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概要:专注核心业务 和黄医药售上海医药45%权益
该制药商以6.08亿美元,出售与上海医药合资企业的大部分股权 余特莉 长和实业(0001.HK)控股的生物制药公司和记医药(中国)有限公司(HCM.US;0013.HK; HCM.L)周三公布,已出售其合资企业上海和记医药的大部分股权 ,以专注癌症和免疫性疾病治疗等核心业务。 和记医药与上海医药(2607.HK;601607.SH)于2001年成立各持50%的合资公司,主要在中国生产和销售心血管疾病的自有品牌处方药。 私募股权公司金浦健服将以4.73亿美元从和记医药手中,收购该合资公司35% 的股份,而上海医药将支付1.35亿美元,增加10%持股量,使其总持股量达到60%。和记医药表示,预计交易将带来4.77亿美元的收益,并继续持有该合资公司5%的股份。待监管部门和股东的批准,交易预计于3月完成。 和记医药香港的股价在公告发布翌日开市上涨12%,最后收涨3.8%。但自去年10月以来,该股仍下跌了30%,股价受压原因是2024年上半年收入下降43%,利润更暴跌85%。而且即使在下跌后,该股的市盈率仍高达32倍,实在并不便宜。 和记医药强调合资企业业务相对成熟,已为公司带来超过3.7亿美元的股息。仅在2023年,合资企业就为和黄医药贡献净收入达4,740万美元。 此次出售是和记医药2022年底制定的战略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应对全球制药环境中的挑战,并专注公司最有前景的候选药物。该计划还减少投入部分国际临床项目的资金,并寻求合作伙伴进一步开发这些资产。 和记医药称,将利用此次交易所得款项推进其核心癌症治疗业务,尤其是其抗体靶向偶联药物 (ATTC),该药物将抗体与靶向治疗相结合,并在临床前研究中表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和记医药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其首款ATTC的临床试验。 和黄医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苏慰国博士表示:“我们持续投资多产的内部研发平台,包括新的ATTC项目,相信这些项目有潜力为治疗癌症带来重要的价值。”他续称:“此次出售交易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并让我们更加专注。” 作为通过合作实现全球扩张的策略之一,和记医药于2023年初与日本武田制药(4502.T; TAK.US)签署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许可协议,进一步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以外地区开发其药物呋喹替尼。和记医药表示,协议可能产生高达11.3亿美元的收益。呋喹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强效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适用于各种亚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亚盛医药赴美上市获备案
生物医药企业亚盛医药(6855.HK) 周一获得中国证监会发布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这是中国企业在境外IPO前的必要步骤。公司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不超过33,739,347股普通股。 今年6月,亚盛医药宣布引进日本医药企业武田制药(4502.T)投资。武田制药以7,500万美元认购亚盛医药7.73%股权,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同时取得首款商业化产品奥雷巴替尼,在大中华区以及俄罗斯之外全球许可相关的独家选择权。 确认武田的选择权付款后,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自2009年成立以来的首次盈利,录得净利润1.63亿元,营收同比增长477%至8.24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和黄医药销售佳 海外市场成亮点
虽然和黄医药净利润同比大降84.7%,但在没有新对外授权合作的情况下,依靠国内外市场的销售分成维持盈利,实属不易 重点: 呋喹替尼海外销售额增长势头强劲,令和黄医药二季度在美国的销售额环比增速达52.56% 公司未来经营的重点将以创新药为主,或将剥离旗下主营中医药制造和销售业务 莫莉 在众多选择“出海”的中国医药企业中,在千禧年已成立的港资药企和黄医药(中国)有限公司(HCM.US; 0013.HK)可谓弄潮儿,核心产品呋喹替尼(Fruzaqla)不仅先后成功获得美国和欧盟医药监管部门的准入许可,呋喹替尼等产品的商业化权益,也早早地对外授权(license out)予多间跨国医药巨头。 7月31日,和黄医药发布了今年中期财报,虽然净利润同比大降84.7%,但在没有新对外授权合作的情况下,依靠国内外市场的销售分成,仍然维持2,580万美元盈利,实属不易。这是因为作为基数对比的2023年上半年,和黄医药曾录得1.69亿美元净利润,当中包括了武田制药(4502.JP)为获取呋喹替尼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开发、商业化和生产独家权益,而支付的2.59 亿美元首付款,在剔除合作收入后,和黄医药在去年上半年其实仍是净亏损状态。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和黄医药的营收为3.1亿美元,肿瘤业务综合收入1.69亿美元,当中产品销售收入1.28亿美元,同比增长64%,武田制药支付的首付款、里程碑及研发服务收入3,380万美元,同比大减87%。此外,和黄医药在中国内地还拥有庞大的药品营销及分销网络,为第三方制药公司提供服务,这类业务在上半年贡献收入1.37亿美元,由于与新冠肺炎相关的处方药分销销售额下降,该分部收入同比下降18%。 在备受关注的肿瘤药板块,和黄医药旗下拥有三大已上市产品,呋喹替尼上半年的海外销售额达1.31亿美元,而国内销售相对疲软,为 6,100万美元。这款核心产品自2018年在中国获批上市,目前销售已进入瓶颈期,2021年的市场销售额增速曾高达111%,但今年上半年增速已回落至8%。 其余两款产品目前仅在中国市场上市,索凡替尼收入为2,540万美元,同比增加12%;赛沃替尼贡献收入2,590万美元,同比增加18%。索凡替尼在国内获批用于神经内分泌瘤,这款产品的出海准备甚至先于呋喹替尼,早在2019年11月就曾获FDA授予孤儿药资格、2021年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但是在2022年5月因美国桥接研究的数据不足而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驳回上市申请,出海之路中断。 虽说此次依靠销售实现中期盈利,但财报公布后,和黄医药的股价却连续两日温和下跌,这或许因为呋喹替尼海外销售增长的利好已提前兑现。7月31日,武田制药发布2024一季度财报,当中披露了呋喹替尼自去年11月美国上市后的销售额,从2023年第三季度至今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分别达到22亿日元(1亿元)、78亿日元及119亿日元,最新一季的环比增速达52.56%。因此,作为呋喹替尼研发者的和黄医药股价当日上涨5.8%,但随后公布的财报中国内销售额增速平平,市场情绪又重归平淡。 海外市场成出路 在药品分销业务同比下滑、研发进展不断推进之际,和黄医药上半年能实现盈利,与其大幅控费相关。其中收入成本下降14%至1.8亿美元,销售及行政费用减少15%至5,780万美元,而研发开支更大减34%至9,530万美元,主要是缩减境外管线产品的临床投入,其中欧美的临床和监管费用,从去年上半年的5,560万美元锐减至1,490万美元。努力控制成本后,和黄医药目前拥有现金及等价物约8亿美元,手头相当充裕。 财报显示,和黄医药未来的经营的重点将以创新药为主,或将剥离旗下主营中医药制造和销售的非合并合资企业上海和黄药业,又表示会持续探索各种出售和合作备选方案。 至于肿瘤药物,和黄医药三款已上市产品均在中国纳入医保,虽说扩大了销售渠道,但进入国家医保药品后价格偏低,同样影响利润。以呋喹替尼为例,一盒21粒5毫克的呋喹替尼在美国定价2.52万美元,而同等数量药品在中国仅约7,541元,反映美国售价高出23倍。今年6月,呋喹替尼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用于治疗经治转移性结直肠癌,这也将继续扩大和黄医药的海外市场。 据财报给出的预测,今年肿瘤板块收入将达到3亿到4亿美元,券商浦银国际的分析师认为,考虑到呋喹替尼的强劲海外销售、严格的运营费用控制,以及下半年里程碑收入显著高于上半年,此前公司预测2025年底实现盈利,有可能提前实现。 当前和黄医药的市销率约5.6倍,同样走入美国市场的的君实生物(1877.HK)的市销率约7.3倍,显示和黄医药估值处于行业中下水平。随着呋喹替尼在海外进一步拓展,公司有望进入稳定收成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竞争对手成为投资者 亚盛医药与武田合作
亚盛医药同时公布三大利好消息,不仅与日本老牌药企武田制药达成授权合作意向,引入其成为第二大股东,还计划冲击美股二次上市 重点: 武田制药的普纳替尼与亚盛的奥雷巴替尼属于竞争品,后者在疗效和安全性上表现更优 亚盛此前面临现金流危机,若无新资金注入,账上的现金只够烧一年 莫莉 作为第一批通过港交所“上市规则”18A章在港股上市的创新医药企业,亚盛医药集团(6855.HK)由于商业化回报表现平平,在资本市场一直不温不火。不过,公司近期与日本的老牌医药企业武田制药(Takeda International, 4502.JP)的重磅合作,让亚盛医药重新成为焦点。 6月14日,亚盛公布与武田达成两项协议。首先,亚盛旗下的首款商业化产品奥雷巴替尼在大中华区以及俄罗斯之外的全球许可相关的独家选择权,将授予武田,为此武田付出1亿美元的选择权付款。一旦武田行使选择权并经过监管部门批准,亚盛将获得最高12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外加按销售金额双位数比例的销售分成。 其次,武田将以7,500万美元认购亚盛新发行的约2,430.7万股,相当于公司7.73%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武田的出价比认购日期前连续2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溢价约25%,可见其相当有诚意。亚盛表示,这笔资金中90%将用于支持奥雷巴替尼以及另一款核心产品APG-2575的开发。 同日,亚盛还公布,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保密提交了一份F-1表格登记声明草案,为赴美二次上市做准备。这三大利好消息同时宣布,意味着奥雷巴替尼获得了优秀的海外市场拓展机会,大笔资金注入缓解了此前的现金流危机,登陆美股市场的计划也让公司的发展前景更值得期待。资本市场闻风而动,亚盛医药的股价在6月14日已经提前上涨11.8%,随后的交易日继续上涨17.14%,创下一年以来的高点29.8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与一般的对外授权(License-out)协议不同的是,此次亚盛与武田签订的是独家选择权协议,即武田获得的是优先选择奥雷巴替尼海外权益的机会。这是因为武田旗下的普纳替尼与奥雷巴替尼都是第三代的BCR-ABL抑制剂,二者属于竞争品,武田若直接对竞品发起授权引进,可能遭遇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反垄断审查,而通过独家选择权协议的方式,政策风险较小。 双赢交易 事实上,武田的普纳替尼作为全球首款第三代BCR-ABL抑制剂,早在2012年12月就已获批在美国上市,但是由于心血管毒性问题,被FDA要求加上副作用警告才能销售,因此市场认可度不高,一直无法成为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产品。再加上普纳替尼的专利即将在2026至2027年到期,引入同类新品奥雷巴替尼不仅可以延用现有的销售团队和资源,也能维持武田在白血病领域的市场份额。 此次被武田重金引入的奥雷巴替尼于2021年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部分白血病成年患者,可以解决同类抑制剂一二代药物的耐药问题。临床数据显示,在部分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身上,奥雷巴替尼具有同类最佳(Best in class)潜力。该药物在中国内地的商业化推广是由亚盛与信达生物(1801.HK)共同完成,在2023年初大幅降价进入国家医保后,年度销售额仍不足2亿元。 2024年2月,奥雷巴替尼获得FDA许可在美国开展三期临床试验,该品种此前已经获得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孤儿药资格认定,以及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凭借武田在白血病领域深耕的经验以及入股后的资金注入,相信亚盛的海外临床试验进展将更加顺利。一旦全球临床研发有显著进展,亚盛登陆美股的胜算也将更大,对于此时入股的武田来说,在美股上市后带来的溢价,也会让这笔交易变得更加划算。 在时来运转之前,亚盛曾经历过一段备受投资者质疑的岁月。三个月前,2023年年报出炉,营业收入仅2.22亿元,其中下半年销售明显下滑。截至2023年末,亚盛的现金只剩下10.38亿元,而2023年的净亏损高达9.26亿元。这意味着,若无新资金注入,账上的现金恐怕只够烧一年。如今,这项堪称“双赢”的合作达成后,投资者对公司信心大增 ,公司亦得以补充急需的资金。 亚盛作为专注血液肿瘤研发的医药企业,有不少优秀候选管线值得关注。目前,经历接连数日大涨后,市销率已上升至32.7倍,其合作方信达生物的市销率仅9倍,显示前者已获得较大溢价。不过,奥雷巴替尼的海外临床试验仍需大笔资金投入,武田的独家选择权合作以及美股上市亦有一定变数,投资者仍需持续关注公司未来进展。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肿瘤药物收入翻倍 和黄医药转亏为盈
最新:和黄医药(中国)有限公司(HCM.US; 0013.HK)周一宣布,今年上半年录得1.69亿美元(12.1亿元)净利润,扭转去年同期的1.63亿美元亏损。 利好:该公司上半年收入同比大增164%至5.33亿美元,主要受惠于肿瘤/免疫综合收入增长 294%至3.592 亿美元,以及向武田制药收取的药物许可协议部分首付款,获确认为期内收入。 值得关注:该公司期内的研发开支减少20%至1.45亿美元,管理层解释主要是得益于对产品组合进行了优化,以及对管线产品进行战略优先排序。 深度:和黄医药创立于2000年,是香港亿万富豪李嘉诚旗下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研发创新型癌症药物的生物医药企业。截至今年6月底,该公司已有三种药物在中国获得批准上市,并已获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协助取得在香港上市以来的首次盈利;此外,公司另有13种肿瘤候选药物正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其中四种亦在美国和欧洲进行临床开发。 市场反应:和黄医药在纽约上市的股份周一下挫4.4%,报14.07美元;其港股周二则上升,中午收盘涨2.6%至23.6港元。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和黄医药肠癌药物 达成77亿元销售协议
最新:和黄医药(中国)有限公司(HCM.US; 0013.HK) 周三宣布与武田制药(TAK.US; 4502.T)达成独家许可协议,授权对方在全球范围内推进转移性结直肠癌药物呋喹替尼的开发、商业化和生产,而和黄医药则负责该药物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的销售。利好:和黄医药将获得总额可高达11.3亿美元(76.6亿元)的付款,当中包括协议完成时4亿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潜在的监管注册、开发和商业销售里程碑付款,外加基于净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值得关注:呋喹替尼已于2018年9月获准在中国销售,但暂时未能于其他地方取得销售许可,预计今年才完成向美国、欧盟及日本提交上市申请。深度:和黄医药创立于2000年,是香港亿万富豪李嘉诚旗下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研发创新型癌症药的生物医药企业。截至去年6月底,该公司已有三种药物在中国获得批准上市,为去年上半年带来2.02亿美元的收入,期内净亏损则为1.63亿美元。另外,该公司有13种肿瘤候选药物在中国达到临床试验阶段,其中7种亦在美国和欧洲进行临床开发。市场反应:和黄医药的港股周四大涨,中午收盘升10.9%至30.6港元,接近过去52周的中间水平。记者:何仲尼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