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大潮来临 看BOSS直聘能否抓住拐点
企业招聘稳步复苏,带动BOSS直聘业绩显著增长,面对今年的就业大潮,公司将迎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重点: 公司去年净利润增长42.6%至15.7亿元 去年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增长25.3%至5,300万 李世达 套一句电视剧里的台词,“风浪越大,鱼越贵”,意指当环境越差,获得的回报就越丰厚,人力资源行业似乎也是这样的生意。近年内地经济低迷,求职人数增加,也让人力资源行业的“客户”越来越多。但实际上,唯有当市道开始好转,企业招聘需求增加,真正的效益才能显现。 中国最大网上招聘平台BOSS直聘,近日就用一份亮眼的年度成绩单,预告经济复苏的转折点即将到来。 BOSS直聘的母企看准科技有限公司(2076.HK; BZ.US)近日公布,去年度收入及盈利双双增长,年收入增长23.6%至73.6亿元(10.2亿美元),净利润更大增42.6%至15.7亿元。截至去年底,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定期存款及短期投资总额为147亿元,较2023年底的129.1亿元增加了13.8%。 另外,公司第四季收入按年增长15.4%至18.2亿元,为连续六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净利润则为按年增长34.1%至4.44亿元。受到亮眼成绩激励,BOSS直聘美股在财报发布后涨幅逼近5%,或可视为当前的市场环境与公司的增长逻辑受到市场认可。 公司业绩的增长,来自用户的持续增加。2024年,公司平均月活跃用户(MAU)达到5,300万,按年增长25.3%,不过,去年第四季度MAU则从第三季的5,800万下滑至5,270万。尽管如此,若以第三季的数据比较,BOSS直聘的MAU量约相当于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及同道猎聘(6100.HK)等竞争对手的总和。 企业客户带动业绩增长 求职者就像大海里的鱼,越是风高浪急,越是成群结队。事实上,招聘网站卖的是求职者的履历,付费的则是企业主。BOSS直聘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企业的付费服务。 公司表示,去年全年,企业用户的活跃度也显著提升,付费企业客户数达到610万,同比上涨17.3%。企业客户的在线招聘服务收入由2023年的58.9亿元增加23.4%至2024年的72.7亿元,是带动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另外,向求职者提供的增值服务收入,也按年增长36.2%至8,57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BOSS直聘的营销费用由2023年的19.9亿元增加4.1%至2024年的20.7亿元,主要由于雇员相关费用增加,部分被广告及营销费用减少所抵销。截至去年底,BOSS直聘共有5,688名雇员,较2023年的5,346人增加342名增长6%,其中销售和营销人员占比超一半。 接入DeepSeek 而在技术层面,BOSS直聘APP也已接入DeepSeek-R1,在APP中的一些场景中进行灰度测试。同时,产品上也采取自研模型“南北阁”提供服务。公司称“南北阁”与DeepSeek的结合,能够在保障用户服务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 在面对招聘端者的服务中,能够利用AI在庞大的求职者数据库中自主选择和匹配,向雇主推荐候选求职者,并以具体的推荐理由提供参考,进阶的服务则包含进一步与目标求职者沟通等。而针对求职者端,则提供“向AI提问”的交互模式,支持用户用更自然的语言表达需求,获取职位、就业相关信息及问题答案,同时也提供模拟面试功能。 瑞银发表报告指出,今年以来企业招聘情绪正稳步复苏,该行对公司近期表现持更正面看法,将今年首季及全年收入预测分别上调3.5%至0.4%,至按年增长12.2%及12.1%,维持“中性”评级,美股目标价从17美元上调至19.5美元。 从市盈率来看,目前BOSS直聘约为40倍,远高于万宝盛华(MAN.US)的19倍,显示投资人颇为看好其未来的增长前景。不过,内地经济是否如近期股市所反应的那般,迎来市场拐点,才是真正的考验所在。 “就业难”问题一直是最受关注的社会议题,而今年将是“就业大年”。统计预测,今年夏天将有1,222万名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市场是否有足够的招聘需求相匹配,很快就会见真章。对招聘网站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持续增长的就业需求,与AI技术的日渐进步,BOSS直聘虽然在人力资源行业依然保持领先地位,但仍需继续充分利用用户优势与技术优势,以应对市场的改变与竞争。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香港上市碰壁 优蓝国际转战纳斯达克
这家为蓝领提供服务的公司,即将完成在纳斯达克的SPAC上市,以筹集少量资金 重点: 放弃赴港上市尝试两年多后,优蓝国际终获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进行SPAC上市 由于两年前在香港IPO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商业模式不赚钱,公司可能急需现金 梁武仁 绝望肯定是促使人把事情做完的强大动力,不管是好是坏。 这是从优蓝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故事中得出的一个教训,作为面向蓝领的招聘和职业教育服务提供商,公司在上市道路上又回到一个不那么理想的备选计划。该计划在上周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优蓝国际,利用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在纳斯达克上市。 借壳上市并非优蓝国际原来的计划。公司曾于2022年底尝试在香港申请IPO,并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申请。但此事在六个月时间里毫无进展,计划因此失效,此后公司没有提供任何更新文件。 相反,去年5月,优蓝国际宣布同意与在纳斯达克交易的SPAC Distoken Acquisition Corp.(DIST.US)合并。像Distoken这样的SPAC是空壳实体,可作为实体公司通过反向合并上市的工具,从而绕过传统上市很多繁琐要求。 上周四,中国证监会终于批准了这笔交易,为优蓝国际扫清一项关键的监管限制。从2023年初开始,中国要求那些寻求海外上市的公司先获得此类批准。 据报道,最初尝试在香港IPO时,优蓝国际试图筹集至少1亿美元资金。考虑到它在IPO前的融资中获得的估值,这个目标在当时看起来是可行,因市场对中国蓝领的服务需求旺盛,投资者看好它的增长故事。 在提交IPO申请前,公司在六轮融资中筹集约13亿元(1.78亿美元),投资者包括电魂网络(603258.SH)的子公司杭州电魂、三七互娱(002555.SZ)的子公司安徽尚趣玩、海宁中南和新东方基金。当时,最后一轮融资对优蓝国际的估值高达33亿元。 优蓝国际未能实现香港上市的原因不得而知,但部分公司因不满足香港交易所和香港证券监管机构的要求而放弃是常事,首次申请上市的公司尤其如此。在申请失效后,优蓝国际就从股票投资者的视线中消失了,直到传出与Distoken的交易。 但有一点很清楚,如果顺利完成SPAC上市,优蓝国际的估值可能会小得多。该SPAC在2023年2月的IPO中仅筹集到6,900万美元,其市值一开始就不高,现在更是缩水到3,740万美元。估值下滑似乎与2023年11月按照修订条款,赎回价值约3,200万美元的股票有关,此举是为了让SPAC有更多时间完成合并。这似乎表明其原始投资者,对SPAC能按时完成合并的信心下降。 Distoken的发起人兼投资者借了一些资金来弥补部分现金损失,但这家SPAC的资金仍大幅减少。截至2023年底,其信托账户中有大约4,100万美元,这笔资金可提供给其合并目标。这意味优蓝国际通过Distoken借壳上市获得的资金,将远远少于其原计划通过香港IPO获得的资金。 盈利之路漫漫 所有这些都表明,自最初的香港上市申请以来,优蓝国际的估值可能已经下滑。公司很可能正努力提高利润(如果还能盈利的话),而且可能急需现金。Distoken尚未在文件中披露Youlife的任何财务信息。但优蓝国际早前在香港IPO的招股说明书中,提供了一些关于该公司财务状况的线索。 截至2022年上半年的三年半时间里,优蓝国际累计净亏损超过5.4亿元。这并不仅是折旧成本等属于非现金性的会计损失。公司实际上消耗了相当多的现金,截至2022年6月底,经过多年的负现金流后,其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4.42亿元。 优蓝国际的商业模式依赖中国蓝领就业市场的需求。中国需要此类劳动力来实现其高质量经济发展,以及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现代化。然而,这类工人通常供不应求,因许多年轻人倾向取得大学学位,这样就能找到收入较高、体力要求较低的工作。 这种供需失衡本应为优蓝国际带来丰厚的收益,公司自称是“中国领先的蓝领人才终身服务提供商”。公司的服务涵盖蓝领员工可能需要的全方位服务,从招聘到职业培训。优蓝国际甚至在2021年收购了合肥的一所职业学院。 但优蓝国际并非唯一追逐蓝领需求的公司。这个领域高度分散,竞争激烈,使得任何一家服务提供商,都难以快速增加收入或占据有意义的市场份额。 更糟糕的是,由于关键功能依赖于外包,优蓝国际的成本高昂。正因如此,2019年公司的毛利率不到0.5%。到2021年,这个比例提高到略高于20%,但对于一家自称通过“先进的技术赋能”的公司来说,仍然不够鼓舞人心。 鉴于优蓝国际转向小型SPAC上市,外界可以合理推测,自尝试香港上市以来,它的境况并没有好转多少。Distoken的时间也不多了,因在美国,SPAC在IPO后通常最多有两年的时间来完成合并,若按此计算,其截止日期本应在本月到来。Distoken在与优蓝国际达成合并协议后,将截止日期延长到了今年11月,又多了九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交易。 尽管如此,双方对达成这笔交易的渴望显而易见。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三季度盈利增幅放缓 Boss直聘能否再一路狂奔
Boss直聘第三季派出一份亮丽成绩表,但净利润增长幅度似有放缓 重点: 公司上季度收入增长接近两成 预期第四季度收入达18亿元 刘智恒 当疫情结束后,市场才逐渐看清经济状况,原来疫前大家憧憬的复苏只不过是一厢情愿,实际是经济疲弱,百业陷入内卷困境,员工下岗数字急升,新毕业的学生又难找工作。但在一片找工难的环境下,对招聘人才的公司却是天大喜讯,网上招聘平台BOSS直聘成为一大受惠者。 BOSS直聘的母企看准科技有限公司(下称BOSS直聘,BZ.US; 2076.HK),近年业绩一路狂奔,收入盈利双双创出佳绩。刚公布的第三季度业绩,收入19.1亿元,较去年同季度增加19%。经营利润3.3亿元,同比升26.5%。 业务亦表现理想,截至9月底止的总付费企业客达6百万,同比升22.4%;平均月活跃用户为5,800万,上升30%。 财务方面亦相当健康,手上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定期存款高达87亿元。公司中期业绩的债务总额除以权益是零。 深耕蓝领及下沉城市 能有如此上佳表现,除了受惠于大环境的逆转外,亦因为公司部署得宜。虽然疫后经济未如预期,对于白领及金领等文职人士影响较大,但对于蓝领阶层来说,市场的需求却异常殷切。BOSS直聘看准形势,早已加大在蓝领招聘上的力度,而且更投入大量资源拓展二线及以下城市,因而在过去一年多的业绩能取得不俗的增长。 去年BOSS直聘的业绩已急速上升,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鹏在报告中解释,主要在于用户规模及收入出现强劲增长,特别是蓝领行业、低线城市及中小企业的渗透。同时亦因公司对技术持续投入,以及对各种用户需求的深入挖掘,让公司进一步巩固及扩大竞争优势。 盈利增速开始放缓 BOSS直聘的表现纵是一枝独秀,但业绩经过一轮飞跃式增长后,市场对其增速能否如之前的急升猛进,开始抱观望态度,特别是在盈利方面。 我们看三季度,收入及业务升幅理想,然而净利润为4.64亿元,同比只上升8.95%;经调整净利润为7.4亿元,按年升幅更只有3.5%,反映盈利的增速远远低于近两成的收入增长。与中期利润增长98%相比,增幅有明显下降,更难与2023年全年增长逾9倍相提并论。 另外,公司预计今年第四季度的收入将介乎17.95亿元至18.1亿元间,同比增加13.6至14.6%。相对2023年全年的收入增长近32%,今年上半年的31%,以及三季度的19%,收入增速亦逐渐减弱。 除业务外,公司也十分依赖投资收益,三季度来自利息及投资收益近1.6亿元,今年中期为3.1亿元,2023年为6亿元。虽然表现一直不错,但投资的收入毕竟并非来自本业,并不能长期依赖,而且投资市场变化不定,今天的盈利难保明天出现亏损,此点不得不多加注意。 香港市场交投疏落 BOSS直聘的延伸市盈率为31倍,竞争对手同道猎聘(6100.HK)亦在31倍水平,另外较细规模的万宝盛华(2180.HK)只有6倍,而其在美国上市的母公司万宝盛华(MAN.US)达70倍。相较之下,BOSS直聘的估值较同业并不算高。 然而,投资银行对BOSS直聘的取向只属稳中略好。汇丰研究发表报告,将公司2024至2026年盈利预测上调3%至4%,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由66港元上升至68港元。 花旗调升BOSS直聘2024至2026年盈利预测1至3%,将其在美国上市的股票目标价,由16美元上调至16.5美元,维持“买入”评级。里昂亦将公司美股的目标价从16美元调高至17.5美元,续给予“跑赢大市”评级。投行对BOSS直聘的目标价只轻微调升,反映对其未来增长速度显得审慎。 事实上,公司股票在香港的交投也十分疏落,长期的成交量在数千至万多股,本月5日曾试过一天只有100股成交,但相比其500亿港元市值,似乎并不成正比。美国的交投会好一点,但平均每天只在数十万股水平。 BOSS直聘股价表现亦不算突出,三季度业绩公布后,股价不升反微跌0.35%至56.6港元。现股价较今年5月高位的88.5港元比较,已下跌3成半,此亦可能反映,市场对公司业绩的高速增长开始有所保留。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面临私有化疑虑,前程无忧股价暴跌
最新:在线招聘网站运营商前程无忧网络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JOBS.US) 表示,拟收购公司的买方财团“正在与中国监管机构咨询对于公司和拟定私有化交易的监管变化。”公告未就监管变化的性质做出更多评论,并表示“目前无法提供明确的完成时间表。“ 利好:一年前,前程无忧首次收到私有化邀约,公司此前曾表示,交易将在今年年底完成。协议对价每股美国存托股票(ADS) 79.05美元,远高于公司目前股价。 值得关注:交易崩盘可能导致前程无忧股价跳水。今年以来,前程无忧股票一直保持稳定,这种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归功于协议中的固定报价,这与今年很多在美上市的中国科技股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公司由于监管变化导致大幅抛售股票。 深度:前程无忧并未具体说明哪些监管变化可能会影响这一私有化交易。今年,中国的众多监管机构一直在动摇中国的企业格局,钳制了大量公司,包括教育企业和拥有大量用户数据的大型科技公司。此次整顿削弱了许多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股票,抹去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价值。 市场反应:消息公布后的周一,前程无忧股价下跌 19.2%。,最新收盘54.22 美元,低于收购价79.05 美元31%。 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此处
前程无忧无视投资者,即将从华尔街退市
公司最新财报显示其季度利润因营销成本飙升而跳水,因为它预计到年底将结束在华尔街的17年上市 (more…)
BOSS直聘首获盈利,有负面消息,但未出局
公司第二季度收入猛增174%,但同时警告,正在进行的网络安全审查可能至少会持续到9月底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