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HK
Winning over all rivals but losing to the times, TVB bids farewell to the past glory

電視廣播公布第四季度營運數據,業務有輕微改善

重點:

  • 廣告收入同比上升10%
  • 平均每月活躍用戶人數190萬

 

劉智恒

曾經是華人社會賺錢最多的電視台,培育眾多的天皇巨星,選拔出無數的傾城美女,近年這個老婦人顯得年華老去,黯然失色,公司業績連虧6年,今天還可以炫耀的或許只餘下這句話:「我們預期2024年實現EBITDA正數,財年的下半年會實現股東應佔溢利。」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0511.HK)(下稱TVB)公布去年第四季度數據披露,翡翠台的平均收視為17.1點,同比下跌0.1點,其他頻道為2.1點,同比更跌1點。至於OTT串流業務,平均每月活躍用戶人數為190萬,同比亦下跌了10萬。

值得慶幸是季度廣告收入同比上升10%,全年的業績會有所改善。然而細心分析,所謂EBITDA正數,即是扣除了息稅折舊及攤銷前的盈利,至於公司強調下半年有盈利,實際還有一個條件,就是不考慮特殊一次性項目。

TVB拿著幾個稍微改善的數據沾沾自喜,卻沒察覺投資市場對此不值一哂,數據公布後的股價不為所動,而公司過去一年股價實由高位跌了足足25%。

時代變遷

TVB創立於1967年的香港,那年代的港人消費力有限,社會上的娛樂又匱乏,收看免費電視立即成為人們主要的娛樂,甚至是生活一部份。TVB生得逢時,公司的市場觸覺又敏銳,一躍成為香港收視最佳的電視台;適藉八九十年代香港經濟飛躍式發展,中國內地在改革開放初期,又對香港電視及文化趨之若鶩,TVB業務蒸蒸日上,廣告收入節節上升。

隨著科技發展、社會富裕,人們消閒玩意層出不窮,電子遊戲面世、電腦普及、再而互聯網興起,智能手機出現,各式各樣的娛樂、社交及串流平台乘時而起,人們選擇多了,新世代不甘心再呆坐在家裡看電視,TVB的霸權盛世當然逐漸隕落。

墨守城規

柯達照相、諾基亞、愛立信這些一代巨企,今天還有多少人記起。能成為基業長青的企業鳳毛麟角,不但有穿越周期的能力,更能與時並進,不斷調整應對策略,才有機會屹立不倒,快將六十歲的TVB似乎做不到。

多年來,TVB主打的電視劇有一套成功方程式,只要集齊元素,收視就不成問題。歷年的成功,讓TVB不夠膽或不用去作新嘗試,因為創新代表要冒險,代表有機會失敗,於是這個成功方程式用完再用。可是新一代開始對這套固有而老套的劇集不再賣賬,隨著老一輩的離世,觀眾就買少見少。

大國崛起

中國內地80到90年代社會剛起步,受昔日意識形態影響,以及社會經濟能力有限,電視節目水準自然較低,確實要以TVB馬首是瞻,讓TVB如魚得水,唯我獨尊。可是內地日漸富裕,人們視野及知識也不斷拓寬,特別內地電視台更明白國人的需要,能創作以內地文化社會相關的節目及劇集,TVB的光環就再不顯得那麼亮麗。

最重要是內地人口眾多,能容納多元化創作,加上市場龐大,足可支撐巨額的製作開支,服裝布景可以不惜工本,演員數量排山倒海,根本不是一家主打700萬人市場的TVB可比擬。

負隅頑抗

直至近幾年業績虧損,TVB才痛定思痛作出改革,經營網購是第一步,先後有士多、鄰住買及Big Big Shop等。可經過一番努力,不但絲毫未能動搖最大對手HKTVmall的業務,更遑論要挑戰內地平台。到2023年,TVB將士多和鄰住買合併,並大幅削減員工100名。

此外,眼見內地直播帶貨大熱,光一位微婭逃稅可達6億元,就知市場如何龐大。TVB想到自家藝人如雲,只要有一位做到微婭十分之一也不得了,2023年開始加入淘寶,通過藝人進行直播帶貨。不過,除了首一兩次直播有點聲勢外,公司鮮有透露相關銷售情況,業務似沒多大起色,畢竟TVB的藝人再非昔日內地人眼中的天皇巨星。

TVB又透過與優酷平台合作拍劇,2023年第四季的《新聞女王》叫好又叫座,頓時讓沉寂多年的老婦人一吐烏氣。然而,一套半套劇集的成功,未能保證往後可持續,事實去年就沒有一套劇集可媲美《新聞女王》,能再贏來萬千掌聲。因此投資者也想到,《新聞女王》或許只是曇花一現,未能接連做出成績,不確定性令市場卻步。

可以說TVB或電視的時代已過去,即使公司現時業務略有起色,也難奢望可以有飛躍的拓展,畢竟互聯網時代講求的是速度及變化,是贏家通吃的市場,你可以不斷在過程中試錯,卻不容你起步遲緩及躡手躡腳,TVB要「逆轉勝」又談何容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六福集團3月季度營收下滑 同店銷售額跌幅擴大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上周四披露,截至3月底的三個月期間,其零售收入同比下降1%,同店銷售額則下降10%。 公司在港澳市場表現最差,三月當季零售收入同比驟降11%,同店銷售額大幅下挫14%。相較之下,中國內地業務表現較好,當季零售收入增長20%,同店銷售額亦錄得2%升幅。 報告期內,集團淨減少56間門店,總門店數從去年9月底的3,343間縮減至今年3月末的3,287間。 由於復活節假期,香港交易所上周五與本周一休市。六福集團股價今年以來已上升6.6%。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PCB設備製造商大族數控擬赴港上市

深圳上市的PCB設備製造商深圳市大族數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1200.SZ)周一公布,擬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以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公司已聘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為審計機構。 成立於2002年的大族數控,是中國印刷電路板(PCB)專用設備生產商之一,主要從事PCB專用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產品包括PCB鑽孔、檢測、曝光、成型設備等。其控股股東為大族激光(002008.SZ)。 公司2024年收入33.43億元,同比增長104.56%,淨利潤3.01億元,同比增長122.20。今年首季收入9.6億元,同比增加27.89%,淨利潤1.17億元,同比增加83.60%。公司股價自2022年上市以來,已下跌50.3%至38.06元左右,市值約159.8億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Waer maker Epiworld file for Hong Kong listing

價格下行代工腰斬 瀚天天成靠國策突圍?

全球碳化硅外延片市佔第一的瀚天天成,正面對行業整合與價格下滑的雙重壓力 重點: 去年公司收入下滑14.4%,但淨利潤上升36% 政府補貼佔公司淨利潤約67%    李世達 隨著新能源車、光伏產業與工業能源等需求的快速增長,第三代半導體如碳化硅(SiC)領域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如同碳化硅本身的特性——耐高溫與耐高壓,這個領域的參賽者正進行一場效率與耐力的比賽,迎來各自的「衝刺區間」。 在英諾賽科(2577.HK)、天域半導體之後,中國第三代半導體又一重要玩家——瀚天天成電子科技(廈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期望募資加碼產能與技術研發,在全球市場一爭高下。 第三代半導體指的是氮化鎵(GaN)與碳化硅(SiC),這兩種材料比硅晶圓具有高功率、耐高溫、高電流密度、高頻等特性,是生產功率半導體器件的絕佳材料,成為通信設備、新能源車與光伏組件更好的選擇。在特斯拉(TSLA.US)Model 3車型率先採用碳化硅逆變器的帶動下,目前碳化硅市場超過七成的需求來自新能源車。 成立於2011年的瀚天天成,創始人趙建輝是碳化硅行業内的頂級科學家,為全球第一位因對碳化硅技術研究和產業應用做出重大貢獻而獲選IEEE Fellow(IEEE院士)的研究者。 在頂尖科學家的帶領下,公司的發展頗為順利。申請文件引用灼識諮詢的報告指,自2023年來,按年銷售片數計,瀚天天成是全球最大的碳化硅外延供應商,2024年的市場份額達31.6%。另外,瀚天天成也是全球率先實現8英吋碳化硅外延片量產的生產商。 財報顯示,2022年至2024年,瀚天天成通過自產和代工業務模式銷售了8.54萬片、20.06萬片、16.44萬片碳化硅外延片。其中,6英吋碳化硅外延片銷量佔比超95%, 8英吋則佔4.5%。 同樣以碳化硅技術為主,也正申請港股上市的天域半導體,2023年碳化硅外延片銷量為13.2萬片,較瀚天天成少6.86萬片。8英吋外延片方面,天域半導體銷量為15片,同期瀚天天成則為285片,後者至2024年更大增至7,466片。 從收入看,2022年至2024年,瀚天天成收入分別為4.41億元、11.43億元和9.74億元,2024年收入同比下滑14.8%。 公司收入縮水,與碳化硅外延片價格下滑有關。由於此前幾年碳化硅襯底產能大規模擴充,2024年市場供需失衡,出現了供大於求的現象,6英吋碳化硅襯底的價格在2024年出現大幅下滑,帶動了外延片價格同步下滑。 2020年至2023年,6英吋碳化硅外延片價格從每片1.14萬元降至9,800元,2024年進一步降至每片7,300元,降幅達到25.5%。價格下滑也令公司毛利率從2022年的44.7%降至2024年的34.1%。 代工收入腰斬 另外,代工收入的大幅減少,也是導致收入下滑的原因。2024年,公司外延片代工收入僅為1.21億元,同比下滑58.7%,佔總收入比例從2022年的35.5%降至2024年的12.4%。 全球碳化硅市場正逐步被IDM(垂直整合)模式主導,國際大廠如Wolfspeed(WOLF.US)、英飛凌(IFX.DE)透過自建全流程產線削弱第三方代工需求。同時,國內頭部企業如比亞迪(1211.HK; 002594.SZ)、三安光電(600703.SH)也開始自建外延產線,使得代工空間進一步壓縮。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收入主要來自海外客戶,2024年約為7.66億元,佔總收入比重達78.7%。申請文件中提到,公司業務可能受到地緣政治緊張、國際貿易政策、國際出口管制及經濟制裁的重大不利影響。 利潤依賴政府補貼 儘管收入與毛利率雙雙下降,公司淨利潤卻不減反增,2024年年增36%至1.66億元,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政府的補助增加。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已被中國政府列入國家戰略重點,視為半導體產業「彎道超車」的突破口。各級政府紛紛出台專項扶持政策。過去三年,瀚天天成收到的政府補助分別為1,351萬元、4,735萬元、1.12億元。2024年,政府補助佔淨利潤達67.5%。 自成立以來,瀚天天成完成了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華為旗下的哈勃科技、華潤微電子(688396.SH)、芯成眾創、廈門高新投及火炬創投等,去年12月完成一筆有廈門國資參與的10億元融資後,公司估值達260億元。 在技術突破與產能擴張的帶動下,瀚天天成已成為全球碳化矽外延片的領先企業,然而面對價格下行、行業整合與地緣政治等壓力,「擴張」不再能解決所有問題。所幸在政策支持下,行業仍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同樣在港股上市的英諾賽科,上市後股價一度上漲逾110%,目前漲幅仍超30%,考慮到同類公司仍屬稀缺,代表中國碳化硅技術自主的瀚天天成,仍有機會受到追捧。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Temu與Shein大砍美國廣告支出 警告即將漲價

據媒體報道,中資電商平台Shein與Temu正大幅削減其在美國的廣告支出,並警告消費者即將調漲價格。這是因應美國即將開始對所有進口包裹徵收關稅的新政策,該政策取代了原本的免稅規定,過去內容物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小型包裹可免關稅入境美國。 路透社援引SensorTower數據報道,截至4月13日的兩周內,Temu在Facebook、Instagram、TikTok、Snap、X及YouTube平台的日均廣告支出較前30天均值下降31%。同期Shein在Facebook、Instagram、TikTok、YouTube及Pinterest平台的日均廣告支出縮減19%。Temu是中國電商巨頭拼多多(PDD.US)旗下國際業務板塊,Shein則是全球快時尚行業領軍企業,總部在新加坡但其大部分商品來自中國。 與此同時,英國《衛報》披露,這兩家電商業者已警告其美國客戶,預計下周起將上調價格。Shein在向消費者發出的公告中表示:「由於全球貿易規則與關稅政策變動,本平台的營運成本已上升」,價格調整將於4月25日生效。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宣布上調所有中國商品的關稅後,Shein與Temu或需繳納最高145%的稅金。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