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NET.US

这家数据中心运营商去年四季度净亏损扩大,它的董事长为了保持对公司控制权而采取的举动,可能会让很多投资者不安

重点:

  • 随着成本增速远超区区7.7%的营收增幅,世纪互联去年四季度净亏损扩大
  • 该公司正面临债务再融资压力,但董事长为了保住对公司的控制权而采取的可疑举动,可能令其难以筹集到资金

  

梁武仁

作为中国三大上市数据中心运营商中实力最弱的一家,世纪互联集团(VNET.US)现在可以找个财力雄厚的买家来收拾乱局。但以它目前的状态,早前流露出兴趣的求购者,未必会排队接手。首先,它的财务表现仍然平平无奇,而且就在最近,它的董事长一直在操弄手中持有的公司股份,引发了对公司治理方面的质疑。

该公司在上周三发布的最新业绩报告中表示,去年四季度,营收同比仅增长7.7%至18.8亿元。其毛利实际上有所下降,这表明在这三个月里,它每产生一美元收入的支出,比一年前增加了。此类支出包括因能源成本飙升而激增的水电费,这是数据中心运营商的一项主要支出。世纪互联其实已经大幅削减了其他开支,但依然不足以阻止净亏损扩大。

尽管中国增长潜力巨大,但抗击新冠肺炎期间的经济放缓,以及能源价格飙升,导致所有数据中心运营商的日子都不好过。而且由于中国经济仍然停滞不前,情况可能难以很快改善。

最重要的是,世纪互联相对于其现金流而言,仍然债务高企。据雅虎财经称,截至去年底,该公司的债务约为110亿元。这几乎是其报告2022年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的6倍,意味着在该公司的债务面前,它这一年从经营中产生的现金黯然失色。

世纪互联即将到期的债务包括大量可转换票据,它可能需要在明年第一季度赎回这些票据,除非持有人决定将其转换成股票。但将其转换成股票的情况似乎不太可能出现,因为过去几年,该公司的股票一直在暴跌。

“我们正在密切关注,显然也在寻找各种替代方案,”首席财务官陈俊华在公司的业绩电话会议上谈到即将到期的票据时说。

世纪互联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或优先股进行债务再融资的做法由来已久,如果该公司目前未清偿可转换债券的大部分持有人在明年春天要求收回资金,它很可能需要再度借钱才能获得必要的资金,因为它自己现金不足。

但由于最近涉及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陈升的财务乱象,可能会令新投资者三思而后行。上个月,该公司宣布计划向陈升发行最多55.5万股D类普通股,每股赋予他高达500票的投票权。

追加保证金

在这一计划公布前,将世纪互联的股票作为抵押获得一笔5000万美元(3.45亿元)贷款的陈升,被要求追加保证金。创始人将公司股票用作贷款抵押的情况在中国企业中较为普遍。虽然一般来说是合法的,但它们通常会被视为创始人套现其在公司的部分股份的后门。

但在11月末世纪互联股价跌破某个预定价格后,债权人上月宣布将出售被抵押的7,600万股质押股份。鉴于每股世纪互联美国存托凭证(ADS)等于6股A类普通股,如果按当前市场价值出售全部7,600万股世纪互联股票,债权人将收回4,000万美元出头的资金。

截至去年2月底,陈升持有世纪互联的7,860万股份,这使得他拥有29%的投票权。因此,质押股份的丧失,将令他在该公司的全部股份几乎化为乌有。但不要紧,发生这种情况时,只要让他领导的董事会炮制出一个新的股票类别——D类股,就可以将他的股份恢复到20%以上。

目前尚不清楚陈升的贷款用途,以及他是否有资金偿还。但不管怎样,他似乎已经成功地将股份套现,同时又保住了对世纪互联的控制权。他的做法本质上是利用自己在公司的影响力来打压小股东,任何潜在的新投资者都不会太认可他的做法。但世纪互联需要这样的投资者,来筹集资金偿还债权人,包括可转换票据的持有人。

虽然在乏味的企业界,世纪互联的故事可谓相当精彩,但一个严重的后果是,它的借贷将会变得更加困难和昂贵。上月初,惠誉评级以再融资风险为由,将该公司的债务评级进一步下调至垃圾级。这个月,惠誉完全撤销了对该公司的评级。穆迪也在上个月将该公司列入了可能降级的评估名单。

在这个时候,对世纪互联来说,最好的结果恐怕就是被一个能够解决所有财务问题的富有投资者收购。在目前的水平上,该公司的股票看起来相对便宜,市销率只有0.6倍,远低于两大竞争对手——万国数据(GDS.US; 9698.HK)的2.2倍和秦淮数据(CD.US)的4.4倍。

去年4月,世纪互联收到了中国私募股权公司——汉能投资集团的主动收购要约,后者在资金方面有来自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的支持,到了9月,陈升也提出了竞购要约。汉能的收购要约是在陈升的贷款开始出现问题几天后提出的,表明前者看到了低价将一家陷入困境的企业收入囊中的机会。

但汉能的要约始终没有正式兑现——其实,世纪互联目前的股价远低于每股ADS 8美元的报价。该股最新收盘价为3.2美元,不到报价的一半,其中包括业绩公布后第二天12%的跌幅。媒体报道中还出现了其他一些可能的收购者,包括韩国的安博凯(MBK Partners),它们可能是被该公司的低价所吸引。但现在似乎没有人急于签署协议,原因也不难理解。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宝尊电商第三季度同比续亏损

电商软件提供商宝尊电商有限公司(BZUN.US; 9991.HK)周二公布,随着核心电商服务重返盈利轨道,新兴品牌管理业务亏损又收窄,第三季度营收实现增长。 公司表示,截至9月的三个月内,营收同比增长4.8%至21.6亿元,经营亏损则从去年同期的1.15亿元收窄至2,560万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亦从去年同期的6,680万元收窄至4,020万元。 宝尊电商业务本季度实现经调整经营利润2,810万元,较去年同期2,980万元的亏损成功转盈。品牌管理业务(含在华运营Gap服装门店)的经调整经营亏损,从去年同期的5,530万元收窄至3,870万元。 财报发布后,宝尊纽约上市股票周二下跌5.8%,香港上市股票周三下跌4.9%。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诺亚控股上季纯利大增62.6%

财富管理公司诺亚控股私人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NOAH.US; 6686.HK)周二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6.329亿元(约8,890万美元),按年下跌7.4%,净利润达2.18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2.6%,经营利润1.719亿元,则较去年同期下滑28.6%。 截至9月30日,Noah注册客户数为466 ,153人,同比增长1.3%;活跃交易客户数为10 ,650人,同比大增35.5%。本季产品分销规模达170亿元,年增19.1%,其中海外产品分销86亿元,增11.2%。资产管理规模维持稳定,截至9月30 日合约管理资产为1,435亿元。关联公司投资权益变动的公允价值增加,则带动公司净利润增长。 公司指出,收入下滑主要受到一次性佣金减少、保险产品分销疲弱所致。本季度,公司取得了美国经纪交易商牌照,亦开始在各业务流程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以改善获客能力、提高效率,进一步强化全球布局与科技能力。公司表示,其强健的资产负债表为未来投资提供坚实基础。 诺亚控股港股周三早盘无涨跌,至中午休市报17.99港元,该股过去6个月累升约1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Qfin is a lender

新措施收紧规管 奇富科技业绩难复旧观

网贷服务商奇富科技公布疲弱的第三季业绩,并对全年展望转趋悲观,与2024 年强劲收官形成鲜明对比 重点: 公司第三季收入微跌0.2%,净利润下降17%,反映公司在疲弱的宏观环境下面临的挑战 公司对全年发出悲观指引,主因是新监管措施将压缩其在网贷服务业务的盈利空间   梁武仁 过去一年里,网贷服务平台奇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QFIN.US; 3660.HK)经历了不少变化。首先,公司更改了名称,但更关键的是,在监管环境收紧及中国经济持续低迷之下,原本在逆风中表现颇具韧性的奇富科技,业绩开始受到明显冲击。 根据奇富科技上周公布的最新季报,公司第三季收入按年微跌0.2%至52亿元(7.31亿美元),为两年多来首次录得收入下滑;净利润则按年下跌17%至14亿元。更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对余下年度给出悲观指引,预计第四季净利润最多将下滑49%,即便在最佳情况下,2025年全年净利润也仅能录得约1%的增长。 这份展望与奇富科技年初时的乐观情绪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公司公布2024 年利润大幅增长,并预期2025年将有强劲开局。其后,公司由“启富”更名为“奇富科技”,或意在透过加入“fin”凸显其金融科技机构的定位。奇富科技原名“360金融”,2018年在纽约上市时,名称是为了反映其与网安软件公司奇虎360 的渊源。 比名称变动更具影响的,是中国自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全新金融业监管规则。新规的核心之一是大幅强化风险管理,意味奇富科技必须提高借款人门槛标准,从而牺牲部分放款增速,同时也需提高对潜在违约的拨备。这些要求均可能进一步压制公司的盈利增长。 奇富科技CEO吴海生在第三季业绩电话会议上表示:“作为行业领先者,我们一向以最高的合规标准要求自己,这次也不例外。尽管相关措施可能在短期内影响放款规模与盈利能力,但我们相信,把使用者价值放在首位,最终将会增强他们对公司的信任,并支持我们实现更具韧性且可持续的长期增长。” 这次的新规只是中国民营金融业监管连串调整的最新一波,自疫情前几年起,相关行业便不断面临持续的监管变动。这也凸显了奇富科技及其同行所面对的现实──中国整体金融业的监管框架正快速演进,而监管层此举旨在防范市场过度放贷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此外,中国经济当前的疲弱状态,也让民营与国有放贷机构均面临压力。随着企业与消费者收紧支出与借贷,贷方要扩展业务变得愈发困难。即便北京推出对部分消费相关行业提供利息补贴的振兴措施,全国银行贷款余额在10月仍较前一个月大幅收缩。 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转弱,也推升了违约风险,使得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无论监管是否加码都一样。 奇富科技第三季的表现清楚反映了这些压力,其信贷撮合与放款总额在第三季度按年仅增1%,按季更下滑1.4%。同时,逾期90天以上贷款比例自第二季的1.97%微升至9月底的2.09%。 拨备激增 随着经营环境恶化,奇富科技的坏帐准备金大幅飙升。理论上,作为连接借款人与银行的撮合方,公司并不需直接承担贷款违约风险,但现实并非如此。若奇富撮合的“重资本”贷款发生违约,公司需向原始放款方全额偿付所有未付本息。此外,奇富亦透过信托与子公司自有资金出借部分贷款,该部分信用风险由公司自行承担。上述两类贷款规模的同步上升,也让奇富不得不大幅增加拨备。 在电话会议中,奇富管理层表示,公司会根据宏观经济状况调整“重资本”贷款与无全额代偿义务贷款的比例。管理层并称,第四季度将提高后者(即无需提供全额代偿保证的贷款)占比,以降低公司的整体信用风险敞口。 当然,面临这些逆风的并非只有奇富科技。其竞争对手信也科技(FINV.US)上周同样公布第三季度交易额按年下滑,同时准备金亦增加。但与奇富不同的是,信也科技仍成功录得收入与净利增长,主要受益于其积极拓展海外业务,而这正是奇富尚未涉足的领域。 奇富科技依然是一家高盈利、拥有良好利润率的公司。其采用的先进技术有效降低营运成本,而依托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的服务能力,尤其能借助与奇虎360之间的技术连结,对银行机构相当具吸引力,使公司在与金融机构洽谈定价时具有一定议价能力。 例如,奇富正将一款AI信用审批代理整合进其Focus Pro平台。这项技术可利用大量数据与大语言模型能力,在数秒内完成借款人风险评估,大幅简化繁琐的贷款审批流程。吴海生表示,相关功能的试运行已获得客户「非常正面」的回馈。 尽管如此,市场对公司最新业绩的反应并不理想,奇富科技港股在四个交易日内大跌约18%。今年以来,该股已累跌逾50%,远远落后于恒生指数约32%的涨幅。目前公司市盈率仅2.7倍,甚至低于同样低迷的信也科技的3.3倍,显示投资者对这一整个板块的信心仍相当疲弱,尽管多数公司在艰难环境下仍能保持盈利。 奇富科技具备不少优势,但其高度暴露于监管与宏观经济变动的风险,显然让投资者却步,而这种局面短期内恐怕难以改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佑驾创新配股 折让一成集资2亿港元

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31.HK)周三公布,将配售约1,401万股新H股,每股配售价14.88港元,较周二收市价16.53港元折让10%,亦较过去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17.3港元折让14%,配售股份占扩大后发行股份约3.33%。 是次集资净额最多2.04亿港元,约70%用于发展L4无人物流车,包括研发新一代产品、升级运营平台及拓展销售网络;约30%用于升级基础研发平台,包括提升数据闭环体系的效率,高效赋能前装,以及发展L4无人车多产品线。 佑驾创新周三开市跌2%至16.2港元,股份由过去一年高位下跌近6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