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bi takes defensive action after steep share slide

从15元到3元 粉笔双管齐下提振股价

职业教育培训平台粉笔,上市两年股价累计下跌八成,近日公布回购计划,大股东又增持股份,冀能一洗股价颓风 重点: 公司计划斥2亿元在市场回购 主席在市场增持股份并承诺两年不减持   刘智恒 自从中国内地政府实施《双减政策》后,只有职业教育培训才能吸引市场目光,作为职教龙头之一的粉笔有限公司(2469.HK),不光站对了边,上市前更拥有一大堆星级投资者,包括腾讯、高瓴、IDG资本、经纬,德弘资本等,市场对它寄望甚殷。 公司亦不负众望,2023年上市之初股价表现亮丽,短时间内由上市价9.9港元,一口气攀升至15港元,可半年过后,投资锁定期解禁,股价就雪崩式暴跌。 当时私募之王的高瓴率先抛售股份,粉笔主席张小龙大为不悦,甚至公开吐槽高瓴舵手张磊,直指对方“无脑狂卖”。 纵然张小龙认为投资者沽售粉笔是不知之举,市场却不以为然,纷纷用脚投票;股价最低时跌至今年4月的2港元,近期稍为反弹至3港元楼上,但较上市价仍低达六成。 回购增持力挺股价 想必是要提振股价,公司上周发公告,计划在六个月内斥资2亿港元回购股份,涉及约2.23亿股,相当公司已发行股本的一成。 公布回购之前,公司主席、执董兼首席执行官张小龙已开始在市场增持股份,先在10月17日斥资240.8万港元购入81万股,每股均价2.973港元;及后又于10月28及30日,分别购入23万及80万股,合共103万股,涉资287.6万港元,每股均价2.779至2.796港元。到11月4日,再增持30万股,涉资90.3万港元。 此外,公司的执行董事魏亮及张小龙的一致行动人士李勇,于10月17日亦购入35万股,涉资103.45万港元,每股均价2.956港元。 张小龙与魏亮增持粉笔股份时,公司亦于上月20日公布,两人对公司长期价值充满信心,加上为保障投资者利益,承诺在24个月内不会出售手上股份。 经公司及大股东连番努力,回购消息发布当天,粉笔裂口高开冲破3港元关口,股价一度升13%至3.16港元,收市略回软,收升10%报3.09港元。 业绩表现走下坡 究竟大股东频频发功力撑股价,能否让粉笔股价重拾升轨?我们认为,要股价长期表现理想,一切还要看基本面;从粉笔的业绩看,似乎暂时未能让投资者重燃热情。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粉笔的业绩已有走下坡之势,2024年收入27.9亿元,按年下跌7.7%,但盈利则增长27%至2.4亿元,表现还算不错。然而深入分析,粉笔去年上半年盈利2.78亿元,到全年的盈利还少于上半年近4千万元,换言之下半年度公司出现亏损。 到今年中期业绩,收入14.92亿元,同比下跌8.5%,盈利更大幅下跌18.4%至2.27亿元。公司解释,是因中国招录类考试培训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业务销量下跌。另外,图书销售及其他业务,也受到市场竞争加剧影响。 再深入看,粉笔去年已开始有节流行动,今年中期更明显,公司的行政开支较去年同期减少7.7%至1.82亿元、销售及营销开支减4.4%至3.06亿元、研发开支亦下跌0.3%至1.08亿元。 持股偏低增持有限 此外,市场又会否对大股东增持投下信心一票?通常大股东增持,都有利公司股价,但需视符增持数量。以张小龙及相关人士先后增持数量,总数只是256万股,涉及资金仅722万港元,相对粉笔总发行量22.36亿股份,实在微不足道,增持数量未足以让外界认为,大股东对公司有绝对的信心。 相反,目前粉笔大股东持股量偏低,张小龙及相关人士只持有5.536亿股,占公司股权24.76%,连三成持股量也没有。市场普遍有观感,对大股东持股量不高的公司,都会打了折扣。 看粉笔前景,或许要寄望公司在AI方面的发展。公司于2024 年以来,先后上线粉笔AI 老师、AI 面试点评、AI 刷题系统班等智能教学产品。今年4 月上线行业首个创新的AI 类大班课程–AI 刷题系统班,截至6 月30 日,AI 刷题系统班已销售约5 万人次,收款约2,000 万元。 不过,相对公司每年十多亿元的收入,来自AI的收入仍然有限,对粉笔的前景,暂还是观望为上。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业简讯:星巴克考虑出售中国业务

据金融媒体财新网周二报道,星巴克公司(SBUX.US)正在考虑出售其中国业务,这标志着其此前计划找合作伙伴出售业务的转变。星巴克出售部分或全部中国业务的计划,源于其面临激烈竞争,该竞争已稳步侵蚀其全球第二大市场的市场地位。 知情人士向财新网透露,星巴克已与十余家潜在买家就出售中国业务进行初步洽商,其中包括高瓴资本和方源资本。这项主要分歧是价格,星巴克认为其中国业务价值高达90亿美元,而潜在买家则认为该价值低得多,并称即便是先前提议的50亿美元也过高。 星巴克后来否认有计划出售其整个中国业务,但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该公司尚未决定是否要向外部投资者出售该业务的控股权或少数股权。 星巴克曾是中国领先的咖啡连锁品牌,于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并开拓业务,当时茶是消费者首选饮品。但近期,受到以瑞幸和库迪为首的本土品牌的低价冲击。据财新报道,此期间星巴克在中国咖啡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5.6%降至去年的4.2%。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招股集资310亿港元 宁德时代势成今年新股王

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750.HK, 300750.SZ)周一公开招股,发售近1.18亿股,7.5%在港公开发售,每股价不超过263港元,集资总额达310亿港元。 据彭博消息,宁德时代的发售将采取“Reg S”方式,即不会向美国境内投资者售股,目的是减低美国的风险。 公司过去三年的盈利持续增长,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335亿元、473亿元及553亿元。 宁德时代的基石投资者包括有科威特投资局(KIA)及中石化,各投资5亿美元,另外内地私募之王高瓴亦投资2亿美元。集资所得约90%用于推进匈牙利项目第一及二期建设,约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卡罗特预告首三季收入大增

厨具品牌卡罗特商业有限公司(2549.HK)昨天预告今年首三季度业务表现,集团表示由于积极扩展品牌业务,预计收入按年增长40至50%。展望未来,将继续进一步扩大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拓展新的市场和客户群。 本月初才上市的卡罗特,招股期间获1,349倍超额认购,每股以5.78港元定价,并获高瓴及雷军的顺为资本入股。上市首天股价一度升近九成,其后拾级而下,近日已跌破上市价。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libaba to sell Sun Art

阿里未能让大润发起死回生 高鑫转策略觅新买家

大润发超市控股公司高鑫零售表示,阿里巴巴正与潜在买家洽谈出售 重点: 有意收购阿里巴巴持有79%的高鑫零售股份的私募股权基金,包括德弘资本和高瓴资本 这家超市运营商在上一财年陷入亏损,但在截至9月的六个月内恢复盈利,因它采取了关闭门店、削减成本的措施 谭英 2017年被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收购后,超市运营商高鑫零售有限公司(6808.HK)以为自己找到了救星。现在,七年过去了,这家超市运营商似乎对这桩联姻有了别的想法,并开始物色新伴侣。 投资者似乎喜欢结束联姻这个想法,因为10月16日,随着高鑫零售在宣布一名潜在买家有意收购阿里巴巴的股份后复牌,其股价盘中一度上涨30.7%。更令人兴奋的是,高鑫零售当天还发布了正面盈利预警。 这份正面盈利预警与2023年全年业绩形成鲜明对比,公告去年业绩前,曾发盈警称截至3月31日的财年出现严重亏损。公司最终的年度报告,去年亏损高达16亿元,营收725亿元,较上年下降13%。 最新盈利預告中的消息要好得多,高鑫零售表示,预计截至9月的六个月内,税后净利润将达到1.5亿元至2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3.78亿元。公告发布后的第二天,停牌近三周的高鑫零售复牌,股价大幅上涨,成为当天恒生综合指数中涨幅第三大的成分股。 自市场情绪高涨的那一天之后,高鑫零售的股价已经稳定下来,因大家意识到新东家可能只是公司向好的开始。但该股周三的收盘价为2.11港元,仍比公告发布前高出约18%,该股今年迄今已上涨50.7%,市值达到201亿港元。 根据彭博新闻社9月底报道,高鑫零售的求购者包括德弘资本和高瓴资本。2017年,高鑫零售率先吸引了阿里巴巴的关注。当时,这家电商巨头对传统实体零售商进行了一系列的投资,作为将线上线下购物相结合的“新零售”战略的一部分。 阿里巴巴的影响力似乎并没有给高鑫零售的业务带来多大帮助。高鑫零售是法国的欧尚集团与中国台湾的润泰集团,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上海创办。阿里巴巴先是在2017年投资224亿港元,收购了高鑫零售36%的股份,三年后又出资280亿港元增持股份至70.94%。 现在,即将结束与高鑫零售的联姻,似是阿里巴巴处置在鼎盛时收购的一系列资产的一部分,因为它正试图重建自己核心的电商业务。 “瘦身” 阿里在2023年3月推出的一项分拆计划遭遇阻力、曾被誉为创始人马云接班人的张勇也离开了公司后,决定“瘦身”。马云在4月份发给阿里员工的长文中承认了错误,现任董事长蔡崇信也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承认,忘记了公司真正的客户是谁。 虽然高鑫零售在阿里旗下时财务状况时好时坏,但它颇受欢迎的大润发连锁超市和其他资产仍有一定价值。 到2007年,该公司拥有200多家门店,并于2011年在香港上市。由于原来的大卖场模式不再受欢迎,它于2023年在扬州开设了第一家付费的M会员商店,走的是沃尔玛山姆会员店的路子。尽管2022年至2024年期间的收入和利润表现参差,但高鑫一直在效仿沃尔玛和开市客在中国的做法,建立更多的仓储式会员店,同时减少传统大卖场的数量。 随着开市客和山姆会员店等仓储式商店提供更优惠的价格,及以消费者为导向的选择,像大润发这样的大卖场在中国已经失宠。截至今年3月,高鑫零售的门店数量从去年同期的498家增加到507家,但总建筑面积却从去年同期的1,370万平方米缩减至1,350万平方米。 根据数据聚合平台Statista的资料,按零售额计算,高鑫零售旗下的大润发品牌是中国去年第五大零售连锁运营商。该消息来源称,它在去年销售额达47万亿元的中国零售市场上拥有强大的品牌知名度。 虽然高鑫零售近几年的营收和利润表现并不特别亮眼,但其毛利率一直相对稳定,截至2023年3月的财年为24.6%,截至2024年3月的最新财年为24.7%。近年来,它的收入持续缩水,最近的数字是从截至2023年3月财年的836亿元,降至截至今年3月财年的726亿元。高鑫零售表示,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关店和公司供应链业务萎缩。与阿里一样,高鑫零售如今也专注于“回归零售本质,回到大润发建立的初心和立根之本”。 现在从中受益的,就包括穆里耶家族。该家族的吉哈·穆里耶于1961年在法国北部的鲁贝创立了欧尚集团。欧尚被称为欧洲的沃尔玛,在12个国家设有门店,拥有逾15万名员工。虽然93岁的穆里耶不会从阿里出售高鑫零售股份中获利,但他肯定很高兴自己当年出售了这家中国合资企业的股份。多年前他以每股约8.10港元的价格出售的这家公司,现在的股价为2.10港元,约为当时价格的四分之一。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高瓴张磊会见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

10月12日,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会见了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而在过去几年,高瓴已开辟一条新道路,从一家专注中国的投资公司转为亚洲投资机构。多家中国媒体报道,张磊这次是以其中一位外资代表身份与陈吉宁会面。 报道称,陈吉宁表示上海欢迎外国企业家和投资者到当地投资。会谈前,张磊表达对中国发展的信心,并表示高瓴将专注在中国的长期战略投资,包括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转型等。 高瓴此前已将总部从中国迁至新加坡,旨在重新定位为一家国际私募和风投公司,以顺应多元化趋势。此次会议以罕见的高调方式举行,反映高瓴正再次回归中国,重申对本国的承诺。 是次访问的同时,高瓴还参与千觉机器人的天使轮融资,该公司是一家机器人传感技术开发商,被视为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等实体产品的重要参与者。 持续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使一些昔日以中国为中心的投资者(如纪源资本和高瓴资本)在过去两年重新考虑战略,试图将自己重塑为更具区域性的参与者。高瓴将自己定位为外国投资者,尽管它继续利用其在中国的专业知识,以抓住类似千觉机器人等公司的投资机会。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U.S. banking giant JPMorgan purchased about 2.48 million Hong Kong-listed shares of MicroPort Scientific on May 30.

快讯:微创医疗获摩根大通增持至逾13%

最新:据港交所网页显示,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0853.HK)获摩根大通在5月30日增持约248万股,持股比例由12.89%增至13.02%。 利好: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获得主要股东增持股份是利好信号,意味其可能对公司前景存在正面看法。 值得关注:除了增持股份外,摩根大通亦同时增加逾70万股淡仓,合共持有淡仓约1.35亿股,占已发行股本7.34%。 深度:微创医疗于1998年成立,其业务主要覆盖心血管介入产品、骨科医疗器械、糖尿病及内分泌医疗器械及神经介入产品等,并于2010年9月在港股上市。自2020年起,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并且过去四年以来不断扩大。由于财务状况紧张,该公司4月公布,获高瓴资本及其他金融机构取得合共约5亿美元的融资和借款,以偿还即将到期的可转换债券。 市场反应:微创医疗周四上午股价先升后跌,中午收市软0.2%至6.33港元,贴近过去52周的低位。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