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电子商务营销服务提供商的股价仍然低迷,虽然该公司预计其企业解决方案业务未来三年将高速增长

重点:

  • 爱点击称,其企业解决方案业务去年增长了一倍多,预计未来三年将持续“高速增长”
  • 该公司正在探索其他“资本市场机会”,可能二次上市,或者彻底从美国退市并在别处重新上市,最有可能的地点是香港

戴杰明

股票经纪人有一条古老的建议: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做出坚定的投资决定,然后以完全相反的方式操作。这条建议在过去一年尤其适用于爱点击互动亚洲集团(ICLK.US)——一家电子商务营销服务提供商。该公司稳健的业绩让普通投资者望而却步,却吸引了机会主义的私募股权投资。

不久前致股东的信中,爱点击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唐健称,该公司的企业数字化运营解决方案业务2021年全年收入录得三位数的同比增长。“我们也相信2022年乃至接下来的3年里,该业务仍然具备持续高速增长的潜力,”他在2月16日这封充满乐观情绪的信函中写道。

实际上,凭借中国活跃的电子商务领域对其数字服务的强劲需求,在美国上市的爱点击去年实现了收入的改善,且市场基本面良好。尽管如此,其股票却还是一蹶不振。不仅如此,它似乎还失去了香港的两个潜在追求的兴趣。两家机构都曾被爱点击低估的股票所吸引,试图将其私有化。

两家机构都抛出橄榄枝,但似乎已经空手而归,被唐健和公司另一位联合创始人薛永康拒绝,两人控制着爱点击的多数投票权。此后,公司股价跌到了远低于两位买家竞购价的水平。然而主要受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增长驱动,公司收入强劲增长。

乍看薛永康和唐健似乎错过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毕竟,去年9月太盟投资集团和Oasis Management Co. 提出的收购价为每股6.75美元,给予公司6.4亿美元(40.7億元)的估值。一个月后,英菲尼迪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第二份收购要约给出的价格为7.5美元,估值略高于7亿美元——都远高于爱点击目前仅2.2亿美元的市值(以周一最新收盘价2.42美元计算)。

仔细观察爱点击过去两三年的股价就会发现,形势一度完全不同,甚至处在另一个极端。显然,这只股票仅一年前17.5美元左右的高点产生过一些泡沫。对投资者来说可能十分痛苦,但此后的大幅下挫已经让股价回到了2018年底到2020年初的水平。1月底,分析机构对该股票仍然相对看好,给出了9.85美元的平均目标价和“强力买入”评级。这意味着这只股票可能被超卖,薛永康和唐健最好是等待价格修复,而不是接受低价收购要约。

显然,从基本面的角度看,并不缺乏对公司业务的信心,虽然它的增长基数较低。在最近的财报季度,即去年截至9月的三个月,企业解决方案业务的收入为2,030万美元,比一年前的880万美元增长了一倍多。爱点击的营销解决方案收入同期增至6,660万美元,同比增幅相对温和,为11%。两个数字意味着该季度整体收入增长26%,至8,690万美元。

爱点击估计,2021年全年整体收入将在3.18亿到3.38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0%。公司预计企业解决方案收入将在6,200万美元到6,800万美元,是2020年2890万美元的两倍多。

疫情推动的增长

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疫情加速了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爱点击的核心专长因此得以发挥。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商市场,消费者出于安全和方便的考量,从线下转移到线上,预计该市场去年有17.2%的增长。这帮助推高了相关企业的估值,包括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京东(JD.US; 9618.HK)和爱点击在疫情暴发后第一年的表现。

阿里巴巴股价在2020年10月达到310美元的高点,而京东在去年2月涨至94美元。之后,随着最近一波对中概股的看跌情绪,它们的股价均大幅回落,周一分别收于105.19美元和71.63美元。

根据数据分析公司GlobalData的数据,在2021年至2025年,中国的电商规模预计将以11.6%的复合年增长率强劲增长,在2025年达到21.4万亿元(3.3万亿美元)。2021年的电商销售额为13.8万亿元。 

虽然中国电商市场的前景让人看好,但同样需要记住的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和腾讯(0700.HK)的微信支付等支付解决方案加起来,占电商总体规模的57.6%。微信支付可以接触到微信的12亿庞大用户,这为爱点击基于微信的数据分析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2月中旬,爱点击推出了iNsights 2.0,这是其iSuite智能数据分析平台的升级版。该工具使得全球品牌可以获得其所谓的对微信生态系统“无与伦比的洞察力”,从而实现效率更高的数据驱动营销,以及更为明智的商业决策。

鉴于更广泛的电商市场基本面、新产品和升级,以及非常喜人的收入增长预期,事实很有可能证明,坐等股价回升是薛永康和唐健去年面对两次收购要约时的深思熟虑之笔,或者说并未作出任何正式回应。那两次收购现在看来似乎已是明日黄花。

但总少不了一个“但是”作为转折。对于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来说,这个“但是”以潜在的地缘政治复杂局面的形式出现,而它也可以被视为一个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

在最近一封致股东的信中,唐健指出:“管理团队还将密切关注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积极寻找各种资本市场机会,以支持我们的长期发展。”

在目前的环境下,这几乎等于说爱点击可能正在考虑二次上市(地点很可能是在香港),或者完全从美国退市,在其他地方重新上市,而香港又是最可能的选择。美国和中国监管机构在公司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紧张关系,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采取这样的举措。

鉴于中国政府的态度,寻求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如今都倾向于去美国之外的其他地方上市。许多在美上市的中国顶级互联网公司已经在香港二次上市,包括阿里巴巴、京东、搜索巨头百度(BIDU.US; 9888.HK)、第二大游戏公司网易(NTES.US; 9999.HK)。

展望未来,爱点击的业务和估值都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尽管如此,该公司几乎不可避免地将在香港进行第二次上市,或者从纳斯达克完全退市,并很可能在某个时候在香港重新上市。这些过程需要时间,但两年的时间框架看起来是比较靠谱的。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AI推动业务增长 赤子城料中期纯利翻倍

社交媒体运营商赤子城科技有限公司(9911.HK)周三公布,预料截至6月底止的半年度收入将介乎31.35亿(4.36亿美元)至32.15亿元,按年升约38%至41.5%;净利润料达4.7亿至5.1亿元,按年增长108.9%至126.7%。 公司指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持续运用AI技术,推动旗下多元化社交产品稳步发展,带动整体收入及利润提升。同时,赤子城于2024年12月完成收购社交娱乐服务公司NBT Social Networking Inc.的全部权益,使该公司财务表现全面纳入合并报表,也为利润增幅提供支撑。 业绩公布后,赤子城股价周四高开9.3%,至中午休市报11.1港元,升8.4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银诺医药招股集资6.8亿元

医药企业广州银诺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603.HK)周四在港公开招股,发售近3,655.6万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售价18.68港元,集资近6.83亿港元,于本月12日截止认购,15日挂牌。 2023及2024年公司均没有收入,更分别录得亏损7.3亿元及1.75亿元。截至今年5月底止,收入3,814万元,亏损同比持续扩大至9,788万元,去年同期蚀6,189万元。 集资所得的5.49亿港元将用于临床试验及核心产品的商业化上市,余下的6,100万港元将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est Mart is a store chain

新帅上任 优品360迎零售新格局

越来越多香港消费者北上购物,历经CEO个人丑闻风波后,零食连锁店优品360正着力强化本土优势 重点: 优品360宣布任命新任董事长,公司CEO因与公司无关的贪腐案遭调查,引发的争议期由此告终 背靠招商局集团的支持,或使这家香港零食零售商,在内地竞争日益激烈中占据优势   谭英 对于刚刚获任优品360控股有限公司(2360.HK)董事长的陆荣而言,此番履新并未受到市场热捧。这家饱受CEO争议困扰的香港零食零售商,公布人事任命后,股价在接着的两个交易日微跌,但年内累计涨幅仍近40%。 尽管此次任命揭开公司新篇章,但市场对原优品360执行董事陆荣的平淡反应,折射出企业在香港零售环境剧变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优品360的控股股东招商局集团,是总部位于深圳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陆荣则是招商局海通贸易有限公司的元老,已在公司任职22年。 与陆荣同期履新的还有同为招商局宿将孙良,亦获提名为新任执行董事。2021年起任职董事长的李关鹏辞职后,这两位年龄均为45岁的高管,标志着优品360高管团队焕然一新。 随着陆荣上任开启新阶段,投资者更关注优品360该如何拨正航向。鉴于激烈竞争,公司已关闭内地仅有的两家门店,以及澳门七家分店中的一间。与此同时,尽管客量仍远低于疫情前水平,去年香港零售额更下滑7.3%,但其在香港的门店数却从159家增至170家。 一年前,公司CEO许志群遭香港廉政公署拘捕所遗留的问题至今悬而未决。优品360当时声明,事件与公司业务无关。许志群2012年曾卷入刑事案,因代理仿冒Burberry品牌,被这家奢侈品巨头起诉。 优品360最新业绩虽未达惊艳,但新店扩张仍推动业务持续增长。去年,其营收同比上升8.2%至28亿港元(2.57亿美元),盈利增长5.3%至2.48亿港元。 尽管市场对新任高管反应平淡,但两周前投资者曾一度追捧公司股票。7月22日,报道称电商巨头京东拟以40亿港元,收购香港另一零售商佳宝超市70%股权,优品360股价当日应声大涨13%。投资者推测京东可能在港积极寻找更多实体零售资产,以对接其在内地的庞大供应链与物流体系。 其他香港零售商股价同步走强,永旺百货(0984.HK)上涨25%,优品360的竞争对手、经营795阿信屋的CEC国际(0759.HK),股价则翻逾一倍。 优品360是内地资本收购香港消费品牌浪潮的早期案例,2013年创立于深港边境以把握跨境客流商机的这家企业, 2023年3月获招商局斥8.62亿港元收购49%的股权。 本土企业主导的市场 香港零售业长期由老牌企业主导,如经营惠康、万宁及7-11连锁的DFI零售集团(D01.SI),以及长和实业(0001.HK)旗下百佳超市。据数据机构Statista统计,2021年惠康与百佳共同占据香港杂货市场84%份额,形成长期双强格局。 不过,随着香港消费者转向北上深广等地寻求低价商品,传统巨头的统治地位正受到挑战。DFI近期宣布与内地生鲜电商叮咚买菜(DDL.US)合作,在惠康全港280间门店,引入内地平价生鲜产品以应对冲击。 京东与阿里巴巴旗下淘宝,也加速渗透香港市场,今年5至6月618购物节期间,首次对香港线上客户推出折扣补贴。 同时,进驻香港的内地实体零售商名单持续扩容,包括瑞幸咖啡、快时尚品牌UR、淘宝旗下PapaHome家居卖场及折扣连锁品牌HotMaxx。据香港地产中介中原地产统计,许多企业正借铺市低迷期扩张,已占零售租赁需求近三成。 据最新年报披露,优品360已制定“多项策略应对挑战”。其开始引进内地“网红品牌”及“全球特色食品”吸引顾客,并依托招商局背景签订供销协议,借力母公司旗下食品进出口分销网络,以及物流供应链子公司资源。 相较部分香港同业,优品360在投资者眼中表现尚可。该公司当前市销率(P/S)为0.81倍,远高于亏损的永旺百货的0.02倍与CEC国际的0.1倍。即便长期被视为香港零售龙头的DFI,其市销率也疲软,为0.38倍,折射出内地激进竞争者带来的压力日增。 多数观点认为,内地品牌将香港作为进军国际市场的跳板。尽管香港生活水准高,但710万人口规模,使香港市场价值相对有限。鉴于香港消费者仍偏好实体购物,专注本土的优品360或因此受益。但即便走出CEO丑闻阴霾,若固守已然成熟且剧变中的本地市场,其发展空间仍将受限。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本篇已作修改,许志群仍是公司的CEO
Ab&B fortifies for battle over China’s vaccine market

流感疫苗企业中慧元通招股 持续亏损陷商业化困局

拥有两款核心产品,分别是2023年5月获批上市的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以及即将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 重点: 引入嘉兴鑫扬及华泰资本作为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了1,300万美元(约9,361万元) 按当前季度消耗速率,账上现金仅够维持约9个月,IPO完成后可将现金流支撑期延长至约22个月    莫莉 后新冠时代,中国疫苗企业普遍面临价格战与市场萎缩的困局,曾经备受追捧的流感疫苗、HPV疫苗、狂犬疫苗等自费“明星”苗种普遍遇冷。在此背景下,专注于创新疫苗研发与商业化、却遭遇规模化和盈利挑战的江苏中慧元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27.HK),于7月31日正式启动港股招股,寻求通过资本市场“输血”以抵御行业“寒冬”。 招股书显示,中慧元通此次全球发售3344.26万股H股,招股价介于每股12.9港元至15.5港元之间。以发行价上限计算, 中慧元通此次IPO最多募资5.18亿港元(4.75亿元)。公司于7月31日至8月6日公开招股,预计8月11日开始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一手(200股)入场费3,131.26港元。 中慧元通此次上市,还引入了两家私募基金公司作为基石投资者,嘉兴鑫扬及华泰资本投资合共认购了1,300万美元(约9,361万元),约占IPO基础发行规模的18%。中信证券、招银国际担任中慧元通此次香港IPO的联席保荐人。 ​​中慧元通成立于2015年,目前拥有两款核心产品,分别是2023年5月获批上市的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以及即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启动III期临床试验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此外,公司还拥有包括重组带状疱疹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SV23)在内的11款在研产品管线。 手握一款商业化产品后, 中慧元通依赖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的上市销售,在2023年实现了5217万元收入,2024年该产品的完整销售年度带来营收跃升至2.60亿元,展现出爆发式增长。然而,中慧元通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仅有41.3万元,公司对此解释是:流感疫苗的销售受季节性波动影响,相关销售往往更集中在7月至9月。 中国流感疫苗市场渗透率极低。据招股书引述的报告,2022年至2023年流感季中国的整体流感疫苗接种率为3.8%,美国同期的接种率接近50%。中国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市场规模有望从2024年的7亿元增长至2033年的29亿元,市场规模巨大。 但是,在中国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属于自费疫苗的流感疫苗市场正在经历激烈的价格战,国药集团旗下的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价格约为88元/支,而中慧元通的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定价高达319元/支。尽管亚单位疫苗具有针对性强,副作用少等优点,但是巨大价差让中慧元通在销售端明显承压。从退货比例就可见一斑,2024年录得的有关2023年销售流感疫苗的实际产品退回为2,130万元,高于此前预估的1,330万元,以2023年的收入5,217万元计算,退货比例达到四成。 因此,在商业化产品收入有限、研发持续投入之际,中慧元通连年录得净亏损。2023年、2024年以及2025年第一季度分别录得净亏损高达4.25亿元、2.59亿元、8730万元。主要原因在于研发开支高企,同期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83亿元、2.05亿元和 4651万元。 流动性濒临极限 ​​截至2025年3月末,中慧元通现金储备仅剩1.15亿元,而流动负债净额高达4.7亿元,资产净值下跌至1.47亿元。按当前季度消耗速率,账上现金仅够维持约9个月。招股书表示,如果按发行价下限计算,本次IPO预计净募资约3.9亿元人民币,理论上可将现金流支撑期延长至约22个月。 当前流感疫苗市场竞争激烈,公司招股书坦承中国市场存在26款获批上市的流感疫苗竞品,包括12种四价疫苗,当中不乏智飞生物(300122.SZ)、科兴生物(SVA.US)等疫苗巨头的产品,它们有着更为成熟的产能和渠道优势。 中慧元通押注的另一个核心产品是冻干人狂犬病疫苗,该产品采用的是二倍体细胞技术路线,因安全性更优、抗体反应更好被视为该类疫苗的升级方向,但是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康华生物、民海生物的同类疫苗已经上市,还有另外6家企业正在研发同一路线的狂犬病疫苗。 中慧元通于2021年6月完成6.9亿元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41.89亿元。以招股价上限计算,IPO的市值约为60.98亿港元,B轮投资者可以获得大约34%的溢价。中国最大的流感疫苗生产企业华兰生物(002007.SZ)的市销率约为7倍,而中慧元通以招股价上限计算的市销率约为21.5倍,远高于行业龙头的估值。在疫苗企业的业绩普遍滑坡期间,中慧元通作为新玩家攻占市场的艰难程度不言而喻,其长远发展仍有待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