仍然处于亏损状况,今年首三个月,经调整亏损为1,570万元人民币,公司解释是因为受市场影响,销售及经营开支增加,产品平均售价及毛利率波动。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PomDoctor provides online medical care

石榴云医抢搭尾班车 赶美股新规前上市

这家在线医疗服务提供商以招股价下限集资约2,000万美元,低于纳斯达克拟议的2,500万美元最低融资门槛 重点: 石榴云医将IPO发行价定在区间下限,其近10倍的市销率使公司估值达4.72亿美元 公司赶在纳斯达克新规实施前完成上市,后者要求所有新上市外国企业至少融资2,500万美元   阳歌 就在上个月,我们报道某中企为应对外资企业上市的新规,突然扩大纳斯达克上市融资规模。但另一家企业,互联网医疗服务商PomDoctor Ltd. (下称“石榴云医”)(POM.US)无视这些待生效新规,仍按似乎不符合新规要求的方案推进上市计划。 石榴云医近两周的最终版招股文件对纳斯达克上月公布的拟修订条款只字未提,新规要求所有申请纳斯达克上市的外企,融资额不得低于2,500万美元。此外,流通股市值低于500万美元的企业,将面临快速停牌退市程序。 当时,纳斯达克声明,已向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提交审批申请,新规获批后将立即生效。若该审批落地,已启动IPO流程的企业将有30天宽限期完成上市,而无须受新规约束。 汽车保险售后服务商青民数科似乎不愿冒新规的风险,上月宣布大幅提升融资规模至3,700万美元(原计划900万美元)。公司在申报文件中援引拟议新规称:“若未能满足修订后的上市要求,或致本公司无法于纳斯达克上市或维持上市地位。” 然而,与青民数科不同,石榴云医本周最终版招股书不仅未提及即将施行的新规,反而仍按7月披露的条款推进上市。相关条款显示公司计划发售500万份美国存托凭证(ADS),约占其总股本4.2%。文件核心内容是每股ADS 4美元的定价,该价格处于原定4至6美元发行区间的下限,对应公司市值4.72亿美元。 周三,该股登陆美国市场后,头两个交易日累计上涨19%,周四收报4.77美元。 按每股ADS 4美元计算,此次上市募资约2,000万美元,显然未达纳斯达克2,500万美元最低融资的新规。若因估值过高导致股价最终大幅跳水,公司还可能面临新规中针对流通市值低于500万美元外企的快速退市机制。 高企估值 石榴云医服务于糖尿病、高血压等需定期复诊的慢性病患者。截至去年末,其平台入驻医师212,800名、患者近70万名,位列中国互联网医院第六强。值得注意的是,平台多数医师自带患者资源入驻,这意味着石榴云医平台上的医患关系具备较强稳定性。 今年3月,石榴云医首度公开申请上市,7月更新招股书时我们首次关注该IPO项目。此前的分析中,我们认为其聚焦慢性病领域产生持续现金流的商业模式相对稳健。 不过,我们也指出公司估值明显偏高,即便发行价定在区间下限,似也佐证了此观点。财报显示其2024年营收3.43亿元(约4,800万美元),较2023年3.05亿元增长12.5%。 增速虽非惊人却属稳健,最新营收数据赋予公司约10倍市销率(P/S)。该估值对高速增长的科技企业并非闻所未闻,但对石榴云医的增长水平而言仍显激进。即使龙头的平安好医生(1833.HK)和京东健康(6618.HK),其市销率也仅为5.3倍和2.9倍。 更何况,平安好医生与京东健康分别背靠金融服务巨头平安集团和电商巨擘京东集团。在两家公司均实现盈利之际,石榴云医去年净亏损3,740万元,2023年亏损3,690万元。去年末总资产4,660万元,仅占总负债5.46亿元的一小部分。 招股书中将此列为头号“风险因素”时声明:公司外部审计机构因其财务弱势“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 上述因素均难支撑石榴云医的高估值定位,若按3至4倍较现实市销率计算,公司估值约1.5亿美元,对应流通市值约630万美元。该数值仅略高于纳斯达克拟定的500万美元流通市值门槛,尽管尚不清楚新规会否追溯适用于生效前已上市的企业。 归根结底,石榴云医的上市存在诸多疑点。尽管抢在新规生效前完成上市,但其流通市值未来或将面临最低发行要求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公司业务因持续亏损且缺乏京东或平安这类实力雄厚的靠山,可能遭遇实质性挑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ungrow Power Supply

瞄准AI数据中心供电市场 阳光电源开启新征途

AI时代掀起能源革命,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阳光电源,以储能为核心切入AI供电市场,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重点: 公司在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占率25.2%,储能市占率11.9% 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占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    李世达 当AI带来算力革命,能源便成为新的黄金,也为中国光伏企业指明一条新道路。来自中国合肥的光伏巨头——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300274.SZ),正试图透过港股第二上市,拓展自己的能量边界。 成立于1997年的阳光电源,以光伏逆变器闻名全球。申请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2024年出货量计,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在全球的市占率约为25.2%,连续十年全球领先,产品销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达58.4%。 这家从合肥起家的企业,与中国新能源产业几乎同步成长。光伏逆变器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核心设备,相当于电站的“大脑”与“心脏”,同时负责系统保护与效率管理。然而,当光伏行业进入微利化竞争阶段时,从光伏走向AI供电与智能储能,似乎是必然的选择。 近三年,阳光电源收入由2022年的401.1亿元升至2024年的7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7%,2025年上半年收入进一步增至434.4亿元,同比升约40%。毛利率则由2022年的20.4%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2.9%,呈持续上升趋势。 从“供电”到“管电” 这得益于储能系统业务的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储能系统业务收入达178亿元,占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业务(占比降至35.3%),成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这一转折标志阳光电源完成从“供电”到“管电”的升级,转向高附加值的储能与电力控制领域。 公司表示,其储能系统2024年全球市占率达11.9%,位居世界领先行列。目前公司在北美、欧洲与中东均已落地百兆瓦级项目,累计开发新能源电站规模超57GW。 与此同时,生成式AI的兴起让数据中心成为全球新增用电主力,“算力电力化”成为了能源产业的新叙事。从逆变器到储能,阳光电源正加速布局AI供电解决方案与储能系统业务的发展。 花旗估计,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计算需求将需要55GW的新电力容量,相当于2.8万亿美元的增量支出。这无疑是能源行业的必争领域。 布局AI供电 在技术层面,阳光电源于2023年底推出PowerTitan 2.0液冷储能系统,以高功率密度与模组化结构为特色。在2025年美国RE+大会上,阳光电源推出多款面向北美市场的新一代光伏与储能方案,包括模组化逆变器SG4800UD-MV-US及PowerTitan 3.0储能系统。后者为6.9MWh液冷整合型储能设备,采用碳化硅(SiC)功率转换技术,能量效率提升至93%以上,并支援快速响应与黑启动功能,专为AI资料中心与大型电网场景设计。 不过,储能业务资金投入庞大、回款周期较长,公司应收账款达291.5亿元,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流动负债占比逾八成,显示营运资金压力依然存在。经营现金流在2024年虽录得120.7亿元净流入,但今年上半年降至约34亿元。手头现金尚算充裕,截至上半年,仍有约179.1亿元。 阳光电源在A股的表现不俗,股价今年至今涨幅约120%,反映市场对其业务结构转型与AI供电叙事的期待。目前阳光电源市值3,350亿元,延伸市盈率约24.3倍。相比之下,港股同业如信义光能(0968.HK)约5倍、阳光能源(0757.HK)约3.3倍,估值存在明显分水岭。 由于港股市场对新能源股的整体估值折让幅度较大,若阳光电源上市定价仍参照A股水平,市场在初期可能出现估值消化或股价回调的压力。不过,考虑到其AI供电与储能业务的高速成长潜力,以及全球能源转型带来的新需求,长线仍有被重估的机会。 阳光电源赴港上市,是能源科技布局的延伸。当光伏行业进入成熟期,AI供电与储能正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对投资者而言,阳光电源正由“光伏制造”迈向“智能能源运营”。若AI资料中心电力需求如预期释放,这家合肥企业或将迎来第二个黄金十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