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进军食品行业的最新尝试失败,其股价跌破1美元,这家曾经雄心勃勃的金融科技公司今年第三次收到摘牌警告

重点:

  • 趣店收到纽交所通知,称其违反了股价需维持在1美元以上的上市规定
  • 这是它今年第三次接到警告,此前该公司表示,将缩减六个月前开始的食品业务,并关闭主要的贷款业务

梁武仁

趣店(QD.US)的股价再次回到1美元以下的低价区间,这家曾经蓬勃发展的网贷平台正面临身份危机,并且没有迅速解决的迹象。

该公司曾经努力将自己重塑为即食食品销售商,它上周五称,收到了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称其违反了股价需保持在1美元以上的上市规定。此前,该公司连续3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低于这一门槛。该公司现在有六个月的时间让股票回到1美元以上,否则会面临退市风险。

趣店对这种警告并不陌生。它在5月收到了纽交所的类似信函,但在8月其股价上涨到1美元以上,满足了最低上市要求。在此之前,该公司在2月因为同样的理由被警告,反映出其股价一直在1美元的水平线附近摇摆。

趣店收到最新的退市威胁之前,曾表示将放弃大约六个月前推出的新的“趣店预制菜”业务。“在评估了当前的市场状况之后,公司决定精简预制菜业务,”趣店在本月发布的最新季中说。它还表示,将“继续探索新的商机,为股东保护长期价值”。

目前尚未清楚这项新业务究竟发生了什么,但似乎趣店正在大幅缩减该业务规模。该公司称,它将受到员工遣散费、终止合作伙伴关系的费用和库存注销的影响,这似乎表明该业务会彻底关闭。

此举令人颇感意外,因为就在几个月前,趣店还宣称该业务是其致富的新途径。7月,它曾耀在一场抖音直播活动创造了数百万份的销量。它还强调,利用由十几个仓库、生产线和包装厂组成的网络,能够将产品运往全国200多个城镇。

虽然趣店主意突变背后的具体情形仍然不得而知,但今天还是网贷平台,明天就变成食品销售商的转型,成功概率本就十分渺茫。更广泛地说,此举突显了在北京为遏制私人信贷过度增长开展整顿行动之后,曾经炙手可热的网贷平台群体寻找新业务模式的紧迫性。

趣店的一些竞争对手,如360数科(QFIN.US)和信也科技(FINV.US)也没有作出那么激进的转型,它们从直接贷方转为消费者和银行之间的贷款促进机构。

不一样的博弈

与趣店那样进入完全陌生的领域相比,这种更接近原业务的举措更有意义。与需要资本但固定资产很少的贷款不同,销售餐饮需要高得多的固定成本来运营仓库等实体设施,并雇用送货人员。食品配送方面的竞争也很激烈,每日优鲜的遭遇,就反映了这些挑战,它是中国食品杂货快速配送服务方面的先驱,成立以来烧掉了逾20亿美元(144亿元)后,眼下正面临生存危机。

食品销售并不是趣店唯一尝试过的领域。为了摆脱贷款业务,它还曾经孤注一掷,尝试过教辅业务,在去年年初以WLM KIDS品牌开设了其第一个课外丰富服务中心,但由于中国的民办教育行业很快成为监管机构的另一个目标,这一举措生不逢时。随之而来的整顿行动对课后辅导中心的运营时间进行了严格规定,为了减轻孩子的压力,官方还禁止营利性公司提供此类服务。

甚至在对教培行业打击之前,人们就对趣店要如何利用手头的资源进入这个领域充满疑问,它看起来更像是出于投机,而不是合乎逻辑之举。

今年3月,趣店表示,它将“大幅”缩减这项业务。虽然趣店没有表示会完全关闭这个项目,但考虑到趣店在财报中不再提及该业务,我们似乎可以肯定,该项目已经成为历史,而趣店的预制菜业务,现在似乎要走教培业务的旧路。

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在二季度的财报中,趣店表示,它决定完全停止核心贷款业务,印证了它在早些时候释放的信号。因此,这三个月的营收同比下降了74%,使该公司陷入亏损。

从本质上讲,趣店现在只是一个空壳,没有真正的业务。但它维持自身所需的现金正在迅速减少,剩余未偿还贷款的利息是它唯一的收入来源。该公司计划在两年内斥资至多2亿美元回购股票,这看起来像是给股价注入活力的最后手段,使其维持在1美元以上。

这笔2亿美元的款项相当于该公司6月底所持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近一半。在此之前,趣店已经花了超过5.8亿美元回购股票,自2017年以24美元的价格上市以来,它的股票一直在急剧下跌。

股票回购对股价的任何支撑都注定是暂时的,尤其是当该公司闲置资金没有更好用途的情况下。在这一点上,趣店似乎显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没有可行的业务,趣店可能会继续亏损,侵蚀它的现金持有量。资本的缩水将限制其开展新业务的能力,无论什么业务,都将涉及大量投资。就目前而言,鉴于其在启动新业务方面的不良记录,趣店可能很难通过股票或发行债券从投资者那里筹集新资金。

趣店目前的市净率只有0.13倍。相比之下,信也科技为0.76倍,360数科为0.85倍,这两个数字也不是那么壮观,但与趣店的数字相比,看起来就很出色了。但对于一家似乎在漫无目的四处漂浮的公司来说,很难有更多的期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税负率增加 李宁中期盈利跌11%

李宁有限公司(2331.HK)周四公布,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17亿元,按年增长3.3%,但净利润按年下跌11%至17.37亿元。派中期股息每股0.3359元,合共8.69亿元,较去年减少约11%。 公司指出,期内电商渠道收入增长7.4%,特许经销收入亦升4.4%,成为推动整体业绩的主要动力。不过,直营销售因门店网络调整及消费场景转移影响而下降3.4%,抵销部分增长动能。产品结构方面,鞋类收入按年升近5%,器材及配件大增23.7%,惟服装收入下滑3.4%。 盈利下滑主因来自毛利率下降及税负率上升。期内毛利率降至50%,较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主要因直营折扣加大及渠道结构变化所致。同时,税负率显著上升至33.3%,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 李宁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9.33港元,升6.7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圆通国际亏损扩大 中期蚀6,000万

快递公司圆通国际快递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6123.HK)周四公布中期业绩,收入大幅下跌52.5%至14.14亿港元(下同),股东应占亏损由去年同期的4,210万元,增加43%至6,040万元。 来自海运业务的分部业绩续下滑,较去年同期减少61.8%至930万元,空运业务的分部业绩则续录得亏损,并从去年蚀100万元扩大至亏损5,310万元。 亏损进一步扩大,主要是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收入及毛利,而集团战略性地缩减部分低毛利率及回款周期较长业务,亦导致收入及毛利减少。同时,集团持续加强科研、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全面推动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亦令开支增加。 圆通国际周五平开报1.24元,过去一年高位下调29%。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Living claw back into profit

走出雅居乐暴雷阴霾 雅生活预告上半年扭亏

雅生活在房企债务风暴中选择强硬自救,以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断尾止损,成功扭转去年逾16亿元亏损,预告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 重点: 公司上半年盈利3至4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6亿元 透过诉讼追收与工抵资产等手段,成功压缩关联公司应收账款风险    李世达 在中国的这场房地产风暴中,物业管理公司通常被视为“相对安全”的资产,因为它们属于轻资产模式,现金流稳定,甚至能为陷入困境的母公司提供变现的机会。然而,当母公司债务危机持续恶化,物管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雅生活智慧城市服务股份有限公司(3319.HK)正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去年上半年,雅生活因大幅计提关联公司雅居乐(3383.HK)的应收款减值而录得逾16亿元亏损。但时隔一年后,雅生活却交出截然不同的盈利预告:2025年上半年预计盈利介乎3亿至4亿元。扭亏为盈的背后,雅生活显然做对了什么。 采取诉讼手段 雅生活的自救行动主要围绕如何处理与雅居乐的财务纠葛展开。公告显示,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起,对关联交易采取了更严格的合同条款设计,以缩短回款周期并减少坏账暴露。雅生活明显向外传达讯息,关联公司不能长期拖欠款项,而希望用制度和流程将风险控制在早期。 另一个动作是接受工抵资产,用工程项目中的资产抵消应收款,这种做法在房企普遍缺乏现金的背景下,成为一种务实选择。虽然流动性差,但相比坏账全额撇掉,仍能部分对冲风险。 更进一步,公司也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把重心放回物业管理和城市服务等能带来稳定现金流的核心板块,对房地产相关的外延增值服务则大幅收缩。 过去一年,许多物管公司都在努力拓展第三方市场,但雅生活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选择不留情面,直接“断尾求生”,不再让自己被高风险业务绑架。现金流是最真实的语言,雅生活公告中明确提到,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相较去年有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雅生活还完成了两笔关联收购,将雅居乐旗下环保企业收入囊中,总金额约6,000万元,为雅生活拓展了城市服务与环保板块的新收入来源,也为未来经营现金流增添了潜在支撑。 股价半年累涨三成 市场对这份盈利预告的反应是直接而迅速的。盈喜公布后首个交易日,雅生活股价当日大涨13.6%,报3.55港元,过去半年累涨近三成。 相比下,恒大物业(6666.HK)在恒大集团(3333.HK)爆雷后,被曝出约134亿元资金被母企挪用,资金链一度断裂,欠缺独立修复能力,只能等待清盘人安排。在恒大集团即将退市之际,传出正在为恒大物业寻找买家。恒大物业今年以来股价累升24%,主要受到消息面带动。 另外,世茂服务(0873.HK)则在维持主业的情况下,持续减少对母企物业的依赖,开始切入商业综合体、办公楼、酒店运营管理等领域,但去年业绩仍陷亏损,盈利能力尚未改善;融创服务(1516.HK)则因母企流动性压力过大,选择“收缩战线”,退出非核心业务,例如出售彰泰服务股权,把资源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两家公司尚未公布最新半年报,但在今年以来物管股回暖带动下,股价都有不错表现。 不过,短期内市场的热情并不代表风险完全解除。雅居乐的债务压力依然存在,若未来再次陷入流动性困境,仍可能波及雅生活。此外,雅生活虽已加快第三方项目拓展,但目前规模仍有限,要真正摆脱依赖,仍需更多时间和资源投入。 雅生活的确展现出逐步脱离母企风险的能力与企图心。以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预期盈利来看,估值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处于“价值修复”阶段。若能进一步扩大第三方市场并保持正向现金流,股价仍有上行空间。不过,母企雅居乐的债务不确定性仍是最大变量,投资者宜关注政策支持与行业整合进度,现阶段仍应保持审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逸仙电商营收增37%,彩妆品重返增长轨道

美妆零售商逸仙控股有限公司(YSG.US)周四公告称,受惠于彩妆品类销售回暖与护肤品强劲增长,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6.8%至10.9亿元。 逸仙财报显示,本季度护肤品销售额达5.8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25亿元猛增78.7%。彩妆品类销售额增长8.8%,扭转了一季度下滑10%的颓势。护肤类加速扩张,使其在本季度总营收占比达到53%,超越彩妆成业绩主力。 公司预计三季度营收增速将放缓至15%至30%,当期营收预测为7.79亿元至8.8亿元。 二季度净亏损由去年同期的8,550万元收窄至1,950万元。按非公认会计准则,二季度实现盈利,当季非GAAP净利润达1,150万元。 财报发布后,逸仙控股周四股价上涨0.6%至9.60美元,该股年初至今累计涨幅约1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