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計畫到上海集資上市的燕窩產品銷售商有望成為燕窩第一股”,但在行業激烈競爭下,中證監對其業務經營模式提出疑問

重點:

  • 受惠電商銷售,燕之屋的盈利在新冠疫情下仍錄得高速增長,但市場競爭激烈,部分產品需大幅降價
  • 中證監也對公司前景提出疑問,要求進一步說明業務驅動模式與競爭策略

劉明

燕窩素來被視為滋補養顏佳品,科學實驗亦證明燕窩於抗衰老、促進細胞生長等方面極具功效。如果有機會投資燕窩股,再用所得回報買燕窩吃,形成“養生+投資”閉環鏈,又會否令日益重視健康的大家心動?

申請在上海證交所上市的廈門燕之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最近更新招股說明書,爭取成為“燕窩第一股”。雖然公司近年靠電商冒起,但後起之秀對市場虎視眈眈,行業競爭激烈,就連中證監亦提出疑問,要求該公司就降價促銷、競爭策略等範疇作出回應。

事實上,中國幾乎不生產食用燕窩,現時市場上的燕窩及其製品原料基本都依賴進口;據海關總署資料顯示,2016年至2020年中國燕窩進口量從41.5噸上升至340.4噸,5年間大增7倍。而按照可溯源燕窩進口數量排名,2019年至2021年間,燕之屋均位居國內燕窩進口商首位,於業內具領導地位。

燕窩是一種矜貴食材,但製作過程繁瑣費時,過去可說是有錢人才能吃上的補品;而且因有價有市,市面充斥次貨和假貨,過去燕窩產品普及化有一定難度。不過隨著技術進步及市場逐漸規範,省去麻煩功夫且經濟實惠的即開即吃燕窩產品,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

據估計,僅2020年,中國燕窩消費市場規模已達到400億元,年增長率高達33%。從燕之屋的財務狀況來看,2019年淨利潤為7,870萬元,2020年雖爆發新冠疫情,但仍大升54.4%至1.22億元;去年淨利潤繼續保持41%高速增長,達到1.72億元,可見燕窩這類保健食品未受疫情影響。

再者,近年電商平台行銷普及化,隨著手機下單、即送即吃的鮮燉燕窩興起,在年輕一代追捧下,有助行業增長。據國燕委的行業白皮書報告,電商燕窩消費群中,25歲至34歲佔超過一半;35至44歲人群亦佔約25%。去年“雙11節”,傳統滋補養生類產品中,燕窩及其製品排名第一位。

產品大減價

燕之屋主要產品分為常溫即食“碗燕”系列產品、鮮燉燕窩、乾燕窩及其他燕窩衍生產品,2019年至2021年碗燕系列產品收入分別有5.35億元、5.43億元和6.82億元,佔總營收分別為56.6%、41.9%和45.6%,是公司最大收入來源。

至於鮮燉燕窩產品收入增幅較快,但近年有放緩跡象,增速由2019年的9.82倍遞減至2020年的2.37倍,去年則錄得4.2億元收入,升幅僅17%,主要與市場競爭上升有關。因此,鮮燉燕窩銷售均價從2019年的每瓶98.9元,逐步下降到2020年的61.66元及去年約52元,不利公司毛利率。

產品普及與電商管道拉動,無疑帶動燕窩行業發展,但燕之屋也需要面對後起之秀的追趕與挑戰,例如主要依賴網上銷售、主打鮮燉燕窩的小仙燉近年迅速冒起,作為老大哥的燕之屋能否保持市場地位,惹來市場質疑。因此,中國證監會便對燕之屋的上市申請文件回饋意見,要求進一步說明業務驅動模式與競爭策略,提出是否通過降低產品單價促銷、依賴大量廣告行銷支撐業績等疑問,證監會還問到關於小仙燉等品牌興起,對行業及公司業務發展的影響。

那麼,燕之屋是否為了促銷而花上不合理開支?從財務資料看,2019年至2021年燕之屋的銷售費用分別為3.08億元、3.17億元和3.91億元,分別佔營業收入32.4%、29.5%和30.1%,相比過去三年產品研發費用僅佔營業收入不足2%,反映公司確實把大量金錢投放到銷售宣傳。

銷售費高昂

不過,主銷滋補養生產品的東阿阿膠(000423.SZ),最近兩年銷售費用也佔整體收入24.6%至26.3%;業務包括售賣燕窩產品的中藥品牌同仁堂(600085.SH),過去兩年的銷售宣傳費用亦佔收入18.8%和19.2%。由此看來,似乎保健養生產品公司都存在銷售費用高昂的問題。

此外,藉電商流量冒起的燕窩品牌不是沒有危機,年輕消費者喜歡嘗試新產品、新品牌,但線上市場競爭劇烈,熱潮可能來得快、去得快。因此,燕之屋結合線上線下經營模式,截至去年底在全國擁有635家門店,利用線下實體店廣泛網路增強消費者的品牌認知。由於燕窩屬高端消費,客戶群更重視品質和食品安全,實體消費體驗有助提升客戶信任及忠誠度。

燕之屋上市集資所得,計畫超過一半用來建設生態產業園,其餘用作研發中心升級、建設行銷網路及推廣品牌等。公司過去三年產量不斷提高,由2019年至2021年已翻了一番,但去年產能利用率仍接近九成,因此有需要再增加產能,並透過加大自動化力度及提升倉儲物流能力,以降低成本及保持競爭力。

估值方面,中藥領頭企業同仁堂最新市盈率約44倍,而主營阿膠及阿膠系列產品的東阿阿膠,市盈率也達41倍。至於燕之屋上市市盈率約32倍,相比每年收入超過100億元的同仁堂、以及產品具獨特性的東阿阿膠,大約出現兩至三成的估值折讓,且看這個差距是否足以吸引投資者熱烈參與。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Hesai and Seyond make LiDAR technology

新聞概要:圖達通香港SPAC上市前遭同行起訴

訴狀指稱圖達通遠程激光雷達靈雀E1X系列在產品設計及系統架構方面與禾賽AT系列傳感器高度相似   余特莉 激光雷達企業圖達通周二遭競爭對手禾賽科技(HSAI.US;2525.HK)起訴,指控其採用激光雷達(LiDAR)技術的核心產品涉嫌專利侵權。國內媒體援引匿名人士消息報道,該訴訟已被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立案。 據知情人士透露,禾賽指控圖達通今年在CES(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亮相的遠程緊湊型傳感器靈雀E1X與其AT系列激光雷達存在驚人相似性。《未來汽車商評》報道稱,圖達通主力產品獵鷹系列原本採用1550納米波長架構,但近期轉向905納米波長架構——此舉與禾賽採用的技術路線趨同。該媒體指出,此前圖達通未生產過905納米激光雷達產品。 禾賽科技2021年推出的AT系列作為成熟產品線,已於2022年實現量產並完成百萬台交付量。公司相關專利申請最早可追溯至2017年。其ATX系列屬當前市場最暢銷的激光雷達產品之一,獲多家頭部汽車品牌的定點合作。 圖達通當前正處於上市進程中,公司去年12月宣布計劃通過借殼香港SPAC公司TechStar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實現在港上市。上市計劃本月早些時候獲中國證監會批准,不過因此次訴訟蒙上一層陰影。 圖達通創立於2016年,總部位於硅谷,並在上海和蘇州設有研發中心及生產基地。TechStar公告文件顯示,圖達通2025年第一季度85.6%的營收來源於單一OEM客戶。 根據TechStar今年8月向港交所提交的最新文件,靈雀E1X被列為圖達通新一代遠程激光雷達產品線之一,最大探測距離達250米。公司將靈雀系列定位為「聚焦城市中低速應用場景的中距緊湊型激光雷達解決方案」,最新靈雀E系列產品計劃於今年量產。 圖達通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2,530萬美元,同比下滑3.4%,其中92%源於獵鷹系列產品。毛利率轉正後,當季虧損收窄至1,480萬美元(上年同期虧損4,040萬美元)。8月公告披露,私人投資公開股票(PIPE)投資者已承諾在圖達通與TechStar完成借殼上市合併交易的同時,以購入TechStar股份的形式,提供5.51億港元(約7,100萬美元)額外融資。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山東黃金首三季淨利大增91%

黃金生產商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1787.HK; 600547.SH)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九個月,實現收入837.8億元(118億美元),按年增長25%,淨利潤按年大增91.5%至39.56億元。 單計第三季度,公司收入270.17億元,按年升27.3%;淨利潤為11.48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68.3%。公司表示,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黃金價格上升及銷量增加。報告期內,公司統籌優化生產布局,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及營運效率,推動生產效率與資源利用率提升。 截至9月底,公司總資產1,719.6億元,按年增長7.0%;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約151.9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9.1%。 山東黃金港股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33港元,升1.29%。該股過去六個月累升約4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alamove relaunches IPO

新聞概要:拉拉科技實現兩位數增長 海外業務保持高速增長

這家物流服務供應商表示,將重啟香港IPO,計劃在進一步拓展中國同城貨運市場的同時,加速進軍全球物流市場   余特莉 物流巨頭拉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Lalatech)27日提交的最新上市申請文件,文件顯示上半年營收及關鍵運營指標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海外業務保持高速增長,帶動整體收入結構進一步多元化,延續穩健上升勢頭。 拉拉科技運營兩大物流品牌:中國香港及海外市場採用Lalamove,中國內地市場使用貨拉拉。公司採用平台模式,通過整合海量承運商資源在線連接商戶與司機,滿足即時或預約貨運需求。其一體化「閉環」平台可管理從下單支付到匹配、追蹤及結算的全流程交易。該模式使其成為全球閉環「商品交易總額」(GTV)最大的物流供應商,去年以53.3%的份額主導該細分市場。 公司最新招股書顯示其上半年GTV同比增長17.7%,從2024年同期的50.7億美元增至59.7億美元。當期內全球履約訂單量達4.55億,較去年同期的3.39億單同比提升34.3%。 拉拉科技上半年營收同樣保持強勁增長,同比攀升31.8%至9.346億美元,經調整利潤達2.716億美元。其海外營收同比增長34.3%至8,89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6,620萬美元),占營收總額比例由9.3%提升至9.5%。截至6月末,平均月活商戶數達1,970萬,平均月活司機數為200萬。 Lalamove於2013年在中國香港創立,次年即同步進軍東南亞及中國內地市場。此後持續拓展其他海外市場,包括拉美、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EMEA)。截至6月末,公司業務覆蓋全球14個主要市場逾400座城市,憑藉行業經驗成功在多地複製其商業模式。公司表示,東南亞及拉丁美洲仍是未來投資布局及提升市佔率的核心區域,同時計劃今年進軍中東等其他市場。 以GTV計,2024年海外同城道路貨運市場規模約為中國市場的三倍。據招股文件披露,東南亞和拉美市場2024年合計實現1,243億美元GTV,預計將以年均4.1%的增速增長,到2029年達1517億美元。 拉拉科技表示,作為公路貨運行業數字化領域的先行者,憑藉其技術基礎設施優勢,公司在深耕核心同城業務的同時,亦可拓展城際貨運市場。截至今年6月,超過70%的首次使用城際貨運服務的商戶是使用其同城貨運服務的現有客戶。 詠竹坊專註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裡聯繫我們。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簡訊:美的第三季度盈收雙升

家電品牌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三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收入按年上升10%至1,119億元人民幣(下同),股東應佔溢利升9%至118.7億元。 今年首三個季度,累計收入3,631億元,同比上升13.8%,盈利上升22.3%至371.4億元。 公司首三個季度,在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智能建築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的收入,分別是306億元、281億元及226億元,同比增幅分別是21%、25%及9%。 周四美的集團開市升0.06%報81.75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價上升9%。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