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8.HK
Alibaba to sell Sun Art

大润发超市控股公司高鑫零售表示,阿里巴巴正与潜在买家洽谈出售

重点:

  • 有意收购阿里巴巴持有79%的高鑫零售股份的私募股权基金,包括德弘资本和高瓴资本
  • 这家超市运营商在上一财年陷入亏损,但在截至9月的六个月内恢复盈利,因它采取了关闭门店、削减成本的措施

谭英

2017年被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收购后,超市运营商高鑫零售有限公司(6808.HK)以为自己找到了救星。现在,七年过去了,这家超市运营商似乎对这桩联姻有了别的想法,并开始物色新伴侣。

投资者似乎喜欢结束联姻这个想法,因为10月16日,随着高鑫零售在宣布一名潜在买家有意收购阿里巴巴的股份后复牌,其股价盘中一度上涨30.7%。更令人兴奋的是,高鑫零售当天还发布了正面盈利预警。

这份正面盈利预警与2023年全年业绩形成鲜明对比,公告去年业绩前,曾发盈警称截至3月31日的财年出现严重亏损。公司最终的年度报告,去年亏损高达16亿元,营收725亿元,较上年下降13%。

最新盈利預告中的消息要好得多,高鑫零售表示,预计截至9月的六个月内,税后净利润将达到1.5亿元至2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3.78亿元。公告发布后的第二天,停牌近三周的高鑫零售复牌,股价大幅上涨,成为当天恒生综合指数中涨幅第三大的成分股。

自市场情绪高涨的那一天之后,高鑫零售的股价已经稳定下来,因大家意识到新东家可能只是公司向好的开始。但该股周三的收盘价为2.11港元,仍比公告发布前高出约18%,该股今年迄今已上涨50.7%,市值达到201亿港元。

根据彭博新闻社9月底报道,高鑫零售的求购者包括德弘资本和高瓴资本。2017年,高鑫零售率先吸引了阿里巴巴的关注。当时,这家电商巨头对传统实体零售商进行了一系列的投资,作为将线上线下购物相结合的“新零售”战略的一部分。

阿里巴巴的影响力似乎并没有给高鑫零售的业务带来多大帮助。高鑫零售是法国的欧尚集团与中国台湾的润泰集团,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上海创办。阿里巴巴先是在2017年投资224亿港元,收购了高鑫零售36%的股份,三年后又出资280亿港元增持股份至70.94%。

现在,即将结束与高鑫零售的联姻,似是阿里巴巴处置在鼎盛时收购的一系列资产的一部分,因为它正试图重建自己核心的电商业务。

瘦身”

阿里在2023年3月推出的一项分拆计划遭遇阻力、曾被誉为创始人马云接班人的张勇也离开了公司后,决定“瘦身”。马云在4月份发给阿里员工的长文中承认了错误,现任董事长蔡崇信也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承认,忘记了公司真正的客户是谁。

虽然高鑫零售在阿里旗下时财务状况时好时坏,但它颇受欢迎的大润发连锁超市和其他资产仍有一定价值。

到2007年,该公司拥有200多家门店,并于2011年在香港上市。由于原来的大卖场模式不再受欢迎,它于2023年在扬州开设了第一家付费的M会员商店,走的是沃尔玛山姆会员店的路子。尽管2022年至2024年期间的收入和利润表现参差,但高鑫一直在效仿沃尔玛和开市客在中国的做法,建立更多的仓储式会员店,同时减少传统大卖场的数量。

随着开市客和山姆会员店等仓储式商店提供更优惠的价格,及以消费者为导向的选择,像大润发这样的大卖场在中国已经失宠。截至今年3月,高鑫零售的门店数量从去年同期的498家增加到507家,但总建筑面积却从去年同期的1,370万平方米缩减至1,350万平方米。

根据数据聚合平台Statista的资料,按零售额计算,高鑫零售旗下的大润发品牌是中国去年第五大零售连锁运营商。该消息来源称,它在去年销售额达47万亿元的中国零售市场上拥有强大的品牌知名度。

虽然高鑫零售近几年的营收和利润表现并不特别亮眼,但其毛利率一直相对稳定,截至2023年3月的财年为24.6%,截至2024年3月的最新财年为24.7%。近年来,它的收入持续缩水,最近的数字是从截至2023年3月财年的836亿元,降至截至今年3月财年的726亿元。高鑫零售表示,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关店和公司供应链业务萎缩。与阿里一样,高鑫零售如今也专注于“回归零售本质,回到大润发建立的初心和立根之本”。

现在从中受益的,就包括穆里耶家族。该家族的吉哈·穆里耶于1961年在法国北部的鲁贝创立了欧尚集团。欧尚被称为欧洲的沃尔玛,在12个国家设有门店,拥有逾15万名员工。虽然93岁的穆里耶不会从阿里出售高鑫零售股份中获利,但他肯定很高兴自己当年出售了这家中国合资企业的股份。多年前他以每股约8.10港元的价格出售的这家公司,现在的股价为2.10港元,约为当时价格的四分之一。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新股王宁德时代中午收升17%

动力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750.HK, 300750.SZ)周二正式挂牌,开市报296港元,较招股价上升12%,中午收报307.6港元,升17%。 公司发售近1.18亿股,7.5%在港公开发售,每股招股价263港元,最终录得150倍超额认购。 虽然宁德时代的发售采取“Reg S”方式,即不会向美国境内投资者售股,但未对国际招股有大影响,国际配售录得超额14倍。 是次公司集资净额达353.3亿港元,约90%用于推进匈牙利项目第一及二期建设,约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刺激政策带动 奇富首季盈利大增54.6%

网贷服务商奇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QFIN.US; 3660.HK)周一公布,今年首季收入按年增12.94%至46.907亿元(6.53亿美元),按季升4.65%,净利润按年大增54.6%至17.96亿元,但按季减6%。 其中,信贷驱动服务净收入为31.109亿元,按年升3.14%,按季升7.66%;平台服务净收入为15.798亿元,按年升38.96%,按季跌0.82%。本季贷款促成与发放总额达888.8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8%。截至2025年3月31日,平台累计连接2.68亿名消费者,年增11.1%;获批信用额度用户达5,840万人,年增11.6%;成功提款借款人达3,550万人,年增13.8%。 公司表示,由于政府官员发布的强刺激政策信息略微改善了公众情绪,季初用户活动有所增加。然而,由于与资费相关的经济不确定性可能持续至今年年底,在业务规划方面仍将保持审慎。 奇富港股周二高开0.5%,至中午收市持平,报178港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hao Weiguo gets suspended death sentence

贪腐被判死缓 赵伟国跌岩起伏的一生

曾风光一时的紫光集团前董事长赵伟国,上周因贪污罪被判处死缓 重点: 赵伟国上周因贪污罪被判死缓,其命运的沉浮与中国激进的芯片野心紧密交织,并显出背后的隐忧 赵伟国构建芯片帝国紫光集团,在债务违约后进行了重组,目前的发展方向没那么激进    肖林 在平日,位于吉林省偏远城市的法院,并不会引起太多关注,它日常审理的均是当地案件。但上周,随着那里宣布的一项判决,在国内外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位曾象征中国大举发展芯片产业的人物也悄然落幕。 赵伟国被判死缓,他的故事反映中国与西方从微波炉到超级计算机的微芯片竞赛。但它也反映这场竞赛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包括数千亿美元的国家支持。 据多家媒体援引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报道,现年58岁的赵伟国,在担任由国家支持的紫光集团董事长期间,贪污、为亲友非法牟利,并使国家和上市公司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宣判当天的照片中,赵伟国在两名警察陪同下出庭,神情显得谦卑且憔悴——这与他昔日自信满满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曾几何时,他主导的收购行动堪称传奇,甚至一度放言要收购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芯片代工企业台积电。 法院查明,赵伟国在2014年至2021年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将业务和资产导向关联方,损害公司和国家利益。导致超过4.7亿元(6,500万美元)的国有资产被非法侵占,国家经济损失超8.9亿元,一家上市公司损失超4,600万元人民币。现实情况是,这些数字可能只是赵伟国任期内巨大贪腐和资源浪费的冰山一角。 依赖进口 全世界大部分电子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但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的半导体芯片,这些芯片构成了产品的“大脑”。随着近年中美紧张局势加剧,中国在进口一些最先进的技术(包括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时,面临日益严密且协同实施的限制措施。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致力在这一领域实现自主可控,“中国芯”等口号集中体现了这一目标。 2014年6月,中国的芯片自主行动提速,并发布了发展半导体产业的蓝图,目标是到2030年达到先进水平。三个月后,中国成立了规模庞大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又称“大基金”),扶持有助于实现独立自主目标的公司和项目。现时,该基金已进入第三期,迄今已募集到高达6,800亿元的资金,但贪腐和浪费现象却屡禁不止。 赵伟国似乎是领导此类雄心壮志的理想人选,他来自新疆的一个小村庄,出身贫寒,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顶尖的理工科学府清华大学。 赵伟国多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自己是在读了一本介绍硅谷以及苹果和惠普公司创立的书后,受到启发成为企业家。创业精神引领他先后在水泥厂、中国第一波互联网热潮、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领域创业,并于2000年代初创立了北京健坤投资集团。 2009年,赵伟国通过健坤集团收购了紫光集团的大量股权。紫光成立于1988年,旨在将清华大学的科研成果商业化。一年后,赵伟国出任紫光集团董事长。 多年来,紫光集团一直是一家平平无奇的国企,缺乏明确的战略和突出的产品。旗下两家子公司紫光股份和紫光国微分别于1999年和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但均未引起太多关注,基本属于无人问津的小盘股。 踏上并购之路 为了提高公司的知名度,赵伟国开始物色收购目标,为此他经常浏览财经网站。2012年底的一天晚上,他发现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电信芯片制造商展讯通信,并最终于2013年以17.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这家公司。这标志着紫光集团首次涉足芯片行业,开启了一轮持续数年、涉及中外知名企业的收购狂潮。 2014年,公司收购了展讯通信的竞争对手锐迪科微电子,随后将两家企业合并。2015年,又出资约23亿美元收购惠普旗下华三通信51%股权,以及这家美国PC巨头在中国的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业务。紫光集团最为人瞩目的成就之一,是2016年成立长江存储,该公司如今被视为中国存储芯片领域的国家队。 随着紫光集团声名鹊起,西方对中国获取尖端技术日益警惕,该公司收购国际科技巨头的尝试接连受挫。2015年,紫光集团对美国领先的硬盘驱动器制造商西部数据和存储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的收购,均因国家安全考量遭美方否决。赵伟国对台湾头部芯片封测企业的收购尝试,也因类似原因遇阻。 激进的扩张和失败的收购尝试,使紫光集团迅速成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芯片企业集团。但这也让公司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即便它从各渠道获得了大量国家资金,据报道,仅2017年它就从国家开发银行和“大基金”获得了1,500亿元。 由于很多投资项目吞噬了大量现金却没有带来丰厚的回报,公司的债务负担很快变得无以为继。2020年11月,公司第一笔债券违约,当时其已累计负债超过2,000亿元。紫光集团被迫进行重组,由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牵头的政府主导财团,于2022年获得控制权,此时公司已经抛售旗下核心和非核心业务的股份。 当时,赵伟国的光环已经迅速褪去,中国针对芯片行业发起反腐运动,更给了他最后一击,最后不仅他本人落网,还牵出了“大基金”及其他芯片企业的多名高管。 因如实供述罪行并退还赃款,赵伟国获从宽处理,被判处死缓,最快15年后可出狱。但即便中国最终实现成为全球半导体强国的目标,紫光集团对资源的巨大浪费,以及给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仍将长期是中国芯片雄心的一个污点。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制造商大削产能 多晶硅产能利用率不足4成

据财新周五报道,企业正竭力扭转成本倒挂导致的亏损困局,中国多晶硅制造商已大幅削减产量,目前产能利用率不足40%。龙头企业大全新能源(DQ.US;688303.SH)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目前产能利用率维持在30%-40%区间,与行业平均水平一样。 大全及其同行的困境,源于过去两年多晶硅价格飙升时的大规模扩产。作为光伏电池核心原材料,多晶硅价格曾经历暴涨,然而产能的集中释放叠加光伏组件需求趋缓,导致价格断崖式狂跌,多数头部企业均陷入亏损泥潭。 大全的境况颇具行业代表性,财报显示,公司今年一季度多晶硅单位生产成本达每公斤7.57美元,同期销售均价仅为每公斤4.37美元,价格出现大幅倒挂。在主动减产与价格下行的双重压力下,大全收入从去年同期的4.15亿美元锐减至1.24亿美元,并由去年同期的1,55万美元盈利转为7,180万美元亏损。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向财新透露,多数生产企业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启动限产措施。该人士强调,市场价格若要企稳回升,需经历大规模库存出清过程。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