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称,本土竞争对手万国数据和美国同行EdgeConneX,正在考虑竞购秦淮数据——中国三大独立数据中心运营商中最小的一家

重点:

  • 据报道,数据中心运营商万国数据和EdgeConneX都表示有兴趣竞购秦淮数据
  • 秦淮数据由美国私募巨头贝恩资本控股,创始人又刚刚离职,或许意味着此类收购的时机已经成熟

阳歌   

在经历了动荡不安的一年,其股票跌去逾一半市值后,中国独立数据中心运营商的小小世界,突然成了并购活动的温床。彭博社上周五报道称,就在世纪互联(VNET.US)收到主动收购要约数周后,规模更小但估值更高的同行秦淮数据(CD.US)也获得了至少三位潜在收购者的垂青。

在潜在买家中,希望最大的是万国数据,它与世纪互联和秦淮数据是中国三大独立数据中心运营商。万国数据和秦淮数据的结合必将打造一个显而易见的行业领导者,甚至可能挑战阿里巴巴(BABA.US)和中国电信(0728.HK; 601728.SH)等知名企业。

《彭博社》援引未具名的消息来源报道称,亚洲私募公司PAG也对秦淮数据表现出兴趣,美国的数据中心运营商EdgeConneX可能亦有此意。报道指出,秦淮数据从未正式寻求出售,虽然这三个潜在的收购要约表明,买家们认为该公司对外出售的时机已经成熟。

那么,中国其他高科技行业并购交易寥寥无几的当下,为什么收购商突然对数据中心运营商的兴趣大增?这可能源于几个特定的行业因素。而在秦淮数据的案例中,一些跟公司有关的具体因素也在推动潜在的收购交易。

首先是行业因素。过去一年,中国三大数据中心运营商在美上市的股票都大幅下跌,跌去了近三分之二的市值,世纪互联的跌幅还要更大。三只股票卷入了针对在美上市中概股的抛售浪潮,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监管机构对教育和电子商务等诸多领域发起了整治行动。

但数据中心并不在整治的目标之列。恰恰相反,在强调商业数字化的中国最新五年规划中,它们实际上是政府重点扶持的领域之一。根据规划,中国将布局8个算力枢纽和10个数据中心集群,这是2020年首次宣布的“东数西算”工程的一部分。

这意味着,在许多人看来,该领域被严重低估,而且监管风险较低,这可能驱动了新一波并购活动的骤然兴起。

还有公司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在创始人居静在去年12月突然离职之后,秦淮数据刚刚经历了动荡不安的几个月。出于对公司未来走向的担忧,这一意外变化触发公司股价下跌,而且秦淮数据上个月才刚刚公布了新的管理团队。因此,该公司目前正处于过渡阶段,可能正是此类所有权变更的好时机。

控股股东

秦淮数据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它被贝恩资本一个股东牢牢控制。秦淮数据源自2019年的一场合并,其中一方系贝恩资本投资的一家公司。从秦淮数据一年前提交的上年度财报中可以看到,这个美国私募巨头持有它47%的股份和81%的投票权。

贝恩的投票权可能从那时起变得更大了,因为秦淮数据创始人居静的投票权在去年12月达成的离职协议中遭大幅削减。居静之前持有13.3%的投票权,但根据离职协议,这一比例可能已被削减至5%左右或更少。

总之,贝恩目前掌握着秦淮数据的决策权,至少在涉及这种并购决策时是如此。贝恩资本可能会对此类出售持开放态度,以便完全退出这项投资,或者只想获得合并后公司的大量股权。合并后的公司可能在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的一个领域成为遥遥领先的领导者。

如果与万国数据合并,将缔造一个去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数据中心运营商,总市值超过70亿美元(460亿元)。该公司将专注于中国市场,但在亚洲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拥有现成的或在建设施。

如果是与EdgeConneX 合并,看起来也很有趣,不过有可能存在更大争议。这是因为EdgeConneX的美国血统,尽管它在欧洲和印度也占有相对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南美和中国也有少量业务。中国实际上是禁止外资拥有数据中心的,所以EdgeConneX的收购是否能得到中国监管部门的批准还不太清楚。鉴于数据现在是相当敏感的话题,美国很可能也会抵制这样的合并。 

EdgeConneX本身在2020年底被瑞典私募股权公司EQT AB收购,据报道交易价值约为25亿美元。这意味着它与秦淮数据的合并将创造出一家市值超过40亿美元的公司。

不出所料,投资者对秦淮数据被收购的可能性相当兴奋。该股上周五上涨了近10%,但今年迄今为止仍下跌了约24%,过去52周损失了约三分之二的价值。

在估值方面,秦淮数据去年是三家中国公司中最强的。但它已经掉到了万国数据之后,位居第二,尽管它是三家公司中唯一盈利的公司。它目前的市净率为1.2倍,万国数据为1.8倍。相比之下,世纪互联只有0.8倍。本月初,世纪互联在宣布主动收购要约后,股价一度飙升,但后来回吐了所有涨幅。

总而言之,由于最近的管理层变动和相对较小的规模,秦淮数据看起来确实相当适合被较大的同行收购。在潜在的收购者中,万国数据似乎是最有可能成功的,因为EdgeConneX交易被监管部门否决的可能性更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赛力斯申港上市获中证监备案

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周四公告,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已获中证监批准赴港上市。该上市计划完成备案登记,为后续推进扫除了关键障碍。 赛力斯拟通过本次IPO发行约3.31亿股,此举将与其上海上市形成互补,公司已于4月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说明书。 上市文件显示,赛力斯旗下“问界”品牌(Aito)新能源汽车2024年实现营收1,45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58亿元增长三倍;毛利率由7.2%升至23.8%。公司2024年实现59亿元盈利,成为全球第四家达成盈利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周五赛力斯股价在上交所上涨5.8%,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约1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吉宏股份预告首三季盈利翻倍

跨境社交电商企业厦门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03.HK; 002603.SZ)周四公布,预计2025年首三季录得净利润2.57亿元(3,600万美元)至2.7亿元,按年大增约95.1%至105.3%。 公司表示,受惠于跨境社交电商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及纸制快消品包装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整体营收与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根据公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亦达2亿元至2.1亿元之间,同比升幅在65%至76%之间。 吉宏股份成立于2003 年,总部位于厦门,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本业原是纸制包装,初期以产品设计和营销为基础,在识别消费者需求方面累积相当经验,随后开始拓展跨境社交电商业务,采取“信息找人”的推广方式,实现“货找人”的跨境社交电商模式。 今年5月,吉宏股份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至今股价累升63.2%。盈喜发布后,公司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8.34港元,升2.1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ingdong Industrials does industrial e-commerce

京东工业获中证监备案 距港上市一步之遥

这家中国领先的工业品采购B2B交易平台,上市申请已获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备案 重点: 京东工业的港股IPO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为上市铺平道路 按40亿至70亿美元估值区间测算,公司此次募资规模可能超10亿美元   阳歌 历经三年等待,电商巨头京东集团(JD.US; 9618.HK)旗下最新业务单元终临近上市。我们作此项研判的依据在于,中国证监会官网最新发布的备案通知书显示,京东集团旗下B2B平台京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JINGDONG Industrials, Inc.)此前搁置的香港公开募股,已获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此类备案是中资企业赴海外(主要面向美国及中国香港)上市必须跨越的关键监管门槛。 中国证监会公告显示,京东工业计划发售2.53亿股普通股。公司2023年首次申报赴港上市,去年二度提交申请,今年3月又进行新一轮申报,但申请本月底即将失效,意味年底前公司很可能重新提交申请。 与聚焦消费者市场的国内电商企业不同,专注企业级产品服务的京东工业将为投资者提供差异化标的。相较于面向消费者的B2C模式,企业采购单笔交易规模通常更大。然而,大宗订单往往伴随更薄的利润空间。 京东工业正是典型例证,公司2024年毛利率仅16.2%,显著低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同期的41%和拼多多(PDD.US)截至六月的全年58%的水平。这种差异也有助解释,为何阿里巴巴将其2007年上市的B2B业务“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最终退市,此前该业务上市五年间股价长期低迷。 尽管如此,凭借庞大业务体量及中国市场规模优势,京东工业仍具相对吸引力。公司在MRO(指非生产原料性质的工业用品)工业品服务(涵盖办公清洁耗材及生产维保工具等)领域稳居行业龙头地位。据3月呈交的上市文件中第三方数据显示,其立足的中国工业品供应链市场规模,2024年达1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6万亿美元)。 京东工业指出,2024年庞大市场的数字化渗透率仅6.2%,但预计2029年将升至8.2%。伴随数字化进程加速,公司深耕的中国工业供应链科技与服务市场规模,有望实现近10%的年均复合增长,从2024年的7,000亿元增至2029年的1.1万亿元。 虽未在3月的申报文件中披露具体募资目标,但本次IPO获得诸多重量级机构加持,美银、高盛及海通担任承销商,中信证券与瑞银出任财务顾问。据悉,2023年申报时拟募资10亿美元,考虑到当前香港IPO市场热况,若该公司提高募资额度也在意料之中。 重量级机构背书 2017年,京东工业自京东集团拆分,若成功上市将成为继京东集团、京东健康(6618.HK)、京东物流(2618.HK)及德邦股份(603056.SH)后第五家上市公司。京东曾于2020年推动旗下京东科技申报科创板,去年也为旗下产发业务提交类似方案,两项计划均未能成行。 估值方面,京东工业2023年通过3亿美元融资实现67亿美元估值,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及阿布扎比政府主权基金Mubadala。 若此前成功上市,其估值大概率难以维持。然而,当前港股反弹叠加近年最活跃IPO市场窗口期,局面已明显改观。参照全球MRO龙头应用工业技术(AIT.US)与固安捷(GWW.US)当前约25倍市盈率及2.5倍市销率的交易水平,若京东工业适用相同估值倍数,依其2024年销售额及调整后利润测算,公司估值介于40亿至70亿美元之间。 相较于当前多数企业增长乏力甚至营收萎缩的整体环境,京东工业的财务状况相对稳健。其核心优势在于轻资产运营模式,主要采用客户需求归集后向供应商下单的机制,显著降低存货风险。这与京东集团主站B2C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后者需先行采购商品储备库存,再根据订单向消费者分批发货。 公司在申请文件中称,“该模式下,大量订单实现了供应端直发需求端。我们以轻资产的运营模式,打造了一个可扩展的业务,使我们能够以高效的方式快速扩大规模。” 京东工业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从2023年的173亿元增至2024年的204亿元,同比增长18%。虽然增速尚属稳健,但需指出,该增幅已较上一年度23%的水平显著放缓。 公司约94%的营收(去年占比)来自产品销售,其余为服务贡献。但服务对毛利润的贡献率明显更高,去年约占总量三分之一,反映出其毛利率远高于产品销售业务。不利因素是,过去三年服务收入停滞,所有营收增长均依赖产品销售提升,最终拉低整体毛利率。 尽管如此,公司盈利表现仍具相当吸引力,2024年净利润7.62亿元,调整后净利润达11亿元。对投资者而言,京东工业凭借其主导的市场地位,整体上看起来相对有吸引力。这些优势叠加当前港股IPO市场热潮,应可转化为强劲的市场认购需求,但投资者无疑将密切关注其最终定价策略。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长风药业招股集资6亿港元

药物生产商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652.HK)周五发售4,119.8万股,一成作公开发售,每股售价14.75港元,集资总额约6.01亿港元。招股于10月2日截止,并于10月8日挂牌。 集资所得的40%用于吸入制剂候选产品的持续研发,及为临床开发提供资金;约20%用于为多个管线计划及技术的临床前研发提供资金;30%用于设备采购及生产管理系统的扩张与升级。 长风药业去年收入升9%至近6.1亿元人民币,录得2,109万元盈利,按年下跌33.5%。今年首季度的收入1.36亿元,按年跌2.7%;期内录得1,281.5万元盈利,按年升逾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