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电商喜忧参半 量化派再挑战上市

中国知名消费平台“羊小咩”的母公司,再次申请到港股上市 重点: 量化派开拓“商品交易赋能”新业务后,收入与经营利润均明显增加 公司在努力转型的同时,“羊小咩”平台却接获大量用户投诉,可能会影响投资者信心 刘明 在中国“扩内需、稳经济”的政策指导下,金融机构纷纷加码消费信贷业务,市场上出现个别机构的贷款年利率低至3.4%左右,消费信贷市场出现升温势头。在这个大环境下,消费平台“羊小咩”的母公司量化派科技有限公司再一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可能是一个合适时机。 量化派顺应中国官方扩大内需的战略,主营业务正是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为消费行业助力。公司能为金融机构找到目标客户,以及为商品供货商及本地商家匹配目标客户,以赋能商品及服务的销售;此外,量化派可生成与终端用户需求及业务伙伴目标客户特征互相匹配的产品推荐,为终端用户提供“千人千面”的购物体验。 然而,量化派在去年6月首次申请上市时,便被市场质疑其盈利能力是否稳固,原因是在2020年,公司因为当时第二大客户终止合作,加上贵州省整治网络借贷风险,令其来自金融机构客户的收入减少,该年营业收入同比大跌47%至1.97亿元,净利润也减少64.4%至2,233万元。 或许因为这个契机,令量化派探索转型,把旗下平台改名并推出新业务。该公司于2020年11月把旗下“信用钱包”转型为“羊小咩”,并展开协助业务伙伴营销商品及服务的“赋能商品交易”业务,通过旗下平台专有的人工智能(AI)算法,将商品推介给用户,然后平台可赚取最多为售价30%的“商品加成”。 羊小咩是主攻年轻人市场的生活消费电商平台,包括提供“限时抢购”、“小咩热榜”等信息,并会提供消费优惠。它会不定期向随机用户发放临时消费贷款额度(临时额度),这种新颖的模式,令该平台在网上引发不少讨论,也成为它成功吸引大量年轻用户的主因。 减少依赖大客户 公司推出这项“商品交易赋能”新业务后,它在2021年斩获了8,146万元收入,占公司整体营收23.2%;该业务翌年增长加快,收入贡献达2.07亿元,同比大升154%,对公司整体营收贡献增至43.5%。反观一直贡献最大的“数字化营销”业务收入占比,已从2020年的99.4%,逐步下降至去年的56.5%。 除了重新启动增长引擎外,新业务也有效减少量化派以往过分依赖单一客户的潜在风险。在2019年,公司最大客户占收入达53.8%、五大客户占收入更高达94.2%,可以说是失去任何一个客户,也会对公司带来重大影响。但回顾去年,其最大客户的收入比例已降至7%,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也只有19.2%。 从量化派在最新的上市文件披露,该公司去年收入同比上升35.4%至4.75亿元,比转型前的2020年收入约1.97亿元翻了超过一番;经营利润为8,297万元,也比两年前大增268%。由此可见,在业务“双轨并行”的模式下,确实为公司带来好处。 但值得留意的是,量化派拓展电商仍然荆棘满途,除了要面临行业老大哥如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京东(JD.US; 9618.HK)和拼多多(PDD.US)的竞争外,其品牌及声誉也可能因为客户的不当行为而承受损害风险。就在该公司去年6月首次递交上市申请时,已流传羊小咩电商平台差评不绝,当时的报道指出,“在新浪旗下的消费者投诉平台上,有3,763条关于羊小咩的投诉,有网友声称贷款后遭遇暴力催收、电话骚扰,甚至遭遇虚假发货、不能退货等。” “羊小咩”投诉大增 经过大约8个月时间,羊小咩的用户评价未有改善。截至今年2月21日,该投诉平台显示羊小咩的投诉量多达6,883条,其中暴力催收、电话骚扰、无视协商等投诉内容仍然占绝大多数。 另外,从其业绩也可以看到,即使经过两年努力转型,其“数字化营销”业务仍独占逾半收入份额。该业务模式是以用户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再向商家付款为基础,公司再透过AI算法、SaaS等数字化技术,在这基础上提供服务并收费。 然而,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保护个人信息的新规落实,首度列明数据处理活动的义务边界,量化派在新规影响下,也需要与金融机构客户签订新合约,以更新协议内容。但去年新冠疫情肆虐,量化派的更新进度缓慢,导致与金融机构客户的数字化营销量减少。 该公司透露,目前已与五大金融机构客户中的其中两名完成更新,正与另外7家金融机构就技术设置与更新进行磋商。一旦进度未如预期,公司的收入或会持续受到不利影响。 总括而言,随着中国网上金融行业的生态因应新法规而出现转变,公司旗下的消费金融中介业务能否继续稳定发展,仍然有待观察;至于转型至电商的道路除了面对激烈竞争,旗舰平台羊小咩亦面临大量投诉,反映新业务的前景仍然未明朗。 面对质疑声音,即使该公司最终能如愿获批上市,管理层或需多下一番苦功,以消除投资者的质疑。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