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小米集团被印度政府以非法汇款为由,一度扣押总值约48亿元资产,加上旗下手机App之前被下架,反映曾经被中资手机商趋之若鹜的印度市场,正面临重大经营风险

重点:

  • 小米被印度执法当局指控非法汇款,公司则澄清在当地的一切经营活动均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 公司的手机App遭印度政府下架,线上广告收入恐蒙受损失。有分析认为,小米可能会将焦点重新放回中国市场

罗小芹

一宗平淡无奇的知识产权版税纠纷,竟演变成扣押巨额资产的重大事件。

中国手机生产商小米集团(1810.HK)最近被印度执法部门指控,其子公司小米印度“以特许权使用费为幌子”误导银行进行非法汇款,涉嫌违反《外汇法》;虽然公司强调只是正常商业行为,但仍一度被对方扣押当地价值555.13亿卢比(约48亿元)资产。此外,在2020年中印发生边境冲突后,印度社会对中国企业于当地经营生意的看法偏向负面,令人更关注印度政府会否加强对当地中资企业的监控力度。

小米回应称,其印度公司所有运营活动都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向银行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和账单合法且真实,均用于公司印度版本产品使用的授权技术和知识产权,并透露会与当地政府保持紧密合作,以澄清任何误会。据最新消息指出,印度卡纳塔克邦最高法院宣布暂缓对小米资产的扣押,以支付员工薪金等日常开支,直至5月 12日开庭续审。

版税争议要从去年印度税务情报局(税局)针对当地手机制造商进行查税一事说起,小米2021年度的最新财报亦对查税行动作出披露,截至财报的发布日(3月22日),小米印度尚未获税局通知有关查税结果,无法确定事件的影响,因此去年公司未为潜在或有损失计提任何拨备,但认为对其去年度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不会有重大影响。

市占率下滑

盈立证券研究部总监陈伟聪表示,单从媒体报道及小米回应来看,暂时难以判断事件的严重性,以及小米会蒙受多少损失,但他承认小米在印度市场的表现非一帆风顺,面对其他手机制商的威胁,近年市占率正逐年下滑。

小米于2014年进军印度市场,当时正值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转趋激烈,当时小米希望开辟中国市场以外的第二战线,凭借高性价比建立“本土化”的生产链,加上营销策略得宜,小米很快在2018年成功取代三星,成为当地智能手机市场一哥,市占率曾高达三成多。

随着愈来愈多手机制造商加入竞争,据市场调查机构IDC的数据,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机的市占率由2020年约27.4%降至去年的25.1%,今年首季更进一步降至23.3%。

过去多年,小米一直对国际化战略引以为傲,在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出货量排名前五,去年度包括印度及欧洲等境外地区的收入达1,636亿元,增长33.7%,占总收入达49.8%。但回顾去年第四季,更具印度特色的中国品牌realme后劲凌厉,市占率攀升至18.8%进占第二,反映小米已遇上新的强大对手。

这并非小米的唯一负面消息,自从中印发生边境冲突,印度政府至今已把超过一百个中国手机App下架,当中包括小米手机预载的浏览器,面对左右夹攻,印度市场对小米而言,看来已像食之无味的鸡肋。

削广告收入

陈伟聪指出,小米在印度的App被下架,将损失线上广告收入,由于小米手机销售利润不高,要靠互联网收入帮补,如果印度互联网业务受阻,小米可能会将焦点重新放回中国市场。

小米股价去年6月初高见30.45港元,但去年中开始江河日下,即使3月底发布优于市场预期的年度业绩,仍未能阻止跌势,截至本周四收报10.36港元,比高位累跌66%。此外,公司遭券商看淡,除了因为第四季业绩欠佳、以及互联网业务增长动力放缓外,外界也担忧小米在电动车的投资能否取得回报。

去年度小米总营收上升33.5%至3,283亿元,经调整后(Non-GAAP)净利润为220.4亿元,大增69.5%,但单看第四季却是另一回事。公司季内营收为856亿元,仅增长21.4%,经调整后(Non-GAAP)净利润44.7亿元,增长放缓至39.6%。

如果分析毛利结构,去年度智能手机毛利率约11.9%、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的毛利率约13.1%,互联网服务的毛利率则高达74.1%,足以显示印度政府将小米App下架,将对公司盈利表现带来重大打击。

电动车业务方面,小米去年财报仅披露自2021年3月宣布造车计划以来,该板块的进展超过预期,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1,000人,预计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陈伟聪指出,小米提供的电动车资料不多,令人担心未来公司将如何开展相关业务,这是他不看好小米股价的重要因素,认为短期难以重返15港元水平。

估值方面,以经调整后(Non-GAAP)净利润计算,小米的市盈率约10.7倍;至于近年因旗舰手机需求减少而受困扰的韩国三星电子,市盈率则为10.4倍,两者均远低于全球手机巨擎苹果公司(AAPL.US)的21.4倍预测市盈率。从估值之差距,看来已足够说明投资者对小米前景抱持较保守的看法。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传Shein拟将总部迁回中国 为赴港上市铺路

在美国与英国的上市计划遇阻后,快时尚电商平台Shein据报考虑将总部从新加坡迁回中国,以争取监管部门对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批准。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表示,目前注册于新加坡的Shein已就其在中国设立母公司的事宜咨询律师。他们表示,目前讨论尚处初步阶段,Shein无法保证一定会推进这一举措。 Shein于南京成立,至2021年才将总部迁至新加坡,以标榜自己为全球性公司,尝试淡化其来自中国。此前,在未获得纽约及伦敦上市的监管批准后,Shein传出已透过保密途径提出赴港上市申请。 不过,虽然总部不在中国,但公司仍然受到内地监管机构的监督,因为中证监要求所有与国家有实质联系的公司,即使不是在内地注册成立的公司,在任何地方上市前都需要通过审查。 Shein此举可能有助其获得内地监管机构批准,部分原因是内地当局可以向 Shein的收入征税。迁册亦可以让当局对Shein的庞大数据库,实施更大的监督。自2023年起,内地当局要求企业在海外上市前,接受数据安全审查。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手游亏损持续 中期料蚀6.5亿元

游戏运营商中手游科技集团有限公司(0302.HK)周二发盈警,预告截至今年6月底止,将亏损不多于6.5亿元,去年同期则录得亏损2.41亿元。 公司指出,虽然海外业务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但自研的旗舰游戏《仙剑世界》自今年2月发行后,表现未如理想,使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减少4成。另外,要为部分尚未上线游戏的预付版权金进行撇销,而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又增加。至于期内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也大幅增加,产生较多推广费用。 中手游周三开盘跌14%至0.54港元,过去一年股价下跌逾5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right Smart is a brokerage

监管机构半途拦路 蚂蚁收购耀才遇暗涌

耀才证券称蚂蚁集团的收购正按计划推进,但媒体报道交易可能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审查 重点: 耀才出售股权予蚂蚁集团一事,有媒体报道交易面临审查,耀才回应说正按计划推进 中国监管机构已加强对蚂蚁集团的监管,包括2020年叫停其上市计划后,强制公司进行重大整改   梁武仁 被龙头企业收购,能为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益处,使其即时获取母公司的丰富资源与人脉。不过,这也是高风险之举,因巨型收购方有时会引发政府监管机构之间的紧张关系。 随着被蚂蚁集团收购的计划阴云密布,香港券商耀才证券金融集团有限公司(1428.HK)正汲取这一教训。 交易于今年4月首次公布,蚂蚁集团同意以28.1亿港元(3.59亿美元)向耀才主席收购50.55%股权。当时,交易未显争议且推进顺利。直至上周四,《华尔街日报》报道因更多内地监管部门考虑介入审查,交易可能受阻。次日,耀才股价大跌,盘中市值蒸发逾四分之一。 当日,这家券商紧急发布声明称交易正按计划推进。公司股价虽有所回升,但当日收盘仍下跌约8%。本周一持续下探的走势,显示投资者对交易前景仍疑虑。 《华尔街日报》未明确说明监管审查趋严的具体原因。然而,蚂蚁集团与监管机构的龃龉早有先例。2020年末,监管机构临门一脚叫停其沪港两地逾300亿美元的上市计划,本将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股上市戛然而止。 事件急转直下,令投资者试图厘清原委,有报道称蚂蚁集团与监管部门在上市筹备期已生龃龉。就在股票即将上市交易数日前,监管机构约谈多名高管及持股蚂蚁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上交所决定暂缓其上市,要求蚂蚁进一步解释其业务对金融科技监管环境的影响。同期,央行亦发布网络小贷新规草案,该领域正是蚂蚁的核心业务。 在蚂蚁完成上市定价后,马云在上海举行的一场峰会发表看似批评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的言论。他说中国的金融和监管体系阻碍了创新,强调需要利用技术将金融服务扩展到小企业和个人。 “我们今天有责任去建立一个真正属于未来、属于年轻人和下一代、属于这个时代的金融体系。全球的金融体系必须改革。”此番高调表态引发哗然,在商界领袖大多刻意回避公开批评监管者中尤显突兀。 被迫整改 上市折戟不久,蚂蚁集团被迫启动重大整改,实质承接了马云此前呼吁的金融改革方向。该公司正推进重组为接受更严格监管及要求的金融控股公司,其金融控股公司牌照申请至今悬而未决。 市场普遍认为,监管机构对蚂蚁集团采取强硬立场,旨在遏制其扩张势头,防范其对金融体系构成潜在风险,此模式类似早年对P2P网贷的监管整顿。 蚂蚁集团试图借收购耀才进军证券业。鉴于其重组尚在进行,且金融控股公司牌照仍未获批,此时拓展业务范围的尝试恐难获监管认可。 蚂蚁集团现有业务版图涵盖支付宝数字支付、信贷撮合、财富管理和保险等领域。整改中已分拆部分业务,独立运营主体包括注册于新加坡的海外分支蚂蚁国际,据报道后者正考虑赴港单独上市。 简言之,蚂蚁当下正值多事之秋,若耀才收购案因监管升级陷入僵局,亦不足为奇。 即便经历上周抛售,耀才今年截至目前股价仍飙涨逾400%。部分涨幅源于港股大市回暖,恒生指数年内累计上涨28%。 截至3月的最新财年,耀才营收同比增长7%至9.72亿港元(1.25亿美元),其中经纪佣金收入增长14.5%至5.11亿港元,净利润攀升11%至6.18亿港元,对应64%的丰厚净利率。 耀才目前市盈率达33倍,高于专注香港市场的头部券商富途控股(FUTU.US)的29倍,也领先于立足新加坡、计划在港扩张的老虎证券(TIGR.US)的24倍。当前估值显示,蚂蚁集团的收购价颇具性价比。借助其雄厚的资源优势,耀才有望从富途等同业手中夺取市场份额,甚至进军全球其他市场。 但若未能获得中国监管机构放行,一切皆为虚妄。能否获批及何时获批仍是重大未知数,这不仅使蚂蚁的海外雄心蒙尘,更对其未来开展重大并购的能力投下阴影。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gora does infrastructure

简讯:中国业务拖累 声网二季度收入持平

实时互动技术服务商声网(API.US)周一报告称,二季度营收同比持平,主要是其全球业务超越下滑的中国业务,成公司最大营收来源。 声网报告称,二季度营收达3,43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微增0.1%。其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7%,达1,820万美元;声网中国业务收入下滑12.4%至1.16亿元。公司国际业务活跃客户数同比增长12.4%,增至1,880家;中国业务活跃客户数微增1.4%,达到1,997家。 二季度实现盈利150万美元,标志着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盈利。声网预计三季度营收将在3,400万至3,600万美元间,意味同比增幅处于7.6%至13.9%。 声网股价于报告发布后次日(周二)下跌7.8%,收于每股3.67美元;年内股价累计跌幅达13%。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