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33.HK
The bottled water giant has waded through a series of online controversies this year, most recently a disputed report about chemical residue in one of its products.

這家自稱是「大自然搬運工」的飲用天然水企業,最近成為中國內地與香港的網絡熱門

重點︰

  •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發表聲明,承認為農夫山泉分類時出錯,認為農夫山泉的飲用水產品可安全飲用,將整體評分由4.5星上調至5星
  • 內地樽裝水陷入減價戰,價格重回10年前,分析認為將持續一段時間,並削弱農夫山泉的盈利能力

 

裴梓龍

最近,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9633.HK)成為了內地和香港的網絡熱門,事源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消委會)化驗了多款在香港市面銷售的樽裝水,並在7月份的《選擇》月刊中刊登結果。在消毒劑殘餘及副產品測試中,農夫山泉的樣本被檢出每公升3微克溴酸鹽,含量達歐盟對天然礦泉水及泉水的標準上限,而攝取大量溴酸鹽可引致噁心、腹痛、嘔吐及腹瀉,嚴重情況下甚至影響腎臟及神經系統。當天,農夫山泉股價應聲下挫4.6%。

報告發布翌日,農夫山泉立即向消委會發律師信,並派出執行董事韓林攸和律師代表直闖消委會辦公室,指責其報告有三大錯誤,包括適用標準、標準判斷有誤及明顯主觀誤導,引起香港及內地消費者恐慌,對公司造成巨大損失。

其後,消委會發聲明承認出錯,稱與農夫山泉代表會面後,了解到有關產品既非「天然礦泉水」,也非「純淨水」,而是「飲用天然水」,根據歐盟對飲用水的溴酸鹽標準,最大限值為每公升10微克,農夫山泉遠低於該標準,因此可安全飲用,將整體評分由4.5星上調至5星。

消委會道歉後,農夫山泉股價反彈超過6%。不過,這並無法令投資者滿意,因為農夫山泉的股價今年已累積下挫23.7%,而持續下滑的走勢令投資者感到不安。

農夫山泉今年2月已經站在風口浪尖,先是在娃哈哈創辦人宗慶後病逝後,曾在娃哈哈打工的農夫山泉創辦人鍾睒睒被指忘恩負義;之後再有網民質疑農夫山泉旗下東方樹葉的產品包裝上是日本建築,還有人稱鍾睒睒的兒子是美國籍,質疑他不愛國,雖然農夫山泉發文澄清,已令生意承受巨大壓力。

「無論是消委會事件,還是鍾睒睒被指忘恩負義等,都是短期問題。農夫山泉股價持續下挫,最重要的其實是市場『內捲』,現在內地連樽裝水都陷入減價戰,投資者認為這將削弱農夫山泉的毛利。」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楊韻銳。

這一輪減價戰正是由農夫山泉掀起,例如在超市小程序上購買農夫山泉綠瓶純淨水,使用優惠券後,一包12樽裝的價格低至7.92元,即一瓶價格低至0.66元。

眼見龍頭老大也減價,其競爭對手如怡寶、娃哈哈、康師傅、統一及百歲山等樽裝水紛紛劈價迎戰,例如12瓶550毫升的怡寶量販裝純淨水劈價至11.9元,每瓶只需0.99元;12樽裝的596毫升的娃哈哈純淨水更只需9.9元,每瓶低至0.83元。內地樽裝水重回1元以下時代,價格回到10年前。

價格重回1元時代

10年前,伴隨國內經濟高速增長,中產階級崛起,內地樽裝水品牌開始追求更高毛利率,在水源上大搞營銷,宣傳更乾淨的水源等,正中國民追求健康的理念,陸續將樽裝水價格推上3元以上水平,造就了農夫山泉老闆鍾睒睒、百歲山創辦人周敬良這些靠賣水成功的百億富豪。

曾經,娃哈哈一直稱霸內地樽裝水市場,鍾睒睒創辦的農夫山泉大肆宣傳其天然水,加上大規模的營銷活動,最後成功擊敗娃哈哈,公司在香港上市後股價節節上升,更獲入恒指成份股,皆因投資認為樽裝水本身價格不高,但銷量極高,加價1毛錢對消費者影響不大,但能為公司帶來巨大的盈利增長。

楊韻銳分析說︰「以前消費升級,農夫山泉的確交出不錯的增長,過去三年收入增長超過15%,純利增長也超過27%,所以市場才給予這麼高估值。但現在大環境逆轉,減價對公司利潤影響大,由於農夫山泉毛利高,意味仍有減價空間,但要面對這麼多競爭對手,以現時市盈率約28.5來看,仍遠高於其他食品或飲品股,恐怕其估值也可能有下調空間。」

另一方面,近年華潤飲料旗下的怡寶打着純淨水的旗號,與農夫山泉鬥得難分難解,曾批評純淨水的鍾睒睒,都不得不跟隨推出純淨水產品,包裝更用上與怡寶一樣的綠色。

事實上,華潤飲料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根據上市文件顯示,怡寶在中國純淨水市場排名第一,貢獻超過92%收入,如果成功上市,怡寶便有更多本錢與農夫山泉打價格戰。

「消委會事件已經令消費者開始反思,原來農夫山泉賣的是飲用天然水,那是否與水庫的水一樣呢?當怡寶上市後,農夫山泉便不再是港股飲用水股份的唯一代表,到時候投資者就會對比兩者的業績及估值,恐怕會對農夫山泉不利。」楊韻銳說。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老鋪黃金折讓4.5%配股籌27億港元 用於增加黃金儲備

珠寶零售商老鋪黃金股份有限公司(6181.HK)周三公布,以每股732.49港元配售約371.18萬股新H股,較前一日收市價767港元折讓約4.5%,預期淨籌27.07億港元。此次配股佔擴大後H股及已發行股份總數的約2.59%及約2.1%。 公司表示,籌資所得七成將用於增加黃金存貨儲備,以應對聖誕、元旦及春節等銷售旺季;一成用於門店拓展及現有門店優化與擴建;餘下兩成則用作補充流動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包括人才引進與營運支出。 老鋪黃金上半年收入同比大增251%至123.5億元,期內利潤同比增285.8%至22.67億元。公司曾於5月配股籌資約26.98億港元,截至9月底結餘約1,000萬港元。 公司股價周三低開,至中午休市報707.50港元,跌7.7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akala does payments

力謀破局的拉卡拉 申港上市集資拓海外

這家支付服務提供商計劃上市集資擴展海外業務,冀扭轉營收與利潤雙降的局面 重點: 謀求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外拓展增長空間,深交所上市公司拉卡拉已提交赴港上市申請 為抵消本土市場營收及利潤下滑的影響,這家支付領域公司正尋求新增長引擎   梁武仁 出海已成中國企業的重要命題。此類行動能否成功雖當別論,畢竟中國企業不僅面對中國同行的競爭,在陌生的海外市場難免碰到當地及全球老牌競爭對手。 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300773.SZ)正加入這一行列,擬通過赴港上市為海外擴張募集資金,提升國際聲譽。在上周五提交的上市申請文件中,這家公司旗幟鮮明地表明,此次募資核心目標是構築全球化佈局。 拉卡拉謀劃宏大的國際化擴張計劃並非孤例。伴隨中國經濟承壓,後疫情時代下,從製造業到零售、金融服務等領域的眾多企業正加速出海,以提振疲軟增長。不過,海外擴張知易行難,需長期投入且耗資不菲,拉卡拉赴港募資之舉正源於此。 拉卡拉表示,在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及中國香港設有子公司;這些海外業務實際創收不多,甚至還未產生收入。公司坦言因海外營收規模過小,無法在財報中進行區域細分披露。 然而,拉卡拉堅信局面可以扭轉,寄望作為港股主力的國際投資者能理解其全球化願景,並注資助其實現目標。 公司給出初步出海路線圖,稱將優先運用上市資金,重點開拓中國香港、日本、東南亞、美洲及歐洲市場;實現在所有核心經濟區域的戰略佈局。具體舉措包含牌照申請、組建本土團隊、設立新辦事處及展開全域營銷推廣。 此外,拉卡拉計劃強化技術實力,開發全球化產品;同時,物色有助於國際業務發展的並購機會。 作為中國元老級支付企業,拉卡拉在國內缺乏支付寶、微信及銀聯的知名度與規模效應。去年,公司營收同比下滑約3%至57.5億元人民幣(約合8.07億美元);今年上半年頹勢加劇,營收同比再降11%至26.5億元,業績表現凸顯其本土市場困局。 盈利持續承壓 盈利能力弱化對拉卡拉構成同等嚴峻挑戰。公司毛利率在半年間,從去年同期的33%大幅收窄至約25%。毛利率惡化因向渠道合作夥伴提供的佣金費率不斷上升,即通過渠道合作夥伴,向商戶推廣POS終端設備支付的佣金佔營收比例持續攀升。 今年上半年,拉卡拉的佣金費用同比降幅不足1%,遠低於其同期10%的營收跌幅。差距如此懸殊,原因或在於市場競爭白熱化,迫使公司讓利渠道合作夥伴,以犧牲利潤空間換取合作。此類情形將導致盈利惡化及營收下滑的雙重打擊。 由此引發盈利持續滑坡,2023年以來公司利潤連年下跌,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大減41%,從去年同期的4.2億元縮水至2.48億元(約合3,500萬美元)。 拉卡拉將海外擴張視為重振盈利增長的押注,同步推進的還包括,加強依託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技術,向商戶提供超越支付範疇的綜合數字化運營解決方案。 這類「端到端數字化解決方案」當前營收貢獻微乎其微,其主要收入仍源於銀行卡及二維碼支付手續費。但公司在其赴港上市文件中,大篇幅強調此類產品在全球各主要區域的增長潛力,似乎有意將其打造為海外擴張的核心支柱。 拉卡拉援引第三方研究指出,作為中企熱門目的地的東南亞國家,其端對端數字化解決方案市場,由2025至2029年的復合年增長率預計達15%,高於中國市場的10%。日本前景更為可觀,年增長率預測值達18%。 自2005年作為支付服務先驅誕生至今二十載,拉卡拉正尋求破局。公司由現任董事長孫陶然和小米創始人雷軍聯合創立,並獲聯想母公司聯想控股注資。 早年,拉卡拉借2002年銀聯成立推動的信用卡普及浪潮實現擴張,2008年與阿里巴巴達成戰略合作後迎來高光時刻,支付寶用戶可通過遍布全國便利店的POS機進行賬戶充值,此項業務成為重要創收來源。2011年,公司躋身首批獲頒第三方支付牌照企業。 怎料,智能設備興起導致支付寶、微信主導的移動支付全面衝擊POS終端。公司曾推出手機音頻插孔信用卡讀卡器應對,產品高開低走後,數次轉型失利,以致到今天仍深度依賴銀行卡交易手續費。 自2019年登陸深交所以來,拉卡拉股價縮水逾四分之一,但估值仍具相對優勢,其市銷率(P/S)達3.5倍,高於同樣佈局海外的國內競爭對手移卡(9923.HK)的1.2倍,也優於全球巨頭PayPal(PYPL)的2.1倍。 為恢復營收及利潤的增長,國際擴張似乎是拉卡拉邁出的重要一步,儘管成功的可能性依然不確定,赴港上市無疑成為破局之路的重要起點。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六福第二季度銷售表現理想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公布2026財年第二季度銷售表現,截至9月底止,與首季度比較,整體零售值環比升18%、零售收入升15%,同店銷售升10%。 六福於香港、澳門及海外市場的零售值及零售收入均按年均升13%;內地市場第二季零售值按年升 20%。另外,香港同店銷售較首季上升10%,澳門上升15%,海外市場上升13%。 公司在香港市場的黃金產品第二季度平均售價,由去年同期的12,600 港元升 27%至16,000 港元,而定價首飾產品則由4,800 港元升 27%至 6,100 港元 周三六福開市跌0.6%報25港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從低位上升逾9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樂舒適獲中證監批香港上市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已正式為樂舒適有限公司的香港上市計劃備案,標誌這家在非洲售賣紙尿褲及衛生巾的銷售商,跨過了IPO的一大門檻。據上周五于证监会官网发布的文件,公司计划在本次上市发售1.48亿股。 樂舒適於今年1月向香港交易所遞交了初步上市文件,並於8月作出更新。 文件顯示,公司今年前四個月實現營收1.6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4億元增長15.5%。當期嬰兒紙尿褲貢獻71.8%銷售額,衛生巾佔比達18.5%。期內的利潤同比攀升12.3%,由去年同期的2,770萬元增至3,110萬元。 根據初步申請文件援引的第三方市場數據,按營收計,樂舒適佔非洲嬰兒紙尿褲市場17.2%份額,穩居市場第二大。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