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曾被誉为“中国版脸书”的公司,在与股东达成诉讼案和解后股价大涨45%。

重点:

  • 一度被称为“中国版脸书”的人人网在本月初股价大涨45%,原因是与股东就诉讼达成和解
  • 尽管股价大涨之后公司市值增加到6亿美元,但它仍在寻找长期的商业模式

刘小燕

做一些令股东们感到兴奋的事情从来都不是人人公司(Renren Inc.,RENN.US)的强项,在辉煌时期它曾被誉为“中国版脸书”,但现在那已成为遥远的记忆。因此,本月早些时候其股价的大幅飙升,在这家总部位于北京的美国上市公司的十年历程中,可算是个例外。

然而,这种活力是否会持续,则是另一回事。

10月8日,人人股价飙升45%,令其市值在三年多首次超过5亿美元。就在股价飙升之前传来消息,该公司已同意就公司不当行为指控与股东达成至少3亿美元的和解协议,这是美国历史上金额最大的和解协议之一。

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惊讶,至少对精明的投资者来说是这样。他们预料到会达成和解,最近几个月一直在通过买入股票,助推人人网的股价稳步上升。当协议达成的消息传出后,更多投资者抢购股票,显然是希望在未来支付和解金时分一些钱。

该股现在已经稳定在25美元左右,这代表该公司的一个新篇章。在过去三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该公司的股价都在7美元以下,甚至在去年曾短暂低于1美元,使它面临被摘牌的风险。

虽然对于一家近年来各项业务或失败或被分拆的公司来说,这一转机看来令人赞叹,但是股价的飙升看起来主要与和解达成有关,与该公司的基本业务关系不大。就业务而言,人人公司已经展示出自己是一个善变的公司,经常改变方向,喜欢涉足不同领域。

这使它这么多年来的道路蜿蜒曲折,至少也是坎坷不平。而且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一旦支付了和解金,这方面的情况就会改变。

当人人于2011年5月在纽约上市时,其旗舰产品人人网拥有高达1.17亿的活跃用户,被认为将成为中国的社交媒体巨头之一。尽管当时没有盈利,但它在上市时筹集了超过7.77亿美元,其股票在第一个交易日上涨了约28%,使该公司的市值超过了50亿美元。

但好景不长。到2012年2月,随着它的经营亏损从上一年的3020万美元扩大到2012年的9170万美元,人人股票已经暴跌了三分之二。到2013年,其市值下降到12.5亿美元,2017年这一数字进一步下降到仅4.12亿美元。

期望落空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总的来说,就是一个期望落空的故事。投资者曾对人人网成为中国的脸书寄予厚望,因为这家美国社交媒体巨头本身在中国被屏蔽。但人人网原本是一个面向学生的平台,老用户抱怨它在向所有人开放后失去了“纯粹性”,它的人气开始下降。

2016年推出的直播平台彻底改变了人人网的登录页面,导致许多人离开,转而去了微博(WB.US)和微信,它们是目前社交媒体平台的领导者。在2018年,当人人网被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一家北京公司时,它的活跃用户数只有区区18万。

对于人人来说,那么长时间以来并不只有坏消息。人人的年收入从2011年的1.18亿美元暴跌至2015年的4100万美元,2016年推出直播平台后,年收入回升至6300万美元。次年,随着二手车业务的推出,其收入进一步跃升至2.02亿美元。但这项新业务也将该公司2018年的运营亏损推高至1.134亿美元,当时人人的市值已缩水至1.05亿美元。

在人人网的社交平台走下坡路的那几年里,为了保持生存和繁荣,董事长陈一舟带领人人走向了一个新的方向,购买了一些与这家社交媒体无关的初创公司的股份。截至2015年底,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包含价值近8.11亿美元的长期投资,涉及55家投资组合公司和投资基金,包括P2P学生贷款公司Social Finance的2.42亿美元投资。

实际上,人人已经演变成一家风险基金,而不是实际业务的经营者。

这些投资为人人网的高管提供了可能获利的机会,但也引发了一场诉讼,投资者认为,他们无法获得人人网投资组合中那些私营公司的信息。与此同时,由于人人的运营亏损不断增加,该股继续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交易。

2015年,陈晓利用股价低迷的机会,试图将人人网私有化。他虚报低价激怒了股东,他们说这大大低估了公司的投资组合,交易最终以失败告终。

但陈一舟和其他高管很快想出了一个替代方案。他们成立了名为橡树太平洋投资公司(Oak Pacific Investment, OPI)的子公司,接收人人创业公司股权组合,然后安排将橡树太平洋公司剥离。该交易于2018年完成,人人网股东每持有一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就可获得9.19美元的现金。

此次剥离再次引发投资者诉讼,称给予橡树太平洋的5亿美元价值比公允价值少了“数亿美元”。

本月早些时候,在该诉讼达成和解后,律师事务所Reid Collins & Tsai LLP表示,这一结果“为保护投资者免受跨境欺诈和金融不当行为树立了强有力的法律先例”。人人只发布了一份包含和解事实和技术细节的新闻稿,没有进一步评论。

今天,人人网仅剩下在美国的几项不盈利的软件即服务(SaaS)业务,而陈一舟对公司的未来有什么计划还有待观察。其最新年报显示,该公司去年营收只有1810万美元,年度净亏损为1920万美元。

在解释人人网失败的原因时,陈一舟在之前的一次采访中说,业务放缓不仅是因为顾客被那些更新的品牌吸引,也是因为他自己从原来的业务中分心了。有一点很清楚,以精明的交易撮合者著称的陈一舟从不缺乏商业创意。这可能是该公司价值的主要来源,至少目前是这样,因为陈一舟正在寻找他的下一个目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创维旗下创维数字首三季净利按年减64%

电子产品制造商创维集团有限公司(0751.HK)周日公布,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创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000810.SZ)前三季度收入64.56亿元(9.06亿美元),同比下降2.45%,净利润8,585.9万元,同比下降63.69%。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3.3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0%;由于战略备料及客户提前备货,期末存货增至21.19亿元,较年初上升39.4%;经营活动现金流转为净流出8,362.8万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入4.53亿元。 创维数字是一家提供智慧系统解决方案企业,其主要业务包括智能终端、宽带设备和专业显示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已将业务扩展至智慧家居、智慧城市和车联网等领域。 创维集团股价周一高开随后转跌,至中午休市报4.14港元,跌1.43%,该股过去六个月累升约31.43%。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赛力斯招股集资132亿元

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927.HK; 601127.SH)周一公开招股,发售1亿股H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发售价131.5港元,集资131.5亿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场费13,282.62港元。公司于本周五截止认购,下周三在港挂牌。 公司去年的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42.69万辆,按年增长183%,旗下与华为合作的「问界」已推出四款车型,去年交付量达20万辆,其中问界9成为中国市场50万元级车型的销量冠军。 赛力斯去年收入按年增长3倍至1,451亿元,并扭亏为盈取得利润59亿元。今年首六个月,收入微跌4%至62.4亿元,但纯利增长81%至29亿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imited Scale, Fierce Competition, Capital Securities May Need Deep Discount to Attract Investors

规模有限竞争炽烈 首创证券或需大折让招徕

首创证券拟成为第十四只A+H上市的证券股,但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属中小型规模,料需比A股有较大幅折让招徕 重点: 首创证券今年上半年盈利仅增长2.8% 中小型证券股普遍较A股折让逾四成   郑瑞棠 内地证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A股上市的证券公司已有42家,当中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01136.SH)算是规模较小,据集团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文件显示,2024年度的收入及净利润在42家中皆排名28,但增长的表现则排名较前。2022至2024年的收入及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排名分别为第五及第十;平均资产总收益率更是排名第一。 首创证券2022、2023及2024年度利润分别为5.5亿元、7.01亿元及9.85亿元,稳步增长,但25年6月底止半年盈利则为4.9亿元,只比上年同期微升2.8%,主要由于资产管理业务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产品的业绩报酬费下降,但另一方面,投资收入却因股市畅旺大幅上升。 资产管理出色 首创证券的收入主要来自资产管理、投资、投资银行及财富管理四大业务,其中资产管理业务可谓表现较出色。近年中国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呈下降趋势,资产管理产品净值由2020年的8万亿元,降至2024年的5.5万亿元,但首创证券则逆市增长,资产管理规模由2022年底的1,073亿元,增至今年6月底的1,655亿元。收入来自收取0.45%至0.55%的管理费,这部分相对稳定,至于业绩报酬费0.15%至0.65%,则受到投资表现影响。 投资类业务当中,只有固定收益投资交易有稳定回报,在2022、2023、2024及2025半年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8.85%、7.92%、9.14%及9.76%。而证券投资的表现较为波动,2022年、2023及2024年股票持仓分别为4.05亿元、2.81亿元及21.7亿元,回报率仅为负3.73%、0.5%及负0.27%,可说是输多赢少,到2025年6月底股票畅旺,持仓大幅增加至55亿元,而回报率亦只有4.72%。 但首创属中小型证券行,较少参与新股上市的保荐及承销业务,今年上半年的投资银行收入仅占总收入5.1%,未能在近期炽热新股融资市上场分一杯羹。 受A股气氛影响 内地证券股的表现很受股市的走势影响,近年A股表现反复,令内地证券业的规模也停滞不前,2020至2024年间内地证券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仅为0.1%。上证指数今年中一度牛气冲天,六月中由3,400点起步,至8月直冲上3,800点,但之后只能在这水平横行,近日更受到中美贸易战的阴霾影响,证券股的调整也比大市深。所以首创证券招股或受大市气氛影响,如果相信A股牛市未完,上市后应还有炒作空间。 目前在A股上市的42家证券公司中,有13家在香港以H股上市,上一只以A+H上市的证券股已是2019年上市的申万宏源(6806.HK),首创证券有望成为第14只A+H上市证券股。 首创证券的业务已连续多年出现经营负现金流情况,截至2023、2024年及2025年6月底止,经营现金流出分别为3.13亿元、19.71亿元及1.2亿元,截至2024年底的现金值26.5亿元,同比下降12.6%,到2025年6月现金值进一步下降至18亿元。首创在港股集资得来资金相信可扩充资产规模,维持充足的流动性,持续发展融资融券业务,在竞争极为激烈的市场中增加打仗的本钱。 三年市值倍翻 首创证券于2000年成立,大股东为国企首创集团,是北京市国资委控制的券商,2022年12月于上交所上市,首日上市股价已大涨44%,市值达278亿元,到目前不足三年市值已倍翻至约600亿元。首创证券截至10月17日一年股价升5.86%,但过去一个月下跌8.5%,市盈率59倍,市账率4.5倍。 纵观目前13家有A+H股上市的证券股,规模较大的中信证券(6030.HK)及华泰证券(6886.HK),H股比A股折让仅为6.3%及14.8%;至于中小型证券商如东方证券(3958.HK)及中州证券(1375.HK)等,折让达40%及47%。首创证券在内地证券业中属中小型规模,在港招股的估值,相信也须较A股有较大幅的折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全球票房复苏 IMAX中国上季净利大增48%

大银幕影院运营商IMAX China Holding Inc.(1979.HK)周四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按年上升16.6%至1.07亿美元(7.62亿元),期内净利润报2,262万美元,按年大增48%。 公司指出,受惠于全球票房复苏及IMAX格式影片供应扩增,上季“图像增强及维护服务”收入按年大增30%至6,103万美元,“技术租金”收入亦上升45%至2,334万美元。 前三季合计收入2.85亿美元,按年增9.8%,净利润增长67%至4,300万美元,反映营运效率及成本控制显著改善。截至9月底,集团现金及等价物达1.43亿美元,按年增加42%,负债总额维持4.53亿美元。 公司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7.71港元,升0.2%。过去六个月累升约2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