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ao is crafting a new story for the young

近年掀起热潮的大窑汽水,被传拟在香港上市,虽然公司随即否认,但市场对这家内蒙古公司的未来仍有无限想象

重点:

  • 2022年收入32亿元,按年增50%
  • 公司否认赴港上市传闻,强调以经营发展为主

李世达

农历新年到来,资本市场迎来一波餐饮行业上市潮。其中,近年成为饮料市场新宠儿的汽水品牌大窑,其生产商内蒙古大窑饮品有限公司也被点名拟赴港上市,不过随即被公司否认。

据彭博报道大窑正与顾问合作,最快下半年赴港上市,寻求筹集至多5亿美元(约36.3亿元)资金。不过,大窑在响应传媒查询时就否认有关消息,称公司以经营发展为主,暂未考虑上市。

尽管大窑已澄清了上市传闻,但外界对这家公司的好奇并未消减。

大窑的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的呼和浩特八一饮料厂,1996年被创始人王庆东收购后,以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大窑文化命名,创建了大窑饮料品牌。凭借低单价大份量定位,大窑汽水快速打开市场,成为内蒙古区域饮品代表品牌之一。成立以来,公司陆续打造“大窑嘉宾”、“大窑橙诺”、“大窑荔爱”及“大窑冰畅”等不同口味的畅销产品。

背后的男人们

与其他品牌瞄准一般消费者的策略不同,大窑的成功,离不开背后的“一群男人”。

在大窑发迹的内蒙古,男性饮酒比例超过60%,与黑龙江、辽宁等东北省份位居全国领先。东北汉子爱喝酒,酒局应酬多,王庆东却注意到“不喝酒”的需求。

一些男性基于开车、健康等因素不能饮酒,而拿着可乐瓶碰杯面子又挂不住,于是王庆东将汽水包装成啤酒的样子,以绿色玻璃瓶装、520毫升大份量为卖点,成为酒桌上的“仿真酒”,搭配“喝酒不开车,开车喝大窑”的广告词,大窑成功让汽水也能喝出“微醺”的感觉。

大窑很清楚自身产品适合佐餐与社交的定位,因此锁定餐饮渠道进行销售。根据官方披露数据显示,大窑85%以上的销售额来自餐饮渠道。

然而,餐馆食店一般将饮料价定得颇高,大窑为要推高销量,选择对餐饮业让利,一瓶520毫升装大窑汽水,官方零售价6元,但餐饮店提货价不到2.5元。那么食店在销售时,即使提价也不会太过份,让食客愿意花费在饮料上,从而提升大窑的销量。

2021年,大窑启动品牌营销升级,“大汽水、喝大窑”这句广告词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地铁站循环播放。还请来电影《战狼》男主角、深具硬汉形象的吴京作为品牌代言人,在每一瓶汽水上印着吴京的形象,让消费者每一次举瓶都像在与吴京碰杯。

随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让公司业绩提升到新高度,据媒体披露,大窑汽水2022年营收为32亿元,按年增50%,其营业额是陕西品牌冰峰的10倍、北京品牌北冰洋的3倍。

一路向南

怀着雄心壮志的大窑,目前已在内蒙古、宁夏、吉林、辽宁、安徽、陕西及山东设有七座智能工厂,一路南下朝全国市场迈进。2023年11月,大窑在官方微信号发布了向华南市场发展的计划。2024年提出“北商南援”计划,将依靠北方经销商,分批次、分阶段向南推进。

不过,主打低价实惠与情绪价值的大号汽水,能否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还有许多疑问。首先,可口可乐(KO.US)百事可乐(PEP.US)占据中国碳酸饮料市场份额超过八成,剩余的两成,大窑必须与冰峰、北冰洋、健力宝、元气森林等品牌竞争。

另外,大窑依靠的是较低的成本与较大的让利,与其他品牌相比,大窑汽水不含果汁,口味依靠香精调味,在健康当道的趋势下亦较为不利。而一款北方饮料要送上南方人的餐桌,还要先过王老吉、天地壹号与椰树椰汁这几关。

在搞定了中年男人的需求之后,大窑正试图说好年轻人的故事。农历新年是餐饮消费的高峰期,大窑在北京三里屯巨幅广告屏幕上轮流放送新春主题广告,以电子音乐和强烈的色彩为主轴、用年轻人的语言打出新口号“有汽就出,疯感十足”,希望将品牌知名度提升到新高点。

港股市场上,包括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等新茶饮品牌正在冲刺上市,而去年上市的新茶饮品牌中,茶百道(2555.HK)目前市值约142亿元、市盈率约16.8倍,但股价自上市以来已下跌近40%,显示话题度与股价不一定成正比,这看在大窑眼中,或许是个重要的讯号。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中国罕王出售澳洲金矿业务交易告吹

从事铁精矿业务的中国罕王控股有限公司(3788.HK)周三公布,原计划向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出售旗下澳洲全资附属公司Primary Gold的交易正式告吹。Primary Gold主要资产包括位于澳洲北领地的Mount Bundy金矿项目。 根据双方于2024年初签署的股份出售协议,交易对价为3亿澳元(1.97亿美元),並以若干先决条件为完成前提,包括买方须于2025年7月1日下午5时前,获得澳洲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出具的无异议通知。然而,中国罕王表示,买方未能如期取得该批准,故公司当日正式向买方及其担保人发出终止通知,立即终止股份出售协议。 交易告吹意味公司须重新评估澳洲资产的发展方向。中国罕王指出,集团目前正全面检视金矿业务发展路线,未来将专注优化资源配置,并计划于短期内对外公布新规划,以提升资产价值与股东回报。 中国罕王股价周三高开,一度升逾4%,其后转跌,至中午收市报2.28港元,跌0.44%。年初至今仍累升近20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enaissance Capital gets into crypto

大举押注数字资产 华兴资本望重振业绩

这家投行拟斥1亿美元配置数字资产,以期在中国疲弱的经济下突破业务困局 重点: 华兴资本计划斥资1亿美元投资数字资产,距离其创始人包凡涉嫌行贿被拘已超过两年 目前,公司的投行业务受中国经济放缓影响,加密货币市场则延续牛市行情   梁武仁 对寻求高潜力快速大额投资的企业而言,加密货币的吸引力如今已势不可挡。华兴资本控股有限公司(1911.HK)上周成为最新入局者。曾因创始人包凡涉嫌行贿被拘而深陷舆论漩涡的投行,如今已在争议中走过两年有余。 上周四,华兴资本公告称,董事会已批准1亿美元自有资金,用于投资Web 3.0领域,后者是建基于区块链和加密资产的去中心化互联网。公司同时宣布,任命加密技术专家Fu Frank Kan为独立非执行董事。Fu Frank Kan系开发数字货币钱包及软件的Math Global Foundation的联合创始人。 华兴资本此次进军狂热的加密货币领域,适逢其投行业务遭遇逆风。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并购交易显著降温。去年,公司剔除投资收益的核心业务收入下滑约23%至7.77亿元(约合1,080万美元)。今年虽受益于香港数年來的最强IPO募资季,公司业务有望恢复增长,但尚未就近期业务给出指引。 尽管香港投资市场近年表现起伏,加密货币却已延续牛市行情一年多,比特币价格更屡破10万美元纪录,过去一年累计涨超70%。如此高回报的资产实属罕见,巨额资金涌入数字代币领域,自是情理之中。 当前,加密货币总市值已突破3万亿美元。据加密货币数据聚合平台CoinGecko的数据显示,本周二,单是前五大币种24小时总成交量就接近900亿美元,相当于上周五纳斯达克日成交量约16%。 在数字资产投资计划的公告中,华兴资本表示:“Web3.0及加密货币资产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符合全球金融和商业发展的趋势。” 加密货币素以价格剧烈波动著称,此前已历经漫长低迷期,直至去年初才启动本轮上涨。这意味着当前市场狂欢或会迅速消散,再度陷入长期下行通道。 乐观派则认为,形势已不可同日而语,加密货币正加速建立全球公信力,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兴资产类别。核心推动力在于虚拟货币实际用户规模正快速扩大,且获摩根大通、高盛等金融机构巨头背书。监管容忍度也不断提升,尤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誓言打造“全球加密资产之都”后,数字资产领域再添新动能。 此外,香港正全力竞逐加密货币枢纽地位,尽管该资产类别在中国内地非法。继此前多项举措后,特区政府上周四发布《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 2.0》,通过完善监管框架展开产业发展蓝图。 香港的加密货币雄心 香港的政策布局或是华兴资本拓展加密业务的关键动因,公司声明称,其加密投资计划,旨在响应特区政府近年推出的一系列支持Web3.0及加密货币产业发展的“积极政策”。 作为加密领域第二波入局者,华兴资本正追随五年前行业爆发期的首批探索者,如从彩票销售商转型的比特矿业(BTCM.US)。不过,华兴资本此举也并非无迹可寻;这家投行本就专注科技赛道,现在涉足该领域最热风口,实属必然。事实上,其早有加密货币行业的试水经验。 2018年,公司曾通过华兴新经济基金投资美国企业Circle Internet Group(CRCL.US),后者发行的USDC是锚定美元的稳定币。该项投资回报颇丰,Circle上月以180亿美元估值登陆纽交所后,首日股价暴涨逾倍。乘此东风,Circle正申请美国信托银行牌照,若成功将助其加速扩张,为华兴资本带来更可观的长线收益。 在去年的年报中,华兴资本的数字资产雄心也表露无遗,显示公司并非仅是追逐市场热潮。…

行业简讯:6月澳门赌收大升近两成 半年收入1,188亿澳门元

澳门博监局周二公布,6月的博彩毛收入为210.64亿澳门元(下同)(186.6亿人民币),按年升19%。不过,按月则微跌0.6%。今年上半年,澳门赌收已达1,187.7亿元,同比上升4.4%。 今年初澳门赌收有放缓趋势,1月赌收更按年下跌5.6%,之后几个月的赌收增速也是个位数字。直至在5月及6月有回勇态势,两个月均录得超过2,000亿元收入。 澳门2024年赌收达2,280亿元,今年初政府估计全年赌收是2,400亿元,但5月时修订为2,280亿元,现时上半年赌收已达修订目标的52%,相信今年要达标并没困难。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hina plays catch-up to U.S. in stablecoin rivalry

中美稳定币竞逐浮上水面

在美国正为链上金融制定规则之际,焦虑的中国正透过香港试图在虚拟货币世界中寻求突围    李世达 近年来,稳定币凭借其链上支付与清算能力,在虚拟资产市场中扮演越来越关键的角色。美国在特朗普总统上任后积极推进稳定币立法寻求规则主导,中国则透过香港制度改革与中资券商的布局,试图在这场数字货币清算权争夺战中打开缺口,令全球货币清算的战场正式延伸至虚拟货币世界。 今年4月,美国《STABLE Act》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获得通过,要求稳定币发行商须持有银行牌照并接受联邦监管,而另一部更为严格的《GENIUS Act》近日也在参议院通过。美国的战略意图明确——将USDC、USDT等美元挂钩稳定币纳入官方体系,巩固其在链上金融中的主导地位。受此推动,Circle(CRCL.US)作为USDC的发行商,其股票在6月初上市至今已涨了3.8倍,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美元链上清算优势的预期。 所谓稳定币(Stablecoin),是一种与特定法定货币挂钩的加密资产,常见如与美元1:1挂钩的USDT、USDC。其价值稳定性使其成为DeFi、跨境支付、代币化资产(Tokenized Assets)等场景中的首选清算工具。与比特币、以太坊等波动性极高的虚拟货币不同,稳定币强调的是可预期、可兑换、可用于支付结算的货币功能。 美国稳定币立法的意义,不仅在于对消费者的保障与反洗钱的监管,更在于将稳定币纳入官方金融清算体系,使其具备跨境支付与资产清算的合规身份。这一步一旦完成,就意味着美元(或其他货币)透过稳定币“驻扎”在全球各个区块链与虚拟资产生态中,无需经由传统SWIFT或商业银行网络。 九成稳定币挂钩美元 根据数据提供商CoinMetrics,截至2024年底,全球流通中的稳定币市值超过1,400亿美元,其中逾九成挂钩美元。这一事实意味着,即使在去中心化的Web3与虚拟资产生态中,美元依然透过稳定币维持其主导地位。 这对急欲提升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而言,显然是一场不容忽视的挑战。 由于中国明令禁止加密货币交易与挖矿活动,虽然积极发展数字人民币(e-CNY),但主要由央行主导,其封闭式设计难以在全球自由流通。在此背景下,中国对美元稳定币渗透亚洲、非洲等区域市场感到警惕。今年以来,中国官媒多次点名批评美国推进稳定币立法,称其本质是构建“数字美元霸权”。 不只是嘴上说说,中国也在展开具体行动。同样是6月,香港正式通过稳定币发牌制度立法,并于8月1日起实施,中国透过香港正式迈出参与数字资产国际清算体系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中资券商国泰君安国际(1788.HK)获准成为首家可于香港提供虚拟资产交易与托管服务的内地背景金融机构,象征着中国资本开始谨慎试水区块链金融。虽尚未直接涉及稳定币发行,但结合金管局提供的制度框架与监管路径,未来推动锚定人民币的稳定币并非不可能。 除国泰君安外,包括中信建投、海通国际等其他大型中资券商亦被传出正在积极研究入局可能性,甚至着手建立虚拟资产平台与风控模型。这种制度与商业的双向积极,显示香港可能成为人民币推动链上国际清算的试验场。 尽管与美国立法方式不同,香港采用的是行政指引与牌照制度,但其针对资产储备比例、资讯披露、清算透明度的规范已具备完整体系。更重要的是,它容许挂钩港币与人民币的稳定币发行,为未来更多中资金融机构参与创造制度空间。 目前来看,中国内地放宽虚拟货币管制的可能性仍然很低。由于缺乏较为开放的虚拟资产生态与参与空间,中国要追赶美元稳定币势必面对不少困难,但在香港或透过特定跨境用途上进一步的放松是可能的。透过香港作为特殊金融枢纽,以“受控实验场”方式发展人民币稳定币或其他清算方案,终究不会让中国在新一波货币竞争中缺席。 李世达,咏竹坊编辑。他的联络方式:shihtalee@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