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1.HK
Hong Kong’s Café de Coral takes go-slow approach to Mainland dining market

香港快餐龙头大家乐发盈喜,预告将迎来一份亮丽业绩

重点:

  • 大家乐预告2024财年盈利3.3亿港元,较上财年上升两倍
  • 大湾区业务表现理想,同店销售增长强劲

 

刘智恒

香港经济疲弱,自由行的旅客质及量均大不如前,港人又持续北上消费,本地饮食业叫苦连天,频频呼吁政府出手振兴旅业。想不到在此困境下,本地快餐店龙头一哥大家乐集团有限公司(0341.HK)却在近日发出盈喜,展现出优秀企业穿越周期的能力。

大家乐的公告预示截至3月底止的2024财年股东应占溢利约3.3亿港元(3.06亿元),2023财年为1.1亿港元,那时更有政府的4,090万港元疫情资助,足见集团上一财年的复苏力度强劲。盈喜发出后,两天股价急升10%至8.93港元。

集团表示,香港及内地业务均取得理想成绩,本地业务因加强品牌推广及营销活动而受惠,加上成本控制得宜及生产力提升,赋以数码化与自动化,利润率得到改善。

北上发展遇挫折

大家乐指出,中国内地业务的表现特别理想,同店销售增长强劲、利润率亦稳健,期内新开门店数量创新高,并已在大湾区建立稳固的基础。

集团未具体透露内地增长情况,相信要待下月发布的业绩才可深入了解。不过,中期业绩已披露了一点蛛丝马迹,上半财年内地业务收入增加13%至7.75亿港元,当中华南区的快餐业务更增长21%至6.88亿港元,同店销售增幅达到11%。

毫无疑问,大家乐在香港的发展已达或接近饱和,要进一步拓展,北望神州是不二之选,业务能否再上一层楼,中国内地市场至为关键,毕竟香港市场只有区区七百万人口。

中国内地市场虽大,饮食业却是一片杀戮战场,即使去年大家乐在内地发展有一定增长,亦未必代表未来可持续理想。早在三十年前,大家乐已踏足神州大地,92年在深圳开设首家分店,但那个年代内地人生活水平不高,内地城市未必处处能负担大家乐的消费,集团发展较缓慢。

到2003年时内地经济日渐向上,大家乐加强力度出击,陆续在北京、上海及天津开设分店。然而发展并不顺利,2017更全线撤离华东,结束区内11家分店,专心在华南一带发展。2019年又伙同8家内房企业,合作在开发商的项目发展饮食,岂料疫情爆发,加上房地产市场急转直下,计划又受挫。截至去年9月,大家乐在内地只有160家分店,三十年过去,分店不足两百间,相对于麦当劳(MCD.US)的5,500多间及必胜客的逾万家店铺,显得相形见拙。

港式快餐水土不服

香港快餐在内地的发展,很明显有点水土不服,当年华东区要全线结业,一大原因是未能迎合当地人口味,菜式也不合当地人脾胃。内地人对重庆麻辣火煱、螺蛳粉、酸辣粉及烧烤等重口味食品情有独钟,港式快餐却偏淡口,未能刺激人们的味蕾。你看麦当劳也要有小龙虾汉堡,必胜客要有榴莲薄饼,就知本土化的重要。

另外是香港文化的衰落,过去内地未全面发展,对香港的电影、电视及音乐趋之若鹜,对香港明星极度崇拜,连带港式的饮食也受到一定追捧,茶餐厅及快餐店,只要标榜香港两只字,总能吸引内地人光顾。今天内地歌唱演艺事业远远抛离香港,年轻一辈对港产文化嗤之以鼻,香港再没有昔日光环。

香港食店亦没有国内同业进取,内地食店装修设计新颖突破,菜式创新多样化,香港多年来说来说去好像就只有丝袜奶茶、菠萝包及云吞面,今天内地年轻人爱喝的茶饮及食品款式更多样,港式饮品给人感觉是有点单调及赶不上时代。

近十年,内地食店深懂运用网上科技及社交平台,营销力强大,覆盖面无远弗届,香港饮食业在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宣传及营运方面,远远不如内地食店般发挥得淋漓尽致。

严控质量放弃加盟

在中国经营饮食或快餐业,很讲求规模,一个品牌动辄开店数以千家,其中的方法是靠资本市场的助力,找私募基金投资,短期广开分店及大打宣传;另外就是通过加盟模式,铺天盖地开设分店,将品牌迅速壮大。

若了解大家乐,其作风一贯稳健,经常稳定派息,绝少在资本市场集资,又或为扩张而引入投资者。过去于内地多年也没有急速开店,反之情况稍不对劲,马上止蚀离场,尽可能持盈保泰,谋定而后动。

至于加盟模式,亦非大家乐的那杯茶,多年来都是以自营店为主。这亦不难理解,加盟模式可以短期快速扩展,但也容易引起许多管理上的问题,包括食物味道及质量如何保证,服务提供又是否到位等,并不容易控制。而且有别于麦当劳或肯德基,大家乐以中式快餐为主,其烹调较复杂,工序也较多,加盟模式是很难达到自营店水平。

今年3月初,集团明言要三年开店至280间,即增长接近一倍。对于大家乐的目标,我们或有保留,集团始终作风较谨慎,又鲜向外融资,亦不准备引入加盟模式,过去32年净增加的分店只有160间,这次能否在三年内将店铺量翻一番,实乃一大考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六福集团首季零售止跌回升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周四公布,截至6月底止三个月的第一季度整体零售值及零售收入扭转跌势至双位数增长,分别按年升13%及14%。整体同店销售亦止跌回升5% 港澳及海外市场零售值按年升9%,零售收入升8%,同店销售升3%,全部都止跌回升。其中,香港同店销售升1%,澳门跌1%,海外市场升20%。至于内地市场零售值、零售收入、同店销售,分别升14%、31%、19%。 公司称,虽然季内国际平均金价升约四成,按重量计价的黄金产品同店销售仍大幅改善至持平。定价首饰产品的同店销售本季进一步提升19%。截至6月底,集团全球有3162间店铺,上季净减少125间,主要是内地品牌店减少。公司对内地中长线业务前景审慎乐观,计划今年度在海外净增加约20间店铺。 六福集团周五股价高开0.7%,至中午休市报22港元,升3.0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受惠新游戏上线 创梦天地扭亏为盈

网游企业创梦天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119.HK)周四披露,受惠于新产品上线推动,预计2025年上半年业绩将同比扭亏为盈。 公司预计今年前六个月将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至5,000万元,较2024年同期1.09亿元的亏损显著改善。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达3,000万元至6,000万元,上年同期则为3,400万元。 公告明确指出:“净利润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集团自研产品和新产品的上线,带来集团利润率的提升。”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21%至15.1亿元,净亏损则从2023年的4.53亿元同比扩大至5.29亿元。 创梦天地股价周五开盘上涨9.6%至0.91港元,随后持续上涨,早盘上涨20%。周四收盘时,该股年內已下跌6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微创机器人中期收入按年大增80%

机器人企业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52.HK)周四发公告,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中期收入,较去年同期的9,924万元,上升70至80%。 收入大升原因是核心产品“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于期内销售强劲增长,上半年新签订单18台。另外“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在核心区域的快速覆盖与渗透,销售稳步增长。“R-ONE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后,需求亦渐上升。 由于收入快速增长,加上集团全方位降本增效提升经营效率,期内经调整净亏损按年收窄40%至1.25亿元。 公司周五开盘升1.3%报18.6港元,年初至今股价已升82%。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Motion share placement

跨足机器人领域 知行科技一年三度配股

跨足机器人、飞行汽车等领域的知行科技,正在以密集的节奏集资 重点: 这是公司12个月内第三度股份配售,累计集资额约5.3亿港元 今年公司积极跨足机器人领域    李世达 如果说一次配股是为了补充弹药、推进战略,那么在一年内完成三次配股,或许就是另一番故事。智能汽车技术企业知行汽车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1274.HK),近日宣布一年内的第三度配股集资。如此密集的融资行动,透露的是公司的雄心?抑或是焦虑? 知行科技最新一轮配股于7月13日正式公告,拟配售最多15,495,000股股份,配售价为每股15.22港元,配售价较7月11日收市价16.72元折让8.97%。集资净额约为2.31亿港元。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四大方向:高阶智驾与驾舱一体解决方案研发、研发与生产设施升级、机器人业务并购与研发、以及一般营运资金等。 就在今年2月与去年12月,公司分别完成2.28亿港元与7,328万港元的配股筹资,截至今年6月底,两次配售尚未动用的净额分别为8,948万港元及1,108万港元。从节奏与规模来看,知行的资金计划明显已进入加速期。 跨界布局下的资本压力 急切的资金需求,源于其快速扩张的发展策略。2025年初,知行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艾摩星机器人”,并于5月收购苏州小工匠机器人过半股权,后者拥有逾60项知识产权,专精于一体化关节模块,应用于人形机器人与机械臂。结合大模型算法与自研模块制造,知行希望以此打开具身智能的应用新局面。 而在飞行汽车领域,早在去年4月知行已与一家中国头部飞行汽车企业合作,提供一体化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这类新业务看似与本业相隔遥远,实则在感知、决策与控制模块上具有技术迁移的高度共通性。此外,知行科技亦于今年3月公告拟收购一间位于德国、专精高安全电子控制系统的供应商,意在补强其域控制器产品的国际化技术深度。 尽管研发与扩张投入增加,但技术成果已开始转化为订单。今年5月,知行科技获得一头部新能源车企、两家传统主机厂与一海外车厂的新定点,涵盖高阶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域控平台与视觉感知模块。 同时知行也在强化核心优势,在高阶自动驾驶域控与中低算力平台部署上均取得成果。其自研BEV+Transformer感知架构已部署于瑞萨V4H等中算力平台,并与地平线征程3、征程6等国产芯片合作,降低对英伟达的依赖。2024年,公司累计交付22.7万套智驾方案,年增75%;获得35个新增定点,累计定点达65个,合作车企涵盖吉利、极氪、奇瑞、东风等。 去年亏损扩大 2024年,知行科技迎来第四个亏损年度。去年公司收入12.48亿元,同比仅增2.6%;毛利率却由9.94%降至7.28%,全年净亏损按年大增 47.8%至2.88亿元。2024年研发开支为2.81亿元,较2023年增加 29.56%。若不计研发支出,公司营运基本持平,显示成本结构压力依然沉重。 截至2024年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56亿元,去年录得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出为1.03亿元。若考虑到2025年计划中的研发投入、跨国收购与新业务布局,现金续航力面临挑战。这也说明为何公司密集推动配股,以保持战略执行所需的资金灵活度。 市场反应方面,配股消息公布后,知行科技股价两个交易日下跌约3.2%,报16.24港元,仍较今年4月的低点高约48%。反映短期资金的压力对股价形成牵制,但市场仍对其中长期技术落地与成长潜力具有一定信心。目前知行科技市销率(P/S)约为2.73倍,高于德赛西威(002920.SZ)的1.96倍,但低于黑芝麻智能(2533.HK)的17.85倍,估值仍属偏低。 知行科技正试图以技术主导的方式扩张其在AI+汽车、机器人与飞行交通领域的生态边界,证明自己是一家具技术实力与应用广度的企业。但对投资者而言,在业绩未实现拐点之前,仍应审慎评估其现金流稳健性与新业务转化效率。若能在机器人与飞行汽车等高潜市场成功复制自动驾驶量产模式,则当前估值或仍具吸引力;否则,频繁配股带来的股东稀释风险与盈利不确定性,将继续主导股价的走势。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