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7.HK ZTO.US
中通快遞業務量增速放緩

中通快递今年前三季度业务量增速放缓,管理层下调年度业务量预期

重点:

  • 三季度快递业务量增长15.9%,低于去年同期的18%
  • 管理层下调年度业务量增长预期

  

李世达

尽管中国消费持续降级,但快递市场竞争仍有增无减,即使是去年业务量排名第一的中通快递(开曼)有限公司(2057.HK; ZTO.US),也感受到压力。

在宏观政策及各项扩内需、旧换新补助推动下,中国电商平台持续蓬勃发展,在线购物人数不断增长。根据中国邮政局公布,11月17日下午,中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达到1,500亿件。在2014年,中国快递年业务量才首次突破100亿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不过,快递业务量持续成长,竞争日趋激烈,“内卷”严峻,龙头宝座谁都坐不安稳。

去年抢下全年业务量冠军的中通快递,近日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止第三季业绩,录得收入106.8亿元,按年升17.6%。调整后净利润23.8亿元,按年升2%;毛利率则由去年同期的29.8%增加至31.2%。

下调包裹量增长预期

尽管收入维持不错的增长,但业务量增速却不如预期。期内包裹量为87.2亿件,较2023年同期的75.2亿件增长15.9%,增速低于去年同期的18%。与同业相比,同期申通快递(002468.SZ)包裹量达58.8亿件,同比增长28%;圆通速递(600233.SH)为67.1亿件,同比增长超28.2%;顺丰控股(6936.HK; 002352.SZ)则为32.29亿件,同比增长14.4%。

包裹量下降,让投行纷纷下调目标价。里昂证券指出,中通包裹量增速低于同期行业平均的20%增速,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将目标价由223.43港元降至188.28港元,但维持“跑赢大市”评级。大和则将目标价由210港元下调至195港元,重申“买入”评级。

中通在财报中直言,基于对未来几个月的预判,下调年度业务量的目标为337亿件至339亿件之间,按年增长11.6%至12.3%,原本增速预期为15%至18%。显示今年业务量增速已不如预期。

业务量过去一直是中通的优势,但在快递市场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公司的增速却在放缓,除了市场竞争的因素外,公司似乎也未刻意追求业务量增长,而是着重基础网络的建设,特别是散件和农特生鲜业务的发展,加强系统项目客户和同城生活服务的布局。

中通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赖梅松表示,随着公司系统性地加深与各大电商平台在逆向物流、偏远地区配送及增值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中通的散件实现超过40%的同比增长。

他称,在经济形势切实扭转前,消费降级的情况可能仍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业务量领先是公司业务的基石。公司正积极地启动计划,重夺市场份额、扩大在业务量方面的领先优势。

高毛利率曾遭狙击

而公司的另一大优势,便是高出行业数倍的毛利率。根据三季度报告,期内录得毛利33.3亿元,同比增长23.2%;毛利率也由去年同期的 29.8%增长至 31.2%。

数据上看,中通的毛利率是“完胜”其他竞争对手。同期顺丰毛利率为14.1%,不到中通的一半;圆通仅为9.6%;韵达(002120.SZ)为8.5%;申通更低,只有5.4%。

中通的高毛利率一枝独秀,2023年曾遭沽空公司Grizzly Research狙击,怀疑公司的毛利率远超平均水平,可能只是财务造假的结果。中通则在进行调查后回应,称所有指控均无事实根据。

沽空事件目前似已平息,但对于中通的高毛利率,市场仍保持一定的怀疑,主要是因为中通的财报被认为扣除了部分不赚钱的业务,让外界看待他们的数据时,会加上一层“滤镜”。

尽管如此,中通在控制成本上确实有一套。第三季度,得益于持续的降本增效,公司的单票分拣加运输成本下降8.4%。管理费用占收入的比重稳定在5%左右。同时,公司的核心单票收入提升了1.8%。总体而言,营业成本增速15.2%,仍保持低于同期收入增速(17.6%)。

目前中通市盈率为13.5倍,低于申通的19.4倍及顺丰的20.6倍,也低于京东物流(2618.HK)的23倍,但略高于圆通的12.6倍。似乎并不被投资人看好。

在快递行业里,中通是一家非常会赚钱的公司。尽管去年收入规模只有顺丰的约七分之一,盈利却高于顺丰。一个是收入之王,另一个是盈利之王,分个高下似乎就是两家公司的宿命。本月中旬顺丰公开招股,将于11月27日正式在港股上市。在投资人眼中,快递业的龙头仍然是顺丰,市场势必会有憧憬,无疑会对中通股价带来挑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多点数智上市首日即闪崩

为零售商提供软件服务的多点数智有限公司(2586.HK),上市首日即劲跌逾半。公司表示,此次以每股30.21港元上市,出售约2,580万股,集资6.24亿港元(80,00万美元)。该股周五开盘即下跌27%,接着拾级而下,收盘暴跌54%至13.8港元,市值跌至122亿港元。 多点数智将10%的股份出售给香港本地散户,其余股份则出售给国际投资者。香港部分认购为1.94倍,国际配售为1.36倍。 多点数智是中国零售巨头物美集团的子公司,为零售商提供软件即服务(SaaS)的数字解决方案,大部分业务严重依赖物美旗下公司。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长22.9%至9.4亿元,但亏损2.3亿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报:中国四大行业协会呼吁谨慎采购美国芯片

在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行业进行新一轮出口管制后,涵盖互联网、半导体、汽车与电信行业的中国四大行业协会周二发表声明,呼吁中国企业要谨慎采购美国芯片,称美国芯片已“不再安全”。四大协会共有6,400家会员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在声明中表示,随着美国出口管制措施不断升级,对美国企业会造成供应链中断、营运成本上升等影响,影响美国芯片产品的稳定供应,并呼吁会员寻找中国本地或其他外国供应商。路透社称,虽然声明属于软性建议,但仍可能影响英伟达(NVDA.US)、AMD(AMD.US)及英特尔(INTC.US)在中国的业务。 英国金融时报称,此举被视为中国摆脱依赖美国芯片的决心,也凸显出国际供应链正在日益分裂。 美国在周一宣布限制向140家中国公司出口芯片制造工具与用于人工智能(AI)的高频宽存储芯片(HBM)。作为回应,中国宣布禁止向美国出口镓、锗、锑和超硬材料,并对石墨实施更严格的管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Futu enters phase of consolidation

高速扩张后裁员 富途进入巩固阶段

据报道,为实现2025年“相对节制”做准备,该公司在深圳的主要根据地裁员约200人, 重点: 据媒体报道,富途控股裁员约200人,占员工总数的6%,主要来自产品和研发部门 在快速扩张到中国内地之外的七个市场后,公司表示明年没有进入其他市场的计划 阳歌 在与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发生冲突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在线经纪公司富途控股有限公司(FUTU.US)大举进军国际市场,现在,它似乎正在进入巩固地位的新阶段。 这是我们根据一篇新报道得出的重要结论,该报道称富途控股在它的主要根据地深圳裁员约200 人。据财经媒体财新网报道,公司证实近期的“人员流动”占公司总人数5%左右。按照该公司在最新年报中报告的员工数3,213人计算,这相当于160人左右,但财新网援引未具名公司消息人士称,裁员人数更高,约为200人。 这种年终裁员并不罕见,在过往的案例中,公司给管理人员提出的每年裁员比例要求高达10%,以摆脱表现不佳的员工。但富途控股这次裁员似乎有些出人意料,据财新网报道,裁员引发了一些抗议。 参考富途控股最新的发展路径,裁员是说得通的,因为在中国内地本土市场之外快速扩张两年后,公司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稳定的阶段。公司最初是一家在线券商,帮助中国投资者购买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股票。 但两年前,当中国证券监管机构通知富途控股及其同行老虎证券(TIGR.US),它们因缺乏必要的证券交易牌照而属于非法运营时,它陷入了争议中。两家公司获准继续为现有客户提供服务,但禁止签约新客户。去年5月,富途的应用程序被迫从内地的应用商店下架。 公司此前曾表示,它仍在与中国证监会就此事进行沟通,但没有提供任何细节。我们起初认为,富途控股没有被勒令关闭其在中国的业务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中国证监会可能希望达成一项协议,允许富途控股和老虎证券恢复签约中国内地的新客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没有任何进一步的消息传来,富途控股似乎越来越做好了放弃中国业务的准备。 此举肯定与中国近来对民营金融服务公司的整体策略相一致,民营金融服务公司发现自己面临的监管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公司正把目光投向中国以外的市场,以逃避国内的压力,富途控股是最早走出国门的公司之一。 甚至在2023年12月被禁止招揽新的中国内地客户之前,富途控股就已经积极进军其他市场,先是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随后是澳大利亚,最近是日本、马来西亚和加拿大。虽然富途控股的新客户都是来自上述市场,但公司并未透露与国际市场相比,目前有多少客户在中国内地。但观察人士认为,该公司目前一半以上的客户来自其国际业务。 夯实巩固的时间到了 富途控股从未给出打算进入多少个市场的具体路线图,但它似乎主要瞄准的是有大量中文使用者的市场,并透过Moomoo进军英文市场,最近还进军日语市场。公司在上个月的最新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就目前而言,这似乎已经足够了。 该公司战略和投资者关系主管Daniel Yuan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由于我们今年在几个新市场度过了最初的快速扩张阶段,而且我们明年没有进军任何新市场的计划,因此总体而言,在人员编制方面,我认为我们明年将相对节制。” 财新的报道指出,最近的裁员大多发生在富途的产品和研发部门,在进入新的夯实巩固期、新产品开发变得不那么重要的背景下,裁员是有道理的。报道还指出,裁员全部发生在该公司最早的深圳基地,那里是该公司最大的运营中心,不过该公司现在正式将总部设在香港。 据雅虎财经称,这样的夯实巩固应该会减少开支,这可能是分析机构预测该公司明年的利润增长,将从今年的18%加速至22%的一个原因。尽管这些分析机构也预计,它明年的营收增速将从今年的25%放缓至16%,但利润的增长仍将实现。 事实上,分析机构对进入新的夯实巩固阶段的富途控股非常看好,接受雅虎财经调查的15家分析机构中,有13家对该公司给出了“买入”或“强力买入”的评级。从目前21倍的市盈率来看,该股似乎确实具有一定的上涨潜力,这个数字远低于老虎证券的44倍,也落后于美国折扣经纪商Robinhood Markets(HOOD.US)和Interactive Brokers(IBKR.US),这两家公司分别为 70倍和29倍。 尽管富途控股已扩展到中国内地以外的七个市场,但其主要业务仍是为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股票提供交易服务,这两项业务在三季度1.9万亿港元(合2,440亿美元)的总交易量中分别约占到80%和18%。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交易量同比增长75%,远高于该公司当季收入增长30%至34.4亿港元的水平。 这表明,富途控股日益增长的国际用户对其服务相当满意,即使他们正在想方设法降低实际支出,比如通过进行规模更大的交易或使用佣金更低的服务。富途在本季度的利润仍然相对强劲,增长21%至13.2亿港元。 最后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富途控股指出,它三季度开始在香港提供加密货币交易服务,这表明它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尽管该季度的交易量相对较低,每天在1,000万至2,000万美元之间,但如果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继续攀升至新高,交易量无疑会增长。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vitasoy

信置黄家要饮维他奶 罗氏家族控股权岌岌可危

急欲复苏的香港老牌饮料企业维他奶,内地业绩好转之际,新加坡富豪却在虎视眈眈,一场饮料大战隐然开打 重点: 上半年维他奶多赚5%至1.7亿港元,内地市场经营溢利年增15% 新加坡黄志祥家族连续增持股权,维他奶股价两个月升1.7倍    李世达 因为三年前的一场公关危机,香港豆奶大王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0345.HK)在内地市场遭受严重打击,业绩与股价双双跌落谷底。所谓“趁你病要你命”,品牌力受损的维他奶近期疑遭新加坡富豪家族敌意收购,这家老牌企业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10月上旬开始,新加坡菊花茶品牌杨协成(Yeo Hiap Seng)开始增持维他奶股票,杨协成背后则是新加坡前首富、香港信和置业(0083.HK)主席黄志祥家族。黄志祥胞弟黄志达,透过杨协成及其家族办公室陆续增持,截至11月底,持股比例已从一个多月前的不到5%快速升至12.26%。 黄家的大动作引起市场的收购猜想,公司股价从9月23日收市价4.52港元飙升至近期逾12港元,大增1.7倍,市值也猛增逾132亿港元。 面对这样的变化,83岁的维他奶主席罗友礼,在业绩发布会上回应:“你直接去问他(增持方),我都不知道他想做什么”。被问到会否增持时则说:“我会向联交所申报,到时大家就会知”,似乎意味着他们不会束手就擒。 内地市场定成败 罗友礼的父亲罗桂祥,于1940年创立维他奶,现时产品包括豆奶、柠檬茶、果汁及瓶装水等。1994年,维他奶在香港上市,同年在深圳设厂,朝内地市场发展。2008年,内地爆发三聚氢氨毒奶粉事件,植物奶制品迎来一波高速增长,2008年至2019年,维他奶在内地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6%,内地市场销售额也在2016年超越香港。 2019年是公司业绩的巅峰,录得 75.3亿港元收入,创下新高纪录,其中内地市场收入就高达46.3亿港元,占比超过61%。 没想到转折发生在两年后,2021年,维他奶因为在香港袭警事件中发出失当声明,引发内地舆论的强烈不满,品牌遭消费者抵制、产品也遭商家下架,内地业绩遭受重创。截至2022年3月底的财年,维他奶在内地市场的收入骤降23%,公司录得净亏损1.59亿港元,为上市26年来首亏。 在盈利层面,公司通过降本等方式在下一个财年实现扭亏,惟收入规模仍逐年下降,至2024年3月底止的年度,公司收入已萎缩至62.2亿港元。 为扭转劣势,维他奶也试图转型,在内地植物基饮料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公司以另一王牌产品“柠檬茶”为基点,试图扩大茶饮市场空间,同时陆续推出无糖柠檬茶、无糖冷泡茶、无糖茉莉花茶等产品,追赶无糖茶风口。 受惠于销售执行及产品创新,公司业务稍有好转。截至今年9月底的上半年度,维他奶收入按年增2%至34.4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年增5%至1.7亿港元。其中,内地市场收入虽然仍在下滑,但减幅已大幅收窄,同时透过降低原材料价格及严控成本,期内公司在内地的经营溢利增长15%至2.2亿港元。 “奶”“茶”之战 业务复苏渐显成果,但低迷的股价却给人可乘之机。自2019年6月来到42.6港元的历史高点后,维他奶股价至今年9月已下探至4.47港元,自高位下滑超过九成。 或许因为跌幅实在太大,新加坡富豪、信和置业主席黄志祥家族开始大举买入公司股票。在最新一次增持后,黄志祥胞弟黄志达及旗下机构已持有12.26%股权,加上黄志祥持有的5.10%,黄家持股已超17.36%。 罗家方面,公司主席罗友礼持有约16.3%股权,若结合罗桂祥基金权益及罗家后人的持股,总数超过25%,仍优于黄志祥家族。因此其他股东的动向或将成为左右战局的关键,目前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及加拿大基金Global Alpha Capital Management,分别持有维他奶约6.8%及5.1%股权。其中三菱日联已陆续出售股权予黄家,若加拿大基金也倒戈,形势将对罗家相当不利。 黄志祥家族旗下持有的杨协成饮料品牌,创立于1900年,历史较维他奶更悠久,主要市场在东南亚,产品包括菊花茶、马蹄爽与豆奶等,且近年有意扩大茶饮业务,收购维他奶自然成为打入中国市场的突破口。 对黄家来说,即使收购失败,也可出售股份大赚一笔,但是对投资人来说,由于市场的过度追捧,目前公司市盈率已来到95倍,甚至高过可口可乐(KO.US)的25.4倍,一旦黄家收手,股价可能快速崩跌,有意追高者需要衡量风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