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专营意大利Kappa品牌的中国体育用品公司,正受到两大负面因素左右夹击

重点:

  • 中国动向去年10至12月的销售表现落后同业,主要反映新冠疫情及专注单一外国品牌的不利影响
  • 受益于股市回暖,该公司本财年可望扭转巨额投资亏损,并重新录得利润

罗小芹  

中国动向(集团)有限公司(3818.HK)于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前,宣布收购意大利百年体育企业Kappa在中国大陆及澳门的全部权益,与Nike(NKE.US)及Adidas(ADS.DE)看齐,跻身中国三大国际体育品牌行列。然而,作为国际品牌的Kappa,却一直面对本土民族品牌的强力挑战,加上疫情连累销售,为其业务表现添上阴霾。

据中国动向在1月20日公布,于2022/23财年前三个财季(4至12月),整体Kappa品牌店铺累计零售流水录得10%至20%同比中段降幅。单计10至12月的第三财季,零售流水按年更录得20%至30%中段降幅,反映其业务深受期内严峻的新冠疫情打击。

环顾国内主要竞争对手的同期销售表现,特步国际(1368.HK)全国零售销售录得高单位数跌幅安踏体育(2020.HK)主品牌产品销售额录得高单位数倒退361度(1361.HK)的主品牌零售额则同比持平,反映销售录得双位数跌幅的中国动向,表现远远落后于同业。

按全年计,特步去年零售销售同比录得中双位数升幅,安踏品牌主产品的零售金额也取得低单位数正增长。反观中国动向的销售表现于去年前三个财季(4月至12月)却倒退超过一成,虽然后者并非覆盖一整年数据,但已能粗略反映主要趋势。

“洋品牌”的原罪

数据公布后,中国动向股价走势平淡,在农历新年假期后的两个交易日小幅下跌1.22%,报0.405港元,但以去年11月港股开始反弹后的低位计算,该股却录得逾70%升幅,走势甚至比大盘优胜。

中国动向业务表现落后特步、安踏及李宁(2331.HK)非始于今日。上述三家公司的市值分别约280亿港元(244亿元)、3,300亿港元及2,100亿港元,都远远抛离中国动向的24亿港元。当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带有“洋品牌基因”的Kappa,很难在“民族品牌”大潮中突围而出。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获得空前成功,中国传奇体操选手、一手创立李宁公司的李宁在开幕仪式点燃奥运圣火一幕,至今仍为国民津津乐道,本土运动品牌销售自此表现强势;至2021年,国际品牌抵制“新疆棉”事件发酵,强如Nike及Adidas也遇到冷锋,虽然Kappa发表声明,称它并未加入带头抵制新疆棉的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协会),仍未能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谅解。

中国动向主席陈义红在上财年的年度报告中提到,内地消费者在品牌选择上越来越倾向于本土品牌,因此促进了体育服饰行业市场格局的变化,侧面反映他对Kappa遭中国消费者冷待的无奈。

店铺数量鋭减

从中国动向的店铺数量,也可以看到Kappa业务下行的趋势,截至去年12月底,Kappa品牌店铺数量为1,066间(不含童装业务),于9个月内净减少117间或9.9%,若与2010年高峰期的3,751间比较,其店铺规模更萎缩了三分之二以上。

此外,在产品升级及产品阵营扩充方面,中国动向也不如其他一线运动品牌般进取。截至去年9月底止中期财报,中国动向的产品设计及开发开支为1,663万元,占营收约2%,低于安踏去年上半年的研发活动占收入比率约2.33%,也远逊特步、李宁同期逾1亿元及2.3亿元的研发开支。

中国动向近年毛利率虽然站稳60%以上,但整体业绩颇受投资表现影响。上财年,公司录得14.68亿元投资亏损,其中单是持有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港股及美股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已达5.06亿元,拖累公司录得高达17.47亿元净亏损;而本财年的中期净亏损3.86亿元,亦主要因为期内的3.55亿元投资亏损所致。

随着股市回暖,阿里巴巴于两地的股价已比去年9月底累涨近四成,由此推算,中国动向的中期投资亏损有机会回拨至正数。由于公司在录得中期净亏损的情况下,仍然派发特别股息每股0.0117元,假如全年投资回报恢复正数,并带动业绩回暖,董事会可能考虑派发更多股息,以回馈股东支持。

不过,中国动向的最新市销率仅为1.11倍,比安踏、李宁和特步的2倍至6.7倍存在较大折让,反映国产品牌逐步取代国际品牌的大环境下,市场对该股的看法仍然保守,即使公司维持积极的派息政策,也未必能够令投资者垂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Lalamove relaunches IPO

新闻概要:拉拉科技实现两位数增长 海外业务保持高速增长

这家物流服务供应商表示,将重启香港IPO,计划在进一步拓展中国同城货运市场的同时,加速进军全球物流市场   余特莉 物流巨头拉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Lalatech)27日提交的最新上市申请文件,显示上半年营收及关键运营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海外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带动整体收入结构进一步多元化,延续稳健上升势头。 拉拉科技运营两大物流品牌:中国香港及海外市场采用Lalamove,中国內地市场使用货拉拉。公司采用平台模式,通过整合海量承运商资源在线连接商户与司机,满足即时或预约货运需求。其一体化“闭环”平台可管理从下单支付到匹配、追踪及结算的全流程交易。该模式使其成为全球闭环“商品交易总额”(GTV)最大的物流供应商,去年以53.3%的份额主导该细分市场。 公司最新招股书显示其上半年GTV同比增长17.7%,从2024年同期的约50.7亿美元增至约59.7亿美元。当期内全球履约订单量达4.55亿,较去年同期的3.39亿单同比提升34.3%。 拉拉科技上半年营收同样保持强劲增长,同比攀升31.8%至9.346亿美元,经调整利润达2.716亿美元。其海外营收同比增长34.3%至8,89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6,620万美元),占营收总额比例由9.3%提升至9.5%。截至6月末,平均月活商户数达1,970万,平均月活司机数为200万。 Lalamove于2013年在中国香港创立,次年即同步进军东南亚及中国内地市场。此后持续拓展其他海外市场,包括拉美、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EMEA)。截至6月末,公司业务覆盖全球14个主要市场逾400座城市,凭借行业经验成功在多地复制其商业模式。公司表示,东南亚及拉丁美洲仍是未来投资布局及提升市占率的核心区域,同时计划今年进军中东等其他市场。 以GTV计,2024年海外同城道路货运市场规模约为中国市场的三倍。据招股文件披露,东南亚和拉美市场2024年合计实现1,243亿美元GTV,预计将以年均4.1%的增速增长,到2029年达1517亿美元。 拉拉科技表示,作为公路货运行业数字化领域的先行者,凭借其技术基础设施优势,公司在深耕核心同城业务的同时,亦可拓展城际货运市场。截至今年6月,超过70%的首次使用城际货运服务的商户是使用其同城货运服务的现有客户。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美的第三季度盈收双升

家电品牌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三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收入按年上升10%至1,119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升9%至118.7亿元。 今年首三个季度,累计收入3,631亿元,同比上升13.8%,盈利上升22.3%至371.4亿元。 公司首三个季度,在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的收入,分别是306亿元、281亿元及22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是21%、25%及9%。 周四,美的集团开盘升0.06%报81.75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价上升9%。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nnovent’s license deal

信达生物达成百亿美元BD  股价为何下行?

这项合作的总金额高达114亿美元,一举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单笔对外授权的总金额纪录,其中12亿美元的首付款金额也仅次于三生制药与辉瑞的交易 重点: 信达生物在核心资产IBI363上采取 “Co-Co”模式,共同承担中国区以外的全球开发成本 获得了在美国市场与武田共同商业化IBI363的权利,有望成为第二家在美国拥有团队直接参与创新药销售的中国生物医药公司    莫莉 近期,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对外授权合作(Business Development)交易似乎陷入了一种“叫好不叫座”的怪圈,从7月的荣昌生物到10月的诺诚健华、翰森制药等公司,多笔大额对外授权合作公布后,资本市场的反应普遍冷淡。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创新药头部企业信达生物制药(1801.HK )在上周三达成的超百亿美元重磅大单也未能例外,消息公布后当天股价在高开后迅速走低,最终收盘下跌1.96%。 10月22日早间,信达生物公布一项被业内誉为“历史级”的BD协议:公司与全球制药巨头武田制药(Takeda International, 4502.JP)达成一项涉及三款在研产品的全球战略合作。这项合作的总金额高达114亿美元,一举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单笔对外授权的总金额纪录,其中12亿美元的首付款金额也仅次于三生制药与辉瑞的交易。在首付款中还包括武田制药认购的1亿美元的战略股权投资,认购价较协议日期前3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溢价20%。 这笔交易的合作方武田制药是全球知名跨国药企,2024年营收达306亿美元,在美国市场拥有深厚的根基和丰富的商业化经验。无论是首付款比例和总成交金额,还是合作方的过硬能力,信达生物这笔交易可谓货真价实。可是,资本市场却并不买单,消息公布后 信达生物的股价竟然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累计下跌2%。市场的矛盾表现背后,既有市场对BD交易结构的短期误读,也隐藏着当前生物医药板块整体面临的估值压力。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创纪录的交易组合的管线产品,信达生物此次将三款核心在研产品 以“打包”形式授权给武田制药。其中,最重磅的IBI363是全球首创的PD-1/IL-2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在PD-1/L1抑制剂之后,IBI363所在的领域被寄予厚望成为肿瘤免疫的下一代基石疗法。IBI363已进入多项注册临床开发,包括一项小细胞肺癌的全球III期注册临床研究,II期临床试验的数据显示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IBI363已获中国突破性疗法认定,计划于2026年向美国FDA申请加速审批。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IBI363这一核心资产,信达生物并未采取大多数BD常见授权海外权益、收取销售分成的方法,而是采用“Co-Co”模式(共同开发),双方将按武田60%、信达生物40%的比例共同承担IBI363在中国区以外的全球开发成本,尤其在美国市场,双方将进行共同商业化,并按同样比例分享利润或分担亏损。在除大中华区及美国以外市场,信达生物将商业化权益授予给武田制药。 此外,信达生物还将一款靶向CLDN18.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IBI343和靶向B7-H3和EGFR的双特异性ADC IBI3001授权给了武田制药。CLDN18.2是近年来消化道肿瘤领域最热门的靶点之一,竞争激烈,武田获得了IBI343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独家权益。IBI3001尚处于临床I期早期阶段,临床前数据显示出广阔且高安全性的治疗窗口,武田则锁定了大中华区以外的独家选择权。 市场担忧“共同开发”成本 股价下行的背后,或许反应了市场对于IBI363 “Co-Co”模式的成本担忧。有观点认为,信达生物仍需承担40%的海外开发成本,需要有持续的、巨大的现金流出,相较于直接将权益卖出、只收取销售分成的“轻资产”模式,Co-Co”模式可能稀释短期利润,显得“不划算”。 但是,市场所不看好的模式恰恰代表了信达生物重视的长远发展,董事长俞德超在电话会议中强调,在“Co-Co”模式中,BD金额不是首要的,未来走向会如何才是关键。这意味着信达生物并非被动等待分成,而是能深度参与全球临床试验设计、决策和执行,这对于一家志在成为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的企业至关重要。另一方面,IBI363核心适应症已进入临床后期,后续开发成本的确定性较高,武田承担60%后也能缓解信达的现金流压力。 本次交易的另一大亮点也与共同开发模式直接挂钩,因为信达生物获得了在美国市场与武田共同商业化IBI363的权利,这使其有望成为继百济神州之后第二家在美国拥有团队直接参与创新药销售的中国生物医药公司。这标志着中国药企出海从简单的权益授权,迈向了更深层次的、建立在自身商业化能力基础上的国际合作阶段。 回顾信达生物2025年中期财报,其营收达到59.5 亿元,同比增长50.6%,国际财务报告标准下盈利8.34 亿元,现金流状况持续改善。当前信达生物的市销率约为11倍,而创新药另一大巨头百济神州(688235.SH; 6160.HK; ONC.US)的市销率约为7.5倍,显示前者已得到较高溢价。当12亿美元的首付款落地,信达生物的财务实力将得到极大增强,为其他管线的研发和自身的商业化建设提供充足“弹药”。…

简讯:中兴通讯第三季净利大减87%

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第三季度收入达289.67亿元(40.8亿美元),同比增长5.11%;但净利润仅2.64亿元,按年大跌87.84%。 前三季度计,收入总额达1,005.2亿元,同比增长11.63%,净利润降至53.22亿元,按年下滑32.69%。期间营业成本大增30.08%至698.11亿元,增速远高于收入增幅。 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按年减少77.9%至17.77亿元,主要因购买商品、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报268.01亿元,按年减少15%。 中兴通讯A股周三低开7.9%,至中午休市报45.95元,跌6.96%。香港股市周三因公众假期休市。该股在深证及港股在过去六个月均上涨近5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