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数据中心运营商将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筹集5.8亿美元资金,成为最新一家借助积极市场情绪融资的海外上市中国公司

重点:

  • 万国数据将通过发行7年期可转换债券筹集5.8亿美元,转换价格仅比其最近的交易价高出16.7%
  • 这家数据中心运营商将把这笔资金用于在国内和东南亚的大举扩张

阳歌

万国数据控股有限公司(GDS.US; 9698.HK)成为最新一家加入海外上市中国企业融资潮的公司,抓住股价反弹的良好时机。这家数据中心运营商周三称,将通过发行期限相对较长的7年期可转换债券,筹集5.8亿美元的资金。

这次和万国数据近一年前的发债颇为类似,当时它也是通过发行7年期的可转债筹集了6.2亿美元。但也有一些重大的不同,最明显的在于现在和一年前的宏观环境。

尤其是,在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胀而进行了一系列激进加息后,现在的利率远高于一年前。公告显示,该公司最新这批债券的年利率为4.5%。相比之下,它一年前发行的可转债利率仅为0.25%。

另一个重要的不同,是对海外上市中概股情绪的巨变。去年这个时候,这些股票还是投资者的弃儿,受困于投资者对国内监管打击和中美证券监管机构争端的担忧。但现在,这两个问题现在基本都已经解决了,引发这批此前备受打击的股票从10月底开始上演大反弹行情。

过去两周,这批股票重获投资者青睐,在急于利用不断改善的市场情绪的海外上市中国企业中引发了一波融资潮。

本周早些时候,我们写过其中两笔最新交易,包括电商软件开发商微盟(2013.HK)通过配售新股筹资16亿港元(14.4亿元),华住集团(HTHT.US; 1179.HK)则配股筹资2.6亿美元。其他加入这股融资潮的公司,还有在香港上市的锦欣生殖(1951.HK),它宣布拟筹资12亿港元。

在这个越来越长的新融资企业名单中,万国数据是唯一一家发行债券,而并非新股的公司。不难理解为什么其他所有企业都选择了发行新股,因为当前的高利率会让债券发行方承担相当高的成本。万国数据选择发行可转债,可能是因为它更像一家增长相对较低的公用事业公司,其股票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及其他同样在融资的公司。

该公司去年三季度营收仅增长14.9%至24亿元,并预计去年全年营收增长约19%。虽然这些数字也还不错,尤其是考虑到去年因为频繁的疫情暴发导致国内环境不佳,但想到万国数据正在国内和东南亚大举扩张,意图成为一家大型区域性数据中心运营商,这些数字看上去就不是太令人兴奋了。

万国数据的最新季报显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其拥有510,511平方米数据中心空间,同比增加12.4%。目前在建的还有182,355平方米,这将让其总面积增加超过三分之一。

持续亏损

归根结底,万国数据三季度的净亏损从前一年的3.01亿元扩大到3.4亿元,分析机构预计今年亏损将大致保持不变,因为它在扩张上投入了大量资金。

在该公司最新一轮的融资中,新债券的转换价格为24.5美元。这与该公司美国存托股票(ADS)在公告发布前最后20个交易日的价格相比,仅有16.7%的小幅溢价。这基本上意味着,该股在未来7年内只需要上涨16.7%,购买这些最新债券的投资者就能获利。

即便如此,一年前发行的7年期债券转换价格为50美元,与当时的股价相比也有16%的溢价。但以该股23.51美元的最新收盘价计算,该股需要上涨一倍以上,才能超过去年债券的转换价格。由此可见,万国数据的股价在过去一年中下跌多么严重,尽管它的股价已从10月底的低位上涨了近两倍。

投资者对最新一轮融资并没有表现出太大兴趣,万国数据在纽约上市的ADS周三在该计划宣布后下跌7.6%。不过,周四的反弹已经收复了大部分损失。

老实说,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与两个主要竞争对手秦淮数据(CD.US)和世纪互联(VNET.US)相比,它似乎正在赢得投资者的青睐。它们是中国最大的三家民营数据中心运营商,数据中心既用于数据存储,也用于托管云服务。由于中国政府专注于建设数字经济,这类高科技基础设施在中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由于增长较快,包括去年三季度收入猛增62%,秦淮数据一直在该群体当中最受投资者青睐。它也是三家公司中唯一盈利的一家,由美国私募股权巨头贝恩控制的秦淮数据目前的市销率为5.1倍,而万国数据的市销率为3.4倍,不被人看好的世纪互联的市销率仅有0.94倍。

但在过去一年里,秦淮数据与万国数据之间的差距已大幅缩小,因为在最近的反弹中,后者的股价上涨速度远远快于前者。这可能表明投资者终于对万国数据及其积极的扩张战略产生了兴趣,尽管这意味着该公司可能会继续亏损,在可预见的未来,它需要通过新的融资为增长提供资金。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HKEx has big IPO year

中企弃纽约转香江 上半年港新股市场热爆

今年上半年,累计有44家企业在港交所上市,期内募集资金136亿美元,占全球上市募资总额的四分一 重点: 按上半年全球新股市场募资额统计,香港以136亿美元领跑,同期中国企业纽约上市募资总额仅为8.41亿美元 中美贸易摩擦放弃赴美上市、叠加A股上市遇阻之际,港交所出台政策吸引中资企业 阳歌 经历此前三年的沉寂后,渴求资金的中资企业争相赴港上市,助力香港今年上半年成为全球领跑的新股市场,独占全球新股募资总额四分之一。A股上市公司赴港双重上市(A+H)成为香港新股市场热爆的主要推手,这些公司在寻求资金的同时,寄望提升国际影响力。 与此同时,随着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很多原本可能选择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今年基本打消念头。上半年,仅奶茶连锁品牌霸王茶姬(CHA.US)4月登陆美股,募资逾4亿美元。然而,其“战果”被电动车制造商极氪(ZK.US)的私有化抵消。仅仅一年前,极氪在纽交所上市时募资额达4.41亿美元。 若上述趋势延续,今年确有可能成为2021年以来,香港新股上市最繁荣的一年,且创下近十年新股募资规模次高纪录。 普华永道本周发布的报告显示,上半年港交所有44宗成功上市个案,合计集资1,071亿港元(136亿美元),同比大增7倍。安永6月发布的类似报告指出,上半年香港新股上市募资额占全球新股募资总额的24%。 两份报告均认为,香港市场增长势头有望延续至下半年。普华永道预测,今年全年,港交所新股募资总额将突破2,000亿港元。 安永发现,尽管赴美上市的新股数量增加44%至36宗,募资额却大跌62%至8.41亿美元。可见募资额达1亿美元或以上的中资大型上市个案,在美渐稀缺,当前赴美上市多为募资额2,000万美元或以下的小项目。 赴港上市趋势日益增强,今年上半年,中国证监会批准30家中企赴港上市,数量较批准纳斯达克上市的12家企业逾倍。所有此类境外上市,均需在中国证监会备案。 中国证监会受理的境外上市备案申请呈现类似倾向,目前证监会受理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申请达183宗,其中126家企业赴港上市,仅42家瞄准纳斯达克,后者均未聘请顶尖投行,表明其中绝大多数或全部募资额或不超过2,000万美元。 多重政策因素 多重政策因素驱动香港新股市场的盛景,首先是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使中企放弃选择美国上市,部分美国政客甚至主张,把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悉数摘牌。 另一方面,中国的顾虑在于若企业赴美上市,中企持有的大量个人及客户数据恐被美国政府获取,上述忧虑引发网约车龙头滴滴出行2021年被强制从纽交所退市。 类似顾虑亦影响快时尚巨头Shein的上市前景,公司原计划登陆纽约,因遭遇美国政府政治阻挠而放弃,后转向伦敦市场。然而,上月再度搁置计划,报道称因中国证监会倾向该公司赴港上市。 此外,中国为提振A股市场,限制沪深新股发行数量,客观上加剧企业赴港上市潮。内地投资者情绪低迷可见一斑,上证综合指数年内仅上涨6%,大幅落后恒生指数的23%涨幅。 中美政治摩擦、中方对数据的安全顾虑,以及对A股上市数量存在限制,港交所多措并举增强市场吸引力。今年5月,推出特专科技企业上市通道,降低早期专业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门槛;去年10月颁布新规,便利沪深A股上市企业赴港双重上市,香港市场对国际投资者更为开放。 今年上半年,最大规模的新股上市潮正源于此类双重上市。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3750.HK;300750.SZ)通过在港上市募资约46亿美元,与其A股上市地位形成互补。 霸王茶姬虽因赴美上市在同行中脱颖而出,但今年上半年其数个主要竞争对手赴港上市亦引人瞩目,茶饮连锁龙头蜜雪冰城(2097.HK)募资4.4亿美元。 今年上半年,随着金价飙升至历史高位,黄金概念股的上市同样受到追捧。2月,赤峰黄金(6693.HK)港股上市募资4.19亿美元。此轮黄金热潮或将引爆下半年又一大型上市项目,紫金矿业(2899.HK)本周提交初步申请文件,拟分拆旗下紫金黄金国际独立上市。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多点数智准备申请稳定币牌照

零售软件服务提供商多点数智有限公司(2586.HK)周四公告,公司正在筹备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并已通过公开市场HashKey Exchange购买比特币,其资金来源为本公司现有的现金储备。 公司称,已于今年2月与HashKey Group签署战略合作协定,公司将在HashKey Exchange开设交易帐户,双方将围绕数字资产交易、Web3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区块链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探索推出包括稳定币支付在内的技术服务,并推动稳定币在零售支付场景中的广泛应用。 消息公布后,周四多点数智股价一度升近九成,收市报11.14港元,涨23%,成交额达18亿港元(2.3亿美元)。公司去年底以每股30.21港元上市,首日挂牌暴跌54%至13.8港元,之后股价持续下滑,最低见4.78港元,目前股价虽有回升,仍较上市价下跌63%,市值由上市首日最高的270亿元,跌至目前约100亿港元。 多点数智主要为零售行业提供云基础数字零售SaaS平台服务,但其客户高度集中,近九成业务来自大股东张文中的物美集团系内公司。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Qiyunshan makes jujube oil

齐云山食品冲刺港股 能否挑动投资者的“味蕾”?

总部位于江西的齐云山食品,在南酸枣市场的份额达32%,是最新一家申请在香港上市的中国零食制造商 重点: 齐云山食品成为过去三个月内第二家申请港股上市的果类零食制造商 营收增长37%、利润同比翻倍之际,公司称现有产能已达上限,计划将上市募集资金用于业务扩张 谭英 果类零食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数量不多但持续增加的制造商,期待自家的股票也能赢得投资者青睐。 继溜溜果园今年4月一马当先后,江西齐云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周也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齐云山食品营收规模仅为溜溜果园的三分之一,其IPO募资额可能相对保守,但亮眼的业绩增长仍对投资者具备吸引力。 两家企业皆有意效仿卫龙美味(9985.HK)的成功路径,这家以辣条闻名的零食生产商自2022年上市后股价表现亮眼,迄今累计上涨35%,当前市盈率为29倍,市值高达350亿港元(约合45亿美元)。参照卫龙的估值水平,齐云山食品的估值约为15.4亿元。 尽管规模较小且深耕酸枣这一细分零食领域,但在中国消费者日益追求健康零食替代品的趋势下,齐云山食品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申请文件显示,齐云山食品去年营收同比跃升37%至3.39亿元(约4,730万美元),净利润5,310万元,较2023年的2,370万元翻倍有余。去年毛利率达48.4%,亦表现亮丽。公司将业绩强劲增长归因于新增重要客户,以及线下经销商从2023年的162家增至去年的199家。 销售网络虽主要覆盖华东及华南地区,齐云山食品占据中国南酸枣零食市场32.4%的份额,该细分领域去年规模为18.8亿元。申请文件援引第三方数据显示,这家公司以0.6%的市占率,位列中国果类零食制造商第九位,该领域去年总产值达995亿元。 2019年至2024年,中国枣类零食板块年均增速达13.7%,远超果类零食整体市场8.5%的年均增速。去年中国零食行业规模达1.34万亿元,前两者均显著高于整体行业的4.4%年均增长率,凸显健康消费理念下,果类零食日益受到追捧。 当然,国外也有多种枣类,但将其作为果类零食用的习惯颇具中国特色。齐云山食品聚焦的崇义南酸枣,其鲜果口感酸甜,尺寸近似小李子。 海外研究机构如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将枣类誉为“超级食物”,原因是其富含抗氧化剂和维生素C。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枣类药材常用于治疗焦虑及失眠。 筹资扩产能 齐云山食品从个体农户采购原料,而非自建果园。近三年,当地农户平均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4元水平。公司的销售渠道仍以线下为主,但在天猫、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设有旗舰店。 公司拟将部分上市募资用于搭建电商及线上推广,同时扩大产能,以满足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去年11至12月,齐云山食品位于江西崇义的唯一生产基地已满负荷。为应对需求增长,公司计划将年产能提升45.5%至16,000吨(约为去年8,348吨产量的一倍)。鉴于枣类的采收期集中在8至12月,且原料需预存后加工,配套冷库扩容也在规划中。 在申请文件中,齐云山食品表示:“若产品需求持续攀升,现有产能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制约公司发展潜力”。 这家企业的历史久远,1979年前身工厂成立,1990年获批使用当地名山“齐云山”注册商标。实际控制人为刘志高、刘继延兄弟两人,以及朱方永。 公司改制前为集体所有制企业,1990年代末,由51名职工购得资产,与一家香港公司组建合资公司。2022年,香港公司将股权转让给由11名自然人(含6名核心管理层股东)持有的有限合伙企业。为筹备上市,齐云山今年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结束数年低迷,香港新股市场重拾活力,齐云山食品与溜溜果园加入赴港上市企业行列。今年上半年,港股新股上市募资额达135亿美元,同比激增7倍,使香港成为同期全球规模最大IPO市场。 这一趋势既源于中企因地缘政治因素放弃纽约,转道香港上市,也因中国证监会调控沪深A股上市步伐,重点优先支持新能源、半导体等战略新兴产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淘宝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即时零售平台“淘宝闪购”周三宣布,启动总额达500亿元(69.76亿美元)的补贴计划,为期12个月,将直接补贴消费者与商家,借此加速推动大消费平台建设与服务升级。 在商家端,淘宝闪购推出店铺补贴、商品补贴、配送补贴与免佣减佣等措施,保障利润空间、促进订单成长;在消费者端,则透过大额红包、免单卡与官方补贴一口价商品等方式,强化购物吸引力。 淘宝闪购自5月上线以来成长迅速,官方指出目前日订单已突破6,000万单,并带动全国店家订单量月增逾100%。部分地区餐饮商家营业额较前一季翻倍成长,零售与花类商家亦明显受惠,吸引大量新客。另外,中国整体即时零售市场日订单亦从1亿单增长至1.6亿单,显示竞争正持续升温。 阿里巴巴港股周三逆市跌0.4%,报109.4元,美股则跌2.86%,报110.71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