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未满月已发盈警 读书郎销售模式过时?

这家智能学习设备生产商在港交所上市不足一个月,已发盈警宣布转盈为亏
重点:
- 今年7月12日才上市的读书郎发盈警,表示受新冠疫情和股票公允值变动影响,上半年将转盈为亏,亏损额为4,000至4,500万元
- 读书郎积极拓展线下分销网络,但表现未如理想,在疫情封控下,销售额更受到严重影响
裴梓龙
新冠疫情反复,学校不时停课,你有为家里的孩子购买智能学习机和点读笔,让他们“停课不停学”吗?
这些都是已经有23年历史、主要销售教育硬件的读书郎教育控股有限公司(2385.HK)的核心产品。在新冠疫情下,不少学童需留家抗疫,理论上,家长们会多买一些学习产品,让无法上学的孩子们继续充实知识,但读书郎却并没有好好把握这个机遇。
7月12日登陆港交所的读书郎,在公布上市后首份业绩前,却先来一份盈利警告。该公司8月10日公布,预计上半年将录得4,000至4,500万元亏损,表现远差于去年同期录得2,910万元净利润。
虽然与不少有拥有前期投资者的公司一样,读书郎上市后,都需要向首次公开发售前的投资者发行股份,并需从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表的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令读书郎上半年录得约4,780万公允值变动亏损,但这属于非经营项目,并未反映公司核心业务。
收入减少27%
然而,读书郎上半年的销售表现,才是令市场失望的主因。因为公司的收入竟同比减少9,540万元或26.9%,反映其学习产品不但没有因疫情受惠,甚至因为官方的防疫管控措施,影响了该公司的生产计划及线下分销业务,导致学生个人平板及可穿戴产品的销售减少;相反,期内销售及分销开支却同比增加了910万元或29.4%,主要因为有新产品推出,以及拓展社交媒体等营销渠道,令广告开支上升。
盈警公布后,虽然读书郎的股价翌日仅小幅下跌0.3%,但从该股上周五的收盘价7港元计算,已比一个月前的IPO价7.6港元低8.6%,而且公司挂牌首天已经破发,上市以来也只有短短两个交易日的股价比IPO价高,反映投资者不太看好公司前景。
去年4月,读书郎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最终失败而回,到11月再接再厉,但仍然无法通过,再三努力下,今年7月终于成功上市。可是当时的招股反应不太理想,公开发售仅录得0.7倍超额申购,令该股最终以招股价范围的低端定价,但挂牌当日仍大幅低开29%,其后从谷底略为反弹,估计是承销人出手稳定股价。
在中国“教育双减”的政策冲击下,K-12课外培训赛道全军覆没,不少教育机构转型经营智能教育硬件,读书郎作为行业元老,面对一群后起之秀,在策略上却仍然依靠赖以成功的“广告加线下经销”模式,大撒金钱拓展线下经销商网络,然而在网络时代,此举看来已经过时。
根据读书郎上市时的招股文件显示,过去三年,公司的线下销售点分别净增长40个、480个和916个,截至去年底共与132名线下经销商签约,在中国344个城市一共拥有4,523个销售点;因此在这三年间,来自线下经销商的营业额分别占总收入91.7%、85%及85.5%,反映公司严重依赖线下销售,导致业绩在疫情封控下受到严重影响。
虽然读书郎也有开拓其他收入来源,包括为学校设计智能课堂解决方案,以搭载智能课堂管理功能的智能教育设备,为教师及学生提供相互联系及互动的学习环境。但是,该业务过去三年的收入分别仅为820万元、2,230万元及2,360万元,占公司总收入只得1.2%、3.1%及2.9%,对减低收入单一风险没有太大帮助。
后起之秀挑战
读书郎销售未如理想,除了因为受疫情影响,估计与市场竞争持续增加有关,因为除了很多K-12教育企业转型外,还有科技巨企加入教育赛道,例如百度(BIDU.US; 9888.HK)推出了小度智能学习平板产品和小度智能词典笔,直接挑战读书郎的人工智能学习机和人工智能词典笔;掌门教育(ZME.US)也有内置10科的同步教辅资源智能学习机;另外,科大讯飞(002230.SZ)推出了可以批改作业和试卷功能的学习机,而有道(DAO.US)也推出多款智能型学习机和人工智能词典笔,可见读书郎正面对四方八面的竞争,不易维持市场份额。
估值方面,作为港交所新丁的读书郎不算便宜。以去年业绩计算,其市盈率约24.6倍,然而今年上半年转亏,虽然经调整净利润介乎1,500至2,000万元,估计公司下半年将同样面对疫情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就算全年能赚钱,相信净利润也会同比大幅下滑,意味预测市盈率有机会升至三位数水平。如果计算市销率来说,同业有道只有0.99倍、科大讯飞为4.8倍,读书郎的2.6倍则位处行业中间水平。
另一方面,读书郎上市时引入了8名基石投资者,一共申购该公司2,819.6万股,占已发行股本8.01%,设有6个月禁售期,意味将于明年1月12日届满。由于最近有不少上市公司在“松绑日”股价跳水,投资者宜密切该股会否在禁售期完结时,被前期投资者大举抛售获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