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上市入场券 八马茶业卖点在哪?
经过先后三次申请上市受挫的八马茶业,终获中证监的备案通知,意味在港上市已跨进一大步 重点: 公司1月申请香港上市的文件刚过期 市场料公司快将重交上市申请,今年将可顺利在港敲锣 刘智恒 这边厢港交所上市申请已过期,那边厢中证监开绿灯,对于三度冲刺上市的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总是喜大于悲,虽然申请香港上市要重新递表,但得到中证监的通过,要通过港交所似乎没什么悬念,或许可说只属一步之遥。 据中国证监会网上公布,已向八马茶业境外上市及境内股份全流通发出备案通知,公司将发行不超过约2,913万股在港交所上市。同时,106位股东所持近4,399万股,可转为境外上市股份。 八马茶业属内地知名品牌,常以300年老字号自居,登上该公司网页看,一段镀金的历史即刻展现眼前。话说1742年时,福建名臣王士让向乾隆皇帝献上一味茶,皇帝用后大为赞赏,赐名为 “铁观音”,王士让因而被称为铁观音的祖师爷。 自称王士让家族第十三代传人的王文礼及王文彬兄弟,于1997年创立八马茶业,当中龙头产品就是铁观音,并销售茶具、茶桌及茶食等产品。 王氏兄弟为八马茶业镀上金漆品牌,不但历史悠久,名字更是皇上御赐。事实究竟是营销手法还是真有其事,孰真孰假不知道,就当一个故事听,反正我们回不到300年前去求证。 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不过,八马茶业的上市之路确实诸多波折。公司曾于新三板挂牌,但于2018年退市,后将目光投向深圳创业板,2021年递交申请,却在2022年撤回。随即又申请主板上市,到2023年又再终止。 内地上市折戟沉沙,今年就赴香港申请上市,引来投资者注意,这家顶着乾隆皇帝光环的八马茶业,又是否值得投资? 根据年初公司的上市申请文件,2023年收入21.2亿元,按年增长16.8%,纯利升9%至2.06亿元。去年首三季度,收入16.47亿元,同比升近1%,纯利2.08亿元,增长5.8%。但最新的资料未有,暂时未知具体情况,但去年首三季盈利增速有放缓态势。 加盟模式的问题 然而,公司的商业模式就引来投资者担心。截至去年9月,门店总数达3,498家,当中加盟店占比达92%,整个公司五成收入的来自加盟店。 加盟模式最大问题是如何管理好加盟商,搞不好,对公司的经营及品牌有颇大影响。问题严重时,随时涉及消费者诉讼或食品安全事故相关诉讼。在黑猫投诉平台,时不时有消费者投诉,在饮用时喝到虫子、或茶叶泡完发蓝等问题,至于投诉个别门店服务,也时有出现。更曾出现部分加盟商,将质劣的茶业混入高端产品混卖,从而谋取暴利。 此外,公司2021年申请创业板上市时,深交所曾三查询,要公司解释加盟商的备货周期,进货与销货量是否匹配,有没有存在压货情况。 代工质量与关联交易 另外,八马茶业一直标榜是百年老字号,皇帝御用茶,但原来有相当产品靠第三方代工。人们会认为既然你的卖点是承袭自300年前的金漆招牌,理应有独特技术来生产自家产品,为何部分产品由外面代工而生,那与公司所宣扬的“承传”有点不一致。 代工也引起质量的监控, 2017年,公司产品曾因质量问题被央视节目批评其乌龙茶样品质量较差,污染物超标等。 内地市场也指出,八马茶业的部分业务,是来自姻亲关系的富豪。如七匹狼持有八马茶业2.61%股份,安踏系企业在采购茶叶方面就与王家有关联的交易,江苏高力控股与八马茶业在供应链上有合作。而所有这些企业,都是八马茶业的亲家。公司于2022年申请主板上市时,中证监曾重点关注该类关联交易。 过去大半年,香港股市扭转之前颓势,茶饮赛道人潮汹涌,然而茶叶赛道就乏人问津,板块股份每天成交寥寥可数,茶叶始终没有性感的故事去包装,现时上市的澜沧古茶(6911.HK),以及相类的英记茶庄(8241.HK),仍处于亏损状况,八马茶业虽有盈利可言,但未见亮丽前景,在港上市暂时似缺乏卖点。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蜜雪冰城获中国证监会开绿灯
中国证监会周二表示,蜜雪冰城已完成香港上市备案,这家全国最大茶饮店的上市通过关键过程。 根据证监会网站上的通知,蜜雪冰城计划在此次上市出售最多7,300万股普通股。12名股东还计划将1.31亿股普通股转换为H股,这些H股有资格在香港上市交易。 蜜雪冰城是中国最大的茶饮连锁店,截至去年9月底,在中国拥有40,000多家门店,在海外另有 4,800家门店。公司最初申请于2024年初上市,由于中国证监会暂时禁止新的茶饮IPO,该计划被推迟。监管机构上个月取消了禁令,但蜜雪冰城仍必须通过香港证券交易所的批准才能启动 IPO。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古茗获中证监放行 茶饮重启上市之路
在中国证监会正式备案后,这家茶饮连锁店有机重启香港上市计划 重点: 古茗赴港上市计划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完成备案,这表明它延迟已久的上市计划可以继续推进了 此举可能表明,监管机构将允许其他茶饮企业恢复上市计划,包括行业领军的蜜雪冰城 阳歌 今年,中国茶饮市场忽冷忽热,既反映出市场潜力巨大,也反映竞争激烈。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的是消费者信心迅速减弱,导致许多中国人削减支出,尤其是在非必需品上,比如每杯售价高达30元,与一杯星巴克拿铁价格相当的高端茶饮。 年初,行业内四大茶饮连锁店纷纷在1月和2月申请在香港上市,市场热度高涨。然而,当茶百道(2555.HK)在5月成为首家上市的公司后,其股价却大幅下跌,市场情绪迅速转冷。对此,有传闻中国证监会(CSRC)在9月进行了干预,禁止新的茶饮企业赴港上市。 现在,随着中国证监会周一正式批准古茗的香港IPO计划,禁令似乎正在悄然解除。古茗是三家在1月和2月提交IPO申请的公司之一。 香港和内地各有独立的证券监管机构,证监会是中国内地的监管机构,理论上对香港的IPO流程没有直接发言权。然而,想要在中国香港或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必须在证监会正式备案,而证监会则可以利用这个流程来有效地延迟,甚至阻止公司的海外上市计划。 证监会曾利用这一机制来拖延古茗及其他两家申请者——行业领军品牌蜜雪冰城和规模较小的沪上阿姨的上市。因此,证监会对古茗IPO申请的正式备案,似表明它已解除对茶饮企业上市的禁令,我们可能很快会看到古茗提交更新后的IPO招股说明书。 查阅港交所网站会发现,古茗最早在1月初提交的申请,因未能在提交后六个月内获港交所批核而失效。自最早那次申请后,它尚未提交任何更新的申请,而蜜雪冰城在1月提交的IPO申请也已失效。 那么,监管机构为何改变主意?这肯定不是因为茶饮市场好转,因为过去几个月,由于消费者支出迅速减弱,茶饮市场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相反,证监会似乎已成为北京方面,试图刺激国家低迷经济的最新武器。 路透社也在周一报道,证监会在10月份召开了两次会议,有10多家中外主要投资银行和律师事务所参加。在会议上,它告诉与会机构,正努力加快一些海外上市的审批,并要求与会者在这一过程中提供协助。 国内资金荒 证监会之所以加快海外上市审批,似乎是希望企业获取资金,以此来刺激中国经济,而近期从国内渠道获得资金的难度大大增加。因担心投资者情绪疲软,证监会已大幅限制上海和深圳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 与此同时,由于担心经济放缓和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许多私募股权投资者也缩减了投资活动。目前无论是来自国内IPO,还是私募股权投资者的可用新资金数量都有限,而且大部分都流向了自动驾驶、新能源和半导体芯片等新兴领域。 这使得像茶饮制造商这样的普通消费品公司受到冷落,而由于激烈的竞争和消费者信心的减弱,许多公司早已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奈雪的茶(2150.HK)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它在2021年首次公开募股后的三年里,一直是中国唯一在香港上市的茶饮连锁店。据其最新财报,2024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1.9%至25.4亿元,每笔订单的平均价格也从一年前的32.4元下降15%至27.5元。随着业务下滑,公司亏损4.4亿元,扭转了一年前盈利6,500万元的局面。 茶百道的表现更为疲弱,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10%至24亿元,尽管门店数量增加了约20%,达到8,385家。其利润也大幅下滑,较去年同期的5.88亿元减少了一半以上,降至2.37亿元。 一个略微鼓舞人心的是,茶百道上周宣布派发每股0.36港元的特别股息。五个月前,该公司突然取消了之前宣布的每股0.28元的年度股息,这不仅激怒了投资者,也表明公司可能对财务状况感到担忧。 茶百道和奈雪的茶的股价周一双双上涨,涨幅分别为9%和4.5%。但即使在反弹之后,茶百道仍较IPO价格低约40%,奈雪的茶今年则下跌了约50%。 对于古茗目前的财务状况,我们无法做出太多评论,因为自今年1月提交IPO申请以来,公司一直没有提交任何更新的信息。公司在2023年的表现仍然相对较好,在最初的IPO申请中报告称,去年前9个月,其收入同比增长34%,至55.7亿元,利润增长了两倍多,达到9.9亿元,其中大部分是非经营性因素。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茗完成港股上市备案令人鼓舞,因为意味它现在可以在香港上市了,后面可能还会有蜜雪冰城和沪上阿姨。但由于这些公司的业务不断恶化,投资者是否会对它们感兴趣还远不清楚。这意味大多数公司可能会被迫大幅削减筹资目标,而即便如此,它们可能还是难以说服投资者购买它们的股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统一企业中国 收入新高利润挫
最新:食品生产商统一企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0220.HK)周三公布,去年收入上升12%至282.6亿元,创历史新高,但净利润减少19%至12.2亿元。 利好:由于新冠疫情去年在中国多地频发,不少民众被迫留在家中,方便面成为必备物资,期内该公司的方便面收入大升17.9%至106.2亿元。 值得关注:受到大宗原物料价格上涨影响,该公司去年的整体毛利率大降3.6个百分点至29%,是继2011年的29.2%以来,毛利率再次跌破30%水平。 深度:统一企业中国成立于1992年,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其总部位于上海,是台湾食品制造商统一企业旗下的控股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方便面、茶饮、果汁和咖啡等。自从新冠疫情在2020年暴发,由于民众对方便食品的需求大增,其收入已连续三年上升,但伴随着原材料、销售成本及推广开支的增加,其净利润却连续两年下降。该公司表示,今年将研发更多非油炸、无糖及减盐产品,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健康优质食品及饮料的需求。 市场反应:统一企业中国的股价周四大涨,中午收盘升8.7%至7.65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上区间。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奈雪的茶:机器人为你烹制更高级的茶
这家茶饮连锁店正专注于竞争激烈的高端市场,其45%的门店都被贴以“奈雪PRO”这一更为高端的子品牌标识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