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98.HK GDS.US

這家數據中心運營商三季度營收增長放緩,另一方面,在馬來西亞正式推出首個離岸數據中心

重點:

  • 萬國數據三季度營收增長6.4%,低於二季度的7%和2022年三季度的15%
  • 隨著中國本土市場因經濟放緩而降溫,公司正在大舉投資東南亞,以提振增長

    

梁武仁

對於像萬國數據服務有限公司(GDS.US; 9698.HK)這樣的數據中心運營商來說,海外擴張似乎越來越有必要,而不僅僅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選項。

儘管有人說,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用於存儲和處理海量數據的設施需求可能會激增,但隨著中國經濟在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後放緩,國內對數據中心的需求正在降溫。在這情況下,萬國數據正效仿中國企業的策略,把目光投向東南亞,尋找新的增長點。

眼下,由於萬國數據在國內的收入增長緩慢、海外擴張支出巨大,投資者正在失去耐心,該公司必須搶在前面,盡快從海外投資中獲取收益。

萬國數據上週三發佈的最新季度財報顯示,公司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6.4%,至25億元(3.45億美元)。增速較二季度的7%和去年三季度近15%的增長有所放緩。

但這還不是最糟糕。該公司的毛利實際上同比也有所下降,因隨著在國內外發展新業務,其營業成本的增長速度快於收入的增速。它的營業支出也增加了,導致淨虧損擴大。

儘管如此,萬國數據三季度仍然取得了一項突出的成就,公司在東南亞的首個數據中心正式上線。2021年,公司首次進入該地區,通過第三方運營的一個數據中心在新加坡提供服務。該運營商是總部位於新加坡的STT GDC,該公司旗下的數據中心遍布整個亞洲,是萬國數據的主要投資者,雙方的關係可以追溯到2014年。

自進軍新加坡以來,萬國數據一直致力於在鄰近的馬來西亞市場開設自己的數據中心,服務東南亞市場。努力終於在三季度開花結果,柔佛州一個1萬平方英尺的設施開始投入運行,為當地一家客戶提供服務。萬國數據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偉在討論公司最新業績的電話會議上表示,萬國數據計劃在今年最後三個月內,將另一家規模類似的海外設施投入使用。

萬國數據還購買了土地,計劃在柔佛州再建設一處園區。在印度尼西亞,它與該國主權財富基金印尼投資局(Indonesia Investment Authority,簡稱INA)簽署了合資協議。通過這些行動,萬國數據希望新的海外業務能夠提供新的增長源。

「對於國際業務,我們的財務目標是打造第二個增長引擎,」黃偉說。

黃偉說,在中國,萬國數據的主要客戶是雲服務提供商,後者正在把重點從數量轉向質量,即是說將聚焦最賺錢的客戶。雖然這對雲服務公司來說可能是好事,但對萬國數據來說就不那麼樂觀了,因為這些客戶需要的數據中心容量就變少了。人工智能公司可能是未來的一個增長源,但這個市場擠滿了不盈利的初創公司,並且沒有像預期的那樣迅速起飛。

低迷的國內大環境

萬國數據的兩大上市競爭對手中的世紀互聯(VNET.US),三季度總收入同比僅增長4%,雖然得益於營業費用的減少,它的淨虧損有所收窄,但也反映了中國的數據中心運營商眼下面臨的市場環境之艱難。

在低迷的環境下,萬國數據為國內業務設定了切合實際的目標,即持續從國內業務中產生正現金流,並減少債務。

但至少就目前而言,該公司要想利用現有數據中心業務產生的收入,為新投資提供資金,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三季度,該公司的投資繼續令運營收入相形見絀。萬國數據的槓桿率依然很高,因此三季度的利息支出實際上超過了毛利。

隨著國際擴張步伐的加快,萬國數據的支出還將繼續膨脹。今年前九個月,它海外業務的資本支出總額約為20億元。隨著馬來西亞業務的發展,該公司預計接下來三個月還將投入規模類似的資金,從而使今年全年的資本支出總額達到40億元,超過它在中國市場35億元的資本支出。

萬國數據希望海外業務的資本支出一半來自出售股權,一半來自舉債。在公司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管理層表示有信心在明年一季度完成股權籌資計劃。當然,這將取決於資本市場的情緒,而資本市場未必同意它的樂觀看法。

萬國數據成立於2001年,用了20年時間才接近於實現在無需外部資金的情況下,為國內業務提供資金。它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在海外複製這一壯舉,誰也說不准。

在理想的情況下,財大氣粗的私募股權基金可能會收購這家公司,並一直持有到它能自給自足。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天,那麼新的所有者,就可以憑借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強勁的現金流將其出售,獲取相當可觀的利潤。

去年,中國以外的數據中心運營商中,也出現了一些類似的大型交易,而且,世紀互聯和萬國數據的另一個主要競爭對手秦淮數據(CD.US)可能會被出售的傳言也流傳了很長一段時間。世紀互聯和秦淮數據目前都處於被主要利益相關者私有化的過程中,這可能使萬國數據成為三家公司中,唯一在公開市場可以進行股份買賣的數據中心運營商。

這三家中國公司目前的估值都很低,可能是買家對它們感興趣的部分原因。萬國數據股票的市銷率(P/S)只有1.4倍。世紀互聯的市銷率更低,僅為0.4倍,而秦淮數據則高達4倍。

考慮到數據中心業務的資本密集程度,以及目前中國數據中心行業的疲軟環境,將這三家公司中的任何一家快速出售給獨立的私募股權買家,可能都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因此,至少對於萬國數據來說,目前最好的出路似乎是打造國際業務,以對衝放緩的中國本土市場。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賽力斯申港上市獲中證監備案

根據中國證監會官網周四公告,新能源汽車製造商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已獲中證監批准赴港上市。該上市計劃完成備案登記,為後續推進掃除了關鍵障礙。 賽力斯擬通過本次IPO發行約3.31億股,此舉將與其上海上市形成互補,公司已於4月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說明書。 上市文件顯示,賽力斯旗下「問界」品牌(Aito)新能源汽車2024年實現營收1,45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58億元增長三倍;毛利率由7.2%升至23.8%。公司2024年實現59億元盈利,成為全球第四家達成盈利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 周五賽力斯股價在上交所上漲5.8%,今年以來累計漲幅約18%。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吉宏股份預告首三季盈利翻倍

跨境社交電商企業廈門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03.HK; 002603.SZ)周四公布,預計2025年首三季錄得淨利潤2.57億元(3,600萬美元)至2.7億元,按年大增約95.1%至105.3%。 公司表示,受惠於跨境社交電商業務持續高速增長,及紙製快消品包裝業務盈利能力顯著提升,整體營收與盈利能力顯著提升。根據公告,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亦達2億元至2.1億元,同比升幅在55%至65%之間。 吉宏股份成立於2003 年,總部位於廈門,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本業原是紙制包裝,初期以產品設計和營銷為基礎,在識別消費者需求方面累積相當經驗,隨後開始拓展跨境社交電商業務,採取「信息找人」的推廣方式,實現「貨找人」的跨境社交電商模式。 今年5月,吉宏股份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至今股價累升63.2%。盈喜發布後,公司股價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8.34 港元,升2.1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ingdong Industrials does industrial e-commerce

京東工業獲中證監備案 距港上市一步之遙

這家中國領先的工業品採購B2B交易平台,上市申請已獲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備案 重點: 京東工業的港股IPO已獲中國證監會備案,為上市鋪平道路 按40億至70億美元估值區間測算,公司此次募資規模可能超10億美元   陽歌 歷經三年等待,電商巨頭京東集團(JD.US; 9618.HK)旗下最新業務單元終臨近上市。我們作此項研判的依據在於,中國證監會官網最新發布的備案通知書顯示,京東集團旗下B2B平台京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JINGDONG Industrials, Inc.)此前擱置的香港公開募股,已獲境外發行上市備案,此類備案是中資企業赴海外(主要面向美國及中國香港)上市必須跨越的關鍵監管門檻。 中國證監會公告顯示,京東工業計劃發售2.53億股普通股。公司2023年首次申報赴港上市,去年二度提交申請,今年3月又進行新一輪申報,但申請本月底即將失效,意味年底前公司很可能重新提交申請。 與聚焦消費者市場的國內電商企業不同,專注企業級產品服務的京東工業將為投資者提供差異化。相較於面向消費者的B2C模式,企業採購單筆交易規模通常更大。然而,大宗訂單往往伴隨更薄的利潤空間。 京東工業正是典型例證,公司2024年毛利率僅16.2%,顯著低於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同期的41%和拼多多(PDD.US)截至六月的全年58%的水平。這種差異也有助解釋,為何阿里巴巴將其2007年上市的B2B業務「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最終退市,此前該業務上市五年間股價長期低迷。 儘管如此,憑借龐大業務體量及中國市場規模優勢,京東工業仍具相對吸引力。公司在MRO(指非生產原料性質的工業用品)工業品服務(涵蓋辦公清潔耗材及生產維保工具等)領域穩居行業龍頭地位。據3月呈交的上市文件中第三方數據顯示,其立足的中國工業品供應鏈市場規模,2024年達11.4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6萬億美元)。 京東工業指出,2024年龐大市場的數字化滲透率僅6.2%,但預計2029年將升至8.2%。伴隨數字化進程加速,公司深耕的中國工業供應鏈科技與服務市場規模,有望實現近10%的年均復合增長,從2024年的7,000億元增至2029年的1.1萬億元。 雖未在3月的申報文件中披露具體募資目標,但本次IPO獲得諸多重量級機構加持,美銀、高盛及海通擔任承銷商,中信證券與瑞銀出任財務顧問。據悉,2023年申報時擬募資10億美元,考慮到當前香港IPO市場熱況,若該公司提高募資額度也在意料之中。 重量級機構背書 2017年,京東工業自京東集團拆分,若成功上市將成為繼京東集團、京東健康(6618.HK)、京東物流(2618.HK)及德邦股份(603056.SH)後第五家上市公司。京東曾於2020年推動旗下京東科技申報科創板,去年也為旗下房地產業務提交類似方案,兩項計劃均未能成行。 估值方面,京東工業2023年通過3億美元融資實現67億美元估值,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及阿布扎比政府主權基金Mubadala。 若此前成功上市,其估值大概率難以維持。然而,當前港股反彈疊加近年最活躍IPO市場窗口期,局面已明顯改觀。參照全球MRO龍頭應用工業技術(AIT.US)與固安捷(GWW.US)當前約25倍市盈率及2.5倍市銷率的交易水平,若京東工業適用相同估值倍數,依其2024年銷售額及調整後利潤測算,公司估值介於40億至70億美元之間。 相較於當前多數企業增長乏力甚至營收萎縮的整體環境,京東工業的財務狀況相對穩健。其核心優勢在於輕資產運營模式,主要採用客戶需求歸集後向供應商下單的機制,顯著降低存貨風險。這與京東集團主站B2C模式形成鮮明對比,後者需先行採購商品儲備庫存,再根據訂單向消費者分批發貨。 公司在申請文件中稱,「該模式下,大量訂單實現了供應端直發需求端。我們以輕資產的運營模式,打造了一個可擴展的業務,使我們能夠以高效的方式快速擴大規模。」 京東工業的持續經營業務收入從2023年的173億元增至2024年的204億元,同比增長18%。雖然增速尚屬穩健,但需指出,該增幅已較上一年度23%的水平顯著放緩。 公司約94%的營收(去年佔比)來自產品銷售,其餘為服務貢獻。但服務對毛利潤的貢獻率明顯更高,去年約佔總量三分之一,反映出其毛利率遠高於產品銷售業務。不利因素是,過去三年服務收入停滯,所有營收增長均依賴產品銷售提升,最終拉低整體毛利率。 儘管如此,公司盈利表現仍具相當吸引力,2024年淨利潤7.62億元,調整後淨利潤達11億元。對投資者而言,京東工業憑借其主導的市場地位,整體上看起來相對有吸引力。這些優勢疊加當前港股IPO市場熱潮,應可轉化為強勁的市場認購需求,但投資者無疑將密切關注其最終定價策略。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長風藥業招股集資6億港元

藥物生產商長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652.HK)周五發售4,119.8萬股,一成作公開發售,每股售價14.75港元,集資總額約6.01億港元。招股於10月2日截止,並於10月8日掛牌。 集資所得的40%用於吸入製劑候選產品的持續研發,及為臨床開發提供資金;約20%用於為多個管線計劃及技術的臨床前研發提供資金;30%用於設備採購及生產管理系統的擴張與升級。 長風藥業去年收入升9%至近6.1億元人民幣,錄得2,109萬元盈利,按年下跌33.5%。今年首季度的收入1.36億元,按年跌2.7%;期內錄得1,281.5萬元盈利,按年升逾倍。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