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 Ren Tang Healthcare IPO banks on famous name, growth through M&A

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北京同仁堂全力进军中医医疗领域,寻求港股上市

重点:

  • 公司营收由2021年的4.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9亿元
  • 截至2023年,同仁堂医养的商誉值占净资产比重达27.2%

李世达

中国民营医疗机构并购潮持续,中医领域也是如此。百年老字号中医药品牌同仁堂,近年来加速并购中医院,打造自有中医医疗体系。近日,同仁堂旗下经营连锁医疗机构的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表寻求上市,由中金公司担任保荐人。

同仁堂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359年前。清朝康熙八年(1665年),曾任职太医院的乐显扬辞官后,在北京创立第一家“同仁堂药室”,以“制药一丝不苟,卖药货真价实”而闻名。至雍正年间,同仁堂被钦定为“御药房”,所制药品供奉清宫,成为官药,其自制名药有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乌鸡白凤丸等。目前,同仁堂为北京市国资委控股的“国字号”企业。同仁堂招牌则被列入商务部中华老字号名录,并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早已企业化的同仁堂,旗下拥有A股上市的同仁堂 (600085.SH)、港股上市的同仁堂国药(3613.HK)及同仁堂科技(1666.HK)三家上市公司,同仁堂医养有望成为旗下第四家。

同仁堂医养的前身是2015年成立的同仁堂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由同仁堂全资拥有,2019年增资后更名为同仁堂医养,同仁堂仍持有83.9%股权。

同仁堂医养主打中医医疗服务。根据申请文件,公司目前拥有11家线下自有医疗机构,包括七家医院、两家门诊部及两家诊所、一家互联网医院,以及九家线下管理医疗机构。公司医疗网络总就诊人次由2021年的140万人次,增长至2023年的190万人次。

收购推动增长

财报显示,同仁堂医养营收由2021年的4.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8%;股东应占溢利(亏损)则从2022年亏损1,897万元,到2023年转为盈利2,713万元。毛利率亦由2021年的16.9%成长至2023年的21.6%。

从申请文件中不难发现,同仁堂医养业绩的增长及实现扭亏,是靠着不断并购中医院来实现。

2022年,公司收购另一家中医老字号,义乌三溪堂旗下的三溪堂保健院及三溪堂国药馆;同年,同仁堂医养互联网医院“同仁堂中医”上线。2024年初,同仁堂医养陆续收购鞍山同仁堂中医医院、石家庄同仁堂中医医院,以及承志堂旗下子公司上海承志堂70%的股权;6月,再出手收购上海中和堂60%股权。

根据申请文件,2023年三溪堂国药馆实现营收1.7亿元,三溪堂保健院实现营收1.9亿元,两家机构营收便占公司整体营收达四成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收购三溪堂的资金,是透过抵押三溪堂保健院与国药馆超过四成股权,向银行融资而来。截至目前,同仁堂医养仍有约1.3亿元银行贷款尚未偿还。申请文件中也提到,上市募资用途之一,便是要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商誉值比重过大

伴随收购而来的,便是快速增加的商誉值。申请文件显示,同仁堂医养的商誉账面值已从2021年12月31日的2,610万元上升至2022年12月31日的1.9亿元。截至2023年,同仁堂医养的商誉值占净资产比重达27.2%。这意味着公司随时要面对较高的商誉减值风险。

申请文件称,公司未来仍将通过持续并购扩大业务规模,目标在2028年底前收购五家中医院。

中药制药行业,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片仔癀”的说法,但近年来片仔癀(600643.SH)市值已成长至约1,240亿元,是同仁堂538亿元的1.3倍。同仁堂除原有业务外,也尝试过卖养身咖啡、奶茶等跨界产品,也试过涉足化妆品、酒母婴产品与酒类领域,但对业绩增长的推动并不显著。

中医医疗领域正处在景气赛道,或许是更值得发展的新起点,但中医医疗服务竞争激烈且市场分散,商誉值过高、盈利能力尚未被证明的同仁堂,仍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在港股市场上,中医医疗是一条独特的赛道。2021年上市、在全国拥有56家中医医疗机构的固生堂(2273.HK),目前市盈率为33.7倍,或可作为参考。固生堂目前以每年两家的速度持续扩张,同仁堂医养短期内很难与之竞争,但后者的优势在于拥有老字号品牌与完整产业链的加持,若能获得资金支持,持续并购扩大版图,后续发展仍值得期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京东拟收购德国电子零售商Ceconomy

德国电子产品零售商Ceconomy(CECG.DE)周四证实,正与中国电商巨头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618.HK, JD.US)进行收购谈判。据路透社报道,京东出价为每股4.60欧元,较周三股价溢价约23%,交易总值约22亿欧元(25.9亿美元)。 Ceconomy为欧洲最大消费电子零售商,旗下拥有MediaMarkt与Saturn两大品牌,于多个欧洲国家拥有约1,000间门店,员工人数约5万人。2023/24财年,该公司销售总额达224亿欧元,其中网店贡献达51亿欧元。 若交易落实,将使京东得以大举进军欧洲市场,借由Ceconomy庞大的线上与实体零售网络,扩展其在欧洲的电子商务版图。京东去年曾考虑收购英国零售商Currys,但最终未达成协议。 京东美股周四收跌1.36%,收报33.47美元,港股部分周五低开,至中午收入报130.2港元,跌2.33%。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维立志博一鸣惊人 首开爆升逾倍

南京维立志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7.HK)周五正式挂牌,开市即大升逾倍至72.4港元,其后升幅略收窄,中午收市报69.65港元,较定价高99%。 公司共发售3,686.25万股,每股介乎31.6港元至35港元,最终以上限定价,香港公开发售录得近3,494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超额认购近40倍。 公司集资净额11.79亿港元,65%用于产品的持续临床开发及监管事务、15%用于扩展现有的管线及优化集团的技术平台、10%用于提升生产能力,余下作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建滔中期盈利增长强劲

建滔集团有限公司(0148.HK)周四表示,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将录得强劲利润增长,原因是其制造和销售层压板及印制电路板(PCBs)的核心业务表现稳健。 公司表示,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飙升逾70%,从去年同期的15.1亿港元增至超过25.6亿港元。 建滔股价周五开盘上扬,并在上午交易中上涨9.2%,报HK$28.35。该公司股价年初至今已上涨约5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商汤折让6.25%配股集资25亿元

人工智能企业商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0.HK)周四公布,拟以每股1.5港元配售约16.7亿股新B类股份,较前一日收市价1.6元折让6.25%。筹集净额约为24.98亿港元(3.18亿美元),占扩大后B类股份总数约4.38%。 商汤表示,所得资金将用于多个策略方向,包括30%用于发展AI云及扩建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商汤大装置”;另30%将投入生成式AI研发;20%用于探索AI与新技术领域的融合应用,如具身智能机器人、区块链、真实世界资产(RWA)、数字资产与稳定币等;余下20%则作为一般营运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配股认购人为无极资本,上周亦投资约13亿港元认购另一家人工智能企业第四范式(6682.HK)约5%股份。 商汤股价周四低开1.25%,至中午收市报1.6港元,无涨跌。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