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學校停課導致其核心的烹飪課程收入減少12%,這家職業教育機構今年上半年收入下降6%

重點:

  • 中國東方教育今年上半年收入下降6.1%,受新冠疫情影響,其招生數量下降14%
  • 該公司來自烹飪學校的收入下降12%,這部分業務佔總收入的60%,反映出陷入困境的餐飲業需求低迷

陽歌

職業學校營運商中國東方教育(0667.HK)的最新業績,展示了一些有趣的現象,比如,中國年輕人越來越喜歡持續三年以上的長期課程。但是更長期的趨勢沒有變,那就是這些職業教育機構有望從北京強化成人教育的行動中獲益,民營領域將在當中扮演重要角色。

這與K-12教育形成了鮮明對比,後者要敏感得多,在政府去年的嚴厲整治之下,它已經被認為是私營領域投資的禁區。但是投資者似乎沒搞清楚它們的區別,對成人教育提供商的懲罰不亞於仍在經營的K-12教育機構。

中國東方教育的股價去年縮水了約60%,而其同行民生教育(1569.HK)和中國新高教集團(2001.HK)同期分別下跌了50%和43%。

相比之下,去年春天,當監管行動的細節浮出水面之後,新東方教育(EDU.US; 9901.HK)和好未來教育(TAL.US)等前K-12教育機構都出現斷崖式下跌,跌去了約90%的市值。但多數股票此後已經企穩,目前接近甚至超過了一年前的水平。

在職業教育機構中,中國東方教育是上文提到的三家中最大的一家,它似乎利用這一地位獲得了溢價。即使在去年的拋售之後,這只股票的市盈率仍然達到較為強勁的20倍,遠遠領先民生教育的3.5倍,以及中國新高教集團的5.3倍。

雖然處於領先位置,其週三收盤後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中國東方教育今年上半年收入下降6.1%,從一年前的20億元降至18.8億元。該公司的港股週四收市上漲1.3%,該交易日因為颱風在上午停市。

該公司的利潤同比增長1.3%至2.36億元,不過這主要是因為投資價值和現金收益的變化。當期毛利下降10.3%至9.93億元,與此同時,剔除股權激勵等因素後的經調整後淨利潤下降42%,至1.75億元。

「在這六個月……為了配合疫情防控,我們一些內地的學校線下課程被迫暫停」,該公司在業績附帶的評論中稱。今年上半年,許多面向消費者的公司都面臨類似問題。

報告指出,該公司開發了「綜合線上學習項目」,以便在教室關閉時使用。但對於烹飪和汽車維修這種實踐程度比較高的課程來講,線下教學似乎是不可替代的,如果只有線上指導,許多學生可能會乾脆放棄。

未來會更好?

儘管如此,該公司表示,隨著中國最近的疫情得到控制,它對今年下半年的情況感到樂觀。它說,預計「2022年下半年的疫情不會對集團的營運和財務產生任何重大不利影響」。

說真的,這家公司讓人感到比較有希望的事情,是來自政府發出支援職業教育的明確信號。

去年10月,中央政府發佈了一份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的文件,鼓勵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辦職業教育。兩個月後,國務院又發佈了一份職業學校學士學位授權與授予工作的意見,再次強調了該領域的重要性。今年1月,政府公佈了一項2021年至2025年「十四五」規劃期間針對職業技能培訓的計畫。

中國東方教育的最新財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來自政府的支持,今年上半年無條件政府補助收入從去年同期的1,230萬元增長了近一倍,達到2,210萬元。雖然對於這種規模的公司來說,這兩個數額都相當小,但公司增長發出了一個重要信號——政府支援的持續和增加,而這對於公司在中國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

我們將更深入地研究中國東方教育的最新財報,看看疫情期間職業教育的一些最新趨勢,從而進一步豐富我們的討論。

該集團的總部位於安徽合肥,烹飪課程是其最大的業務領域,約佔其收入的60%,其次是資訊技術、汽車維修和美髮美容等其他課程。該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其新生入學人數和新註冊客戶按年下降14%至70,445 人,由此似乎可以看出,由於疫情的潛在影響,新生不願註冊課程。

儘管如此,該公司的平均註冊學生人數保持相對穩定,為 143,566 人,同比增長 0.2%。

在其主要科目領域,三所烹飪學校的收入共下降了12%,是整體收入降速的兩倍,這或許反映了由於疫情的干擾,餐廳招聘速度的放緩。汽車培訓是公司的一大亮點,上半年收入較2021年同期增長16%,但該部分業務佔總收入的比重較小,為17%。

最後,還有一個有趣的趨勢,涉及學生報名參加教育培訓的時間長短。比方說,該公司最受歡迎的是為期三年或更長時間的最長教育項目,今年上半年,幾乎每一類培訓的註冊人數都有所增加。這並不奇怪,因為在中國這樣的就業市場疲弱的時候,學生們通常會選擇這類項目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與此同時,一年或一年以下的短期課程情況有好有壞,一些地區在增長,另一些地區在收縮;而兩三年的中期課程幾乎都經歷了入學人數的下降。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超額2,660倍 勁方醫藥首掛午收升逾倍

生物製藥公司勁方醫藥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595.HK)周五首日在香港掛牌,開市即升116%報44元,之後股價在此上落,中午收報44.06元。 公司發售8,924萬股,每股售價20.39元,公開發售錄得超額認購近2,662倍,國際配售超額38倍,集資淨額16.7億元。 由於在研發活動上作出大量投資,加上股份權益贖回負債公允價值變動,勁方醫藥去年及今年分別錄得虧損5.1億人民幣(下同)及6.78億元,今年首四個月仍虧損6,660萬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YD hits tariff roadblock

關稅圍城 比亞迪北美路迢迢

墨西哥政府計劃把中國進口汽車的關稅提高至50%,此舉將扼殺比亞迪正在快速增長的墨西哥市場 重點: 比亞迪佔墨西哥電動車市場近五成 墨西哥建廠計劃擱置,比亞迪關稅衝擊遠大於特斯拉    李世達 在墨西哥街頭,一輛中國電動車緩緩駛過車水馬龍的街頭,中國品牌電動車一直代表著價格與科技兼得的選擇。但這樣的景象可能很快改變。 墨西哥政府近期宣布,將把從中國及其他與墨西哥未簽自由貿易協定國家進口的汽車關稅,大幅提升至50%,比如電動車與傳統汽油車。這一提案若被國會通過,將對特斯拉(TSLA.US)、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BYD Company Ltd., 1211.HK; 002594.SZ)等銷售進口車型的廠商造成重大壓力,幾乎重劃北美車市的競爭格局。 路透社的報道引述加拿大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協會主席Flavio Volpe說法指,特朗普政府會對這項新關稅提案十分高興,因為將使美國汽車製造商更容易與比亞迪競爭。 雖然特斯拉同樣依靠海外進口,但新關稅對比亞迪的打擊會大得多。 首先是特斯拉在美國德州設有工廠,建設中墨西哥的Monterrey超級工廠(Gigafactory Mexico)可能很快可以投產,意味著它能很快將產能轉移至北美本地化。而墨西哥與美國、加拿大簽有美墨加協議,若改由北美進口,在符合原產地規則的情況下,便能實現零關稅。 衝擊遠大於特斯拉 對比亞迪則不然。雖然公司在2023年就宣布墨西哥建廠計劃,但由於墨西哥當局的抵制,使得該計劃在今年被擱置。墨西哥政府擔心批准中國人建廠可能會惹怒美國總統特朗普並破壞兩國貿易關係。比亞迪當時亦稱,由於特朗普貿易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公司將停止建廠計劃。 其次則是市場結構的差異。比亞迪自2023年底進入墨西哥市場以來,取得爆炸式增長。該公司去年在墨西哥銷售約40,000輛汽車,佔該國去年電動車和插電混動汽車總銷量的近一半。今年8月,比亞迪宣布今年迄今為止在墨西哥的銷售增速翻倍。近兩年,比亞迪已把墨西哥視為前進北美的橋頭堡。 對比亞迪來說,在歐洲市場增速放慢的情況下,墨西哥市場的重要性正在快速上升,而一旦關稅生效,這種迅猛勢頭將戛然而止。但對特斯拉來說,美國市場重要得多,墨西哥市場相對來說只是小市場,收入與利潤權重遠低於比亞迪對墨西哥的依賴度。 從比亞迪今年上半年的財報來看,公司收入按年增長23%至3,712.81億元(522.26億美元),其中海外營收達1,354億元,按年增長50.5%,佔總收入比重來到約36.4%。海外收入增速高於整體,且部分海外國家的售價高於國內市場,成為增長的動力來源。 再看歐洲市場,自2024年下半年起,歐盟對中國製BEV(純電動車)徵收反補貼關稅,比亞迪的最終稅率約17%(另加10%基本關稅),壓縮了純電車型的定價空間。意味著歐洲市場的增長節奏會放慢,海外增長的壓力自然更往美尤其是墨西哥傾斜。 政治問題政治解決 若能重啟墨西哥建廠計劃,將會是明智的解方,但這條路遭遇的阻礙比想像中更多。 不止墨西哥政府礙於美國政府的壓力反對,中國政府自身也對此有疑慮。據金融時報報道,中方今年曾延後對比亞迪墨西哥工廠計劃的核准,比亞迪核心零部件如電池、電驅、功率模組等高度自製,且深植中國供應鏈,中方也擔心敏感技術可能經由墨西哥外溢至美國。與此同時,美國汽車業也公開表達過對「中國車藉墨西哥入美」的憂慮和反制意向。 最後,比亞迪的北美之路,恐怕還是得「政治解決」。 北京當局已將墨西哥此舉視為「親美舉動」,揚言採取反制措施。與此同時,中美新一論貿易會談在西班牙展開,雙方此前動作頻頻,無非是增加談判桌上的籌碼。 在國內價格戰尚未落幕、海外貿易壁壘風險增加的情況下,比亞迪盈利能力正受到多重擠壓,今年上半年淨利成長14%至155.1億元,但第二季淨利僅63.6 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近30%。資本市場似乎已提前對比亞迪的處境做出反應。股價從5月的高位約158港元跌至目前約108港元,市盈率已跌至約13.2倍水平。雖然比亞迪仍是新能源車賽道的核心標的,但需要準備好在關稅與政策驟變下承受劇烈波動,短期內或難以突破上方壓力,政治因素帶來的風險變數仍大。…

簡訊:1藥網第二季度營收下滑

醫藥銷售商1藥網(YI.US)周三表示,第二季度營收同比下降6.4%至32億元,面向藥房及醫療機構的核心藥品銷售業務營收下滑6.2%。面向消費者的藥品銷售業務規模較小的,當季同比亦下跌9.6%。 公司運營成本及費用同比下降6.3%至32億元,上年同期為34億元。受此影響,1藥網當季實現營業利潤10萬美元,但淨虧損由去年同期的1,400萬元擴大至1,950萬元。 財報發布後,公司股價周三收跌6.2%,該股過去六個月累計下跌4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奇瑞啓動重磅IPO 有望成今年最大車企上市案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Chery Automobile Co. Ltd)周三啓動香港IPO,計劃籌資10億美元以上,有望成為今年最大汽車企業IPO。周三發布的新上市公告顯示,公司擬發售約2.97億股,每股定價區間為27.75至30.75港元。若以定價區間上限計算,此次募資總額將達91.4億港元(11.8億美元)。 奇瑞從2003年起一直是出口量最大的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公司 。2024年公司營收達2,690億元(378億美元),較上年增長65.4%,同期淨利潤增長37.2%至143億元。 根據上周提交的更新版招股書披露的最新數據,公司今年繼續保持增長態勢:2025年一季度營收從去年同期的549億元增至682億元,增幅達24%。其中新能源汽車銷售收入成為關鍵驅動力,同比激增約四倍至187億元,佔營收總額四分之一以上。 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公司正加速在全品牌線部署其智駕系統,提供多級自動駕駛功能。此次IPO募集資金部分將用於拓展新能源汽車產品組合、升級新能源動力系統及新能源汽車平台架構,並將投入大規模研發以強化核心技術能力。 余特莉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