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董事長掛帥 金融壹賬通邁向盈利

這家技術即服務供應商第二季淨虧損大幅縮减,與此同時,它繼續努力削减成本和開支
重點:
- 金融壹賬通第二季收入增長17%,虧損收縮近三分之一
- 該公司CEO沈崇鋒同時升任董事長,將公司的領導權集於一身
梁武仁
金融科技服務供應商金融壹賬通科技有限公司(OCFT.US; 6638.HK)正在盈利之路上繼續大踏步前進,從它的最新財報可以看到,公司收入增長,營運效率提升,助力季度虧損大幅縮窄。然而,要擴大客戶基礎,並且更加獨立於股東平安集團,該公司還有一些工作要做。
該公司希望可以在一位新董事長的領導下,通過吸引更廣泛的客戶群體來實現這種獨立。它在上周發布最新業績的同時,宣布了新董事長的任命。沈崇鋒在保留CEO職位的同時,晋升至這個新的位置,成爲金融壹賬通無可置疑的領袖。
公告顯示,金融壹賬通第二季收入同比增長約17%,至11億元。這是一項扎實的成就,同樣重要的是,這家技術即服務供應商的虧損大幅收窄。其營業虧損較上年同期减少了約30%,至2.78億元。剔除上個月在香港上市的相關費用,這個數字進一步縮减至2.46億元。在香港上市之前,該公司已在紐約上市。
收入增長並非推動金融壹賬通走向盈利的唯一引擎,成本控制也在發揮作用。該公司的營收成本僅增長了12%,遠低於17%的收入增長,這意味著它創造收入時的花費變少了。因此,該公司的毛利率提高了約2個百分點,至36.2%。
摩根士丹利在其研報中稱:「儘管有宏觀經濟的阻力,(金融壹賬通)可能依靠其適應性較强的業務(在2022年下半年)保持客觀的增長。」
金融壹賬通的技術,幫助金融機構實現反欺詐檢查和信用風險評估等功能。該公司將效率的提升,歸功於產品標準化程度的提高,這是該公司通過减少成本高昂的定制業務來提高盈利能力的重點。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當中國的其他企業受到疫情的衝擊時,該公司卻能很好地適應疫情影響。這是因爲金融壹賬通的多數產品都是在過去爲銀行定制好了的,而銀行是該公司的主要客戶。
然而,沈崇鋒在業績發布後的電話會議中首次作爲董事長兼CEO講話時說,自從疫情開始以來,爲了控制成本,許多客戶都轉向了標準化產品。令人欣喜的是,在轉向標準化產品的過程中,該公司的銀行客戶越來越意識到此類工具更好,並堅持使用這些產品。
金融壹賬通的營運費用也在該季度下降。公司研發成本增加,這符合其提供前沿產品和服務的目標。但銷售和營銷支出也出現下滑,在新的疫情爆發阻礙營銷活動的情况下,該公司的銷售部門變得更加高效。
就像許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一樣,金融壹賬通今年7月在香港進行雙重第一上市,作爲2019年開始的紐約上市地位的補充。這種雙重上市或者第二上市讓熟悉該公司的中國投資者更容易買到它的股票,也可以作爲應對中美證券監管機構關係波動的一種緩衝。
金融壹賬通的利潤率第二季也出現增長,這是因爲帶來豐厚利潤的客戶群不斷壯大。「優質plus」客戶——除平安及其子公司外,貢獻了至少100萬美元(686萬元)年收入,增長了約19%。
執行戰略計劃的新舵手
雖然盈利能力有所提高,但金融壹賬通在第二季依然依賴中國平安。該公司最初成立於2015年,當時是中國平安的金融科技部門,2017年被拆分爲一家獨立公司。本季度,來自中國平安的收入增加了約21%,它對金融壹賬通總收入的整體貢獻在此期間略有增加,達到60%左右。
公司管理層表示,平安作爲其最大的客戶,能幫助其發展並優化產品和服務,從而使產品在推向更多客戶之前能够减少缺陷。
金融壹賬通一年前制定了一個五年計劃,其核心是實現收入多元化,涵蓋海內外更廣泛的客戶。該計劃的核心內容是幫助銀行將其產品和服務數字化,以提高效率。該公司還計劃更密切地關注政府政策,並圍繞產品和服務建立一個企業生態系統,同時擴大海外業務。
在更實際的方面,五年計劃還包括將重點轉向關注能够帶來大量收入的客戶,這樣無論是否有中國平安,都不影響公司實現良好的盈利。但第二季的業績顯示,實現這個目標仍是當務之急。
這個計劃最初是由前董事長葉望春提出的。現在,相對年輕的沈崇鋒執掌金融壹賬通。現年52歲的沈崇鋒於一年前加盟該公司,金融壹賬通將有一個明確的領導人負責執行該計劃。
投資者似乎尚未拿定主意,究竟是應該更多關注金融壹賬通不斷提高的利潤率,以及它的盈利好於分析師預期的事實,還是關注它繼續依賴中國平安。還有很多投資者仍在觀望中美之間能否就重要信息共享的問題達成一致,從而讓許多中概股擺脫從美國退市的威脅。財報發布後,公司股價下跌。但在之前的兩天,有報道稱中美之間關於審計與信息披露的僵局可能即將結束,中概股紛紛反彈,金融壹賬通的股價也隨之反彈。
金融壹賬通在紐約和香港上市股票的市銷率都在0.78倍左右。這個數字低於陸金所的1.3倍,不過這兩個數字都有欠公平,尤其是對一家科技公司而言。
歸根結底,金融壹賬通在轉虧爲盈方面取得的進展看起來讓人鼓舞。但投資者可能希望看到更多中國平安之外的客戶推動這個進程,而對於中國經濟放緩,他們可能也存在普遍的擔心。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