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全球第四大电视机制造商的母公司,可能正在重新思考其消费电子部门的香港上市地位,并开始回购股票

重点:

  • 在新任董事长领导下,TCL电子母公司回购了这家香港上市公司的更多股票,持股比例增至54.03%
  • 根据股权奖励计划,这家上市公司计划再回购1,700万股,其新任董事长个人已买入100万股

谭英

作为中国科技企业最早的佼佼者之一,TCL电子控股有限公司(1070.HK)一直志向远大。

这家公司在2003年轰动全球,当时,其母公司TCL科技以5.6亿美元(40.3亿元)收购了法国汤姆森公司的电视机资产,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制造商。一年后,它通过收购法国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组建了另一家合资公司。这两笔交易都不是特别顺利,汤姆森的交易三年之后破裂,而阿尔卡特的交易只用了一年就宣告失败。

这两个交易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政治因素和企业自豪感驱动,因为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而TCL响应了号召。20年后,这个曾经的“走出去”典范,是否正准备改弦易辙?

10月12日,这家香港上市的电视机和显示设备制造商,宣布了母公司对其股票的一系列回购、员工持股计划,以及备受推崇的新任董事长杜娟的任命。这些回购将公司的内部控股权提高到至少60%,或许会接近70%。随着投资者抛弃它的股票,转为支持新一代更具吸引力的高科技公司,公众持股量的迅速缩水引发了一个疑问,即TCL电子是否会逐渐走向私有化。

如果这样的私有化即将到来,投资者肯定没有察觉。该公司上周三宣布回购股票之后,该公司的股价上涨,不过涨幅不大,仅上涨1%至3港元。

TCL最近一直磕磕绊绊。它受到全球疫情和中国清零政策造成的干扰,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通胀的影响。与此同时,TCL科技正在尽全力遵守北京的最新指示,即科技公司要坚持创新并在各自领域保持最前沿。

TCL科技的其他子公司一直在为此采取行动,过去五年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收购和其他举措。这其中包括,通过价值19亿美元的多晶硅合资企业进军太阳能领域;从韩国三星收购位于中国的LCD工厂;以及2020年以约110亿元收购中环电子的核心资产,以提振其半导体业务。

这些新举措出台之际,中国自身正在进入一个支持大型国有企业驱动科技发展的新阶段,而曾经肩负这一使命的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和腾讯(0700.HK)等年轻的民营企业最近已经失宠。

在广泛的企业版图发生变化的同时,TCL的上市子公司在20多年的历史中也经历了一系列改变。创始人李东升于1999年带领第一家公司上市,差不多同一时间,它开始向第一个国际市场越南出口产品。母公司TCL科技(000100.SZ)于2004年在深圳上市。

突然增持股份

在最近的股票回购之前,母公司对TCL电子的持股比例一直稳定维持在51%,因此我们判断,回购可能预示着将香港上市的TCL电子私有化。

这样的私有化可能是有道理的,因为TCL电子目前从上市状态中获得的好处很少,相反,它受到了最近市场波动的影响。该股目前徘徊在3港元左右,在8月中旬发布上半年业绩后,一度飙升至5.2港元。

TCL的股价去年下跌了约24%。虽然这看起来很疲软,但实际上好于大盘恒生指数的表现,后者同期下跌了近40%。该公司正在努力解决成本占收入比例不断上升的问题,其债务占总资本的比率,从2020年的2.65%飙升至2021年的30.43%。

TCL电子目前将智屏视为其最大的收入来源,占收入的 65%。该公司显然是该类别的赢家。它与竞争对手韩国三星和LG电子一起在该领域迅速占据一席之地,这两家韩国公司共同控制了全球市场的一半。

今年9月,LG电视产品规划主管对《韩国时报》表示:“就企业而言,中国制造商TCL现在与韩国制造商非常接近。虽然LG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但我认为我们必须保持谦逊,因为看到TCL或海信等中国制造商时,我可以看到我们在10年前的样子。”

TCL最近作为一个备受瞩目的全球企业崛起,因为它试图填补日本老牌企业松下留下的空白,去年12月,松下决定停止自己的大部分电视生产。大约在同一时间,TCL签署了一项协议,为松下生产低价格机型。

如果杜娟正计划对在香港上市的TCL电子进行重组,从该公司剥离一些多余的业务,那么她在TCL科技担任首席财务官的背景可能会派上用场。除了核心的智屏业务,该公司35%的收入仍来自白色家电和电视流媒体服务等其他业务。为了削减开支,杜娟可能会暂时将公司私有化,然后再在上海年轻的、纳斯达克式的科创板重新上市,成为一家更专注于科技的公司。

或者她也可能让这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保持现状。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公司之一,它处于盈利状态,目前可能不会面临任何巨大的财务压力。与年轻同行不同的是,它实际上一直有分红,最近一次是在2021年派发年度股息每股0.167港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三只松鼠香港IPO获中国证监会放行

中国证监会上周宣布,零食制造商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300783.SZ)已获赴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的备案通知书,此举为该公司的上市进程扫清了重大监管障碍。 根据中国证监会在国庆长假前一日(9月30日)于官网发布的公告,三只松鼠计划通过此次IPO发售8,150万股。该公司已于5月9日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说明书,这意味着若未能在11月9日前完成上市,则需提交更新版的招股文件。 据该公司提交至深交所的二季度财报显示,三只松鼠上半年营收较上年同期的50.7亿元增长约8%,至54.8亿元。但其同期净利润却从2.9亿元骤降52%至1.38亿元。 作为越来越多在沪深A股上市的中国企业之一,三只松鼠近期申请赴港二次上市以利用全球资本市场并提升国际知名度。年初至今,该公司在深交所挂牌的股价累计下跌35%。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国市场带动 小牛电动第三季销量大增

电动两轮车品牌小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NIU.US)周一公布,第三季度销售46.6万辆,按年大增49.1%,中国市场表现尤为亮眼,出货45.1万辆,按年增长超过70%,为今年来最高增速;国际市场出货则为14,418辆,已超去年全年总销量。 年初至今,公司总销量已达101.9万辆,较比去年同期69.8万辆增长约46%,展现强劲增长动能。强劲表现主要受益于公司在国内市场的渠道扩张、产品组合优化,以及提前备货以应对新的中国电动自行车规范。 今年7月,小牛电动推出两款旗舰新车型FXT Ultra 2025和NXT Ultra 2025,强调续航、效能与安全提升,以吸引不同消费者偏好。 销量公布后,小牛电动美股周一大涨23.01%,收报5.56美元,今年以来该股已升212.36%。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obotics stocks in vogue again as Youibot rushes to list

机器人股继续热炒 优艾智合赶风口上市

在国家致力扶持下,机器人产业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焦点,优艾智合也不甘人后申港上市 重点: 公司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升27.6% 过去三年半累计亏损近8.4亿元   刘智恒 股票市场从来不缺故事,去年炒卖炽烈的人工智能,今年这股热风已吹到机器人股,几家业内龙头已接连在港上市,股价亦节节高升。看到这个风口,专注于移动操作机器人的合肥优艾智合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已递交香港上市申请。 优艾智合是工业具身智能科技公司,所谓“具身智能”,是指有行动的一种智能系统,主要基于物理实体,能够与物理世界进行感知和交互。 在“具身智能”下,又分为智能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前者主要是具有物理的身体,并能够与物理世界构成感知、思考、交互和行动的能力。它可以是轮式、轮带式、复合型、甚至机械臂类型的机器人。后者是除了制造得像人外,功能和思考行为都模拟人的一种机器人,是具身智能体的最佳载体。 按功能区分,机器人又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自主移动机器人,主要负责移动和感知,在环境中自主穿梭。二是移动操作机器人,即在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基础上,增加机械臂的操作功能。第三类是协作机器人,专注于与人类协同,强调在安全前提下的互动和协作。 投资者星光熠熠 优艾智合则主力发展具身智能的移动机器人,主攻工业范畴。公司由90后张朝辉成立,张是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生,2017年带着几位师弟南下深圳创业。经过一番探索,张朝辉决定主力针对智能制造领域和智能巡检领域,成为半导体及电子制造、电力行业、能源冶炼等多个场景的解决方案供应商。 花了四年时间,优艾智合成为国内工业移动机器人行业中一家头部企业,期间又获得众多星级投资机构入股,分别有海纳华、蓝驰创投、孙正义的SBVA、SOSV 、深圳松禾、IDG旗下的Sharp Dynasty等。 收入上升亏损扩大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由7,790万元增至2.55亿元,但亏损持续不断,分别为2.35亿元、2.6亿元及2亿元。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27亿元,同比上升27.6%,却亏损高达1.4亿元,同比扩大36%。即过去三年半,收入纵使持续上升,亏损却迟迟未能改善,累计亏损达8.4亿元。 公司的负债情况也在持续扩大,负债净额由2022年的8.59亿元,增至去年的13.74亿元,今年上半年更上升至15.4亿元。 期内,经营活动也持续录得现金流出,虽然去年经营现金流出情况已有改善,从2022年的负1.73亿元降至负7,946万元,但今年上半年又再回升,出现经营现金流出1.06亿元,同比扩大67%。 毛利率改善行业前景佳 优艾智合虽持续亏损,负债高企及现金流出,但好消息是公司的毛利率逐渐改善,过去三年分别为11.2%、26.1%及35.2%。今年上半年更升至38.1%,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反映公司能将制造成本调低,以及渐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公司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理想,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去年全球移动操作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92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1,569亿元,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60.4%。中国的市场规模在2024年为34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620亿元,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2.3%。 从报告所示,反映市场正处高速发展,而去年在中国,按收入计算,优艾智合在该业务领域位居第一,市场占有率达7.1%。当市场在持续向上,作为龙头的优艾智合肯定可以成为一大受惠者。 现时香港上市的机器人股中,几乎全部处于亏损状态,若按市销率计算,最高为越疆(2432.HK)的72倍,优必选(9880.HK)与地平线(9660.HK)均在55倍水平,黑芝麻智能(2533.HK)约28倍,极智嘉(2590.HK)为17倍。我们可剔除估值过高的越疆,而优必选与地平线的规模远大于优艾智合,因此以黑芝麻及极智嘉为参考,取其中位数约22倍计算,估值可超过50亿港元。 当然,今年香港新股市场热爆,加上优艾智合又在市场的风口,有国家政策扶持,成功上市应无悬念,只要定价不过高,短炒获利机会甚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轩竹生物招股 集资约7.8亿港元

四环医药(0460.HK)分拆的轩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5.HK),于本周一公开招股,共发售6,733.4万股H股,每股发售价11.6港元,一成作公开发售,每手入场费5,858.5港元,集资总额达7.8亿港元,本月10日截止认购,15日开始在港挂牌。 公司有超过十种药物资产在积极开发中,涵盖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当中包括三项NDA批准资产,一项个药物项目处于NDA注册阶段,以及一项目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等。 轩竹生物仍处于亏损阶段,2023年的净亏损达3亿元,去年更高达5.56亿元,主要因行政开支大幅增加,以及支付去年上市申请开支。今年上半年的亏损为1.11亿元,跟去年同期相若。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