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6.HK
The Chinese pharmaceutical firm has suffered its second clinical setback in a matter of weeks, after its U.S. partner halted trials of a sarcoma drug.

康寧傑瑞5月底公佈核心產品三期臨床試驗失敗後,唯一上市產品恩沃利單抗的海外研發也同樣遇阻

重點:

  • 康寧傑瑞此前已頗有先見之明地將恩沃利單抗的另一部分海外權益授權給Glenmark,出海之路仍有希望
  • 公司多次遭遇研發失利,或與負責公司研發的關鍵崗位CMO一職長期空缺有關

 

莫莉

對於中國的創新藥企業來說,探索海外市場是擴大營收、增加利潤的必經之路,但是出海征程中同樣會面臨監管要求調整、臨床試驗失利等諸多障礙。在5月底公佈核心產品三期臨床試驗失敗後,上週一,康寧傑瑞生物製藥(9966.HK)再遇灰暗時刻,唯一上市產品恩沃利單抗的海外研發也宣告遇阻。

7月1日,康寧傑瑞在美國的合作夥伴Tracon Pharmaceuticals(TCON.US)宣佈,將終止恩沃利單抗的進一步開發,因為恩沃利單抗聯合伊匹木單抗治療既往化療進展的晚期或轉移性未分化多形性肉瘤或粘液纖維肉瘤患者試驗,未達到主要終點。消息公佈後,Tracon的股價當天大跌30.62%,隨後的個交易日股價繼續下挫,三日股價累計跌去53%。

作為一款PD-L1抗癌藥物,恩沃利單抗的優勢在於可以皮下注射,無需靜脈給藥,這不僅可以為靜脈給藥不耐受的腫瘤患者帶來希望,亦大大簡化了注射流程。2021年11月,恩沃利單抗作為全球首款皮下注射的PD-L1單抗在中國獲批上市,目前已有四個適應症獲批,可以用於治療部分晚期實體瘤、膽管癌、軟組織肉瘤以及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

皮下注射的特色亦吸引不少海外藥企前來合作,早在2019年12月,康寧傑瑞就與思路迪醫藥(1244.HK)、Tracon達成合作,由Tracon負責在北美地區推進恩沃利單抗治療軟組織肉瘤的臨床研發及商業化。從2020年開始啟動美國的註冊臨床試驗以來,恩沃利單抗在北美的臨床試驗進行將近4年,然而最新試驗結果顯示,在82名可評估患者中,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僅有5%,未達到申請上市所需要的11%。

不過,雖然恩沃利單抗在北美地區針對軟組織肉瘤的研發已經告一段落,但是今年1月,康寧傑瑞已頗有先見之明地將恩沃利單抗的另一部分海外權益授權給印度第四大製藥公司Glenmark,出海之路仍有希望。

根據協定,Glenmark以逾7億美元的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獲得了恩沃利單抗在印度、亞太地區(除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中東和非洲、俄羅斯、獨聯體和拉丁美洲的腫瘤適應症開發和商業化獨家許可權益,期間的臨床開發及商業化費用全部由Glenmark自行承擔。

目前,恩沃利單抗在中國市場的權益並非由康寧傑瑞獨享。這款產品是由康寧傑瑞和思路迪醫藥共同開發,其中生產供應由康寧傑瑞負責,臨床開發、註冊和市場銷售則交由思路迪醫藥,先聲藥業(2096.HK)負責獨家商業推廣,因此該藥物的銷售額亦由三家分享。思路迪醫藥的財報顯示,2023年,恩沃利單抗的銷售收入為6.35億元,而康寧傑瑞從中獲得的分成收入為1.96億元。

研發接連失利

在過去一個多月裡,康寧傑瑞的股價已經持續徘徊在2.5港元左右,比起2019年底在港股掛牌上市時的招股價10.2港元,市值縮水超過七成。

最近一次股價暴跌發生在5月29日,這是因為康寧傑瑞另一款核心產品胰腺癌雙抗藥物KN046的三期臨床試驗失敗。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屬於惡性程度極高、進展速度極快的癌種,全球缺乏有效治療手段,因此業界對於KN046的研發寄予厚望,如今研發失利更是讓投資者紛紛跳船逃脫,消息公佈後,股價單日暴跌44.8%。

去年5月,康寧傑瑞公告稱,雙抗藥物KN046聯合化療治療晚期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三期臨床試驗失敗。KN046目前在中國以及海外地區仍有十多項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覆蓋胸腺癌、肝癌、食管鱗癌等多個癌種,未來或許還將有試驗進展不及預期的消息釋放。

康寧傑瑞多次遭遇研發失利或與負責公司研發的關鍵崗位首席醫學官(Chief Medical Officer, CMO)一職長期空缺有關。2021年3月,公司宣佈,前默克中國研發中心負責人Johannes Nippgen博士出任公司CMO,負責創新產品管線全球臨床開發和轉化研究。然而,僅一年後,市場消息顯示,Johannes Nippgen已經加入另一間創新藥企業原力生命出任CMO,康寧傑瑞則沒有再任命新的CMO人選。

目前,康寧傑瑞正面臨產品管線青黃不接的局面,唯一上市的產品銷售收入平平,備受期待的KN046進展不順,其餘管線離成功上市仍有不短的時日。不過,康寧傑瑞當前的市銷率約為10倍,而思路迪醫藥的市銷率僅有兩倍,顯示市場仍給了前者不錯的溢價。

在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康寧傑瑞未來如何維持財務正常運營,投資者仍需持續關注。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Limited Scale, Fierce Competition, Capital Securities May Need Deep Discount to Attract Investors

規模有限競爭熾烈 首創證券或需大折讓招徠

首創證券擬成為第十四隻A+H上市的證券股,但市場競爭激烈,公司屬中小型規模,料需比A股有較大幅折讓招徠 重點: 首創今年上半年盈利僅增長2.8% 中小型證券股普遍較A股折讓逾四成   鄭瑞棠 內地證券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在A股上市的證券公司已有42家,當中首創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601136.SH)算是規模較小,據集團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文件顯示,2024年度的收入及淨利潤在42家中皆排名28,但增長的表現則排名較前。22至24年間的收入及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排名分別為第五及第十;平均資產總收益率更是排名第一。 首創證券22、23及24年度利潤分別為5.5億元、7.01億元及9.85億元,有穩步增長,但25年6月底止半年盈利則為4.9億元,只比上年同期微升2.8%,主要由於資產管理業務受債券市場波動影響,產品的業績報酬費下降,但另一方面,投資收入卻因股市暢旺大幅上升。 資產管理出色 首創證券的收入主要來自資產管理、投資、投資銀行及財富管理四大業務,其中資產管理業務可說表現較出色。近年中國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呈下降趨勢,資產管理產品淨值由2020年的8萬億元,降至2024年的5.5萬億元,但首創證券則逆市增長,資產管理規模由22年底的1,073億元,增至25年6月底的1,655億元。收入來自收取管理費0.45%至0.55%之間,這部分相對穩定,至於業績報酬費0.15%至0.65%,則受到投資表現所影響。 投資類業務當中,只有固定收益投資交易有穩定回報,在22、23、24及25半年的綜合收益率分別為8.85%、7.92%、9.14%及9.76%。而證券投資的表現較為波動,22年、23及24年股票持倉分別為4.05億元、2.81億元及21.7億元,回報率僅為負3.73%、0.5%及負0.27%,可說是輸多贏少,到25年6月底股票暢旺,持倉大幅增加至55億元,而回報率亦只有4.72%。 但首創屬中小型證券行,較少參與新股上市的保薦及承銷業務,25年上半年的投資銀行收入僅佔總收入5.1%,未能在近期熾熱新股融資市上場分一杯羹。 受A股氣氛影響 內地證券股的表現很受股市的走勢影響,近年A股表現反覆,令內地證券業的規模也停滯不前,20至24年間內地證券業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僅為0.1%。上證指數今年中一度牛氣沖天,六月中由3,400點起步,至8月直衝上3,800點,但之後只能在這水平橫行,近日更受到中美貿易戰的陰霾影響,證券股的調整也比大市為深。所以首創證券招股有機會受大市氣氛影響,如果相信A股牛市未完,上市後應還有炒作空間。 目前在A股上市的42家證券公司中,有13家有在本港以H股上市,對上一隻以A+H上市的證券股已是2019年上市的申萬宏源(6806.HK),首創證券有望成為第14隻A+H上市證券股。 首創證券的業務已連續多年出現經營負現金流情況,截至23、24年及25年6月底止,經營現金流出分別為3.13億元、19.71億元及1.2億元,截至2024年底的現金值26.5億元,同比下降12.6%,到25年6月現金值進一步下降至18億元。首創在港股集資得來資金相信可擴充資產規模,維持充足的流動性,持續發展融資融券業務,在競爭極為激烈的市場中增加打仗的本錢。 三年市值倍翻 首創證券於2000年成立,大股東為國企首創集團,是北京市國資委控制的券商,2022年12月於上交所上市,首日上市股價已大漲44%,市值達278億元,到目前不足三年市值已倍翻至約600億元。首創證券截至10月17日一年股價升5.86%,但過去一個月下跌8.5%,市盈率59倍,市賬率4.5倍。 縱觀目前13家有A+H股上市的證券股,規模較大的中信證券(6030.HK)及華泰證券(6886.HK),H股比A股折讓僅為6.3%及14.8%;至於中小型證券商如東方證券(3958.HK)及中州證券(1375.HK)等,折讓達40%及47%。首創證券在內地證券業中屬中小型規模,在港招股的估值,相信也須較A股有較大幅的折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全球票房復蘇 IMAX中國上季淨利大增48%

大銀幕影院運營商IMAX China Holding Inc.(1979.HK)周四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按年上升16.6%至1.07億美元(7.62億元),期內淨利潤報2,262萬美元,按年大增48%。 公司指出,受惠於全球票房復蘇及IMAX格式影片供應擴增,上季「圖像增強及維護服務」收入按年大增30%至6,103萬美元,「技術租金」收入亦上升45%至2,334萬美元。 前三季合計收入2.85億美元,按年增9.8%,淨利潤增長67%至4,300萬美元,反映營運效率及成本控制顯著改善。截至9月底,集團現金及等價物達1.43億美元,按年增加42%,負債總額維持4.53億美元。 公司股價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7.71港元,升0.2%。過去六個月累升約2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平安好醫生首九個月盈利勁增72%

醫療平台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1833.HK)周四公布首九個月業績,盈利按年大增72%至1.84億元人民幣(下同),收入則上升13.6%至37.2億元。經調整後淨利潤達2.16億元,按年增長45.7%。 公司表示,主要受惠於公司的醫險協同模式不斷深化,保險+醫養會員模式的持續深耕,以及在企業健康管理業務上的快速推進。 展望未來,公司將持續強化與平安集團的協同,並推動核心服務的數字化和AI化,通過更一體化的整合式體驗,提升用戶口碑和滿意度。 周五平安好醫生開市升1.7%至15.75港元,公司年初至今升逾15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eauty Farm operates the Palaispa brand

美麗田園斥12.5億元 鯨吞思妍麗成行業龍頭

提供美容服務的美麗田園,以12.5億元收購競爭對手思妍麗,繼近年一系列收購後確立行業整合者地位 重點: 美麗田園將以1.75億美元收購思妍麗,是一年多內的第二筆重大收購,並將高端美容服務三大龍頭部品牌收歸旗下 精密的財務安排,使美麗田園以大折讓收購思妍麗,交易基本可實現自我償付   譚英 三十多年前,中國最大的美容服務企業創立於海南南部,最初僅是由現任董事長李陽已故妻子經營的一家面部護理美容院。時至今日,美麗田園醫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2373.HK)已發展成覆蓋中國20座主要城市、擁有734家門店的商業帝國,佔預計今年中國美容服務市場的 4,850 億元人民幣(約合680 億美元)規模的40%份額。 上述數據涵蓋這家公司上周宣布的最新收購,美麗田園與專注北亞市場的私募巨頭MBK Partners簽署協議,收購中國第三大美容服務商思妍麗。 美麗田園將通過「現金+股權+銀行貸款」的組合拳方式完成交易,交易對價達12.5億元人民幣(下同)。思妍麗持有的3.57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可覆蓋美麗田園大部分的收購現金,而思妍麗今年預計達3億元的營運現金流,也足以償付美麗田園在此交易中的銀行貸款年度利息。 儘管融資方案精巧,但美麗田園的投資者反應冷淡,或因交易將稀釋其股權並使MBK獲得公司6.28%的股份。公司股價在盤前公告當日下跌且持續走弱,截至本週四市值縮水約14%。 美麗田園主攻高消費都市女性市場,這一群體在中國後疫情時代消費趨緊中呈現逆勢增長。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中國醫美市場年均增速達20%,位列消費板塊增長最快領域。 美麗田園對此趨勢的研判是:「隨著情緒消費與悅己消費持續升溫,美麗與健康行業已然成為萬億級黃金賽道。」 從戰略角度看,思妍麗6萬余名活躍會員將使美麗田園客戶群擴大44%。去年7月,美麗田園斥資3.5億元收購奈瑞兒,金額只是今次收購思妍麗總價的四分之一,為公司矩陣新增80家美麗健康服務門店、6家醫美診所及2家中醫門診部。 通過思妍麗,美麗田園將進一步獲得覆蓋全國48個城市的163家生活美容門店及19家醫美診所。新門店使美麗田園總門店從並購前的552家增至734家,鑄就中國美容巨頭。 此外,思妍麗將提升美麗田園的營收與利潤。MBK Partners作為控股方展現卓越運營能力,自2019年首次收購23.53%股權後,已大幅改善思妍麗業務表現。繼2022年虧損後, 2023年、2024年恢復盈利,營收從2022年的5.65億元增至2024年的8.49億元。 這筆交易對思妍麗的估值市盈率為14.8倍,約為美麗田園自身28倍市盈率的一半,表明美麗田園以相對低價收穫該資產。 併購擴張 奈瑞兒與思妍麗僅是美麗田園2014年以來30餘宗收購的最新案例,公司表示在激進併購戰略中採用「市場驗證及可複製的整合方法論」。據美麗田園最新半年報披露,奈瑞兒經調整淨利率從收購前的6.5%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0.4%,「印證集團深度賦能的有效性,以及卓越的並購整合能力」。 美麗田園展現出精准戰略眼光,其收購多聚焦美容產業細分賽道,實現互補。奈瑞兒是升級版傳統中醫品牌,思妍麗則作為高端沙龍護膚品牌,為高線城市女性提供護膚美容服務。 美麗田園品牌矩陣以「雙美」商業模式為基石,融合美麗與醫療服務。今年上半年,公司旗下原生品牌美麗田園及貝黎詩貢獻14.6億元總營收的55.2%;醫美服務品牌秀可兒佔比則為34.2%。 剩餘10.6%的營收來自亞健康服務品牌研源,主營預防及整體醫學。該板塊也是公司增長最快的業務,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翻倍。研源首家健康中心2018年在上海成立,目前已在廣州等城市擁有12家機構,包括8月開業的首家抗衰醫療診所。截至年中,其活躍會員總數達7,014人,同比增長93.4%。 雅虎財經追蹤美麗田園的五位分析師均預期業績將持續增長,鑒於其並購擴張特性及中國行業龍頭地位的確立,這不足為奇。此外,公司6月末持有20億元現金,現金流強勁,為未來收購儲備充足彈藥。 美麗田園目前70億港元(約合9.82億美元)的市值,接近全球美容巨頭如新集團(NUS.US)的一倍。其24倍市盈率也遠超如新的5.3倍,反映投資者對其強勁增長前景,以及對中國美容核心市場整合者地位的看好。 規模效應也助力美麗田園控制獲客成本。美團研究院數據顯示,在中國分散型的市場,約有百萬家美容院,當中的89%屬依賴散客的單店經營者。美麗田園通過多品牌協同營銷,將獲客成本控制在營收2%以內,遠低於傳統醫美機構30%至50%的行業均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