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回收商在电子产品领域深耕了十年之后,近期向新的消费品类扩张,取得了强劲的初步业绩

重点:

  • 万物新生的非智能手机品类销售初见成效,为各门店每月额外增加销售额30万元,占交易额的0.5%
  • 这家智能手机回收商三季度首次录得non-GAAP净利润,凭借成本控制以及面向消费者的直接销售,利润率出现改善

阳歌

在经济形势日益艰难的今天,当你能够以低得多的价格买到品质与新品相仿的二手商品时,谁还需要贵得离谱的一手贵州茅台或者高档腕表?

这个问题对多数人来说可能有些不礼貌,但对回收专家万物新生(RERE.US)而言,却代表着一个新的重要商机。上周发布的最新业绩显示,该公司正在原有的智能手机之外进行扩张,除了名酒和腕表,还在把更多类别纳入业务范围。

该公司涉猎更广泛类别的初步努力,看起来尤其引人关注,因为随着现代中国首次出现明显的经济放缓,很多消费者开始控制支出。在此情况下,他们会不可避免地将二手产品视作更便宜的替代品,尤其是名酒和奢侈品,二手货通常比新品便宜得多。

与此同时,该公司有望从越来越多开始精打细算的消费群体中受益,这些消费者希望把手中的旧智能手机、奢侈品、黄金首饰,以及未开封的名酒,换成额外的零花钱。

“在存在较多不利的外部因素的环境下,再次证明了循环经济的抗周期的特性,”万物新生创始人兼董事长陈雪峰在公司的投资者会议上提到回收行业时说。“在现在的消费支出下行的经济周期内,一些城市的用户有着更强的回收意愿。”

万物新生的最新业绩还包括一些令人鼓舞的财务数据,显示随着销售额从二季度的低迷状态中反弹,该公司正逐步接近取得净利润。在截至9月的最新季度,该公司报告了非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运营利润。这是过去四个季度中,第三个在此基础上实现盈利的季度。但也许更重要的是,该公司还录得了去年6月美国上市以来的首次non-GAAP净利润。公司同时表示,情况将继续改善。

“我们还预计,四季度将实现non-GAAP运营利润,并在non-GAAP(运营)基础上实现全年盈利,”CFO陈晨在电话会议上说。“展望未来,我们预计总收入和营利能力在未来几个季度将进一步提升。”

虽然报告的基调基本乐观,投资者却没有那么兴奋。业绩发布当天,万物新生股价下跌3.5%,不过更广泛的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当天也下跌了1.4%。该股票年初迄今已经下跌70%,反映出对美国中概股的普遍看跌情绪。

虽然三季度实现了29.2%的收入增长和non-GAAP盈利,万物新生的市销率仅为0.37倍。这看上去很低,但二手服装专家Rent the Runway(RENT.US)的市销率更低,为0.28倍。二手车专家Carvana(CVNA.US)的市销率仅为0.1倍,反映出今年的整体市场情绪有多么糟糕。在这个类别中,为数不多的佼佼者包括时尚社交购物平台Poshmark(POSH.US),它的市销率仍然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为3.93倍。

靠新类别赚钱

在今年早些时候,利用在过去十年中建立的专业回收商的声誉,万物新生开始了品类的扩张。该公司首次披露关于其他类别的财务数据,便吸引了投资者。这些类别最初是奢侈品和摄影器材,现在则扩展到腕表、黄金,和我们之前提到的名酒。

管理层在电话会议上透露,该公司的50家自营门店正在提供智能手机之外的类别,现在每家门店每月额外贡献30万元的营业额。同样重要的是,这块业务还为每家参与门店每月贡献2万元的额外利润。

如果把这些数字按照季度乘以50家门店,就为整个公司增加了4,500万元的交易额。同样,季度新增利润为300万元,相当于该季度经过调整后净利润7,740万元的3.9%。

管理层表示,公司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将新类别业务扩展到逾150家自营门店,也就是自营网络的四分之一,这对于今年才开始的该业务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跨越。

接下来,我们回头再看看该公司最新的季度数据,这些数据表明,它的业务因中国严格的防疫措施而急剧下滑后,正在恢复到更为正常的水平。万物新生收入三季度同比增长29.2%,至25.4亿元,与二季度14.9%的增幅相比有所反弹。该公司预计,四季度的增速将小幅下降,回落至29.3亿元到30.3亿元之间。按照该区间的中值计算,增幅在22%左右。

该公司报告本季度non-GAAP运营利润为1,080万元,在上一季度陷入亏损后恢复了盈利。它调整后净收入(一般不包括员工股票薪酬成本和其他一些项目)为7,740万元,标志着该公司在IPO后non-GAAP基础上的首次盈利。但在GAAP基础上,该公司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季度亏损3,010万元,而一年前的亏损为1.22亿元。

该公司最新的non-GAAP运营利润率显示出强劲的改善,三季度升至0.4%,而去年同期为负1.5%。出现这个结果的部分原因是成本控制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今年10月,该公司在广东的第二个区域自动化运营中心启动后,自动化程度在未来几个季度还将进一步上升。

利润率提高的另一个原因,是万物新生将战略转向了利润率更高的业务,即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而不是面向其他商家。为了实现电子产品回收标准化,深圳今年推出了电子产品维修和翻新合规指引,而且之后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此之后,万物新生的这一转变正在变得更加可行,并且可能会加速发展。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宝尊电商第三季度同比续亏损

电商软件提供商宝尊电商有限公司(BZUN.US; 9991.HK)周二公布,随着核心电商服务重返盈利轨道,新兴品牌管理业务亏损又收窄,第三季度营收实现增长。 公司表示,截至9月的三个月内,营收同比增长4.8%至21.6亿元,经营亏损则从去年同期的1.15亿元收窄至2,560万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亏损,亦从去年同期的6,680万元收窄至4,020万元。 宝尊电商业务本季度实现经调整经营利润2,810万元,较去年同期2,980万元的亏损成功转盈。品牌管理业务(含在华运营Gap服装门店)的经调整经营亏损,从去年同期的5,530万元收窄至3,870万元。 财报发布后,宝尊纽约上市股票周二下跌5.8%,香港上市股票周三下跌4.9%。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诺亚控股上季纯利大增62.6%

财富管理公司诺亚控股私人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NOAH.US; 6686.HK)周二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6.329亿元(约8,890万美元),按年下跌7.4%,净利润达2.18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2.6%,经营利润1.719亿元,则较去年同期下滑28.6%。 截至9月30日,Noah注册客户数为466 ,153人,同比增长1.3%;活跃交易客户数为10 ,650人,同比大增35.5%。本季产品分销规模达170亿元,年增19.1%,其中海外产品分销86亿元,增11.2%。资产管理规模维持稳定,截至9月30 日合约管理资产为1,435亿元。关联公司投资权益变动的公允价值增加,则带动公司净利润增长。 公司指出,收入下滑主要受到一次性佣金减少、保险产品分销疲弱所致。本季度,公司取得了美国经纪交易商牌照,亦开始在各业务流程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以改善获客能力、提高效率,进一步强化全球布局与科技能力。公司表示,其强健的资产负债表为未来投资提供坚实基础。 诺亚控股港股周三早盘无涨跌,至中午休市报17.99港元,该股过去6个月累升约1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Qfin is a lender

新措施收紧规管 奇富科技业绩难复旧观

网贷服务商奇富科技公布疲弱的第三季业绩,并对全年展望转趋悲观,与2024 年强劲收官形成鲜明对比 重点: 公司第三季收入微跌0.2%,净利润下降17%,反映公司在疲弱的宏观环境下面临的挑战 公司对全年发出悲观指引,主因是新监管措施将压缩其在网贷服务业务的盈利空间   梁武仁 过去一年里,网贷服务平台奇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QFIN.US; 3660.HK)经历了不少变化。首先,公司更改了名称,但更关键的是,在监管环境收紧及中国经济持续低迷之下,原本在逆风中表现颇具韧性的奇富科技,业绩开始受到明显冲击。 根据奇富科技上周公布的最新季报,公司第三季收入按年微跌0.2%至52亿元(7.31亿美元),为两年多来首次录得收入下滑;净利润则按年下跌17%至14亿元。更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对余下年度给出悲观指引,预计第四季净利润最多将下滑49%,即便在最佳情况下,2025年全年净利润也仅能录得约1%的增长。 这份展望与奇富科技年初时的乐观情绪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公司公布2024 年利润大幅增长,并预期2025年将有强劲开局。其后,公司由“启富”更名为“奇富科技”,或意在透过加入“fin”凸显其金融科技机构的定位。奇富科技原名“360金融”,2018年在纽约上市时,名称是为了反映其与网安软件公司奇虎360 的渊源。 比名称变动更具影响的,是中国自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全新金融业监管规则。新规的核心之一是大幅强化风险管理,意味奇富科技必须提高借款人门槛标准,从而牺牲部分放款增速,同时也需提高对潜在违约的拨备。这些要求均可能进一步压制公司的盈利增长。 奇富科技CEO吴海生在第三季业绩电话会议上表示:“作为行业领先者,我们一向以最高的合规标准要求自己,这次也不例外。尽管相关措施可能在短期内影响放款规模与盈利能力,但我们相信,把使用者价值放在首位,最终将会增强他们对公司的信任,并支持我们实现更具韧性且可持续的长期增长。” 这次的新规只是中国民营金融业监管连串调整的最新一波,自疫情前几年起,相关行业便不断面临持续的监管变动。这也凸显了奇富科技及其同行所面对的现实──中国整体金融业的监管框架正快速演进,而监管层此举旨在防范市场过度放贷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此外,中国经济当前的疲弱状态,也让民营与国有放贷机构均面临压力。随着企业与消费者收紧支出与借贷,贷方要扩展业务变得愈发困难。即便北京推出对部分消费相关行业提供利息补贴的振兴措施,全国银行贷款余额在10月仍较前一个月大幅收缩。 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转弱,也推升了违约风险,使得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无论监管是否加码都一样。 奇富科技第三季的表现清楚反映了这些压力,其信贷撮合与放款总额在第三季度按年仅增1%,按季更下滑1.4%。同时,逾期90天以上贷款比例自第二季的1.97%微升至9月底的2.09%。 拨备激增 随着经营环境恶化,奇富科技的坏帐准备金大幅飙升。理论上,作为连接借款人与银行的撮合方,公司并不需直接承担贷款违约风险,但现实并非如此。若奇富撮合的“重资本”贷款发生违约,公司需向原始放款方全额偿付所有未付本息。此外,奇富亦透过信托与子公司自有资金出借部分贷款,该部分信用风险由公司自行承担。上述两类贷款规模的同步上升,也让奇富不得不大幅增加拨备。 在电话会议中,奇富管理层表示,公司会根据宏观经济状况调整“重资本”贷款与无全额代偿义务贷款的比例。管理层并称,第四季度将提高后者(即无需提供全额代偿保证的贷款)占比,以降低公司的整体信用风险敞口。 当然,面临这些逆风的并非只有奇富科技。其竞争对手信也科技(FINV.US)上周同样公布第三季度交易额按年下滑,同时准备金亦增加。但与奇富不同的是,信也科技仍成功录得收入与净利增长,主要受益于其积极拓展海外业务,而这正是奇富尚未涉足的领域。 奇富科技依然是一家高盈利、拥有良好利润率的公司。其采用的先进技术有效降低营运成本,而依托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的服务能力,尤其能借助与奇虎360之间的技术连结,对银行机构相当具吸引力,使公司在与金融机构洽谈定价时具有一定议价能力。 例如,奇富正将一款AI信用审批代理整合进其Focus Pro平台。这项技术可利用大量数据与大语言模型能力,在数秒内完成借款人风险评估,大幅简化繁琐的贷款审批流程。吴海生表示,相关功能的试运行已获得客户「非常正面」的回馈。 尽管如此,市场对公司最新业绩的反应并不理想,奇富科技港股在四个交易日内大跌约18%。今年以来,该股已累跌逾50%,远远落后于恒生指数约32%的涨幅。目前公司市盈率仅2.7倍,甚至低于同样低迷的信也科技的3.3倍,显示投资者对这一整个板块的信心仍相当疲弱,尽管多数公司在艰难环境下仍能保持盈利。 奇富科技具备不少优势,但其高度暴露于监管与宏观经济变动的风险,显然让投资者却步,而这种局面短期内恐怕难以改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万国数据押注AI新周期 在扩张与去杠杆之间找平衡

人工智能点燃中国数据中心新一轮建设潮,万国数据一边将资产以REITs模式上市、一边抢搭AI算力快车,但这样的平衡能否持续 重点: 第三季度,公司收入28.87亿元,按年增长10.2% 资产注入C-REIT带来13.69亿元终止合并收益,期内录得净利润7.29亿元   李世达 对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而言,2025 年很可能会被视为一个分水岭:一方面,人工智能训练与推理需求掀起新一轮基建周期;另一方面,中国首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Infrastructure REITs)上市,让这个向来高杠杆、重资产的行业出现新的财务工具。 这就是万国数据控股有限公司(GDS.US; 9698.HK)的写照,既受惠于大型科技公司新一波人工智能建设,也受制于多年积累的财务压力。 根据公司公布的最新财报,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万国数据录得28.87亿元(4.06亿美元)收入,按年增长10.2%,连续第二季维持双位数增幅。公司透露,今年前9个月新签订单达7.5万平方米,相当于约240兆瓦的新增装机容量,全年有望逼近300兆瓦,其中约65%与人工智能相关。 新订单增速放缓 这显示人工智能需求正在驱动新一轮算力投资,但企业本身其实并未完全掌控节奏。管理层在说明会中坦言,第二季之后的新订单步伐较前期缓慢,意味明年的收入增速未必会延续今年的强度。此外,续约谈判仍令单位收入每月下降约3%至4%,反映人工智能需求虽强,但传统互联网业务的降价压力并未消失。 尽管万国数据享受到人工智能点燃的需求红利,但供给侧过去几年的高速扩张,使得承载人工智能的空间不再稀缺,谈判力反而下降。 更重要的转折,是万国数据今年将一批项目注入中国首批数据中心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资产总额约24亿元。交易带来约13.69亿元的终止合并收益,使公司期内录得净利润达7.29亿元,实现由亏转盈。 生存模式改变 但REITs的意义不在于一次性盈利,而在于它完整重塑了公司的生存方式。万国数据过去十年依靠大量借贷、买地、建机房进行高速扩张,当信贷环境宽松时,这套模式行得通;然而,中国信贷收紧之后,重资产模式不再具备可持续性,杠杆开始反向压缩公司空间。REITs提供的,是一条能让万国数据既扩张、又不必完全依赖举债的现金流管道,维持规模循环。 这也为公司带来了财务结构的改善,财报显示,净负债与年化调整后EBITDA的比率,已从2024年底的6.8倍降至2025年第三季末的6倍,平均借贷成本下降到3.3%。在中国融资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同时降低杠杆与利息成本并不容易,这更突显REITs对公司运作的重要性。 万国数据的业务模式高度依赖电力供应。公司目前拥有约900兆瓦具备电力指标的土地储备,这让它在人工智能需求爆发下仍能快速落地新项目。管理层也在说明会中点出:“具备电力指标的土地正变得极度稀缺。”人工智能确实带来增量需求,但供给端——土地、电力、审批、建设速度,正在变得更竞争、更受政策影响。 海外数据中心平台DayOne也是未来伏笔。该平台在亚太与欧洲虽具潜力,但今年第三季仍录得4.61亿元亏损,短期内仍会拖累整体利润。公司需要持续证明其开发、运营与出售资产的能力,而不仅仅依靠人工智能需求本身。 目前万国数据市销率(P/S)约为4.15倍,大幅低于Equinix(EQIX.US)的8.42 倍与Digital Realty(DLR.US)的9.31倍,但高于仍处于重组期的世纪互联(VNET.US)的1.99倍。这显示尽管中国市场更为波动,但万国数据的规模、客户质量与资本循环能力仍被看好。 今年以来,万国数据在港股累升约30%,与大市相若,但过去一个月有约 7%回调,股价30.1港元较52周高位48.9港元低约四成。在估值仍具折价、AI驱动需求未减的背景下,似乎存在合理布局区间。作为热门的AI基建标的,当人工智能需求维持强劲、REITs资产注入顺利时,相信市场愿意提高估值, 但仍须留意政策面的变化。简而言之,万国数据正在穿越一个全新的算力周期,随着估值与市场预期的提升,意味着已没有太多犯错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