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re Threads files for IPO

摩尔线程累亏50亿 短期转盈难寄厚望

为应对美国日益加剧的制裁,中国积极推动芯片发展,这家GPU制造商或许能因而受惠 重点: 摩尔线程已递交A股上市申请,过去三年累计亏损50亿元,同期收入不多但增速明显 公司寄望成为中国GPU市场的领军者,受益于国产芯片加速替代进口的趋势,预计该领域规模到2029年将增长十倍   陈竹 成立仅五年的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正争取逾10亿美元的融资,力图成为驱动人工智能应用的核心部件——图形处理器(GPU)的关键国产供应商。上周,这家高科技芯片企业递交A股上市申请,势必吸引欲协助国家实现关键技术的国有资本竞相投资。 从诸多维度看,摩尔线程正是中国向重点科技领域投入千亿资金的产物。公司创立时正值美国对华制裁的高峰期,当时美国政府对科技巨头华为实施全面禁令。GPU对人工智能及高端计算应用的开发至关重要,摩尔线程的创始人相信,公司将把握国产替代的机遇,抢占GPU市场。 这样的雄心也伴随风险,摩尔线程2023年遭遇跟华为类似的美国禁令后,对此深有体会。相关限制阻断其与台积电等代工厂合作,全球多数顶尖芯片设计企业,都依赖这家代工巨头生产产品。 在当前政策主导的环境下,摩尔线程等企业获得上市优先通道,得以超越排队更久的公司,反映中国在新股市场上,向重点领域倾斜的战略。 摩尔线程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拟募资80亿元(约合11亿美元),巨额融资计划显然是瞄准投资者对人工智能(含AI芯片制造商)的强劲需求。无独有偶,竞争对手沐曦股份也在同日递交39亿元的上市申请,专注中央处理器(CPU)的兆芯集成上月则提交申请,拟募资42亿元。 与众多同业相似,摩尔线程由龙头芯片企业前雇员创建。联合创始人兼CEO张建中曾任英伟达(NVDA.US)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在GPU领域,英伟达的霸主地位令其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企业之一。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张钰勃,曾是英伟达美国总部资深架构师。 企业信息平台天眼查显示,摩尔线程至今已通过六轮融资,募集至少45亿元(该统计或存遗漏)。投资者包括原“红杉中国”更名后的红杉、深创投及互联网巨头腾讯、字节跳动。据本地媒体雷锋网6月报道,该公司估值达255亿元,但未说明具体估值时点。 亏损逐渐收窄 尽管估值高企,摩尔线程营收规模仍显初创特质。招股书披露去年收入仅4.38亿元,虽较2023年1.24亿元增长逾两倍,更远超2022年0.46亿元。亏损则呈现收窄态势,从2022年的18.4亿元降至2023年的16.7亿元,2024年进一步收窄至14.9亿元。 高额GPU研发支出导致亏损,在初创芯片企业中颇为常见。过去三年,公司研发投入累计达38亿元,其中单是去年即投入14亿元。 其芯片产品不仅包含赋能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中心芯片,亦涵盖智能手机、PC等消费电子设备芯片。虽未披露细分收入,业界普遍认为主要营收來自数据中心芯片,也是其核心战略重心。 公司数据中心领域的GPU已迭代至第四代,更宣称最新S500系列在部分领域媲美英伟达A100。尽管A100面市已五年,该成就仍使摩尔线程跻身中国技术最前沿的GPU开发商之列。 招股书中,公司大篇幅论述国产化政策将助推本土GPU普及,确信当前环境利好公司发展。在援引的第三方研究预计,中国数据中心与云端GPU市场将从2024年的997亿元激增至2029年的1万亿元,国产替代进程将持续深化。 其他机构的研究可佐证上述预期,摩根士丹利5月客户报告指出,国产GPU销售额到2027年可达2,870亿元,市占率将从去年30%升至70%。 争食国产替代蛋糕的并非仅摩尔线程,还包括华为等行业巨头,也有寒武纪(688256.SS)、海光信息(688041.SH)、沐曦股份、壁仞科技、天数智芯及腾讯投资的燧原科技等中坚力量。互联网大厂亦布局自研芯片,如阿里巴巴的平头哥、百度的昆仑芯。 多家业内公司几乎同步推进上市进程,除沐曦股份外,燧原科技、壁仞科技等均已开启A股上市辅导备案。路透社上月报道,沐曦股份因内地监管更严格等因素,已转向香港上市。 中国芯片企业正面临重大挑战,类似摩尔线程2023年遭遇的美国禁令,让其难以找來全球顶尖代工厂投产。迫使中企要倚重本土代工,如具有限先进制程产能的中芯国际,然而后者也受美国管制关键设备出口的掣肘。 摩尔线程承认,美国禁令迫使其寻求国产替代方案并采取应变措施,但未透露当前芯片代工厂是否面临其他制造障碍。 招股书显示,成功上市将为摩尔线程输送“弹药”,多数所募资金拟投向研发。寻求短期回报的投资者或需降低预期,公司已预警“可能持续亏损”。但对具有国资背景的大型投资机构而言,此类亏损未必构成障碍,它们更关注长期盈利潜力及助力国家实现政策目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ambricon raises money

寒武纪拟募资7亿美元 竞逐国产AI芯片宝座

这家高端芯片制造商正从美国的制裁中复元,去年底扭亏为盈,新近营收更录得强劲增长 重点: 寒武纪拟通过定增募资近50亿元,资金将用于大语言模型芯片及其软件开发 这家AI芯片企业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暗藏对头部客户的严重依赖风险,或危及未来营收稳定性   陈竹 美国加码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包括今年4月出台的新规,实质是对华禁售英伟达H20芯片,为国产芯片制造商创造重大机遇。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256.SS)凭借抢占缺口的强力举措脱颖而出,满足企业对专用AI芯片的需求。 不过,此类尖端研发需巨额投入,即便对2020年登陆科创板募资26亿元(约合3.62亿美元)的企业也是如此。寒武纪旋即提出最高49.8亿元的定增计划,上周获上交所受理,为其扩张战略提供更强“弹药”。 据公告披露,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2,087万股A股,从而募集49.8亿元。对于所募资金,公司计划投入29亿元用于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16亿元用于大模型的软件平台项目,剩余4.8亿元用作补充流动资金。 此轮募资将为寒武纪抢占市场份额提供关键资源,为强化研发实力并拓展产品矩阵助一臂之力。4月披露的亮眼首季业绩已令公司势头强劲,营收达11亿元,同比暴增4,230%,更创下连续两季度盈利的佳绩,对于AI企业来说,实属罕见。 作为中国AI芯片概念龙头股,寒武纪牵动了投资者的目光,他们押注美国制裁倒逼国产芯片发力,填补市场空缺。尽管该股在上海上市(境外投资者交易受限),国际买家仍可借沪港通机制通过香港市场购入。 寒武纪截至周一收市报610元,股价年内涨幅已超200%。该股2024年暴涨387%的成绩,使其获得A股年度“股王”的称号,现价较2020年64.39元的发行价累计增长近九倍。 但急剧飙升的股价也令估值承压。当前267倍的远期市盈率,即使将随盈利增长快速回落,但仍显著高于英伟达(NVDA.US)的46倍。即便兼顾传统CPU服务器与GPU芯片的国内同行海光信息(688041.SH),市盈率也仅处于146倍。 客户集中隐忧 寒武纪2016年创立于北京,由计算机科学博士陈天石、陈云霁兄弟从中科院项目孵化而来。公司初期专注智能手机等终端芯片,后转向云计算中心服务器芯片领域,于2018年推出首代云端智能芯片“思元100”系列。 2021年,寒武纪发布新一代产品线“思元290”芯片,引发行业瞩目。这款芯片一度被视为国产最先进的AI训练芯片之一。 近期公布的佳绩标志着公司从长期疲软中强势逆转。要知道,去年一季度,其营收仅录得2,600万元。持续低迷的主因是2022年美国商务部将其列入实体清单,迫使寒武纪终止与台积电合作,后者曾为其代工多数尖端产品。 过去两季的强势回升,显示公司已觅得国产芯片代工伙伴。美国对高端芯片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严重制约尖端AI芯片的国内产能。此前,稀缺产能优先保障华为等企业。 然而,寒武纪近两季的高增长虽具潜力,但公司披露显示,其高度集中于少数大客户,前五大客户去年贡献了95%的营收。尽管未披露详情,国内媒体报道TikTok与抖音的母公司字节跳动,是本轮营收激增的推手,贡献大部分收入。 坐拥字节跳动这类头部客户固然不错,但也存在重大客户集中风险。2016至2019年,华为作为最大客户,在其智能手机采用寒武纪的芯片时曾暴露这种风险。2018年华为贡献了1.14亿元营收,占比高达98%,但当2019年华为停用其产品而自研芯片后,寒武纪营收骤降至6,400万元。 国内AI芯片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寒武纪的主要对手华为,拥有国产最高端的芯片,且当前享有其他芯片商难以取得的供应链优势。尤为关键的是,华为与本土代工龙头中芯国际的战略合作,使其能获得后者多数稀缺的高端制程产能。 归根结底,中国AI芯片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在西方国家的尖端产品供应缺位的情况下,足以支撑多家企业共生。摩根士丹利在5月客户简报中预测,国产GPU制造商2027年销售额或达2,870亿元,占国内市场的70%(去年仅占30%)。 寒武纪需突破当前严重依赖头部客户的局面,实现客户多元化,从而把握市场机遇。这意味着需加大新客户合作建设投入,并持续研发投资,方能在日益拥挤的市场与华为等巨头有效抗衡。公司最新募资举措及近期业绩转盈,均似是迈向正轨的关键步伐。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