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國義務教育階段不能以營利性民辦學校形式經營,這家民辦教育集團正尋找“輕資產”生存途徑

重點:

  • 成實外教育計畫採取“輕資產”模式,由政府或發展商提供學校土地,該公司提供運營和管理服務
  • 集團去年首8個月因終止義務教育階段業務,錄得18億元淨虧損

莫莉

2021年9月1日實施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讓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遭遇最嚴格管制。停牌一個半月後,成實外教育(1565.HK)公佈了去年首8個月業績,這份兩度延期後才發出的財報,反映公司面臨的困境。

成實外是中國西南地區大型民辦教育集團,提供學前至12年級(K-12)及大學民辦教育,截至2021年8月31日為止的8個月內,公司由盈轉虧,期內淨虧損18.13億元,其中終止義務教育階段業務帶來的虧損達16.15億元。

該公司沒有說明其股票何時能恢復交易。但在停牌時,從2021年開始計算,它已損失了大約四分之三的價值。

隨著懸在民辦K-12教育集團頭上的利刃落下,當貢獻主要收入的義務教育階段業務被迫放棄,民辦教育產業的路在何方?

最嚴格監管

從民辦教育相關法律的變化來看,中國政府的監管愈加嚴格。2016年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首次規定“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但當時細則未明,過去五年成為相關企業上市融資視窗期。2016年以來,最少有12家這類民辦教育集團在美國或香港上市。

而在最新的《實施條例》中,相關管控升級為“任何社會組織和個人不得通過兼併收購、協定控制等方式控制實施義務教育、非營利性學前教育的民辦學校”,直接衝擊在美國、香港以可變利益實體(VIE)架構上市的民辦學校集團。

基於政策要求,成實外在年報中表示,自2021年8月31日起,已失去對提供義務教育服務經營實體的控制權,代表曾經為成實外貢獻逾四成收入的業務,需要從上市公司剔出。

在義務教育服務未剝離前,成實外擁有11間小學和11間初中。2021年前6個月,小學和初中業務分別為成實外貢獻2.25億元和2.87億元,分別佔期內總學費收入的24%和31%:剝離之後,成實外僅擁有9間學校。

上市教育機構大多存在收入結構單一問題,去年前8個月,成實外教育營收為2.53億元,其中學費和食宿費佔81%和12%。因此,運營學校大幅縮減,對整體業績將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儘管公司表示,未來將提高現有學校網路的使用率和學費,但其高中及國際高中的學費最高已達每年5.8萬元和12.8萬元,加價或引致反效果。

讓成實外能在西南地區收取高昂學費的原因,是旗下學校優秀的高考成績單。在過去三年,旗下三所主要高中被全國一流大學錄取的比率分別為95.1% 、96.6%和 87.5%。

但是在2020年,四川和其他省份的大學開始完全根據中央管理的高考分數來錄取學生。這意味著之前的其他快速通道選擇被關閉,這些通道之前為進入頂尖大學提供了另一個“後門”,不利於成實外的良好大學招生記錄。

輕資產運營

受《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影響,港股民辦K-12階段教育企業均出現巨額虧損。相關年報顯示,楓葉教育(1317.HK)截至去年8月底財年來自持續經營業務收入為9.4億元,淨虧損6.7億元;光正教育(6068.HK)同期淨虧損為22.8億元,遠遜一年前的5億元淨利潤。

在主要業務剝離後,民辦K-12教育集團如何求生?第一個選擇是將業務擴展至線上教育及高等教育,興辦民辦高校,光正教育便作出了這一選擇;另一條路是通過輸出運營管理,採取“輕資產”模式擴張。

該模式是指與政府或地產商合作,由對方提供土地並負責學校興建,教育集團提供運營和管理服務。東吳證券認為,該模式可將更多資源投入到學校管理運營及教師培養,提高辦學品質;另一方面可降低學校辦學成本,實現學校網路快速擴張,有助收入增長。

成實外在年報表示,未來將按輕資產模式與業務夥伴合作成立新高中,預計2022年後,將會有6間合作高中按此模式運營。同時,為K-12學校提供教育管理和諮詢,但2021年前8個月,成實外在該項業務僅獲得180萬元收入。

在嚴厲政策下,三家公司都難逃虧損,從市銷率(price-to-sales ratio)來看,剔除受影響業務後,截止本週一,成實外教育預測市銷率約3.04倍、楓葉教育約2.4倍,光正教育最高,達4.7倍,可見成實外的估值位列行業中端,也許是由於其股票正在停牌而未有反映跌勢,或反映投資者的觀望態度。

然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民辦教育集團只通過為其他學校提供運營管理服務,難以持續獲利,相關收入或難以維持公司生存。長期來看,輕資產運營是否可行,仍有待市場檢驗。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簡訊:星展看好億咖通客戶多元化增長潛力

星展銀行本周首次覆蓋智能座艙製造商億咖通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ECX.US),給予12個月目標價2.80美元,較現時股價高約24%。報告指出,公司正逐步擺脫對母公司吉利的業務依賴,客戶多元化前景強勁。 星展在10月14日研報中指出,目前吉利及其旗下品牌,包括極氪、沃爾沃、路特斯等,貢獻億咖通約80%收入。但大眾集團的戰略合作有望推動客戶結構多元化,該合作涵蓋大眾、斯柯達品牌。星展表示:「大眾計劃自2027年起,在巴西和印度銷售搭載億咖通產品的車型,協議未來可能擴展至歐洲市場,成為新增增長動能。」 報告強調,基於2026年預估銷售額,億咖通當前企業價值/銷售額比率為0.9,低於行業中位數1.5。「估值折讓部分源於客戶過度集中於吉利集團,疊加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承壓,”星展分析稱,“但伴隨客戶多元化進程加速及毛利率預期修復,該股有望迎來價值重估。」 億咖通股價過去52周累計上漲約27%。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Xiao Noodles sells noodles

說出「窮人餐飲」的故事 遇見小麵逆市盈收雙升

中國第四大中式麵館連鎖品牌已提交港股上市申請,文件顯示在平價食品招徠下,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長34% 重點: 遇見小麵聚焦中國餐飲市場低端領域,香港上市申請或大舉吸引投資者關注 今年上半年,這家麵食連鎖品牌收入增長34%,增速遠超新店開業率,且利潤近乎翻倍   陽歌 「窮人套餐」的迅速崛起,為中國餐飲鏈底端商家帶來商機,日益節儉但仍想外出就餐的消費者,正尋找最便宜的用餐選擇,麵食連鎖店因低廉定價而受惠。 廣州遇見小麵餐飲股份有限公司正以「平價餐飲」細分領域的強勢定位吸引投資者,本周向香港市場再次提交上市申請。這家公司規模相對較小,截至今年6月底僅有451家門店。 相較深陷銷售額下滑與利潤大跌的同業,遇見小麵多項指標相對穩健。但公司未能完全避開行業頹勢,申請文件顯示其同店銷售額、翻台率及客單價近年均出現下滑。 不過,公司逆勢而上,報告期內收入增速大幅超越新店開業速度。今年上半年利潤表現也相當強勁,近乎翻倍。 然而,需要指出,推動遇見小麵近期強勁表現的潛在因素,是中國外賣平台持續的補貼大戰,刺激了價格敏感型消費者的居家點餐需求。多家餐飲連鎖企業也證實此趨勢,分析師就此預警,當美團、餓了麼、京東三大外賣巨頭縮減補貼力度時,行業將普遍承壓。 目前,遇見小麵至少為專注餐飲賽道的投資者提供高性價比選擇。其上市申請文件援引第三方研究顯示,麵食佔中國快餐店市場近三分之一份額。據上市文件預測,中國麵食餐廳市場規模,未來五年將以10.9%的年增長率擴張,至2029年達5,100億元(720億美元)。 川渝辣味麵食作為最大細分品類,正是遇見小麵的特色領域。該品類年增速預計達13.2%,2029年銷售額將達1,357億元,超越麵食市場整體表現。以商品交易總額(GMV)計,遇見小麵去年是中國第四大中式面館經營者。但考慮到該領域高度分散的業態結構,其僅憑0.5%的市佔率即獲此席位。 主打平價餐飲 遇見小麵定價親民,今年上半年直營店的訂單平均消費額僅31.8元(不足5美元),低於肯德基中國二季度38元的平均客單價,不足必勝客二季度76元客單價的一半,也低於太二酸菜魚同期73元的客單價。 和同業一樣,為迎合日益節儉的消費者,遇見小麵持續降價,公司稱此源於平均消費額從2022年36.2元,降至今年上半年31.8元(降幅12%)。同期,翻台率從2023年的3.9次降至今年上半年的3.4次。 公司正通過外賣補貼大戰增加的訂單,部分彌補堂食消費及翻台率下滑。同時,採取較激進的擴店策略,其門店數從2022年初的133家增至今年6月底的451家,增幅超兩倍,另有101家新店處於開業前的籌備中。 綜合因素推動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34%至7.03億元,上年同期為5.26億元。增速遠超同期8%的門店增長率,且是在直營店同店銷售額下滑3.1%的背景下實現。 公司並未真正解釋,儘管同店銷售額下降且門店數量增長相對較小,但其如何能夠在上半年實現如此強勁的收入增長,外賣訂單的大幅增加或許可以解釋這一現象。此外,公司強調近期正加速香港市場擴張,當地商品定價普遍高於內地。 遇見小麵的運營效率也表現突出,直營店經營利潤率近三年持續攀升,今年上半年達15.1%。公司稱部分增效源於租金較低的城郊地區拓店策略,以及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帶來的整體租金成本下降。 營收強勁增長與利潤率改善共同推高盈利,公司淨利潤從上年同期的2,140萬元躍升至4,180萬元,增幅近倍。經調整利潤(通常剔除股權激勵成本)同期由2,250萬元增至5,220萬元,翻逾一倍。 歸根結底,遇見小麵因聚焦消費謹慎期下外出就餐低端市場,展現較強投資價值。若外賣補貼戰退潮(此趨勢或已顯現),其增速可能放緩。但在當前市場中,任何增長均屬難得,而遇見小麵的業務增速表現尤為突出。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正力新能折讓8%配股籌5億港元

鋰離子電池製造商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3677.HK)周五宣布,擬配售4,592.1萬股新H股,佔擴大後的已發行H股的3.09%及已發行股份總數的1.8%,集資5.04億元,每股配售價10.98元較前一日收市價11.92元折讓7.89%。 公司稱,擬將配售所得款項淨額中,約70%用於支持集團與常熟的新生產工廠二期工程有關的建設、設備購置及預備費;約10%用於全固態電池中試線的建設;約10%用於研發活動,及約10%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正力新能於今年4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31.72億元,同比增長71.9%,其中動力電池收入29.85億元,同比暴增81.9%;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9.9%大幅提升至17.9%;淨利潤2.22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公司股價周五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1.01港元,跌7.63%。上市至今,該股累升約3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暗盤已交投 海西新藥上市突延期

福建海西新藥創制股份有限公司(2637.HK)原訂今天在香港掛牌上市,但周四晚突公布,就最終發售價、國際配售認購意向水平、香港公開發售股份分配基準等,未能在本周五上午8時前定稿及獲取監管機構批准,因此上市時間要順延。 有券商在本周三下午已通知客戶中籤結果,更有定價86.4元。有劵商平台在周四已開始暗盤交易,富途暗盤早段一度高見200元,較定價高131%,其後升幅大幅回落至只升兩成多。 海西新藥發行1,150萬股H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招股價介乎69.88元至86.4元,集資9.9億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