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HK
Sunac China

由于销售业绩不如预期,近年积极偿债的融创中国再度遭遇危机

重点:

  • 公司不排除对境外债进行二次重组
  • 2024年累计合同销售金额471.4亿元,同比下降44%

  

李世达

新年伊始,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1918.HK)再度遭遇清盘危机,提醒了人们房地产市场的寒冬还远未过去。

融创中国近日发布公告,收到中国信达(1359.HK)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的清盘呈请,涉及未偿还贷款本金总额3,000万美元及应计利息,将于3月19日举行聆讯。消息公布后,融创中国股价大泻25.7%,自2024年10月以来累跌超65%。

这已是融创第二次面临清盘危机。2022年5月,融创公开承认无法按期支付四笔美元债的利息,成为公司陷入债务违约泥潭的开端。持有本金2,200万美元及应计利息的优先票据债权人陈淮军提出清盘呈请,但双方后来达成协议,该呈请于2023年6月被撤销。

对于最新的清盘呈请,融创表示将采取法律措施坚决反对,并强调这一事件不会对公司营运造成实质性影响,同时正在积极与呈请人沟通,争取尽快达成解决方案。

根据债券受托管理人国泰君安最新公布的报告,2024年11月,融创房地产新增到期未偿付借款本金32.36亿元,截至2024年11月30日,到期未偿付借款本金为1,155亿元。其中,银行贷款逾期234.15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逾期741.09亿元,其他有息债务逾期178.60亿元。

境外债方面,目前存续境外债务共有24笔,余额为74.5亿美元,其中,2025年9月30日到期的债券共有3笔,余额为15.7亿美元。

相较整体庞大的债务,信达追讨的款项只算小数目,但对已为还债疲于奔命的融创中国来说,这或许是压垮骆驼的稻草。

境内债二次重组过关

过去一段时间,融创一边保交楼一边和境内境外的债权人协商。融创已算是最早一批达成重组协议的房企,但由于销售业绩与经营恢复不及预期,境内境外债都面临二次重组。

去年11月,融创提交了境内债务二次重组方案,涉及10笔债券,总面值154亿元,化债比例超过50%。近日,10笔境内债重组已全部获得持有人同意,境内债部分可说是成功拆弹。

但境外债方面就不是那么乐观。据媒体报道,融创已通知部分债权人,可能无法按期兑付2025年9月到期的美元债。融创“急内不急外”,相信是让信达决定入禀法院的原因。

融创坦言,此次清盘呈请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其他债权人要求加速偿还债务或采取强制措施,预计公司将无法在履行其他境外付款义务,不排除进一步寻求更全面的境外债务综合解决方案。据媒体报道,公司计划最快在今年3月初公布新的重组计划。

想尽办法回血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政府已经为救助楼市推出包括降息等多项举措,然而经济复苏缓慢,消费者信心疲软,房企也很难直接受惠于目前的支持性政策。

根据融创2024年12月发布的未经审核营运数据,2024年累计合同销售金额仅为471.4亿元,同比下降44%,显然低于预期。不过也不是全然没有好消息,融创与中信及新湖集团合作发展的上海黄浦区项目“上海壹号院”近日进行次轮销售,当日销售额达到66亿元,第三批单位预期会于今年春季开展销售。

此外,公司也积极出售资产。过去一年,融创出售了武汉甘露山文创城35%股权、无锡融创茂配套酒店、石家庄中央商务区项目80%股权,并在去年12月出售大热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46.67%股权,进帐约1.73亿元。去年10月融创中国还折让两成价格配售最多4.89亿股股份,筹资12亿港元用于还债。

此外,融创中国又于去年12月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对万达集团发起仲裁,索要95亿元的战略投资回购款。不过万达认为有关要求并无合约依据,对通过仲裁有信心。

融创显然已考虑了所有能够“回血”的可能,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究竟何时才能复苏。

去年上半年,融创房屋交付量按年下滑了51%。资金短缺势必影响保交楼的成效,债务的纷扰也会让消费者缺乏信心,形成恶性循环。彭博分析师直言,若中国楼市销售没有根本性复苏,融创的债务方案可能是“徒劳”的。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澜沧古茶折让16%配股筹5,904万港元

茶商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6911.HK)周日公告,拟配售合共2,400万股H股,占扩大后已发行股份总额16%,每股认购价2.46港元,较上周五收市价2.95元折让16.61%,集资5,904万元(752万美元)。 公司表示,因应集团的资本需求和业务发展所需,此次配股可为集团补充营运资金,巩固集团的财务状况,预期款项净额约5,804万元,将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澜沧古茶2023年底上市后风波不断,去年中期盈利大幅倒退,年底更换核数师,不再任用罗兵咸永道。今年初因经营理念不合,原总经理兼执行董事王娟去职,又因未能如期刊发去年度业绩,从4月1日停牌至7月2日。 根据公司6月底公布的去年度业绩,公司去年录得亏损3.08亿元,上年度同期为纯利8,008万元。 澜沧古茶周一平开,至中午休市报3.13港元,升6.1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周杰伦抖音开帐号 巨星传奇即高位汲水

天王巨星周杰伦母亲控股的巨星传奇集团有限公司(6683.HK)上周五公布,将配售3752.45万股新股,占扩大已发行股份的4.18%,每股作价9.13港元,较上周五收市11.4港元,折让近20%。 集资共3.4亿港元,约1.24亿港元用于扩展零售渠道网络、约4,020万港元用于开发IP实体店,约6,000万港元作IP投流费、2,200万港元用于投资文娱体育设施,4,560万港元用于IP展览,余下作一般营运资金。 此次配股有一定步署,本月初周杰伦在抖音开设「周同学」的官方帐号,巨星传奇股价即日暴升近倍,升破10港元报至12.44港元,市值破百亿港元。当股价在高位时乘势配股,虽大幅折让近两成,但配售前股价实际较月初股价已升逾倍。 周一巨星传奇开盘跌3.4%至11港元,随后止跌回稳上升。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老铺黄金品牌影响力提升推动利润猛增

珠宝零售商老铺黄金股份有限公司(6181.HK)周日公告称,随着品牌认知度持续提升,上半年收入与利润均增长逾两倍。 公告显示,公司预计当期营收达120亿元至125亿元,同比增幅达241%至255%;净利润22.3亿元至22.8亿元,同比增长279%至288%。 公司将强劲增长归因于品牌影响力提升,包括专注于工艺与珠宝设计的产品策略,相较注重黄金原料价值的传统金店形成差异化优势。公司补充说明,近期门店与渠道拓展虽非上半年增长主因,但预计将在下半年产生增量贡献。 周一早盘老铺黄金股价上涨后即回调,早盘跌3.6%报737港元,年内累计涨幅已逾两倍。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ts Hong Kong listing advancing, will investors drink up Bama Tea shares?

拿到上市入场券 八马茶业卖点在哪?

经过先后三次申请上市受挫的八马茶业,终获中证监的备案通知,意味在港上市已跨进一大步 重点: 公司1月申请香港上市的文件刚过期 市场料公司快将重交上市申请,今年将可顺利在港敲锣 刘智恒 这边厢港交所上市申请已过期,那边厢中证监开绿灯,对于三度冲刺上市的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总是喜大于悲,虽然申请香港上市要重新递表,但得到中证监的通过,要通过港交所似乎没什么悬念,或许可说只属一步之遥。 据中国证监会网上公布,已向八马茶业境外上市及境内股份全流通发出备案通知,公司将发行不超过约2,913万股在港交所上市。同时,106位股东所持近4,399万股,可转为境外上市股份。 八马茶业属内地知名品牌,常以300年老字号自居,登上该公司网页看,一段镀金的历史即刻展现眼前。话说1742年时,福建名臣王士让向乾隆皇帝献上一味茶,皇帝用后大为赞赏,赐名为 “铁观音”,王士让因而被称为铁观音的祖师爷。 自称王士让家族第十三代传人的王文礼及王文彬兄弟,于1997年创立八马茶业,当中龙头产品就是铁观音,并销售茶具、茶桌及茶食等产品。 王氏兄弟为八马茶业镀上金漆品牌,不但历史悠久,名字更是皇上御赐。事实究竟是营销手法还是真有其事,孰真孰假不知道,就当一个故事听,反正我们回不到300年前去求证。 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不过,八马茶业的上市之路确实诸多波折。公司曾于新三板挂牌,但于2018年退市,后将目光投向深圳创业板,2021年递交申请,却在2022年撤回。随即又申请主板上市,到2023年又再终止。 内地上市折戟沉沙,今年就赴香港申请上市,引来投资者注意,这家顶着乾隆皇帝光环的八马茶业,又是否值得投资? 根据年初公司的上市申请文件,2023年收入21.2亿元,按年增长16.8%,纯利升9%至2.06亿元。去年首三季度,收入16.47亿元,同比升近1%,纯利2.08亿元,增长5.8%。但最新的资料未有,暂时未知具体情况,但去年首三季盈利增速有放缓态势。 加盟模式的问题 然而,公司的商业模式就引来投资者担心。截至去年9月,门店总数达3,498家,当中加盟店占比达92%,整个公司五成收入的来自加盟店。 加盟模式最大问题是如何管理好加盟商,搞不好,对公司的经营及品牌有颇大影响。问题严重时,随时涉及消费者诉讼或食品安全事故相关诉讼。在黑猫投诉平台,时不时有消费者投诉,在饮用时喝到虫子、或茶叶泡完发蓝等问题,至于投诉个别门店服务,也时有出现。更曾出现部分加盟商,将质劣的茶业混入高端产品混卖,从而谋取暴利。 此外,公司2021年申请创业板上市时,深交所曾三查询,要公司解释加盟商的备货周期,进货与销货量是否匹配,有没有存在压货情况。 代工质量与关联交易 另外,八马茶业一直标榜是百年老字号,皇帝御用茶,但原来有相当产品靠第三方代工。人们会认为既然你的卖点是承袭自300年前的金漆招牌,理应有独特技术来生产自家产品,为何部分产品由外面代工而生,那与公司所宣扬的“承传”有点不一致。 代工也引起质量的监控, 2017年,公司产品曾因质量问题被央视节目批评其乌龙茶样品质量较差,污染物超标等。 内地市场也指出,八马茶业的部分业务,是来自姻亲关系的富豪。如七匹狼持有八马茶业2.61%股份,安踏系企业在采购茶叶方面就与王家有关联的交易,江苏高力控股与八马茶业在供应链上有合作。而所有这些企业,都是八马茶业的亲家。公司于2022年申请主板上市时,中证监曾重点关注该类关联交易。 过去大半年,香港股市扭转之前颓势,茶饮赛道人潮汹涌,然而茶叶赛道就乏人问津,板块股份每天成交寥寥可数,茶叶始终没有性感的故事去包装,现时上市的澜沧古茶(6911.HK),以及相类的英记茶庄(8241.HK),仍处于亏损状况,八马茶业虽有盈利可言,但未见亮丽前景,在港上市暂时似缺乏卖点。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