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新的太阳能电站运营业务收入倍翻,该公司三季度营收增长86%

重点:

  • 随着从太阳能发电站建筑商向更稳定的太阳能发电站运营商业务转型,瑞能新能源三季度营收增长86%
  • 该公司对欧洲寄予厚望,不久前在欧洲新增三家太阳能发电站,开始以独立发电商的身份构建区域业务

阳歌

瑞能新能源(SOL.US)现在成了太阳能行业的“变色龙”,不停变变变。

十多年前,它是一家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当时,中国政府正大力推广和支持发展该行业。过去两年,当这一行变成一片红海,有见竞争激烈,它又转移重心,变成了一家太阳能发电站建筑商。

现在,该公司的最新财报显示,它再次变身。这次是向光伏独立电站(IPP)和太阳能发电站建筑服务,即业内所说的工程、采购及施工(EPC)供应商转变。尽管这种不断变化的状态,可能会让供职于该公司的人觉得不太稳定,但它却充分表明,瑞能新能源一直在关注下一个大热门。而且当原有业务的利润下降或竞争加剧时,它不怕甩掉包袱。

投资者似乎拿不准这种不断变换的战略。周四公布最新季报后,该公司的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3.3%。但今年迄今为止,它的股价已下跌28%,全然不同于大部分更传统同行经历的行情,比如,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晶科能源(JKS.US)和多晶硅制造商大全新能源(DQ.US)的涨幅均不低于10%,最高达30%。

即便今年股价下挫,瑞能新能源现在的市盈率也相当高,为46倍,领先于前述两家同行。但在当前环境下,太阳能企业的利润极为不稳定,这种市盈率看看就好,意义不大。

除将重心从太阳能发电站建造向太阳能服务和发电转移外,瑞能新能源也在大举进军欧洲市场,并退出中国本土市场,以此改变其业务的地理分布。重心转向欧洲似乎是受乌克兰冲突导致的欧洲电力短缺驱动,而退出中国市场则似乎是受中国太阳能市场效率低下影响。

从战略角度来看,瑞能新能源确实是在无间断追随太阳能食物链上的最新热点。在这个庞大的食物链上,有像大全新能源这样的多晶硅制造商,供应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也有太阳能发电站运营商。瑞能新能源现在正试图变成后者。

发电业务对其业务组合越来越重要这一点,在瑞能新能源的财报中得到了体现。财报显示,三季度这部分业务的收入增长超过一倍,至近1,100万美元(7,770万元),推动该公司同期整体收入增长86%至2,890万美元。强劲的利润增长背后的另一个重要引擎是EPC服务,一年前还几乎为零,上一季度已增至约1,100万美元。

尽管这两部分业务实现了增长,但就在几年前还有望成为支柱的项目开发业务,从一年前的1,000万美元收入,萎缩至区区630万美元。正所谓,来得容易去得也快。

地理上的转变

除了进入太阳能发电站的运营和施工服务外,瑞能新能源最近的一个大事件就是地理上的转变。该公司开展不久的IPP业务此前主要集中在中国,截至9月底,中国仍是其最大的IPP市场,拥有165兆瓦的产能。

但是,瑞能新能源在去年暗示,高成本和低回报正在促使其重新考虑是否将IPP业务主要放在中国。在最新的财报中,它指出已将自己的中国战略从之前的“开发—建造—作为IPP拥有”改为“开发—建造—拥有或出售”。随着战略的转变,该公司称现在正寻求出售在中国拥有的一些太阳能发电站。

在中国市场踩刹车的同时,它于三季度开始在欧洲建立IPP业务。今年9月,该公司在英国以4,100万美元的总交易价格收购了一个5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站。10月,该公司又以1,6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意大利的一家太阳能发电站。意大利的这个项目仍在建设中,但建成后将拥有2吉瓦的太阳能发电能力,以及另外500兆瓦的电池存储能力。

此外,该公司还决定保留并运营其在匈牙利和波兰建造、两个装机容量总计110兆瓦的项目。这两个项目原本计划出售。

瑞能新能源指出,IPP业务将提供比单纯建造和销售太阳能发电站更稳定的现金流,这应该有助于稳定目前各季度差异很大的营收和利润。虽然这是事实,但IPP业务对公司的现金造成了影响。9月底,该公司的现金从三个月前的2.08亿美元下降了近一半,降至1.23亿美元。

发电资产的快速积累,还导致瑞能新能源的资产负债率从三个月前的8.3%上升至9月底的12.8%。虽然这两个数字都不是特别高,而且目前处于完全可控的水平,但随着其更积极地进军IPP业务,投资者需要关注该公司的现金和债务水平。

最重要的是,在对原有的商业模式做出重大改变短短几年之后,瑞能新能源再次成为一家处于转型中的公司,高度的执行风险总是少不了的。而且,这一最新举措的最终结果将是它成为一家电力生产商,这是一个稳定但并非高增长的业务。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玄武云料上半年亏损增至2,700万元

智能客户关系管理服务(CRM)供应商玄武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2392.HK)上周五公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将录得不少于2,700万元(376万美元)的净亏损,远高于2024年同期约610万元的亏损,反映公司业绩持续承压。 公司指出,亏损扩大的主因是上半年中国电信行业加强监管,导致其CRM PaaS及部分CRM SaaS服务销量下滑。不过,玄武云亦强调正积极调整业务策略,加大高毛利率SaaS服务的投入,使整体毛利率呈上升趋势。董事会表示已加强现金流与财务控制,预计今年上半年的经营现金流将转为正数。 玄武云股价周一低开,至中午休市报1.57港元,转升1.95%。过去一个月,公司股价上升约4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效率提升严控成本 小菜园料中期盈利急升

餐饮运营商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999.HK)周五表示,受惠于经营效率提升,预计2025年上半年利润将录得强劲增长。 公司预计半年度利润将介乎3.6亿元至3.8亿元间,中值较去年同期2.8亿元的利润水平增长32%。 公司声明:“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因集团多措并举优化运营效率、严格管控成本费用,以及深化精细化管理,推动集团整体经营效益显著提升。” 小菜园股票周一高开,早盘上涨4.7%至9.79港元,相较去年12月上市价8.50港元上升约15%。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提升效率持续关店 呷哺呷哺预告亏损大减

火㶽餐厅呷哺呷哺餐饮管理(中国)控股有限公司(0520.HK)周日发盈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的收入约为19亿元,同比下跌18.9%,但亏损大幅收窄至8,000万元至1亿元,去年同期则亏损2.74亿元。 公司指出,期间持续成本优化,以数字化供应链降本增效、不断升级新型物流枢纽及标准化流程,以及优化餐厅布局结构。期内关闭低效餐厅,并聚焦高潜力区域,预计在资产减值损失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64.1%。 呷哺呷哺周一平开报0.78港元,年初至今公司股价下跌22%。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hina’s fading box office delivers rare profit-booster for Imax China

《哪吒2》力挽狂澜 IMAX中国盈利爆升

经历去年业绩倒退后,IMAX中国今年中期迎来一份亮丽的业绩,一洗颓风 重点: 公司中期盈利劲升近9成 内容解决方案收入急升超过1.2倍   刘智恒 一部《哪吒2之魔童闹海》,顶起今年半个中国电影市场,更撑起IMAX中国控股(1970.HK)的盈利增长。公司公布截至6月底止的收入5,780.2万美元,同比上升32%,盈利出现爆发性增长至2,389.3万美元,同比激增89%。 IMAX中国2015年上市时,市场寄望甚欣,当时中国内地电影票房年年上升,投资者认为,内地观众要求日高,对IMAX模式的电影需求将持续向上。在市场热捧下,股价由上市的31港元,短期爆升至60港元水平。 想象是丰满,现实却是骨感,当电影市场票房增长未如预期,甚至回软后,IMAX中国股价从天堂掉到地狱,一度跌至去年4月的5.7港元,市值蒸发逾九成。 去年公司的盈利下跌近两成,正当市场认为IMAX中国未来业绩难有大作为时,今年中期大翻身,当中以内容解决方案收入增长甚为耀眼。所谓内容解决方案,是将影片转成IMAX格式,放在IMAX影院网络播放,影院根据票房比例与IMAX中国分成。 上半年来自此业务的收入爆升123%至2,080万美元,能有此骄人成绩,全赖《哪吒2》搭救,该片票房不光劲收154.46亿元,打破内地电影史上票房纪录,亦是IMAX类影片的票房之王,IMAX中国自然大大受惠。 公司另一项主业,是为客户提供技术产品及服务,虽受惠于票房上扬,分成增加,以及维护收入上升,但整体收入同比仅升6.3%至3,623万美元。 可以说,上半年若没有哪吒,IMAX或许啥也没有,盈利能否有增长也成疑问。所以IMAX中国公布中期业绩后股价一度上升3%,但对该公司的前景也别太乐观。 票房未复当年勇 近年内地电影票房增速似已见顶,甚至有回落迹象,《哪吒2》票房虽是一骑绝尘,但这属十年难得一遇的电影,并不能以此为常态。 事实上,中国电影票房自2019年高峰的641亿元后,至今未能重返600亿元水平。最高一年是疫后的2023年,电影市场出现报复性反弹,票房达549亿元,较2022年升17%。然而一年后的2024年,票房收入回落至425亿元,按年下跌22.6%。 今年上半年,据中国国家电影局统计,票房为292亿元,同比增近23%,但别忘记光一部《哪吒2》就贡献了154亿票房。若没有《哪吒2》,即使有另一大片替代,按过往经验,顶多也不过50亿元,以此推算,今年上半年票房只有约190亿元,低于去年上半年的238.95亿元。 在整个电影市场增长乏力下,IMAX模式电影势难独善其身,IMAX中国的业务必然受到影响。 消费下沉不利高昂票价 IMAX模式的电影,因技术需求较高兼要相关设备配合,票价必然较2D电影高。一般而言,IMAX电影每张票价比2D电影高出20至70元。在一线城市,IMAX电影每张票平均60元,高出普通电影约8至10元,更远高于促销电影票价达四成。在三、四线城市,IMAX电影可以高出百元或以上。 票价差异性之大,对于观众来说,就要有所取舍及考量,毕竟现时社会经济环境疲弱,消费下沉,对看电影就没那么讲究。在经济前景仍然不明朗下,IMAX中国未来业绩自然蒙上一层阴霾。 需求全看片种 IMAX中国的前景也视乎电影的片种。要知道IMAX电影的卖点是其高解像度与立体水平;一般来说,科幻奇异或动作火爆场面,又或是动画片,以IMAX模式播放较能满足观众的观感要求。相反,文艺、爱情或喜剧等,观众并不需要观能刺激,IMAX电影武之地不大。 因此,若哪一年,市场流行科幻、动作或动画片,那IMAX电影就大派用场,IMAX中国的收入很容易水涨船高。但电影的潮流是变幻莫测,IMAX中国的前景就较难掌握在自己手里。以今年为例,IMAX中国在大中华区上映的IMAX电影,来自好莱坞的只有十部,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6部,只不过凭一部《哪吒2》力挽狂澜。 人们十分钟爱哪吒电影中那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对于IMAX的命来说,,绝对不由自己主宰,一切系于电影市场及片种。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