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m Jai going overseas

破市场困局 谭仔拓海外商机

港人北上消费及内地市场经济放缓,令香港米线一哥开始寻求更多海外机会。 重点: 谭仔减缓内地扩张步伐,将目光瞄准澳洲、菲律宾等海外市场 获独家经营母企旗下日式乌冬品牌“丸龟制面”,开拓米线以外新版图       李世达 经历疫情寒冬,香港餐饮业迎来复苏。但受到港人北上消费及内地经济放缓等影响,香港米线第一品牌“谭仔米线”正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独创麻辣口味云南米线的谭仔,是许多港人心中“平靓正”的代表。特色汤头加上首创十种辣度选择,还有多种精美配菜,30多港元低消费便可享受“私人订制”,是谭仔米线1997年创立以来经久不衰的卖点。 从最初的家族经营,到后来兄弟分家成“谭仔云南米线”与“谭仔三哥米线”两个品牌,2017年被日本乌冬面品牌东利多(Toridoll)一并收购,于2021年在香港上市,飘香20多年的谭仔米线开始走向海外市场寻求新增长。 复苏表现逊对手 从今年谭仔国际有限公司(2217.HK)中期业绩,可以明白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原因。截至今年9月底止,谭仔收入按年升10%至约13.9亿港元(12.9亿元),收入增幅主要受餐厅网络净增加14间所带动。期间溢利按年跌1.4%至8,163万港元。若撇除去年政府补贴,期内溢利则增加153%至8,145万港元。 不过,相较本地整体餐饮行业的复苏步伐,谭仔国际的增长却跟不上市场步伐。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第三季食肆总收益录得12.5%的显著升幅,第二季更高达24.3%。竞争对手大家乐集团(00341.HK)表现也优于谭仔国际。大家乐今年中期股东应占溢利为两亿港元,同比增长约84%,若剔除疫情资助,股东应占溢利约为去年同期三倍。 谭仔增速不如预期的主因,公司归咎于香港本地业务的复苏缓慢。谭仔指出,虽然已走出疫情阴霾,但香港饮食业在2023年上半年仍面对复杂多变且困难重重的经营环境,香港外游人数庞大,周末前往内地邻近城市的人数增加,导致饮食业收益复苏较预期慢。今年上半年,来自香港的收益同比只增长8.2%至近13亿港元,低于包括疫情期间在内,过去五个财政年度的复合年增长12%。 与香港相比,谭仔于2023年在中国内地新开设七间餐厅,分别位于广州、东莞、中山、珠海等大湾区城市,内地餐厅总数达来到24间。上半年来自内地市场的收益较2022年同期大幅增加58.6%。海外市场方面,期内新加坡市场收益较按年比较亦增长38.8%,日本业务也有22.2%的增长。表现都优于香港市场。 来自内地及海外市场的经营亏损,在2023财年中期同比大幅收窄68.3%至近535万港元。 谭仔表示,为了支持海外扩张策略,决定更改上市时所得款项用途,将原来建议用作扩充自营餐厅网络的用途,扩大至在海外以合营或特许经营模式开设餐厅。 特许经营进军澳洲 谭仔在11月1日发出公告,宣布与澳洲餐饮集团ST Group(DRX.SP)订立合营协议开拓澳洲市场。ST Group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持有九个国际品牌的独家特许经营权及持牌经营权,包括“一风堂”、“贡茶”等,在各主要地区市场共设有173间餐厅。谭仔与ST Group将成立一家合营公司及订立合营协议,谭仔间接持有合营公司49%股权,双方正商讨授权“谭仔三哥米线”在澳洲与新西兰经营。 另外,今年8月,谭仔也与菲律宾综合企业集团Suyen Corporation的一间附属公司订立意向书,拟以特许经营合作方式进军菲律宾市场, 为应对内地经济放缓,谭仔计划在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的财年余下时间,减缓扩张步伐,新增的餐厅将主要集中在广州及大湾区等城市内。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有三间深圳餐厅因业绩欠佳结业,深圳餐厅总数减至十间。 协管“丸龟制面”卖乌冬 香港业务方面,谭仔将与日本控股公司东利多订立特许经营协议,在香港独家经营“丸龟制面”餐厅,初始协议为期三年。谭仔表示,进军日式乌冬业务,将有助公司壮大香港业务的营运。而且,东利多在日式乌冬行业拥有丰富的知识及经验,将有利谭仔成功营运,并降低初始时所需投入的时间及成本。 东利多于2017收购谭仔股权,并于2021年推动上市,其后东利多亦首度将谭仔品牌引入日本,是次特许经营合作,则是相反将母公司在日本的餐厅品牌引入香港。 “丸龟制面”目前有11间香港分店。谭仔会透过收取店铺管理费的方式,协助营运现有“丸龟制面”的香港分店。未来新开的“丸龟制面”香港分店,将由谭仔以特许经营模式营运。 谭仔国际一方面在香港采取多元化经营,另一方面则继续拓展香港以外市场。而若其模式能够在澳洲取得成功,将成为其日后开拓其他西方市场的蓝图。 谭仔股价今年以来下跌了约一半,现时公司的市盈率仅 13 倍,远低于大家乐的 53 倍和海底捞(6862.HK)的 22 倍。反映投资者可能对谭仔的全球扩张持怀疑态度,并需要看到更实则的业绩,才愿意投下信心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