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收跌势未止 彩星玩具四面楚歌
曾在玩具行业雄霸一方的彩星玩具,近年业务不济,今年上半年业绩续向下滑 重点: 集团中期收入按年劲跌近六成 美国关税令集团业务雪上加霜 刘智恒 忍者龟玩具红足三十多年,生产商彩星玩具有限公司(0869.HK)多年来依靠单一产品赚到盆满钵满,唯近年业务流年不利,业绩连续倒退,公司刚发出中期盈警。 根据公告,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中期,彩星玩具收入1.86亿港元,相较2024年同期的4.45亿港元,大幅下挫58%。收入劲跌之余,更录得亏损2,600万港元,去年同期则有纯利9,100万元。 业绩季季下挫 公司的业绩走势每况愈下,去年下半年开始疲态毕现,拖累全年收入下跌16%至9.3亿港元,盈利跌幅更是吓人,按年下挫41%至1.32亿港元。今年首季度情况继续走弱,收入只有8,500万港元,按年跌61.5%,更由去年的6,500万元盈利,变成亏损1,200万港元。 对于上半年强差人意的业绩,彩星玩具解释2024年3月上映的“哥斯拉 X 金刚:新帝国”电影,带动相关产品销售,今年则未有电影推动销售。同时忍者龟品牌又没有大型娱乐活动推广,以致产品系列需求放缓。 另外是配合推出新品,要投入颇大费用去进行产品开发,以及模具与媒体的制作。加上集团投资的上市证券,录得未变现或已变现的收益下跌57%至90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则录得2,100万港元。 由于彩星玩具的销售,很依赖其产品是否有相关的电影推出,就如2023年《忍者龟:变异危机》推出,票房达1.8亿美元,带动周边商品在短时间内全球累计销售超过10亿美元。然而,今年市场没有相关电影推出,自然难于推动彩星玩具旗下产品销售,相信今年业绩也难寄厚望。 寄望忍者龟搭救 公司在今年3月公布2024年业绩时也明言:“2025年将是我们进行过渡性发展的一年,期间并无任何大型娱乐活动支持“忍者龟”或“Godzilla x Kong”产品系列。” 面对业绩倒退,彩星玩具早已尝试向市场抛出定心丸。公布去年业绩时,已强调Paramount Pictures 及 Nickelodeon Movies 正制作《忍者龟:变异危机》电影续集,料于明年10月上映。之前也制作一套两季的忍者龟外传《Tales of The Teenage Mutant Ninja…
简讯:海外收益提升 泡泡玛特料上半年多赚350%
潮玩品牌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9992.HK)周二公布,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按年增长不低于200%,不包括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净利润增长不低于350%。 集团指出,业绩大幅增长主因包括旗下IP在全球认可度提升、产品品类多样化推动营收增长、海外市场持续扩张带动收入结构优化,以及规模效应与成本控制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泡泡玛特股价周三低开,至中午休市报246.4港元,跌6.3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新闻概要:初代Labubu拍出108万元创纪录
风靡全球的潮流玩具Labubu于永乐2025年北京春拍中创下新高。6月10日举行的全球首场“初代藏品级Labubu艺术专场”拍卖会上,一尊高131公分的薄荷色初代Labubu PVC雕塑以108万元(15.03万美元)落槌,连佣金以124.2万元成交,不仅刷新Labubu成交纪录,也创下其创作者、香港艺术家龙家升(Kasing Lung)的个人拍卖新高。 据财新报道,这件作品为龙家升在与泡泡玛特(09992.HK)签约前创作,为“全球唯一一只”,以无底价起拍,最终由网上藏家竞得。同场另一尊160公分棕色Labubu、限量15版,也以93.4万元成交。整场拍卖共上拍48件作品,全数成交,实现“白手套”佳绩,总成交额达372.54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曾于5月苏富比香港以约18.6万元成交的Labubu“三博士”作品,仅隔不到一个月即在永乐再现拍场,最终以58.65万元成交,价格翻逾三倍,显示市场热度持续升温。 Labubu之父龙家升1972年生于香港,自幼移居荷兰,其创作深受北欧精灵传说启发,自2011年起推出绘本与人偶作品。2020年起在当代艺术界崭露头角,2025年春季更首次以画作登上佳士得夜拍,创作力与市场潜力备受肯定。 Labubu IP现为泡泡玛特旗下,该公司自2019年推出LABUBU盲盒系列,2023年更凭搪胶毛绒公仔引爆话题。2024年4月,韩籍女星Lisa与Labubu合影在社交平台掀起全球热潮,带动Labubu在东南亚爆红。蕾哈娜、贝克汉等欧美名人更将其搭配爱马仕、LV等名牌包,令“奢侈品+Labubu”成为潮流密码,Labubu更被戏称为“塑料茅台”。 目前Labubu二手市场价格飙涨,有款式溢价逾24倍。据泡泡玛特2024年报,Labubu所属The Monsters系列年收入达30.4亿元,同比大增7.3倍,成为公司增长引擎。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跨界收购潮玩公司 量子之歌点燃投资者热情
自该成人教育公司披露通过3月31日的大型收购进军潮玩业务以来,股价已上涨两倍 重点: 量子之歌于3月底完成对潮玩开发商Letsvan的收购,预计收购将对截至6月的季度营收做出“显著”贡献 公司核心成人教育业务上季度收入骤降40%,原因是其采取重质轻量的客户策略 阳歌 量子之歌(QSG.US)逐渐洞悉,经济增长乏力之际,可通过多元路径撬动谨慎的消费者腰包。 最初,公司通过向成人销售教育产品实现目标,这源于中国人对自我提升及子女教育的深层价值认同。如今,在经济前景不明朗时候,公司发掘到更受青睐的领域——成人玩具。该领域属于本土称为“谷子经济”的组成部分,指帮助人们立足当下,及时行乐,缓解对前景忧虑的产品。 量子之歌最新季报的核心亮点,是其进军潮玩领域的战略动作。公司披露,于3月31日以2.35亿元人民币(约合33,000万美元)收购深圳熠起文化有限公司61%的股权。后者的核心资产Letsvan主营成人潮玩开发,此类产品近期在国内消费市场蔚然成风。 截至3月的第三财季,量子之歌的传统成人教育业务表现逊色。因采取聚焦高净值客户取代盲目追求规模的策略,其金融素养与技能提升核心课程的营收同比下滑近半。 在教育主业领域,公司通过开发书法课程、旅行游学等休闲化教育产品初见成效。此类产品走俏,折射出国内消费者通过习字练笔、购买潮玩以及动漫角色扮演等爱好,享受当下的意愿升温。在就业市场疲软的经济下行期,更传统的自我提升教育需求,似乎正逐步退居次席。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量子之歌董事长李鹏表示:“潮玩已成为Z世代及千禧族重要的自我表达载体。该赛道在经济下行期仍展现韧性,头部企业持续保持强劲增长。当代消费者对情感价值的关注大于实用功能,通过消费获取情绪慰藉、身份认同与社交连接,这正是潮玩的核心价值。” 对量子之歌的转型故事,投资者照单全收。过去三个月,公司股价累计上涨两倍,上周五最新季报发布后,更跳涨近20%。其当前23倍的预期市盈率显著领先教育龙头新东方(EDU.US;09901.HK)的13倍。不过,量子之歌或寄望最终接近泡泡玛特(09992.HK)47倍的估值水平。凭借包括爆款Labubu系列在内的潮玩业务大获成功,泡泡玛特过去一年股价一路飙升。 在季报及电话会议上,量子之歌重点阐释对Letsvan的收购,后者的业绩将从截至6月的这一财季起并入报表。尽管分析师多次追问未来创收预期,公司首席财务官谢东仅回应称,“潮玩业务将在下季度合并报表层面贡献相当显著的营收占比”。 大举扩张 量子之歌透露,已为Letsvan国内外业务制定蓝图。该品牌传统业务模式是将Wakuku等IP授权给名创优品(MNSO.US;09896.HK)等第三方,后者通过旗下独立潮玩集合店TOP TOY销售产品,名创优品拟拆分该业务独立上市。 量子之歌计划延续第三方授权模式,同时筹建类似泡泡玛特与TOP TOY的自营门店体系。公司称已于5月24日,在北京核心商圈开设快闪空间,迈出渠道建设第一步。 Letsvan的海外布局已具雏形,并入量子之歌后将加速国际化进程。量子之歌在业绩公告中称:“全球化拓展已全面启动,除在东南亚市场建立据点外,正探索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海外市场机遇。” 转型潮玩赛道固然构建了高预期,但若并表后首份成绩单未达投资者期许,公司股价恐将承压。 有利因素在于,即便在教育业务收缩期,量子之歌仍保持顶尖盈利能力。其截至3月的季度毛利率达83.1%,虽较去年同期的84.6%微降,但显著高于泡泡玛特去年63.9%的水平。我们预计,并入潮玩业务后,其毛利率或将回落,投资者将密切关注降幅。 最后,简要看一下公司的核心教育业务:规模虽锐减但盈利稳健。截至3月的季度营收从去年同期的9.46亿元,骤降40%至5.71亿元,主因是占总收入八成以上的个人在线学习服务营收下滑44%。 然而,量子之歌有效实施成本管控,推动净利润与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分别增至4,110万元及3,780万元。该公司截至3月末,持有11.3亿元现金及短期投资,较去年6月末的10.3亿元有所增加,表明其具备充足资金实力整合并扩大Letsvan的潮玩业务。 谢东暗示,上述过程将伴随巨额投入,短期内可能侵蚀量子之歌的利润及盈利水平。 电话会议上,谢东强调:“充裕现金储备赋予我们兼顾存量业务与潮玩战略的灵活性。即便业务结构调整可能导致短期盈利波动,但战略转型期的财务基础依旧坚实”。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名创优品拟拆TOP TOY 委摩通瑞银任承销商
据媒体周三引述彭博报道,零售商名创优品集团有限公司(MNSO.US; 9896.HK)计划分拆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在香港独立上市,并已委任摩根大通及瑞银担任承销商。 报道指出,这家主打日式风格、贩售从化妆品到文具等各式商品的零售商,也可能再聘其他投行协助,并希望在上市前引入主权财富基金等新投资者。 TOP TOY是名创优品五年前创立的子品牌,专注于潮流玩具。在去年第四季,其收入按年增长超过50%,远高于同期名创优品整体22.7%的增幅。 这次分拆计划是近期中国玩具企业赴港上市潮的一部分,继今年布鲁可(0325.HK)上市,以及52Toys近期提交上市申请后,TOP TOY成为又一筹备上市的企业。这些公司均希望借助“盲盒”热潮获利,这类藏品玩具毛利率高,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今年凭借Labubu系列公仔爆红的泡泡玛特(9992.HK),即为其中代表。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谷子热一窝蜂抢上市 52TOYS宜短炒暂忌长揸
玩具股份近年成为资本市场热炒目标,多家相关企业把握时机上市,52TOYS亦不甘后人申港上市 重点: 公司连续三年录得亏损 拥自有IP 35个,授权IP 80个 刘智恒 自去年开始,经营盲盒玩具的泡泡玛特(9992.HK)股价节节上升,年半光景股价升幅超过十倍,市值接近3,000亿港元,这个规模是什么概念,曾经的华人首富李嘉诚旗下的两家王牌公司长和及长实集团,加起来的市值也不到2,900亿港元。 怎样也想不到,长和旗下拥有全球多个重要港口、有全亚洲最大之一的药房及超市、拥有加拿大的石油企业;长实则是香港四大地产商之一,竟然连一家卖玩具的公司也比不上,你就知道资本市场的威力。 泡泡玛特带来的玩具热,让去年另一家连盈利也谈不上的玩具公司布鲁可(0325.HK)受到投资者青睐,上市后股价升一点六倍,市值接近400亿港元。 两大玩具企业在资本市场告捷,其它同业自然不甘后人,52TOYS母企北京乐自天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刚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52TOYS由陈威及黄今创立,两人早年已察觉中国玩具市场的发展空间,陈威曾在北京鼓楼开玩具专卖店,拿到万代及孩之宝等国际玩具代理及经销权,黄今则参与出品著名的桌面游戏《三国杀》。两人志趣相投,2015年联手创立52TOYS。 公司的玩具产品主要分两大类,一是自有IP,至去年底孵化和运营了35个,包括潮流IP,如Nook、Sleep及CiCiLu;科幻IP如猛兽匣;以及文化IP,例如胖哒幼Panda Roll及超活化系列。 另外就是授权IP,公司拥有国际知名作品IP约80个,包括有蜡笔小新、迪士尼系列及华纳兄弟系列等。 三年累亏3.6亿元 52TOYS过去三年的收入分别是4.63亿元、4.82亿元及6.3亿元。去年自有IP占总收入的24.5%,授权IP占64.5%,外部采购占10.8%,毛利率为39.9%。 不过,52TOYS的经营情况,远远比不上龙头的泡泡玛特。公司由2022至2024年持续亏损,分别蚀171万元、7,193万元及1.22亿元,主要受金融负债公平值影响。即使撇除该项目,去年的销售成本已占收入六成,再扣除营销开支、行政开支及研发开支,实际余下的盈利亦只3,000多万元。 做行业第二有难度 除了未见盈利外,论规模也不怎么具吸引力。陈威在公开场合,不断要与泡泡玛特划清界线,强调52TOYS以“收藏玩具”定位,扬言不想做泡泡玛特第二。 现实是要做第二也不容易,泡泡玛特2024年的收入达130.4亿元,52TOYS只有6.3亿元,泡泡玛特光一个排名第6的IP小野HIRONO,收入达7.3亿元,已经超过52TOYS。 别说泡泡玛特,去年名创优品(9896.HK)旗下的TOP TOY收入已近10亿元,并计划在港上市,52TOYS想做第二也轮不到。而且,据天眼查数据,目前中国的潮玩经济相关企业超过5万家,2025年新增注册约3,100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随时有后来者赶过52TOYS的地位。 52TOYS很大的业务比重在授权IP,然而授权IP并非独家经营,如迪士尼的草莓熊盲盒,TOP TOY及酷乐潮玩等也有代理。结果授权IP竞争优势,很大程度要靠压缩自家利润去吸引消费者。 说到大环境,即使市场持续增长,玩具始终不是必需品,个别更是奢侈品,在经济疲弱,人们购买意欲自然受影响,销售不一定能达市场的预期,甚至要维持整体销量平稳也不容易。 风口股具短炒潜力 52TOYS迟迟未有盈利,规模更比不上龙头泡泡玛特,行业竞争对手又众多,纷纷要抢滩资本市场。然而,目前市场正藉谷子经济热,投资者对玩具企业有无限憧憬,想象空间足够承托52TOYS的上市。 事实上,今年5月12日,万达电影与儒意星晨联手斥资1.44亿元,收购52TOYS旧股及新股,约占公司的7%股权,除作为战略合作外,亦看中投资谷子经济的机会。…
获小米支持 铜师傅趁谷子热谋上市
铜师傅在内地铜质文创工艺产品市占率达35%,挟龙头一哥地位申请港交所上市 重点: 铜师傅去年纯利大升近八成,股东包括小米 在线直销占比大,自研IP收入比例高 白芯蕊 谷子经济股今年热门,最具代表的泡泡玛特(9992.HK),股价今年已急升逾倍,一度逼近200港元大关,布鲁可(0325.HK)年初上市后亦反复走高,同样拥有谷子概念的杭州铜师傅文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也递交上市申请文件。 主力生产铜质文创产品的铜师傅,由俞光在2013年3月创立,随后引入基金北京光信、小米旗下的天津金米,及雷军持股的顺为等成为公司股东。据申请文件显示,目前大股东为俞光,持公司26.27%股权,小米则持有9.56%,顺为及北京光信分别持有13.39%和6.06%股权。 曾计划内地上市 申请文件中指出,铜师傅曾考虑在中国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但基于市况及战略调整,以及香港上市有望接触国际投资者,有助拓展海外,因此铜师傅终止内地上市计划,转战香港挂牌。 受惠内容创作及消费数字化推动,全球铜质文创工艺产品市场销售收入由2019年的45.73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62.67亿元,复合增长6.5%。随着全球对精致美学及具收藏价值的铜质工艺产品需求持续上升,估计到2029年销售收入将扩至87.09亿元,折合2024至2029年复合增长6.8%,其中中国铜质文创工艺产品市场有望达18.7亿元,占全球21.5%。 尤其是内地铜质文创市场比国际市场强劲,因“国潮”美学崛起,激发消费者共鸣和体验,且增强参与度,配合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等政策,支持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开发,以及工艺产品产业现代化转型,带动市场持续增长。 铜质文创市场高度集中 中国铜质文创工艺产品市场高度集中,据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称,去年头部三间企业市占率便达70%,其中铜师傅在总收入及在线收入更是行业龙头,市占分别达35%和44.1%。 铜师傅业务由直销、经销和代销组成,占集团2024年总收入分别76.7%、20.5%和2.8%。直销之中,在线占比最大,占直销收入91.9%,也占集团总收入70.5%。所谓在线直销,主要来自天猫、京东、抖音等旗舰店,同时实行统一在线零售定价政策,而铜师傅在线客单价平均高于750元。 此外,铜师傅也积极开拓线下渠道,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在中国新一线及二线城市的高流量商业区战略要地运营9家直营店。 谷子经济其中一个最大关键是产品IP(知识产权),铜师傅自研IP产生收入比例高,占2022至2024年总收入的94.1%、88.3%及93.7%,同期亦创建300个、279个及456个新的原创产品IP,也与其他特许授权商合作,推出铜质摆件产品,包括《功夫熊猫》、《变形金刚》及《侏罗纪世界》系列等。 不过谷子经济也分淡旺季,铜师傅称11月“双11购物节”以及12月的“双十二”等在线购物节、每年的新年及春节等送礼高峰期,以及第四季度国庆黄金周及中秋等,销售都会特别畅旺。 铜价起跌主宰成本 整体来讲,铜师傅去年增长强劲,收入按年上升12.8%达至5.71亿元,纯利升幅更快,按年升79%至7,898万元。与此同时,营业成本占比持续下降,由2022年和2023年67.8%及67.6%,下降至2024年64.6%,但公司产品原材料主要是铜,占2022年至2024年营业成本的51.9%、47.1%及47.1%,未来全球对铜的需求大,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欧美电网残旧需全面升级,全球新增产铜产量却未有同步上升,或会推高铜价,变成集团利润率有受压风险。 参考全球IP公司估值,目前泡泡玛特预期市盈率35倍,布鲁可则达25.6倍,还有以Hello Kitty打响名堂的日本上市企业三丽鸥(8136.JP),目前预期市盈率也近30倍,意味全球谷子经济股估值处较高水平,若铜师傅能短期内挂牌,配合有小米光环照耀下,预计力争估值最少20倍预期市盈率上市,惟一旦超过30倍市盈率上市,股价炒高水位未必不多,值博率相对较低,投资者宜留意。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