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h so many new stock choices, Quantgroup might be best left to risk investors

新股选择太多了 “量化派”还是留给风险投资者吧!

“羊小咩”的母公司量化派,六次尝试申请上市均铩羽而回,近日再接再励,在港递交上市申请 重点: 今年首五个月录得盈利1.26亿元 净负债高达7.72亿元   刘智恒 还是那句,在香港资本市场吹起的新股热潮下,似乎什么公司招股也迎来疯狂认购,至于公司是否具投资价值,管得那么多,先炒为上。 中国消费领域的线上市场营运商量化派控股有限公司,乘香港市场炽烈下再递交上市申请,希望可以坐上这部上市列车,登上资本市场的大舞台,在债务沉重之际融资以支持公司前行。 量化派的两大核心业务分别是一站式消费平台“羊小咩”,及经营汽车零售O2O平台的“消费地图”。平台的商业模式是为商品及终端消费者提供撮合服务,功能包括商品展示、线上支付、订单处理及物流配送。 曾经六度计划进军资本市场的量化派,2014年由今年获选 “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 TOP 50”影响力人物的周灏成立,当时主打的“信用钱包”平台,实际是P2P借贷(个人对个人的线上借贷模式),将金融机构、借贷企业及个人用户对接,量化派从中收取手续和服务费。 原本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可2017年政府大力监管网络借贷,2020年量化派只好由助贷平台,摇身一变为数字化解决方式提供商“羊小咩”。2022年又推出“消费地图”,通过发放政府消费券和商家补贴,连接本地商户与消费者,近年则转而经营汽车零售。 这番华丽转身并不容易,公司的业绩一度变得波动,2022年至2024年间,收入分别为4.75亿元、5.3亿元及9.9亿元。但在2022年录得亏损28.1万,之后两年分别有盈利364.3万元及1.47亿元。截至今年首五个月,收入4.14亿元,同比上升38.1%,盈利则大增261%至1.26亿元。 营销推广费用庞大 量化派的转型,从表面的数据看似乎尚算成功,但再看具体的财务,却让投资者有所保留。 公司的收入无疑是越做越大,但销售及营销费用从来也不少,甚至持续上涨。2022年才是4,792万元,2023年已上升至1.09亿元,增加127%,去年更暴增330%至4.7亿元,远高于去年收入的87%增幅。很明显,收入的增长,要靠庞大的推广及营销费用去推动。 再者,来自“消费地图”的收入持续下滑,由2022年的2亿跌至去年的3,281万元。今年首五个月更只有791.7万元,同比下跌43%,公司解释是因业务转型至4S汽车零售所致。至于来自广告的收入,由2022年的717万元跌至去年的304.8万元;今年首五个月收入,更从去年同期的224万元跌至12.3万元。 回报率低债务沉重 公司多项财务数据也不理想,股东权益回报率(ROE)十分低,2022年只有0.1%,2023及2024年更分别录得负0.3%及负14.7%,今年首五个月更扩大至负36.1%。 债务情况更不乐观,过去三年的流动负债高得有点吓人,2022年近15亿元,今年五月底止更升至近20亿元。公司已陷入负资产状况,2022及2023年均超过10亿元,到今年首五月底虽有所下降,但仍高达7.7亿元,情况让人担忧。 另外,应收账款净额由2022年的2.58亿元增至去年的6.38亿元,今年5月底止更增至7.43亿元。公司表示,至今年7月底止,已结清应收账款1.23亿元。纵是如此,公司应收账款仍然高达6亿元。 关联交易惹争议 不过,最大重点是这些应收账高企问题,原来部分来自一家小额贷款公司鹰潭广达,而这家公司实际由量化派的大股东周灏所控制,直至今年4月才将其所持份额出售。然而,临近上市才将其出售,免不了受市场垢病,特别是期间量化派更延长鹰潭广达的信贷期。  财务数据不大理想,未来业务发展也不容易,其消费平台模式,市场上有美团、京东及抖音等竞争,这些行业巨头不单拥有绝对的知名度、规模又庞大,用户粘性极强,特别是量化派的平台缺乏内容驱动及社交裂变的能力,想在市场上分一杯羹,实在是知易行难,反倒是一不留神,其市占率或被几家龙头瓜分。 因此,量化派这次重来纵能成功,投资者还是先观望,即使以短炒为目标也需多加注意,毕竟今天新股到港上市络绎不绝,股民要选择,实在多的是。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转型电商喜忧参半 量化派再挑战上市

中国知名消费平台“羊小咩”的母公司,再次申请到港股上市 重点: 量化派开拓“商品交易赋能”新业务后,收入与经营利润均明显增加 公司在努力转型的同时,“羊小咩”平台却接获大量用户投诉,可能会影响投资者信心 刘明 在中国“扩内需、稳经济”的政策指导下,金融机构纷纷加码消费信贷业务,市场上出现个别机构的贷款年利率低至3.4%左右,消费信贷市场出现升温势头。在这个大环境下,消费平台“羊小咩”的母公司量化派科技有限公司再一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可能是一个合适时机。 量化派顺应中国官方扩大内需的战略,主营业务正是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为消费行业助力。公司能为金融机构找到目标客户,以及为商品供货商及本地商家匹配目标客户,以赋能商品及服务的销售;此外,量化派可生成与终端用户需求及业务伙伴目标客户特征互相匹配的产品推荐,为终端用户提供“千人千面”的购物体验。 然而,量化派在去年6月首次申请上市时,便被市场质疑其盈利能力是否稳固,原因是在2020年,公司因为当时第二大客户终止合作,加上贵州省整治网络借贷风险,令其来自金融机构客户的收入减少,该年营业收入同比大跌47%至1.97亿元,净利润也减少64.4%至2,233万元。 或许因为这个契机,令量化派探索转型,把旗下平台改名并推出新业务。该公司于2020年11月把旗下“信用钱包”转型为“羊小咩”,并展开协助业务伙伴营销商品及服务的“赋能商品交易”业务,通过旗下平台专有的人工智能(AI)算法,将商品推介给用户,然后平台可赚取最多为售价30%的“商品加成”。 羊小咩是主攻年轻人市场的生活消费电商平台,包括提供“限时抢购”、“小咩热榜”等信息,并会提供消费优惠。它会不定期向随机用户发放临时消费贷款额度(临时额度),这种新颖的模式,令该平台在网上引发不少讨论,也成为它成功吸引大量年轻用户的主因。 减少依赖大客户 公司推出这项“商品交易赋能”新业务后,它在2021年斩获了8,146万元收入,占公司整体营收23.2%;该业务翌年增长加快,收入贡献达2.07亿元,同比大升154%,对公司整体营收贡献增至43.5%。反观一直贡献最大的“数字化营销”业务收入占比,已从2020年的99.4%,逐步下降至去年的56.5%。 除了重新启动增长引擎外,新业务也有效减少量化派以往过分依赖单一客户的潜在风险。在2019年,公司最大客户占收入达53.8%、五大客户占收入更高达94.2%,可以说是失去任何一个客户,也会对公司带来重大影响。但回顾去年,其最大客户的收入比例已降至7%,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也只有19.2%。 从量化派在最新的上市文件披露,该公司去年收入同比上升35.4%至4.75亿元,比转型前的2020年收入约1.97亿元翻了超过一番;经营利润为8,297万元,也比两年前大增268%。由此可见,在业务“双轨并行”的模式下,确实为公司带来好处。 但值得留意的是,量化派拓展电商仍然荆棘满途,除了要面临行业老大哥如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京东(JD.US; 9618.HK)和拼多多(PDD.US)的竞争外,其品牌及声誉也可能因为客户的不当行为而承受损害风险。就在该公司去年6月首次递交上市申请时,已流传羊小咩电商平台差评不绝,当时的报道指出,“在新浪旗下的消费者投诉平台上,有3,763条关于羊小咩的投诉,有网友声称贷款后遭遇暴力催收、电话骚扰,甚至遭遇虚假发货、不能退货等。” “羊小咩”投诉大增 经过大约8个月时间,羊小咩的用户评价未有改善。截至今年2月21日,该投诉平台显示羊小咩的投诉量多达6,883条,其中暴力催收、电话骚扰、无视协商等投诉内容仍然占绝大多数。 另外,从其业绩也可以看到,即使经过两年努力转型,其“数字化营销”业务仍独占逾半收入份额。该业务模式是以用户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再向商家付款为基础,公司再透过AI算法、SaaS等数字化技术,在这基础上提供服务并收费。 然而,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保护个人信息的新规落实,首度列明数据处理活动的义务边界,量化派在新规影响下,也需要与金融机构客户签订新合约,以更新协议内容。但去年新冠疫情肆虐,量化派的更新进度缓慢,导致与金融机构客户的数字化营销量减少。 该公司透露,目前已与五大金融机构客户中的其中两名完成更新,正与另外7家金融机构就技术设置与更新进行磋商。一旦进度未如预期,公司的收入或会持续受到不利影响。 总括而言,随着中国网上金融行业的生态因应新法规而出现转变,公司旗下的消费金融中介业务能否继续稳定发展,仍然有待观察;至于转型至电商的道路除了面对激烈竞争,旗舰平台羊小咩亦面临大量投诉,反映新业务的前景仍然未明朗。 面对质疑声音,即使该公司最终能如愿获批上市,管理层或需多下一番苦功,以消除投资者的质疑。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