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8.HK
Ajisen ramen

曾经无限风光的味千拉面,面对市场竞争加剧与消费下行趋势,该如何扭转困局

重点:

  • 公司预计2024年亏损不超过4,000万元,上年同期为盈利1.8亿元
  • 味千拉面门店数量由2019年的799间降至去年上半年的575间

  

李世达

中国消费者对餐饮消费似乎总是喜新厌旧。一家餐饮连锁店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也可能在一年内迅速退烧,特别是在消费降级的趋势下,能够长期维持稳定盈利的餐厅少之又少。在中国内地,曾经蔚为风潮的“高端面馆”正在快速退烧,被称为中国日式拉面鼻祖的味千拉面,也难逃此运。

日本拉面连锁店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0538.HK)近日发布公告,预计2024年录得股东应占亏损不超过4,000万元,而2023年度盈利1.8亿元,主因是受到投资物业重估亏损,以及餐饮业务盈利下降的影响。

公司指出,投资物业的重估亏损是由于受到香港及内地物业市场情况的不利影响。另外,餐饮业务也受到行业竞争加剧和消费者习惯改变的双重影响,传统堂食业务收入减少,而外卖服务需求比例提升,导致整体盈利能力下降。

而在去年上半年,公司已出现盈转亏的情况。根据去年半年报,公司收入按年减少6.6%至8.2亿元,股东应占亏损715.7万元,而2023年同期为赚1.3亿元。业绩的大幅下滑也拖垮公司股价,过去一年已下跌25.7%,徘徊在0.8港元左右。

赚一年赔一年

事实上,味千近年的盈利情况并不稳定,2019年至2023年,公司业绩分别为盈利1.6亿元、亏损7,800万元、盈利2,100万元、亏损1.4亿元及盈利1.8亿元,可以说是“赚一年赔一年”,而且合计亏损金额要高于盈利金额。

之所以能够扭亏,一部分原因或许与公司持续降本增效有关。2023年,公司食材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由上年的26.2%下降至24.4%;人工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由上年的29.8%下降至26.2%;其他营运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由则由上年的26.3%下降至25%。

然而,再多的降本增效,是否能够扭转业绩持续走下坡的颓势?

原创于日本的味千拉面,是在1996年由香港女商人潘慰率先引进香港。在香港取得成功后,第一家味千拉面内地门店于1998年在深圳华强北开业,随后在全国快速扩张。2007年,公司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市值一度突破200亿港元,潘慰也一跃成为“拉面女王”。

就在业绩高峰期,公司在2010年提出千店计划,目标五年内在中国内地开设1,000家门店,但是2011年味千就发生“骨汤门”事件,原本宣称使用大骨熬制20小时做成高汤的味千,被爆出使用浓缩液兑制成汤底,形象因此大打折扣。

新中式面馆崛起

事件也为公司的发展带来转折。2010年后,包括一兰、花月岚、豚王等拉面品牌陆续引进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而味千却渐渐失去了市场定位,陷入品牌老化的困境。

味千于内地定价在中高端水平,客单价通常在每碗40元以上,主要服务于购物中心和写字楼区域的都市白领群体,但是消费者的用餐体验与拉面口味,似乎无法匹配这样的价格。有网民这样评价:“看着像快餐,价格却不便宜”。

而到了2020年后,一批新中式面馆陆续出现,包括和府捞面、马记永、陈香贵、张拉拉等高端中式拉面登场,立刻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其中和府捞面更拿到六轮融资,一度传出赴港上市。这些新挑战者也让味千的市场再度遭到挤压。

然而,新兴面馆没红多少年,近年遭遇消费降级的大潮,上班族白领不愿多花钱吃高端面,高端面馆也逐渐沉寂。据企查查数据,截至去年5月,内地面馆新注册量为3.1万家,但注销吊销量也有2.9万家,净成长数低于往年,面馆经营压力日益凸显。

至于曾喊出千店目标的味千,于2019年门店数量达到799间后开始走下坡,至2023年减少至562间,去年上半年虽小幅增加至575间,但距离2019年的高点甚至千店的目标仍然很遥远。

从市盈率看,目前味千仍有约20.2倍,高于九毛九(9922.HK)的14.1倍及太兴集团(6811.HK)的13.5倍,属于较高水平,与业绩表现并不匹配,存在高估的风险。

味千拉面曾是中国市场上最成功的日式拉面品牌之一,但面对品牌老化、竞争加剧和消费降级等挑战,味千需要的不仅是成本控制,而是品牌重塑与市场适应力。曾经的“拉面女王”能否重振旗鼓,有待市场来验证。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社区服务业务推动增长 万物云半年纯利升4%

物业管理平台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2602.HK)周一公布,截至6月底止六个月,收入按年升3.1%至181.4亿元;期内纯利7.92亿元,按年升3.9%;核心净利润则增长10.8%至13.2亿元,派发中期息每股0.951元。 公司表示,增长主要来自社区空间居住消费服务,收入按年升11.8%至113.3亿元,成为最大贡献来源。物业及设施管理服务收入增7.7%至51.7亿元,带动商企和城市空间综合服务总收入仅跌5.2%。不过,AIoT解决方案收入大减66.2%,拖累相关板块按年下滑23.6%。 万物云周二高开,至中午休市报25.96港元,升7.27%。该股今年以来累升约2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Xunlei does video

回归视频本业拓展海外直播 迅雷重拾增长动能

受直播业务激增86%的推动,这家云服务及视频服务提供商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0.6% 重点: 公布第二季度营收增长31%后,迅雷股价过去三日累计涨幅高达96%,近一年累计飙升逾五倍 在将业务重心由视频服务转向云服务后,这家公司如今似乎正通过海外直播开辟新增长曲线    阳歌 迅雷有限公司(XNET.US)已淡出我们视野多年,因为该公司基本放弃了原有流媒体业务,转向云服务领域,采用看似有趣但未能引起市场兴趣的资源共享商业模式。在此过程中,该公司市值一度跌破1亿美元门槛(该市值规模以下的企业通常不在我们追踪范围内)。 然而,近期这家公司的股价强势反弹,不仅彰显其名中的“雷霆”之意,更让人追忆其引领中国在线视频革命的高光岁月。发布二季度财报后,迅雷过去三个交易日股价暴涨96%,推动其近一年累计涨幅逾五倍,当前市值达5.5亿美元。 有些戏剧性的是,投资者对迅雷重新聚焦在线视频本业的战略方向展现浓厚兴趣。该公司今年6月完成对体育资讯平台虎扑5亿元(约合7,000万美元)的收购,向该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与早年试水监管严格的中国在线视频市场不同,迅雷的最新视频战略将目光投向监管环境更为宽松的海外市场。 迅雷的视频业务归属直播板块,该业务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85.5%,跃居公司三大主营业务之首。 此外,投资者对迅雷在影石创新(688775.SH)的投资斩获颇丰感到振奋。这家全景运动相机生产商6月上市A股募资19亿元,创有“中国版纳斯达克”之称的创业板逾一年最大IPO规模纪录。鉴于其当前股价较发行价暴涨逾五倍,影石创新实际募资潜力远高于现有规模。 最新财报显示,迅雷对影石创新的投资收益达7.22亿美元,当前持股市值约12亿美元。除可观的投资回报外,投资者期待影石创新能助推迅雷高增长的流媒体业务。双方可能通过影石广受欢迎的相机设备,为迅雷新兴直播业务激发更多用户原创内容产出。 迅雷股价大涨还印证了我们近期提出的另一现象:美国投资者正掘金中概股“价值洼地”。过去四年,这些在美上市中概股遭严重低估,如今才被重新发现。我们关注的其他标的包括医美机构新氧(SY.US)及运动穿戴设备商Zepp(ZEPP.US),二者年内股价涨幅均达数倍。 即便经历股价飞涨,迅雷市销率仍处于1.21的低位区间。头部研究机构均未覆盖该股,近期财报电话会无人提问的冷清场面即为明证。 细究主要股东名录可见,多家巨头仍看好迅雷股价上行空间。雅虎财经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摩根士丹利持股占比2%,瑞银、野村、巴克莱持股位于0.18%-0.34%的区间内。 回归视频本业 如前所述,迅雷最初以中国在线视频市场为主战场,与百度旗下的爱奇艺(IQ.US)及阿里系优酷等资本雄厚的对手角逐。过去十年间,此类平台主要通过分流传统电视台观众建立庞大用户群。 不过,这一市场竞争白热化,且内容监管风险令企业承压,多数平台历经多年亏损近年才扭亏为盈。迅雷虽由此起家,却战略收缩,直至重启新的直播业务。当前,该公司似乎正放弃本土市场,导致去年二季度直播收入同比骤降54%。 今年该业务强势反弹,二季度营收达3,760万美元(即前文所述85.5%的同比增幅),超越其原最大收入来源,同比增10.5%至3,640万美元的订阅服务。云计算服务作为第三大收入来源增长13.6%,达3,000万美元。 三大业务协力推动迅雷二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30.6%至1.04亿美元。公司管理层坦言,部分增长源于收购虎扑,但强调当季并表收入仅320万美元。剔除该因素,公司季度收入增速仍达27%,较一季度10%的增幅显著提升。 迅雷将直播业务高增长归因于海外直播业务扩张、广告增收及虎扑并表效应。虽未披露海外营收具体数据,但可合理推测其直播收入超半壁江山源自海外,且该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该公司亦指出,直播与云计算业务仍处亏损状态,仅订阅业务实现盈利。尽管如此,其当季毛利率仍维持在49.3%的亮眼水平,去年同期为51.1%。若剔除影石创新的投资重估收益,迅雷第二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320万美元升至830万美元。 核心结论在于,若能深耕海外直播业务(或锁定海外华人群体),迅雷可能具备坚实增长潜力。该公司云业务采用整合第三方计算资源的共享模式,迥异于传统自建资源运营模式,亦具创新价值,但增长空间相对有限。 即使经历大涨,迅雷股价仍较2014年发行价低约三分之一。叠加其低市销率考量,预示该股或存进一步上探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斗鱼恢复营收增长并实现盈利

游戏直播平台斗鱼国际控股有限公司(DOYU.US)周一公布逾三年来首次季度营收增长,意味着在中国众多网络游戏运营商经历艰难时期后,公司业务已趋于稳定。 斗鱼公告显示,截至6月的三个月营收同比增长2.1%,达到10.5亿元,上年同期为10.3亿元。这标志着该公司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实现季度营收同比增长。同样重要的是,当季扭亏为盈获得3,780万元净利润,创下近两年来首个盈利季度。 斗鱼将业绩改善归因于近期推进收入多元化与强化成本效益的举措。 斗鱼股价周一上涨15%,收报8.26美元。该股年内累计下跌27%。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双登集团招股 集资最多8.5亿港元

储能电池厂商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960.HK)周一起至周四公开招股,计划发行5855.7万股H股,每股定价14.5港元,集资最多约8.5亿港元。公司预期将于8月26日挂牌,由中金公司、华泰国际及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双登集团是大数据及通信领域的能源存储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设计、研发及制造储能电池与系统,客户涵盖全球前十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中的五家,以及中国五大通信运营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双登在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电池供应商中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占率达11.1%,并在全球新增装机容量中排名第十二。 财务方面,公司去年收入约45亿元(6,300万美元),按年增长5.6%,惟净利润跌8.3%至3.5亿元。双登已引入三水创投作基石投资者,投资额2.2亿元。公司计划将集资净额40%用于东南亚新建锂电池产能,35%投入研发中心建设,其余则用于海外销售拓展及营运资金。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