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39.HK
Kintor launches hair restoration over the counter drug

这家总部位于苏州的药物研发企业,正在从抗癌药物转向其他产品,因此尽管临床试验结果令人失望,但仍表示要将生发产品商业化

重点

  • 开拓药业的KX-826产品在临床试验中未能显示出疗效﹐公司将产品改作为非处方治脱发药物
  • 这款新产品可能会为公司带来第一笔经常性收入,但它可能难以同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Rogaine竞争

谭英

苏州生物科技公司开拓药业有限公司(9939.HK) 2020年在香港上市,并筹集2.4亿美元资金时,向投资者推销的是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药物普克鲁胺,和用于治疗男性秃顶和痤疮的福瑞他恩。现在,公司似乎将赌注押在后者身上,正在寻求一个不那么严格、监管较少的途径,通过一系列非处方药的形式将该产品推向市场。

这是开拓药业上周发布的公告中的关键信息,公告详细介绍其商业化推出两款旗舰型福瑞他恩药物之一KX-826,以便创造首笔收入。在此次决定推进该款药物的商业化之前,开拓药业去年11月透露,在三期临床试验中KX-826表现不及安慰剂。这促使公司放弃了早前申请将其作为治疗药物的计划,转而走上了化妆品道路。

这种路径在很多非处方治疗中颇为常见,包括各种保健品,它们在有效性方面受到的监管审查要少得多。

开拓药业最新公告称,KX-826获国际化妆品成分命名(INCI)。投资者最初对这一消息大加赞赏,第二天早盘开拓药业股价一度上涨11%。但热情很快消退,该股收盘时仅上涨1.9%。

对于开拓药业来说,这种热情的消退经常发生,自IPO以来,其股价已缩水近95%,其中包括普克鲁胺药物在抗新冠应用,和一种前列腺癌治疗方面均遭淘汰后的大跌。在过程中,公司的市值从超过10亿美元,缩水至仅6,000万美元。一直以来,公司都未能创造任何收入,只能靠在IPO和2021年及2022年的三轮融资中筹集的资金维持运营。

开拓药业表示,其以KX-826为主要成分的非处方脱发治疗药物“于近日正式全球上市销售”。它没有提供对该产品潜在收入的预测,只表示将为公司“带来稳定的收入和现金流”。

鉴于其收入减少和现金消耗的情况,开拓药业最新年报极力强调成本控制也就不足为奇了。去年除了将研发支出削减三分之二外,行政开支也因薪酬调整而下降34.6%至8,640万元,公司表示还将进行新一轮裁员。在报告当年亏损10亿元后,截至2023年底,公司仍握有4.563亿元现金和1.105亿元未使用的银行信贷额度。

化妆品应用通常不需获得大部分药品监管机构的批准,开拓药业重新将重点放在这上面,是在效仿其他公司的做法,这些公司已经将声称可以治疗男性秃顶的产品推向了市场。开拓药业还在开发KX-826和另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福瑞他恩产品GT20029。

艰难的批文之路

脱发药物获得监管部门批准的难度远远大于非处方药,目前只有非那雄胺和米诺地尔两种脱发药物获得中国和美国药品监管部门的批准。开拓药业声称,KX-826是一种外用药,可直接作用于头皮的目标区域,没有副作用。

开拓药业的两位控股股东和联合创始人都是博士,分別是董事长兼CEO童友之博士和郭创新博士,这或许可以解释他们在药物研发方面的执着。两人均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根据公司2020年的招股说明书,郭曾在辉瑞(PFE.US)的一家前子公司工作,直到与童友之用自有资金创办开拓药业。

公司对脱发治疗(正式名称为雄激素性脱发 ,AGA)的研究始于2018年,市场规模小于它的抗癌药物。根据招股书中的独立研究,中国前列腺癌药物市场,预计在2023年达到123亿元,而雄激素性脱发药物国内市场规模为23亿元。

向化妆品应用的转变是一场赌博,但仍有可能获得回报。其他治疗脱发的企业,都是通过采用非药物策略来避开昂贵而漫长的临床试验,以雍禾医疗(2279.HK)为例,它提供植发服务。美国市场上有各种非药物外用产品可用于脱发或头发稀疏。不过,根据Statista的数据,以Rogaine为名的米诺地尔在2018年占据了全球脱发治疗市场的近60%,紧随其后的是各自有品牌产品。

总部位于上海的科笛集团(2487.HK),通过治疗头皮疾病和护理产品(包括AGA)获得收入,但它也在亏损。它的股价略高于开拓药业,但自去年6月上市以来仍下跌了67.2%。去年,科笛集团从头皮疾病和护理产品中获得1.376亿元收入,比2022年增长十倍,毛利润为7100万元。但全年亏损19亿元,几乎是开拓药业亏损的两倍。

这表明,脱发产品市场仍然很广阔,但开拓药业需要证明自己,可以通过更简单但名声欠佳的非处方化妆护理产品途径进入市场。公司将于下个月发布的中期报告,不太可能显示太多进展,但可能会包括一些初步的销售业绩,有销售就意味着有收入。投资者还将密切关注开拓药业对其新业务增长预期的信号。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停牌中的陆金所 首席风险官辞任

线上信贷平台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 6623.HK)周五宣布,Youn Jeong Lim 因“个人工作安排”辞任首席风险官职务;自10月24日起,该职位由程建波接任。程建波今年4月加入陆金所前,其职业履历涵盖京东、平安银行及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集团。 公告发布后,陆金所美股周五上涨2.8%,年内累计涨幅达38%。其港股自今年1月因与前审计机构存在分歧而暂停交易至今。 公司7月披露已聘任安永为新审计机构,迈出重启财报披露的关键一步。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陆金所尚未发布正式季报;但今年7月业务更新公告中透露,截至6月底未偿还贷款总余额为1,934亿元,同比下降17.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创维旗下创维数字首三季净利按年减64%

电子产品制造商创维集团有限公司(0751.HK)周日公布,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创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000810.SZ)前三季度收入64.56亿元(9.06亿美元),同比下降2.45%,净利润8,585.9万元,同比下降63.69%。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3.3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0%;由于战略备料及客户提前备货,期末存货增至21.19亿元,较年初上升39.4%;经营活动现金流转为净流出8,362.8万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入4.53亿元。 创维数字是一家提供智慧系统解决方案企业,其主要业务包括智能终端、宽带设备和专业显示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已将业务扩展至智慧家居、智慧城市和车联网等领域。 创维集团股价周一高开随后转跌,至中午休市报4.14港元,跌1.43%,该股过去六个月累升约31.43%。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any makes construction equipment

资本市场对三一重工的迷思 是科技新贵还是老牌巨头?

这家重型工程机械制造商的首次公开募股,或成香港今年第三大IPO,募资额约15亿美元 重点: 三一重工期海外销售额已超过总营收半数,公司期望快速全球化能打动投资者 这家工程机械制造商在港交所的命运,或取决于投资者将其视为高科技成长股还是传统企业   阳歌 科技新贵还是老牌传统产业巨头?这个关键问题正萦绕著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6031.HK;600031.SH)。作为中国领先的重型工程机械制造商,公司拟于周二登陆港交所,上市规模有望跻身今年香港第三。 上周五,三一重工宣布以每股20.30至21.30港元价格发行约5.8亿股,是次上市预计募资约120亿港元(约合15.4亿美元),将是香港近年最火爆IPO市场中规模第三的募资,仅次于5月募资45亿美元的电动电池巨头宁德时代(3750.HK;300750.SZ),以及上月募资32亿美元的紫金黄金国际(2259.HK)。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香港募资超10亿美元的六宗IPO中,除紫金黄金国际外,均属“A+H”两地上市,这些企业在深圳或上海上市后,为提升国际影响力再度赴港上市。三一重工完全符合这定位,其港股招股书中大篇幅宣传国际化战略。后文将详述这一点。 不过,首先需聚焦估值问题,此类两地上市公司近期呈现有趣转变:简言之,与A股估值相比,香港投资者对科技与传统经济公司的估值迥异,前者随时出现溢价,后者估值只属一般。 宁德时代是前者的典型代表,其港股市盈率达36倍,显著高于深市27倍的估值水平。另一端则是典型传统经济的海天味业,这家中国酱油龙头港股市盈率仅24倍,远低于沪市的32倍。 这意味三一重工港股估值的核心问题在于,本土投资者将其定位为科技企业抑或传统经济。公司近期业绩表现中规中矩,今年上半年营收从去年同期的391亿元增至448亿元人民币(约合63亿美元),增幅约15%。与此同时,公司正加速将AI与无线通信等技术元素融入重型工程机械,提升设备自动化水平。 2003年,三一重工登陆沪市,当前A股市盈率约25倍,高于中联重科、徐工机械等国内同业,但略低于美股巨头卡特彼勒(CAT.US)的27倍。 需注意,三一重工港股定价区间对应市盈率达27倍,与其A股估值基本持平且略高。因此,该股上市后走势,将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属性的判断。基于其国际化扩张及前述科技元素,我们预计其或获接近科技股的估值水平,但可能难及宁德时代的溢价高度。 国际增长故事 搁置估值讨论后,我们将聚焦三一重工的企业发展脉络,尤其是招股书重点凸显的国际化扩张。现阶段,其国际业务增速总体远超国内销售,但今年上半年中国区业绩异军突起,公司归因于本土市场复苏。 创立于1994年的三一重工,曾多年受惠于中国基建地产热潮,当时全国住宅、商场、写字楼及道路建设如火如荼。但疫情冲击叠加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重挫其国内业务。更重要的是,国内业务毛利率显著低于海外市场,这也成为中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从而提升盈利能力的主因。 三一重工称,早在2002年便开启设备出口,产品现已覆盖超过150个国家。2010年,公司首个海外生产基地在印度投产。此后,相继在美国、德国、印尼设立大型生产基地。目前,公司坐拥16个国际制造基地,与其在华运营的30个基地规模几近平分秋色。 庞大的海外需求叠加本土市场疲软,推动国际销售额占比突破公司总营收五成。今年前四个月,海外销售贡献率达57.4%,中国区占比42.6%。 如前所述,公司海外销售毛利率远超国内,今年上半年分别达31.2%和22.1%,推动上半年整体毛利率升至27.6%。该指标自2022年的22.6%持续攀升,印证制造效率提升。 三一重工盈利能力同样表现不俗,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5%至52.9亿元人民币。其资产负债率亦稳步下降,截至今年4月已从2022年的58.4%降至50.6%,呈现健康态势。 归根结底,三一重工堪称运营良好的企业,具备值得称道的全球故事。公司计划将上市约三分之二募集资金,用于拓展全球销售及制造网络,将进一步降低对国内市场的依赖。眼下核心问题,在于国际投资者究竟会将其视为高增长科技企业,还是又一家传统经济的代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赛力斯招股集资132亿元

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927.HK; 601127.SH)周一公开招股,发售1亿股H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发售价131.5港元,集资131.5亿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场费13,282.62港元。公司于本周五截止认购,下周三在港挂牌。 公司去年的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42.69万辆,按年增长183%,旗下与华为合作的”问界“已推出四款车型,去年交付量达20万辆,其中问界9成为中国市场50万元级车型的销量冠军。 赛力斯去年收入按年增长3倍至1,451亿元,并扭亏为盈取得利润59亿元。今年首六个月,收入微跌4%至62.4亿元,但纯利增长81%至29亿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