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腾讯与哔哩哔哩等科网企业,因未依法申报并购案件被中国市监局罚款,市场担心“强监管”会否重临

重点:

  • 中国市场监管局最近对28宗科网企业收购案判处罚款,当中被处罚的公司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哔哩哔哩等科网巨头,引起市场对于“强监管”重临的忧虑
  • 有市场分析认为,在目前经济放缓的不利环境下,官方对科网监管“加辣”的可能性不大

裴梓龙

最近有多家中国科网巨企因涉及“未依法申报”行为,突然被官方罚款,虽然相关金额不大,但也引起了市场担忧:去年震慑投资市场的“强监管”会否重临?

从80年代开始,香港股票市场就流传“五穷六绝七翻身”这个传统智慧,意味股市会在5月下跌、6月沽压增加,到7月才从低位回升。然而,这一套今年没有应验,今年5月,随着滴滴出行应用程序传闻重新上架、市场传出蚂蚁科技重启上市、深圳市政府透过美团(3690.HK)及京东(JD.US; 9618.HK)发放消费券等利好消息,让投资者深信科技股的最坏日子已成过去。以阿里巴巴(BABA.US; 9999.HK)、京东、美团、腾讯(0700.HK)和网易(NTES.US; 9999.HK)为首的科网股从5月低位一度反弹23%至54%,带领恒指在5月初最低的19,178点,反复上升至6月底的22,449点,打破了“五穷六绝”的魔咒。

正当市场期望科网股在7月保持强势,突然又传来大批科技企业被罚款的消息,让投资者无所适从。事缘中国市场监管局(市监局)在7月10日公布28宗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行政处罚决定书,当中有13宗与腾讯有关、5宗与阿里巴巴有关,其他涉及的科网企业包括滴滴、哔哩哔哩(BILI.US; 9626.HK)、平安健康联想(0992.HK)、新浪微博(9898.HK;WB.US)等,但值得留意的是,这次与官方以往动辄施加以亿元计罚款不同,上述每宗个案仅判罚50万元。

收购业务无申报

根据市监局的资料,阿里巴巴是因为收购番石榴互动、上海第一财经、优酷土豆、驻云集团、百世集团时没有申报,一共罚款250万元;腾讯涉及的12宗未申报收购案件,则包括好买乐、奇秦科技、小帮规划等公司,总罚款额为600万元。

要知道“罚款”这两个字,绝对是科网股投资者的恶梦,因此消息一出,市场忧虑“强监管”是否重临,让投资者有如惊弓之鸟,阿里巴巴上周累挫15.5%,腾讯、美团与哔哩哔哩全周跌幅则由6.8%至16.8%不等。

凯基亚洲投资策略部主管温杰认为,今年3月至6月,市场已普遍认为中国官方对科网企业的态度出现转变,并觉得最坏时间已过,但最近突然有多家公司被罚款,可能会让投资者觉得政策层面有暗涌。

“监管风暴重临的阴影,加上美国因通胀大幅调高利率、腾讯遭南非大股东抛售股份,以及中国新冠疫情反复等一连串不利消息,令部分投资者考虑先沽货再作观望。” 温杰分析说。

但值得留意的是,中国市监局在公告中已说明,这28宗案件均为过去应当申报而未申报的交易,随着反垄断常态化监管的深入推进,企业经营者集中申报意识不断提高,积极自查历史交易,主动报告涉嫌未依法申报行为,并积极配合调查,其余案件处罚决定书将陆续公开。如果单凭字面解读,市监局这篇公告的措辞并不强硬,甚至有点旧调重弹,反映当局针对科网企业再起新“火头”的风险不大。

“加辣”风险不大

“既然反垄断已是落实了的政策,经过过去一年的集中调查,当调查有了结果,公布罚款也是合理,而且官方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监管加辣”的可能性不大。”温杰说。

中国经济放缓已是不争事实,国务院今年5月底再次强调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上周六出席《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中期宏观峰会》上建议,中国下半年要持续扩大内需、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他又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研究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给市场明确的预期。

虽说官方监管“加辣”的可能性不大,但两大科网巨头腾讯和阿里巴巴,也各自面临棘手难题。腾讯遭大股东南非Naspers“无上限”长期沽货,限制股价上升空间,加上官方限制未成年人在暑假期间,只能在周五、六、日晚上八点至九点登录游戏,将对该公司的游戏收入带来不利影响。

至于阿里面对的麻烦更大,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上海当局因警方数据库被盗的事件,上周约谈了阿里云端运算部门高管,消息拖累公司股价进一步下跌至100港元边缘。

“阿里云的事件确实让人比较担心,投资者应留意事态发展,例如会不会引发官方对中国整体云服务企业的关注,但估计对其他范畴的科网股影响不大,亦无需过份担忧政策风险。“温杰分析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白酒消费减弱 珍酒李渡预告上半年少赚24%

中国白酒生产商珍酒李渡集团有限公司(6979.HK)周二公布,预计6月止六个月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23%至24%;收入介乎24亿至25.5亿元,预计按年下降38.3%至41.9%。 公司表示,业绩下滑是由于经济的不确定性及若干近期政策,致使白酒消费减少,尤其是在商务及社交宴请及送礼场合。公司于6月推出全新战略性旗舰产品,并着力提升核心市场渗透率、加快渠道周转,同时积极扩展中端及次高端市场,期望于下半年带来销售回暖。 珍酒李渡旗下拥有“珍酒”、“李渡”、“湘窖”和“开口笑”等白酒品牌,产品涵盖酱香型、兼香型和浓香型白酒。核心产品“珍酒”去年销量为12,284吨,为连四年下跌。 公司股价周三低开但随后回升,至中午休市报7.09港元,升3.6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子不语中期盈利增逾三成

跨境电商企业子不语集团有限公司(2420.HK)周二称,受惠于品牌影响力扩大及运营效率提升,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增长逾30%。 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9亿元至20.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6亿元增长30%至40%。预计期内净利润达1亿元至1.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140万元上升10%至20%。 公司将强劲营收增长归因于“深耕品牌和渠道建设”,并称运营效率的持续优化也推动了利润提升。 子不语集团股价周三平开报3.51港元,股价年内累计跌幅约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博雅盈警料中期盈利最多跌3成半

网上游戏商博雅互动国际有限公司(0434.HK)周二发盈警,料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业绩下跌,盈利较去年同期跌25%至35%。若根据去年经重列盈利3.13亿港元计算,今年中期盈利介乎2亿港元至2.35亿港元。 公司表示,盈利倒退是收入较预期减少,以及因购买加密货币,令银行存款减少,使期内的利息收入比预期为低。 博雅周三开盘跌4.1%报7.5港元,公司年初以来股价跌逾65%。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uishang is a bank

徽商银行盈利背后的隐忧:竞争炽烈息差收窄

这家区域性银行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3.8%,远低于资产扩张速度,凸显强烈的息差压力 重点: 截至今年6月末,徽商银行资产总额同比增长约17%,但营业收入仅微增2.2%,净利润上涨3.8% 中国央行为刺激经济持续降息,银行业面临严峻息差压力 梁武仁 在超长经济放缓周期冲击下,中国银行业多重承压。纵然使尽浑身解数,如今也难以交出亮眼成绩单。以华东地区重要城商行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698.HK)为例,该行上周五试图通过盈利预告“解释”最新利润增长,但困扰全行业的沉疴痼疾依然待解。 这份公告让投资者提前一睹今年上半年徽商银行的财务表现,用“积极”字眼制造利好氛围,似以巨额利润增长相诱。 细读公告,恐难掩失望。虽然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较年初劲增约12%,较上年同期增约17%,主体贷款业务扩张迅猛,但上半年以贷款利息为主的营业收入,仅同比上升2.2%至210亿元,净利润微升至93亿元,涨幅仅3.8%。 徽商银行以华丽辞藻“解释”中报业绩,将“向好业绩”归因于“始终坚守金融本源,全力服务实体经济”,还罗列诸多成绩。 资产扩张与利润增速的巨大鸿沟昭然若揭:在央行连续降息刺激经济的背景下,该行信贷业务息差承压明显。 净息差压力并非徽商银行独有。中国银行业衡量利差的净息差(NIM)指标已整体承压多时。理论上来说,利率下行可降低存款成本以维稳息差,但同业白热化竞争等因素正影响这种动态平衡。 经济不振时,贷款需求趋弱,银行间竞相杀价争夺优质客源。为吸引更多借款人,尤其是财务状况良好的客户,银行会下调贷款利率,但这会侵蚀其利润空间。自2019年(疫情前的最后一年)以来,竞争因素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日益加大。当年,监管机构引入了一套机制,使贷款利率与市场需求更加紧密地挂钩。 去年,徽商银行净息差较2023年缩窄17个基点至1.71%,而2019年该指标高达2.51%,显示已苦战息差下行多年。 息差并非当下唯一痛点。经济困境使贷款违约风险攀升,银行风控承压。这一方面,作为华中地区最大城商行的徽商银行,资产质量指标优于中小同业。 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仅0.98%,较去年末基本持平。相较之下,总资产规模为其一半的宜宾市商业银行(2596.HK)不良率尽管逐年下降,去年末仍达1.68%。泸州银行(1983.HK)的不良率则为1.19%。 徽商银行由十几家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合并组建而成,其规模优势或有助于在吸引大型、财务稳健企业的过程中,维持较低的不良率。该行主要面向企业客户,而非个人借款人,后者本身风险更高。中国的国有银行主要向其他国有企业放贷来维持较低的不良率,后者在还款出现困难时,通常可获得地方政府或其他国有企业驰援。 借款方承压 然而,财报暗藏隐忧。去年,对困境企业的贷款重组量同比增9%;且潜在劣变贷款,即关注类贷款大增62%,占比升至1.13%,显示客户群经营压力正持续累积。 2020年,该行曾因接管包商银行四家分行引发关注。这家内蒙古银行前年破产,成为二十年来首例被接管的商业银行。这意味着,徽商银行在疫情动荡期既要化解自身风险,又需处置四家包商分行的遗留问题。迟至去年,该行仍向第三方转让约7.01亿元包商系不良资产。 尽管盈利预告成色不足,公告后两个交易日,徽商银行股价仍涨超5%。眼下投资者对任何利润增长都持“饥渴”心态,此轮上涨存在内在逻辑。 不过,徽商银行的估值仍处洼地:市盈率(P/E)仅3倍,市销率(P/S)1.3倍,市净率(P/B)更低至0.3倍。该估值水平甚至不及宜宾市商业银行——后者市盈率达21倍,市销率5.2倍。 市场对徽商银行前景的冷淡态度不难理解:只要经济下行周期延续,任何利润增长,尤其是疲软增长引发的乐观情绪,终将快速消退。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