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US
Qudian eyes last-mile delivery

这家曾经的中国在线消费贷机构透露,从去年年底开始,它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试验性地推出了新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

重点:

  • 趣店宣布将成为最后一公里配送专家,初期主打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市场
  • 公司已经正式结束了原来的在线消费贷款业务,目前正在逐步收缩推出不久的预制菜业务

  

阳歌

答案是……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

今年年初以来,投资者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曾经的中国消费贷先驱趣店集团(QD.US)要何去何从,而这就是答案。自从几年前决定放弃原来的金融科技业务以来,趣店尝试过很多新的领域,但均以失望告终。

据周四发布的最新季报显示,该公司有充足的现金用于最新的尝试,进军最后一公里配送领域,截至6月底,它的现金持有量为50亿元(6.83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它逐步退出的原消费贷业务,在北京最初允许民营初创企业,进入由大型国有机构主导的中国金融服务行业时,该业务取得了巨大成功。

但后来北京改变了主意,担心很多像趣店这样的新玩家缺乏经验,最终可能给中国的金融体系带来巨大风险。在随后的整顿行动开始后,大多数公司都倒闭了,但奇富科技(QFIN.US)和信也科技(FINV.US)等几家公司幸存下来,它们主要是贷款的中介,撮合银行与消费者和小企业之间的贷款。

说实话,趣店的最新计划,看上去远比它之前涉足的教育和前不久尝试的预制菜在内的多元化业务有趣。相比于这两个领域,最后一公里配送是一个相对未开发的领域,随着无人机和无人驾驶车辆等新技术的到来,它可能蕴含着巨大的潜力。Grand View Research估计去年全球最后一公里配送市场的规模为1,320亿美元,并预计2023年至2030年间,该行业的年增幅将达到8.8%。

尽管如此,这个领域现在已经挤满了初创公司,它们也看到了这一巨大潜力;另外还有亚马逊(AMZN.US)和中国自己的京东(JD.US; 9618.HK)等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和京东都展示了在无人机技术方面的努力。从这一点来看,趣店初期主打较小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的决定似乎相对明智,可以避开巨头,至少初期可以。

趣店的公告并没有得到投资者的认可,至少乍一公布没有,股价在周四暴跌17%。但在这里我们需要退一步,来了解更大的背景。由于投资者对该公司下一个商业模式的预期,该股自5月中旬以来实际上已经涨了一倍多。即便是经历了周四的抛售之后,该股现在仍比5月中旬的价格高出60%以上,大约是年初的两倍。

即使经历了最近这一轮抛售,该公司的市值仍然有4.4亿美元。当然,这只是它在2017年IPO后的鼎盛时期约35亿美元市值的零头。但这也不是小钱,可能既反映了该公司持有的大量现金,也体现了对新业务的一些谨慎预期。

巨大潜力

说了这么多,我们接下来就简要介绍一下趣店最新的季度财务数据,然后快速了解一下与它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策略相关的有限新信息。

该公司最新的财务数据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它们主要反映的是日趋停止的业务。趣店二季度的营收只有1,110万元,低于上年同期的1.054亿元。该公司表示,由于正式结束了以前的放贷主业,该业务的收入降至零。

相反,它的收入来自于趣店食品品牌下的即食餐饮业务的剩余订单,该业务目前正在逐步清盘,不久也将降至零。趣店表示,去年12月开始试点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业务也带来了一些收入。因为这项业务的缘故,公司二季度的一般和行政成本同比增长88%,达到6,540万元,但仍在可控范围内。

该公司最近三个月净亏损为7,690 万元,较去年同期的6,130万元有所扩大。同样,由于该公司拥有大量现金储备,这些亏损看起来相对较小。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截至6月底,它的现金持有量约为50亿元,与三个月前持平,但较去年年底的35亿元大幅增加。

该公司没有召开财报电话会议,可能是因为没有分析师再关注它了。因此,对于它的新计划,我们掌握的信息只有其财报中的一些简短评论。

“我们新的最后一公里业务自2022年12月试点以来,已经取得了稳步进展,于2023年第二季度在澳大利亚以‘快马’为品牌投入运营以来,已具雏形和规模,”它的董事会主席罗敏说道:“我们相信这个新的战略业务计划将为股东带来价值,我们预计将扩大该业务在澳大利亚、北美和新西兰市场的足迹,并在继续建设这项业务的过程中,提供更多发展细节。”

中国领先的最后一公里快递公司达达(DADA.US)目前的市销率为1倍,而美国快递巨头联合包裹服务(UPS.US)为1.5倍。这意味着,趣店需要通过新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业务,将年销售额迅速提升至5亿美元左右,才能证明其目前的股价是合理的。这个目标似乎颇为宏大,却也是可行的。

总而言之,趣店最新的转向伴随着相当大的风险,因为该公司在快递业务以及境外运营方面几乎没有经验。但创始人罗敏也证明了自己是一名优秀的企业家,比如在意识到不会成功后,迅速放弃教育和预制菜业务。因此,对于这个最新举措,我们表示谨慎地赞赏,但我们也会密切关注它最后究竟是取得成功,还是再次以失败告终。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广告收入急增 B站第三季扭亏

影音平台哔哩哔哩股份有限公司(9626.HK; BILI.US)周四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录得净利润4.69亿元(6,59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亏损7,980万元,成功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达7.86亿元,按年大增233%,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公司期内收入按年增长5%至76.9亿元,其中广告营业额按年急增23%至25.7亿元;增值服务收入达30.2亿元,增长7%。移动游戏收入则因去年同期基数较高而下跌17%至15.1亿元。毛利率提升至36.7%,已连续13个季度按季改善。 用户数据方面,日活用户增长9%至1.17亿,月活用户增长8%至3.76亿;月付费用户增加17%至3,500万,日均使用时长达同比增加6分钟至112分钟,再创历史新高。公司表示,未来将持续提升广告效益与内容生态,并在技术革新浪潮下保持投资节奏,以巩固长期增长基础。 哔哩哔哩美股周四高开,收市報25.89美元,跌4.78%。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毛利率急跌的创新实业 招股集资55亿港元

电解铝和氧化铝生产商创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788.HK)周五公开招股,发售5亿股份,当中一成作公开发售,每股售价介乎10.18至10.99港元,一手500股,入场费5,550.42港元,11月19日截止,11月24日开始挂牌交易。 公司今年首五个月的收入达72.1亿元,按年上升22.6%;但盈利却不升反跌14.4%至8.56亿元,公司解释是有若干主要原材料的市价上升,导致毛利下跌所致。 据招股书资料,公司去年的毛利率高达28.2%,但今年首五个月已急跌至19.9%,即大幅下跌了8.3个百分点。 是次集资金额约55亿港元,扣除开支使费后,约50%用于拓展海外产能,包括建设一家电解铝冶炼厂,另外40%将用于建设绿色能源发电站及购买设备,余下作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Damai sells concert tickets

线下娱乐全面复苏 大麦盈利狂飙

尽管持续面临消费者投诉与垄断争议,但公司在现场娱乐票务与IP业务上的主导地位,仍强力推动收入增长 重点: 截至9月底的六个月内,在演出票务及IP业务强劲增长带动下,大麦的盈利上升约50% 快速增长的现场娱乐票务正面临风险,包括年轻族群消费降温,以及因技术问题与黄牛乱象引发的用户反弹     夏飞 在后疫情时代,中国消费者似乎在各方面都开始减少支出,从智能手机到外出餐饮皆然。然而,即便如此,他们在演唱会、脱口秀、足球赛等现场娱乐上的消费意愿却持续攀升,创下新高。 即便中国经济放缓、就业市场艰难,受惠于强劲的市场需求,大麦娱乐控股有限公司(1060.HK)仍从这波线下娱乐活动热潮中获得巨大红利。公司上周发布的盈喜,透露其表现有多强劲,预计截至9月底止的上半年度,盈利将录得强劲的双位数增长。 大麦于2004年以线上电影票务平台起家,并于2017年被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收购,纳入其独立上市的影视子公司阿里影业旗下。该上市主体今年7月更名为大麦娱乐,以反映大麦现场票务服务在阿里娱乐版图中,日益凸显的重要地位。 在举办包括Ed Sheeran、周杰伦等顶级艺人的大型现场活动后,大麦近期股价飙升,已较1月时翻倍,大幅跑赢恒生指数约30%的涨幅,也远远胜过主要竞争对手猫眼娱乐(1896.HK),后者今年以来股价约下跌8%。 股价飙升主要反映大麦票务服务的「第二春」——在多年来的平淡表现后,该业务终于出现戏剧性反弹。大麦票务在截至3月的财年中,收入按年增长逾两倍至20.6亿元,远高于上一财年的6.13亿元,使其成为公司最赚钱的业务,也占阿里娱乐业务整体收入近三分之一。 大麦这波令人惊艳的增长,使其业务迅速成为公司最耀眼的核心资产,而这段强势走势或许还没结束。公司上周向股东预告,截至9月的六个月内净利将超过5亿元,按年增幅达48%或以上。公司指出,业绩亮眼主要受惠于其阿里鱼(Alifish)IP授权业务表现强劲,以及投资亏损减少。 不只电影票 目前带动整体公司增长的,毫无疑问就是大麦与阿里鱼(Alifish)两大业务。大麦票务收入之所以能够大幅飙升,源于其策略转向, 从早期主打的电影票务,转为专注现场娱乐活动。电影票务在疫情期间遭受重创,而近年在经济放缓下需求亦持续疲弱。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票房按年下跌22.6%至425亿元。虽然今年票房有所回升,但电影产业整体低迷,仍让主要依赖电影票务与制作的猫眼娱乐,今年上半年录得37%的盈利暴跌。 与此相比,大麦的核心业务已蜕变成中国现场活动的首选网上票务平台,涵盖演唱会、脱口秀、体育赛事,以及博物馆与展览等各类活动。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商业演出去年增长近11%,达48.84万场,其中观众超过5,000 人的大型演出,票房收入达296亿元。在阿里影业5月的品牌重塑发布会上,大麦总裁李捷甚至暗示,未来除交通票务外,所有门票都应该可以在大麦买到。 除了票务业务外,这家上市公司的另一大增长引擎——阿里鱼(Alifish),也在 Z 世代中录得强劲增长。该业务重点投入IP授权与周边商品开发,涵盖包括三丽鸥(Sanrio)、宝可梦(Pokemon)以及吉伊卡哇(Chiikawa)等日本人气 IP。该部门在公司最新一个财政年度的收入按年增长73%,达14.3亿元。阿里鱼IP业务的快速扩张,某种程度上正试图复制泡泡玛特(9992.HK)旗下“Labubu”所带动的全球爆红模式。 垄断疑云 尽管股价今年表现亮眼,但大麦与消费者之间日益恶化的关系,可能是一个暗藏的风险信号,显示好景随时可能逆转。坐拥1.7亿用户的大麦票务平台近年频频惹怒粉丝,不仅因技术故障导致抢票失败,也因平台在防堵黄牛方面执行不力而备受批评。 今年6月,因大麦未能让部分用户按时购票,导致系统取消所有订单并最终延期演唱会,引起中国歌手鹿晗的粉丝愤怒,涌入微博大麦官方票务页面留言抗议。部分活动中,黄牛更大规模涌入平台抢票,随后在二级市场大幅哄抬价格。公司今年也因未能履行相关义务而遭到两次罚款。在部分演唱会上,当歌手在尾声致谢大麦时,台下甚至出现粉丝高喊“倒闭吧!”的场面。 然而,舆论风暴似乎未能撼动大麦在中国现场演出市场近乎垄断的地位。根据 Questmobile数据,今年2月大麦的月活跃用户超过2,440万人,是主要竞争对手Moretickets的近五倍。其市场支配力更让大麦有足够底气向演唱会观众开条件。 大麦的延伸市盈率已高达100倍以上,但在分析师圈中仍获得强烈好评。根据Yahoo Finance的调查,在受访的12位分析师中,有3位给予“强烈买入”、9位给予“买入”评级,主要看好其快速扩张的IP授权与特许经营业务。…
Yalla rings bell at 5th anniversary

雅乐科技新游戏战略起飞 明年或将迎‘拐点’

历经一年筹备,这家中东社交媒体公司于第三季度推出了首款自主研发的中核游戏 重点: 雅乐科技第三季度延续营收增长态势,并暗示其新游戏战略或将于2026年上半年开始贡献收入 公司表示,近期推出的自研中核游戏在中东核心市场及北美、欧洲地区反响良好 阳歌 各位车手,请发动引擎。 这就是雅乐科技(YALA.US)在三季度释放的信号。这家中东与北非地区领先的社交媒体与游戏公司推出了备受期待的中核游戏,冀望以此激活增长引擎。公司表示,这款名为《Turbo Match》的汽车主题中核游戏开局势头强劲,不仅在中东大本营,在其他市场亦表现不俗。 公司同时指出,这款新作及另外两款计划年底面世的游戏,最早可能在明年上半年开始对营收产生显著贡献。 雅乐在周一美股收盘后发布季报,其首席运营官许剑峰(Jeff Xu)在电话会议上表示:“对于期待新游戏带来显著收入贡献的投资者,我们认为2026年第二季度将是关键拐点。” 季报显示,尽管此前曾预测营收可能下滑,公司仍成功实现单季收入增长,延续了自2020年登陆纽交所以来该关键指标在每个季度保持增长的纪录。公司近期刚出席五周年敲钟仪式以资纪念。 雅乐近期营收增速有所放缓,而公司也并未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相反,公司正依托庞大的休闲游戏用户基础,试图在利润更丰厚的中重度游戏领域开辟疆土,以此点燃投资者对未来前景的热情。 推进战略转型之际,雅乐并未面临财务压力。凭借一贯的审慎经营策略,公司现金储备充沛。截至9月末持有现金7.4亿美元,较去年底的6.6亿美元大幅增长,且持续保持可观盈利能力和令人艳羡的利润率。此外,公司正动用充裕现金回购股份。 真正令公司感到压力的是自身增长放缓,故试图通过进军中重度游戏赛道来重燃增长引擎,进而提振投资者信心。相关努力已初见成效——随着持续向投资者通报新游戏战略进展,雅乐股价年内涨幅约达75%。 雅乐当前市盈率为8.7倍,介于中国头部社交媒体平台微博(WB.US;9898.HK)7.6倍与体量相当的美国公司Pinterest(PINS.US)9.6倍之间。但较中国头部游戏公司网易(NTES.US;9899.HK)19倍的市盈率仍有显著差距,这表明若游戏战略开花结果,雅乐股价或存较大上行空间。 第三季度上线 首席运营官许剑峰透露《Turbo Match》于第三季度开启软发布。他与雅乐创始人兼董事长杨涛对该游戏的着重强调,彰显公司对其寄予厚望。他将这款游戏描述为“汽车改装与模拟经营玩法的独特融合”。 他还补充道,基于初期反馈,公司正为《Turbo Match》新增关卡并丰富支线玩法选项,“为下一轮大规模用户获取奠定基础”。董事长杨涛亦表示,该游戏不仅在中东,在北美与欧洲市场同样收获积极反响。 杨涛称:“鉴于用户反馈积极,我们计划在表现强劲的市场追加营销预算。” 除已上线的游戏外,雅乐还计划年底前推出自研“肉鸽”类游戏《Boom Survivor》,并通过与“头部游戏工作室”的中东授权协议发布一款策略类游戏。 雅乐最初以语音社交服务起家,目前该项业务仍是最大收入来源。公司同期拓展的休闲游戏业务增速近期已超越原生聊天服务,正成为新游戏战略的基石。 第三季度这两项业务合计创收8,960万美元,远超三个月前7,800万至8,500万美元的业绩指引,较上年同期的8,890万美元增长0.8%。其中聊天服务占比约62%,游戏业务贡献其余收入。 公司月活用户同比增长8.1%至4,340万,付费用户数则较去年同期微降。 雅乐财务纪律严明,利润率令多数企业艳羡。最新季度营收成本同比下降10.7%,而实际营收实现增长,致使其营收成本占比从上年同期的35.8%降至31.7%。公司将改善归因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佣金费率下降。 总成本与费用亦下降1%,推动净利润率提升1.3个百分点至45.4%,净利润同比增长3.9%至4,07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3,920万美元)。公司表示截至11月7日,年内已回购5,190万美元股票,超额完成全年5,000万美元目标,根据2021年首次公布的1.5亿美元计划,尚有4,860万美元额度可用于后续回购。 这样的回购能支撑股价,且无疑是雅乐年内涨势的推手之一。但若要真正点燃投资者对前景的热情,公司仍需展现新游戏战略的实质性成果——若按计划推进,相关成果或将于明年上半年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