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药业已有四款新药在中国获批上市,有望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考验公司商业化能力

重点:

  • 四款创新药密集上市,对基石药业的商业化能力带来挑战,公司选择自建商业化团队与授权合作“双轨并行”
  • 最新获批的艾伏尼布从上市申请获受理到成功获批,仅用了6个月时间

莫莉

白血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中成人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的经治疗后表现普遍较差,五年生存率只有27%。不过,生物医药公司基石药业(2616.HK)最近获批的新药艾伏尼布(ivosidenib,商品名为拓舒沃),有望为这类患者带来生存希望。

基石药业上周三宣布中国药监局已批准艾伏尼布的上市申请,该药物是中国首个获批的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抑制剂,适用于治疗携带IDH1易感突变的成人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继两款同类首创(First in Class)药物普吉华(普拉替尼)、泰吉华(阿伐替尼),以及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择捷美(舒格利单抗)获批上市后,艾伏尼布成为基石药业在12个月内成功获批上市的第四款创新药,从新药上市申请获得受理到成功获批,仅用了6个月时间。

新药获批上市的消息曾短暂提振基石股价,上周四涨约5.3%;但投资者消化利好消息后,该股在周五却下挫5.5%,报6港元。该股始终未摆脱去年中至今的弱势,股价在最近8个月已累积蒸发约七成,或反映市场对其商业化能力存在怀疑。

基石药业成立于2015年,目前获批的四款新药可用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胃肠道肿瘤、急性髓系白血病,公司亦有三款针对胃癌、食道癌、复发或难治细胞淋巴瘤的产品正处于关键性试验阶段,距离商业化仅一步之遥。

推广开支增

渐入佳境的创新成果转化节奏,显示基石药业可能正进入收获期,为实现盈利带来曙光。2021年的上半年年报显示,公司营收由2020年同期的零,增长至7,940万元,报告期内获批的两款新药普拉替尼及阿伐替尼,分别贡献了4,580万元和3,360万元。但是,期内亏损却由2020上半年的6.71亿元扩大至7.74亿元,主要因为药品商业化产生的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增加。

艾伏尼布是基石药业于2018年从海外引入授权的新药,该药物是由美国医药公司Agios(AGIO.US)研发,基石药业获得了在中国及新加坡对该产品进行临床开发与商业化的权益。根据协议,基石药业向Agios支付了1,200万美元(7,630万元)预付款,以及不超过4.12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并根据大中华区年度净销售额,向Agios支付15%至19%的阶梯分成。

艾伏尼布这次在中国获批的适用症,为成人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绝大多数患者为老年人口,它是白血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由于反复发作,患者生存期很短。伴随中国人口老龄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约有7.53万白血病新发病例,其中AML患者占比约为59%,而在这些患者中约有6%至10%携带IDH1突变。

但是,目前针对携带IDH1突变的相关患者,治疗手段有限,患者生产质量较差。作为口服的IDH1靶向抑制剂,艾伏尼布可以通过阻断IDH1突变体酶的活性,促进AML细胞的分化,从而发挥抗肿瘤效应。

中国白血病患者多、且需要长期服药,艾伏尼布的相关市场广阔。它2019年已在美国获批上市,定价高达每月26,115 美元(16.6万元),最短疗程为 6 个月,并已跻身全球最贵药物排行榜。Agios的财报显示,该药物2020年销售额为1.21亿美元。

明年才获利

在短短一年内,基石药业实现四款创新药上市,对其商业化能力产生巨大挑战,公司选择自建商业化团队与大额授权合作“双轨并行”。2021年上半年,基石药业已组建了300人商业团队,网络覆盖超过130个城市的400多家医院。但与此同时,销售成本也同比增加了4.5倍至1.3亿元。

另一方面,基石药业将自研的新药管线与大型药企达成巨额授权交易。2021年11月,基石药业与江苏恒瑞医药(600276.SH)就CS1002(抗CTLA-4单抗)达成大中华地区的合作,基石药业从中获得5,200万元的首付款,以及总计最高约13亿元的里程碑付款、和产品上市后的年净销售额10%至16%的特许权使用费。此前,基石药业也曾与跨国药企辉瑞(PFE.US)和EQRx(EQRX.US)先后达成大额授权,总金额分别为2.8亿美元和13亿美元。

若以市销率(P/S ratio)估值,基石与业务接近的几只生物药业股比较,仍处于较低水平。截至2月11日,它的市销率只有2.49倍,再鼎医药(9688.HK)、康希诺生物(6185.HK)和信达生物(1801.HK)分别约3.14倍至3.5倍,百济神州(6160.HK;BGNE.US;688235.SH)更高达6.1倍。

摩根士丹利曾在2021年12月给予基石药业“增持”评级,目标价20.5港元,比最近的股价高约三倍。但该行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伴随药品陆续商业化,预计其销售及营销支出会同步上升,估计基石药业在2022年仍会录得亏损,到2023年才录得盈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宁德时代续领风騒 第三季盈利劲升四成

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750.HK, 300750.SZ)周一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截至9月底止收入按年增长12.9%至1,041.9亿元,盈利按年升41%至185.5亿元。 公司首三季度累计收入达2,830.7亿元,按年增长9.3%,盈利按年升36%至490亿元。 期间公司的总资产达到8,961亿元,较去年底增长13.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按年增长19.6%至806.6亿元,手上货币资金达3,242亿元,按年升近7%。 宁德时代周二开市报543港元,升2.8%。公司自今年5月上市以来,股价累计上升一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阿里携手蚂蚁斥72亿港元 购铜锣湾壹号13层楼面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BABA.US; 9988.HK)及旗下的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以72亿港元收购香港铜锣湾壹号中心13层楼面,涉及面积30万方呎。公司在周五的公告中表示,交易创下香港自2021年以来,最大宗商厦成交金额纪录。 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表示,此次从文华东方国际集团购入的甲级商厦,将用作两家企业的香港总部。据媒体报道,壹号中心共有24层楼面,此次收购属大厦的高层。 阿里巴巴港股周一上涨近5%,该股年内累计涨幅已接近倍翻。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滴普科技招股集资最多7.1亿港元

中国企业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商滴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eepexi Technology Co. Ltd.(1384.HK)周一起在港交所主板招股,计划发行2,663.2万股,每股招股价26.66港元,集资最多7.1亿港元,预计10月28日挂牌买卖。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将用于未来5年提升研发能力;扩大在中国的销售网络及客户群,从而加强商业化能力;海外业务扩张;以及用于潜在投资、并购机会,并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滴普科技主要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高效整合企业数据、决策运营及生产制造等,主要向中国消费零售、制造、医疗及交通等领域的客户销售解决方案。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从1.00亿元增至2.43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55.5%。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1.32亿元,同比增长118.4%,同期亏损收窄至3.1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6.2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Xinte builds solar farms

大建电场负债沉重 新特能源发ABS减压

这家多晶硅制造商兼绿色发电运营商,计划以两个风电项目,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并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 重点: 新特能源计划以两个风电场作为基础资产,发行30亿元的资产支持证券(ABS) 这家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商目前拥有210亿元的抵押资产,大多是中国近年绿色能源建设中的发电厂   阳歌 经历中国占全球太阳能及风电装机量半壁江山的狂潮后,政府似开始要分散这些项目带来的财务负担。换言之,投入这场建设热潮的数百亿美元资金,或将通过国有投资者与企业组成的庞大体系进行分摊。 这种将巨额支出分摊给广泛投资者的模式,恰恰是中国独具优势的领域,因其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仍属国有,常作为政策工具参与此类投资。不过,这也使最终接盘的相关主体面临风险,此类资产的建设动机,往往兼顾政府政策与商业可行性。 这一分摊新能源建设财务负担的最新信号,来自正经历转型的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799.HK),公司近年从光伏材料制造商,蜕变为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与运营商。转型在业内并非罕见,因众多光伏设备企业转向电站建设运营以撬动产品需求。但新特能源案例尤为典型,其光伏材料业务收入占比已从三年前的70%,骤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3%。 据上周四港交所公告披露,转型使新特能源背负与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相关的递增债务,公司现拟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 Back Securities,简称ABS)实现部分减负。 此类证券使企业得以将资产证券化,并通过二级市场转让给投资者。需警惕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便肇始于美国按揭机构以可疑住房贷款为底层资产发行ABS,随后全球投资者接手这些产品,最终因大规模贷款违约导致巨额损失。 公告显示,新特能源计划从其众多太阳能及风电场项目中,选取两项启动ABS计划。相关证券将在上交所挂牌,供所有证券市场投资者认购。尽管普通散户与私营机构可能参与,但实际买方主力,或将为助力实现国家政策目标的国有机构。 在这一案例中,目标包括大规模建设,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个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的碳减排计划的一部分。计划要求中国在2035年前,將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并确保未来十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30%以上。 序幕初启? 新特能源的计划,属首例通过ABS等金融工具吸引多元投资者,以支持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的方案。在持续至今的扩张后,中国光伏装机容量已突破1,000吉瓦,相当于全球该清洁能源装机总量的半壁江山。 根据首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新特能源将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的ABS,以两座现役绿电站为底层资产。规模较大的新园项目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是200兆瓦高压输电风电场,估值达13.7亿元;规模较小的荣晟项目位于辽宁,装机100兆瓦,估值约5.32亿元。 新特能源称其现存额度下,最终或可发行30亿元ABS,并可在额度内发行多期产品。最新财报显示,截至6月底,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存在价值216亿元的抵押资产承诺,部分虽涉制造业务,但多数是其建设运营中的太阳能及风电场。 三年前,新特能源主业尚为光伏电池核心材料多晶硅的生产。然而,去年中国产能严重过剩,致多晶硅价格大跌,多数生产商陷入亏损,相关营收骤降。今年上半年新特能源该业务的收入同比暴跌83%,从上年同期的58.7亿元锐减至9.79亿元。 同期,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运营收入同比微增5%至46.5亿元,占上半年总收入73亿元的64%,反观2022年,该业务占比仅四分之一。 市场对此次ABS计划反应平淡,公告次日的上周五,新特能源股价下挫7.1%。投资者或担忧此举暴露债务压力,亦恐公司将融资所得继续投入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 当前,公司股价对应市净率(P/B)仅0.36倍,市销率(P/S)0.70倍。但低估值在当前多晶硅行业较普遍,全行业深陷亏损。新特能源上半年虽录得2.56亿元净亏损,但较上年同期8.87亿亏损已大幅收窄。 长远来看,ABS计划对新特能源等太阳能及风电场企业具有积极意义,可缓解债务压力。但此纾困或属短期效应,因相关企业已成为政府实施太阳能及风电场建设计划的重要载体。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