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物业清洁服务供应商在新冠疫情期间生意兴隆,更申请到港交所上市筹资,把业务范围扩展到中国更多省市

重点:

  • 升辉清洁成为‘疫市奇葩’,希望到港交所筹资加速扩张步伐
  • 清洁服务属于劳动密集行业,公司需面对成本上升的挑战

刘明

新冠疫情反复,不少行业叫苦连天,但也造就了一些新的商机。得益于民众对公共卫生意识及标准的提高,环境清洁服务需求大增,成为“疫市奇葩”,其中一名受惠者,就是第二度申请到港交所上市的升辉清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升辉清洁扎根广东,业务覆盖14个省级地区,为商业楼宇、住宅物业、购物商场及公用设施提供清洁服务,其中位处广州核心商业区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太古汇、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等,均是该公司的重点客户。

中国政府持续推动公共空间清洁,认可公私合营模式,加上住宅及商业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清洁标准提高及专业化,促使公共及物业清洁行业长足发展。据公司引述的研究机构报告,过去几年中国的公共及物业清洁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约10%,估计稳定的增长趋势可以维持至2026年。

除了前景乐观,升辉近年的发展可谓得益于新冠疫情。据招股书显示,公司业绩近年持续增长,在疫情爆发的2020年,其服务合约数量由前一年的514份大增30%至668份,令该年的收入及净利润分别增加19.4%及54.5%;虽然2021年合约数量仅微增约一成至732份,但收入与净利润仍分别上升21%及27.5%。总结公司过去三年净利润达9,150万元,足以通过港交所的盈利要求。

由于公司有超过九成收入是来自经过竞标所得的获授合约,足见在行内具备相当竞争力,加上手上拥有多元化及具实力知名客户,持续收入来源获得一定保证。

积极扩展版图

细分来看,升辉有超过九成收入来自私人物业清洁,虽然与物业管理一样,无可避免会面对中国官方楼市调控及经济下行压力,但公共空间清洁的市场规模大于物业清洁,而且国家对市政环境卫生越加重视,为升辉的公共清洁业务提供发展空间。

此外,升辉锐意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公司已表明,一旦成功上市,部分集资所得将于2022年第四季在中国一线及新兴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及杭州设立办事处,可见其加快扩张的意图。

但值得留意的是,升辉虽然已在广东建立优势,但要将成功经验复制至其他地区,仍面对不少阻力。一方面,公司在广东发展超过20年仍能保持增长动力,过去两年来自广东的收入分别增21.3%及17.4%,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另一方面,广东以外业务却未见重大突破。

该公司2017年开始将更多资源和业务重心转移至海南省,并于2020年在重庆成立分公司,但过去两年公司来自海南的收入倒退,占总收入比例由2019年的14.2%降至去年的7.7%;去年重庆业务占总收入约3.8%,来自其他地方如安徽、福建等合计收入虽然大增1.6倍,但也仅占总收入约5%,因此公司超过八成收入仍然来自广东。

劳工成本大涨

公司另一大挑战是控制成本。清洁服务为劳动密集行业,公司的成本有超过一半为雇员福利开支,同时过去三年虽然规模扩大,但没有足够员工及清洁专用车辆营运,需要将项目外判予其他服务商,使其分包劳工成本占成本达四成,因此公司旗下雇员加上分包劳工,已占了总成本九成。再者,国家高度关注劳动权益及保障,随着雇员成本不断上涨,升辉要持续扩张的同时,如何降低成本及提升效益将是一大难题。

针对此问题,升辉清洁计划上市的另一目的,是募集资金用于策略性收购同业,购买收集垃圾的设备、清洁机器人及升级资讯科技系统等等,以减轻对人手的依赖。

综合而言,疫情令社会卫生意识提高,清洁服务市场催生庞大需求,加上行业经营分散,为升辉提供大量扩张机会,此刻计划上市集资,正好把握机遇加快拓展。但公司过去扩张步伐迟缓,未来要攻入竞争剧烈的一线城市,仍面临较大变数,加上清洁服务行业面对劳工成本、资源不易共享问题,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制约了自然增长动力,需透过不断投入或并购以维持增长。

估值方面,在深交所挂牌的清洁及市政环卫龙头玉禾田(300815.SZ)市盈率约12倍;香港上市的环境服务商碧瑶绿色(1397.HK)市盈率约16倍。升辉去年净利润约3,990万元,以同业平均市盈率14倍计算,升辉上市的市值大约在6.7亿港元(5.6亿元)左右。

值得一提,升辉清洁去年4月曾提交上市申请材料,但该申请于6个月后届满而失效,这次再接再厉,承销商从小型券商长雄证券换了国企背景的信达国际。信达国际过去两年曾为物业管理公司宋都服务(9608.HK)、交易中心运营商温岭工量刃具(1379.HK)及软件商伊登软件(1147.HK)担任承销商,但三家公司的股价都有上市首日破发。且看如果升辉能成功上市,能否为信达国际打一场“翻身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心动料上半年最少赚7.9亿元

游戏及平台开发商心动有限公司(2400.HK)周一公布,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不少于7.9亿元,较去年同期约2.5亿元大增约215%;期内收入预计不少于30.5亿元,按年增长约37%。 心动表示,业绩大幅改善主要受惠于旗下多款自研游戏表现强劲,包括《仙境传说M:初心服》、《心动小镇》及《火炬之光:无限》,带动整体收入与毛利率提升。此外,尽管TapTap平台App月活跃用户基本持平,但透过广告算法优化及用户参与度提升,带动平台收入与利润持续增长。 里昂周一发布研报称,首次给予心动“跑赢大市”评级,认为该公司的游戏开发与营运业务展现出强劲增长往绩,预计新游戏《Heartopia》今年第四季在海外上线,以及今年9月公司在中国推出的《Etheria》等,都将成为新增长动力,给予目标价60港元。 心动股价周二高开,至中午休市报70.90港元,升24.93%。今年以来,该股已升约183.6%。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第四范式与海博思创成立合资公司 拓电力AI服务

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公司北京第四范式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682.HK)周一公布,与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成立合资企业,并定命为能量晶体(北京)科技。合资公司将从事电力交易方向的AI技术服务,第四范式持合资公司19%股权。 合资公司的成立是“AI+ 储能”技术融合,依托海博思创在储能系统研发、生产及管理的技术,结合第四范式在AI Agent+ 的世界模型、机器学习平台以及智慧能源领域的技术,在电力交易、储能电站资产运营管理等,共同推动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应用。 第四范式周二开盘升1.2%报54.85港元,股价自今年4月低位已上升67%。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锅圈从居家餐饮趋势中取增长

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517.HK)周一披露,随着精打细算的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多选择居家餐饮,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2%,净利润翻番。 锅圈食品中期报告显示,公司在半年内持续加速扩张其居家烹饪食材零售网络,重点布局价格敏感型下沉市场。截至6月末,全国门店数量达10,400家,以加盟店为主,保持了2024年末的增长势头。公司同时表示正积极探索开拓海外市场。 谨慎的消费情绪导致多数餐饮公司的客流与销售同时降低,而锅圈是行业中逆势突围的少数企业之一。公司营收由去年同期的26.7亿元增至32.4亿元(约合4.51亿美元),净利润同比飙升123%至1.9亿元。 锅圈通过深化自动化应用与建设集中化生产中心提升运营效率。上半年,公司推出24小时无人值守零售模式——店员下班后,门店可以继续自动运营。目前逾2,000家门店已完成这项智能化改造。为进一步拓展区域覆盖,助推未来发展,锅圈还计划在海南儋州设立生产基地。 为迎合偏爱线上购物的年轻消费群体,锅圈积极发展线上销售渠道。上半年抖音账号矩阵累计取得超32亿次曝光,吸引了更多消费者,促使其抖音营业额同比涨超100%。 阳歌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nternational Housewares left out in the cold by changing retail landscape

日本城失护城河 国际家居风光不再

北上消费早已成风,加上内地网购平台进军香港,拖累日本城母公司国际家居零售业绩大跌 重点: 业绩大幅倒退近53%兼大削派息 核心领军人物已无心恋战,业务料难扭转劣势   白芯蕊 疫情后消费者习惯改变,港人北上消费早已成为新潮流,加上网购平台淘宝及拼多多兴起,令香港零售业进入寒冬,主打家居用品的日本城母公司国际家居零售(1373.HK)业绩大受打击,不单上财年纯利大幅倒退逾五成,同时更大幅削减末期息73%。 早前已发盈警的国际家居,根据最新业绩披露,截至2025年4月底止收入跌5.6%至25.37亿港元,纯利大降52.8%至4,773万港元。若将集团纯利划分上下半财年比较,下半财年国际家居表现相当疲弱,纯利仅赚1,477万港元,不仅按年大幅倒退70.6%,也只是上半财年3,296万港元的44.8%,纯利率亦相当薄弱,下半财年更较上半财年跌1.4个百分点至1.2%。 面对恶劣经营环境,集团缩减门市规模,将香港分店缩至只有306间,较上半财年少9间,员工数目也降3%至2,007人。集团表明,目前不断检视及优化分店网络,也与业主积极商讨减租方案,逐步淘汰低效率门市,同时将存货压力较大的门市实施清货大平卖,以降低库存成本。 十蚊店始祖 国际家居在香港有34年历史,由刘栢辉在北角渣华道开设第一间日本城家品店起家,当时只是兼职员工的现任国际家居主席魏丽霞,由于工作认真勤力,刘栢辉邀请即将毕业的她入股,共同打造日本城的故事。 90年代日本正流行100yen家品店,刘栢辉将此概念引入香港,于1993年在香港开设首家10蚊店,成为香港10蚊店始祖。1997年后在租金不断下跌时,趁机大开分店,令门市数目突破100间,并借助收购香港同业壮大业务,变成香港家品店龙头。 业务扩至新加坡 不只在香港分店越开越多, 2011年更收购新加坡家品零售连锁商,令业务扩展至新加坡,2013年更将公司在香港上市,目前集团品牌除“日本城”外,旗下品牌还包括“123 by ELLA”、“日记士多”、“多来买”及“日本の家”等。 尽管国际家居业务扩展东南亚地区,但集团收入主要依赖港澳地区,占总收入的87.4%,367间门市中,有315间位于港澳。 要国际家居续写过往辉煌,目前处景变得十分困难,不仅要面对内地网购平台补贴运费的冲击,还有日本人气杂货店3COINS攻港。更重要的是,国际家居现时由一向专注后勤细节的魏丽霞打理,主要负责开拓市场的创办人刘栢辉,目前虽仍是集团执董,但明显已经退居二线。 刘栢辉无心恋战 自从国际家居零售上市后,作为创办人的刘栢辉,开始发展事业外的个人兴趣,集团上市同年,以个人名义饲养第一匹赛驹“家品大王”,随后更买入多匹竞赛马,大力发展第二事业。令刘栢辉在马场界名成利就的便是目前香港马王“浪漫勇士”,该马出赛共赢得总奖金近2.15亿港元,冠绝全球赛马界并成为“奖金王”。 在赛马界闯出名堂,刘栢辉将个人时间重心转移,逐渐淡出在国际家居的角色,2016年辞任首席执行官,交由他的搭档魏丽霞接手,情况就如目前的苹果公司,失去创作灵魂人物乔布斯后,仅依靠行政总裁库克(Tim Cook),利用内部管理、物流及采购等节流手法,靠“吃老本”方式营运。 国际家居销售产品货物来自内地,即与内地大型网购平台正面交锋,加上租金压力,日本城成本优势不再。相反,在香港销售日本零食的“759阿信屋”母公司CEC国际(0759.HK),销售产品来自日韩,与内地网购平台没有直接竞争,因此在本港零售市场仍有一定生存空间。 参考目前国际家居业绩,市盈率接近14倍,在香港零售业仍进入寒冬之际,股价压力不小;加上核心领军人物已无心恋战,要扭转劣势不易。或许,跟随香港“平价超市”佳宝,出售予内地网络科企平台是最佳出路。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