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8.HK
Yixin performs in line with the market

这家在线汽车贷款服务商的业务增速与中国汽车市场相近,但后者在经历了多年的强劲增长后减速

重点:

  • 一季度易鑫集团车贷平台的交易量增长约10%,与整个市场同期的增速相当
  • 尽管中国一季度GDP增速好于预期,但易鑫集团仍面临国内消费疲软的挑战

梁武仁

也许不会再有急速增长了,但在摇摇欲坠的中国汽车市场,在线汽车贷款服务商易鑫集团有限公司(2858.HK)似乎运行仍然平稳,尽管速度有所放缓。

上周,该公司表示一季度其汽车融资平台上处理的交易总量同比增长约10%,与同期中国汽车销量10.6%的增速大致相当。以价值计算,易鑫集团本季度促成的融资额达1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 8%。

对新能源汽车(NEV)的需求是易鑫集团本季度主要的增长动力,反映了在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背景下,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主题。该公司本季度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新车和二手车)融资交易量同比激增89%左右,约占期内促成的贷款总笔数的16%。

最新的季度业务更新显示,易鑫集团没有跑赢中国整个汽车市场,但也没有落后。在当前的疲软环境下,消费者控制支出,尤其是在汽车等大件商品上,这其实还算不错。但这也不是什么值得太兴奋的事情。随着4月国内汽车销售进入收缩模式,仅仅与整个市场保持同步可能不足以让易鑫集团的业务在第二季度保持增长。

业务更新公告发布后,易鑫集团股价上涨,但很快止步并回吐了涨幅,这种复杂情绪可见一斑。自2017年上市以来,该股已下跌90%。目前的市盈率(PE)相对疲软,为7.8倍,远低于在线汽车交易平台汽车之家(ATHM.US;2518.HK)的14倍。这或许反映了该公司的额外风险,即因中国金融科技公司的身份而频繁经历监管调整。

最新的经济指标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前景发出了复杂的信号。从好的方面来看,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3%,高于全年5%的增长目标,远好于市场预期。这也标志着增长较之前三个月有所加速。

不过,经济势头主要是由出口带动的。在去年大部分时间保持下降后,出口已在近几个月恢复增长。这虽然对整体经济有利,却无助于像易鑫集团这类依赖国内消费来维持业务引擎运转的公司。

一些迹象表明国内消费正在复苏,包括消费者价格连续三个月上涨,表明需求正回升。

虽然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理由,但消费者信心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大幅回升,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继续给经济蒙上阴影的情况下。3月零售额的同比增长较前两个月有所放缓,再现了近期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即指标短暂显示出改善迹象,但很快就失去动力。

对易鑫集团来说,令人担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4月国内汽车销量下降,尽管汽车出口猛增逾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如果完全与市场表现一致,那么易鑫集团4月的交易量可能也收缩了。

多方面的问题

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消费者的谨慎是最明显的问题之一,这导致汽车制造商以及经销商之间的竞争加剧。结果就是残酷的价格战,许多汽车经销商随之陷入亏损。

虽然从理论上讲,降价会促进销售,但也有可能让潜在买家打消购买念头,等待进一步降价。在已披露2023年销量的13家车企当中,有9家未能实现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了消费者的观望态度。

中国庞大的汽车工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策制定者一直在推出刺激销售的措施也就不足为奇了,尤其是那些针对与北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努力一致的新能源汽车的举措。就在今年3月,李强总理重申,政府将支持环保汽车的消费。然而,政府的许多激励措施对销售影响甚微。

与该行业的许多公司一样,易鑫集团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实现业务增长的唯一途径就是牺牲利润率。去年,公司平台上的融资交易量增长超过20%——无论是在汽车销量还是贷款额方面,因此它的年度营收强劲增长30%。但毛利润只增长了12%,这表明它向贷款合作伙伴支付的佣金增加了,导致毛利率从2022年的56%下降到2023年的49%,回落7个百分点。公司通过控制运营费用部分抵消了这种影响,从而使全年的净利润实现了不错的增长。

由于国内市场发展缓慢,易鑫集团正采取中国企业的普遍做法,出海寻找增长机会。在这个方向上,该公司去年与一些外国金融机构建立了伙伴关系。还试图让国内收入来源多样化,包括通过自己的汽车行业平台销售软件即服务(SaaS)。

但如果真的有成果的话,这些努力需要时间。尤其是,海外扩张往往知易行难,因为这会把中国企业带入陌生的领域,在那里它们通常会面临来自老牌本土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这意味着易鑫集团及该公司的业务增长能力,可能还是直接取决于中国的汽车市场及其复苏能力。在此之前,易鑫集团和它的股票可能会面临一条崎岖不平的道路。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宁德时代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SZ)通过香港交易所上市聆讯,将成为港交所近年来规模最大的新股发行项目之一。 宁德时代于周二向港交所网站上传了更新版上市文件,包括其2025年第一季度最新财务数据。数据显示,公司当季营收同比增长6.2%至84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98亿元实现增长;季度利润同比增长31.9%至14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13亿元显著提升。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并透过赴港二次上市,吸引全球投资者。据市场估算,其集资额可能在50亿美元至77亿美元间。若实际集资额接近区间上限,将超越快手(1024.HK)2021年62亿美元的上市规模,成为香港股市近年最大规模的新股发行项目。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Parking garages are for Keytop

善找泊车位的科拓 为己觅港上市席位

这家智慧停车技术供应商,凭善觅城市车位的技术在香港上市 重点: 科拓股份申请赴港上市,其优势在于智慧停车技术 公司去年收入仅增长8%,但毛利率却高达46%左右    梁武仁 在城市里,停车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在私家车普及不过20年光景的中国尤其如此。厦门科拓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试图在香港交易所找到自己的“车位”,寻求将这个问题转化成自己的优势。 这家智慧停车技术提供商上周申请在香港上市,并向投资者展示其在中国的增长潜力。由于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中国正面临车位短缺的问题。 即使科拓的产品所属的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对投资者来说,它仍然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它的高科技产品用于帮助停车场业主尽可能高效地运营车位,同时缓解驾驶者在从寻找空车位,到支付费用等痛点。根据公司上市文件引用的第三方数据,此类服务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因为中国汽车保有量与停车位数量比例为2:1。 科拓股份称:“停车位供不应求,是造成车主及驾驶员在市区面临停车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公司表示:“催生出扩大停车基础设施及优化现有停车场使用率的需求,进而推动中国停车空间行业的发展”。 虽然科拓股份的停车方案听起来不错,但它也面临一些障碍,因用它的技术对停车场进行升级的成本相对较高。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再加上整体经济疲弱,很多停车场运营商不太可能急于投入巨资,用科拓股份的产品升级改造停车场。这一现实似乎正在阻碍公司的增长。去年,公司收入仅增长8%至8亿元(1.1亿美元),低于2023年14%的涨幅,不过这两个数字都不太可能让科拓赢得“热门公司”的称号。 然而,科拓股份的利润率亮眼,支撑其盈利能力,这是许多中国初创公司难以企及的。公司去年的毛利率约为46%,最终实现了9,800万元的净利润。这个数字较2023年略有下降,但主要是因为营业外收入下跌造成,包括政府补贴和2023年提前终止一项合同的补偿。 科拓所处的智慧停车细分领域相对较新,但公司本身在停车行业拥有可靠的资质。上市申请文件显示,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首家车位状态LED指示灯制造商。如今,公司的产品分为三类:数智化解决方案板块、数智化管理服务板块和数智化经营板块。 数智化解决方案涵盖硬件和软件,运用物联网、移动支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术,让停车场和道旁停车流程效率更高,同时使行人管理更加便捷。数智化管理服务板块,旨在实现停车位管理的自动化,而数智化经营板块,则为停车场所有者提供技术驱动的运营模式。 数智化解决方案 在这三个业务板块中,数智化解决方案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去年贡献了约60%的营收,数智化经营服务板块占剩余营收的大部分。 科拓表示,由于目前停车场运营效率低下,加上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加剧了车位短缺,因此对其产品的需求必然会增长。停车场拥堵不仅会给司机造成压力,也影响停车场所有者或运营商的收入。 减少司机寻找空位的时间,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这是中国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点领域。对于科拓来说,在中国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意味不仅它自己能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使用它产品与服务的企业也会享受其他形式的政策激励。 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根据公司的上市文件,中国智能停车设施技术市场的规模,预计在2024年至2029年间,将以30%的复合年增长率上升,达到919亿元。 尽管市场增长前景可观,但该领域已如同中国拥挤的停车场一般,挤满了同质化企业。科拓表示,按营收计算,它在智慧停车公司中排名第二,但市场份额仅为3%。日益激烈的竞争,这似乎不可避免会迫使该公司通过降价和牺牲利润来捍卫市场地位。 对身处这样一个不断有新入局者的新兴行业来说,尤其是在智慧停车这样基于技术的行业,持续投资开发新产品至关重要。就这一点而言,如果香港IPO取得成功,额外的资金对科拓来说将非常有用,尽管其运营已经产生了正现金流。 目前还不清楚公司希望筹集多少资金,但华谌科技(HCAI.US)的股票表现,或许有助衡量投资者对该领域公司的兴趣。这是一家自动化停车场的建造商,于今年2月在纽约上市。 华谌科技的发行价为4美元,低于5至7美元的指导价格区间,首次发行总共募得600万美元。但自上市以来,这支股票表现良好,股价几乎翻了一番,市盈率达到76倍,市销率为4倍。 按照类似的市销率,据科拓股份2024年的年营收计算,市值将达到4.4亿美元,意味其市盈率在32倍左右。 与华谌科技相比,科拓股份的利润率更高,财务状况也更稳定,因此它可能会获得更高的估值。最大的问题在于,在一个与中国房地产和汽车行业紧密相关且发展缓慢、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它能否在加速增长的同时保持盈利能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博雷顿首日上市股价急升5成

内地电机制造商博雷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33.HK)于周三在港挂牌,开市报29港元,较招股定价每股18港元高61%,中午收市报26.85港元,升49%。 博雷顿发行1,300万股,一成于香港公开发售,九成国际配售,集资总额2.34亿港元。公开发售录得超额198倍,国际配售则未能足额。 是次集资所得,约40%用于投资技术及开发新产品与服务,40%用于建立工厂及采购机器,10%用于扩大销售服务网络,余下作一般营运开支。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优步联手多家中国公司 加速全球自驾布局

网约车平台优步(UBER.US)近日积极扩大其在自驾出租车领域的布局,继宣布与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梦腾智驾(Momenta)合作,将于欧洲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后,又陆续宣布与另外两家中国自驾技术公司小马智行(PONY.US)及文远知行(WRD.US)分别展开类似合作。 优步公布,将于今年稍后在中东主要市场与小马智行合作部署自驾出租车,并逐步拓展至更多国际市场。首阶段车辆将配备安全操作员,未来将过渡至完全自主商业运行。 与此同时,优步也宣布扩大与文远知行的合作。双方计划于未来五年内,在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扩展自驾出租车服务。双方早前已于阿布扎比展开合作,并将进一步进军欧洲、中东等市场。 上周,优步亦宣布与自驾技术公司May Mobility、汽车制造商大众(VOW.DE)签署协议,分别在美国德州阿灵顿与洛杉矶推出自驾出租车服务。而去年,优步也扩大了与 Alphabet(GOOG.US)旗下Waymo的合作。 这些行动显示Uber正加快整合自驾技术资源,积极抢攻与Lyft(LYFT.US)及特斯拉(TSLA.US)等竞争对手在新兴自驾市场的主导地位。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