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 51WORLD Digital Twin Technology sets its eyes on cloning Earth

增收减亏 五一视界目标“克隆地球”

在实现“克隆”地球5.1亿平方公里的目标之前,51视界正试图扭亏为盈,上市续命 重点: 2021至2023年,公司累计亏损4.2亿元,今年上半年亏损幅度收窄 五一视界是中国最大的数字孪生解决方案提供商,但市场份额仅为2.4%   李世达 数字经济概念一直是资本市场的宠儿,众多企业在不断推陈出新的技术中,摸索各种充满想象力的商业模式。当经营者试图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以获得更多投资人青睐时,“数字孪生”产业则在将现实事物搬进虚拟世界中。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指的是对实际事物的数字化复制和模拟,通过在虚拟空间“克隆”物理世界中存在的物理对象、系统或流程,模拟、验证、预测、控制物理实体全生命周期,为人们提供连接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纽带,帮助人们进行更科学的决策与管理。 一般而言,工业制造是数字孪生的主要战场。数字孪生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同时降低产品研发和制造风险。近年来,随着智能传感、云计算、大数据和AI等技术加持下,数字孪生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智能驾驶、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 作为这个新兴领域的领先者之一,北京五一视界数字孪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根据18C规则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和华泰国际为联席保荐人。这是港交所第五家以18C规则申请上市的科技公司。 克隆地球 五一视界成立于2015年,专注3D图形、模拟仿真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客户提供数字孪生产品和解决方案。2017年,该公司提出“地球克隆计划”,即通过在虚拟世界中“复刻地球”、打造一个超大型仿真模拟器,并围绕此一愿景相继推出了51Aes(数字孪生平台)、51Sim(合成数据与仿真平台)和51Earth(数字地球平台)三大业务平台。目前公司大部分收入来自51Aes业务,去年收入占总收入比重高达79.8%。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3年数字孪生解决方案收入计,五一视界是中国最大的数字孪生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行业中唯一的一站式数字孪生解决方案提供商。不过,公司2023年的市场份额仅为2.4%,意味着仍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发展过程中,五一视界已完成8轮融资,筹集到约8.3亿元的资金,融后估值达44亿元。投资者包括光速光合、云九资本、Star VC、商汤科技(0020.HK)、摩尔线程等。 随着业务扩展,五一视界收入快速增长。2021至2023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3亿元、1.7亿元和2.6亿元,去年收入增速达50.6%。不过,今年上半年增速放缓,同比增长仅12.3%,录得收入3,300万元。 三年累亏逾4亿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中的年轻公司,五一视界仍深陷亏损的泥淖。2021至2023年,公司累计亏损达4.23亿元,今年上半年继续亏损6,510万元,但幅度已较去年同期收窄约35%。 同时,公司的毛利率也在下降。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整体毛利率从65.2%萎缩至50%。公司坦言,销售成本的结构变化会对其毛利水平产生影响,将在未来通过知识产权和技术积累控制开发成本。 不知是否为了冲刺上市,公司似乎试图控制成本,但却从研发开支下手。今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开支2,858.5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了48%,销售开支与行政开支(合计5,135.4万元)几乎是其近一倍。 资金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持有的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7亿元,相较动辄数千万的开支,实在不算充裕。 八成数字孪生是没用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孪生领域得到不少政策支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数字孪生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2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0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0.8%,增速高于全球市场。预期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60亿元。 数字孪生概念随着前几年的元宇宙热潮而兴起,但发展数年,对用户而言仍然相对陌生,商业路径与市场认知仍待开发。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就曾公开表示:“80%的数字孪生是没有用的。”点出数字孪生数据量过大、更新困难、建模成本高等问题。 要守得云开见明月,五一视界势必要持续“烧钱”下去。对于一家仍在技术开发阶段的公司来说,依靠缩减研发开支来控制成本存在风险,一旦技术被“弯道超车”,先发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商汤科技首挂 股价曾涨23%

最新:人工智能(AI)独角兽商汤科技(0020.HK)登陆港股市场,今早首挂开盘报3.91港元(3.2元),比定价3.85港元高1.6%;半日收盘报4.29港元,升11.4%。 利好:商汤定价保守,吸引市场人士关注,截止中午2时30分,参考市场数据,商汤的成交约10.3亿港元,其中超大手买盘占43%,反映可能有机构投资者买进这只股票。 值得关注:由于卷入美国财政部投资黑名单风波,影响该股的市场反应,商汤公开发售部分只录得4倍超额申购,并以招股价低端水平3.85港元定价,筹资约58亿港元,远低于市场之前传出的156亿港元目标。 深度:商汤本来于12月7日首次招股,但12月10日被美国政府列入〝中国军工企业〞黑名单后,12月13日宣布延迟全球发售计划,但表示会坚定不移重启上市。一周后,商汤再度招股,把美国财政部制裁一事列入风险因素,并要求将美国投资者排除在申购全球发售的发售股份之外,股价区间与集资规模与第一次招股相同,最终赶及于2021年完结前成功上市。 市场反应:商汤挂牌后,有券商随即唱好。安信证券认为商汤收入增长快速并持续增长,给予2022年预测市销率(price-to-sales ratio)15到18倍的估值,每股合理股价为4.86到5.84港元。商汤挂牌后一直走高,今早曾见4.74港元,比定价大涨23%。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首天登陆科创板 百济神州挫16%

最新:生物科技公司百济神州(BeiGene Ltd.,BGNE.US;6160.HK;688235.SH)完成上交所科创板的222亿元(35亿美元)股票首次公开发行,今天在上交所成功挂牌,成为首只在〝美股+H股+A股〞三地同时上市的股票。但由于担心美国对该公司的潜在新制裁,该股首日大跌收场。 利好:百济神州获得大量资金,投入到药物研究、临床开发、中国境内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建设等,并为未来增加一个境内融资管道。 值得关注:以昨天的收盘价计算,百济神州A股的市净率(P/B ratio)约4.94倍,比港股的6.43倍与美股的8.31倍出现折让。一般来说,对于同一只股份,市场给予A股的估值会较高,但参考百济神州的表现,这个说法并不成立。 深度:投资者可能对更多中国公司即将被列入美国政府黑名单的传言感到担忧,当中可能包括百济神州。今年9月,两名美国政客发布消息称,该公司因涉嫌支持中国军方,并与其展开合作,应被列入黑名单。上周末,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被列入该黑名单,迫使该公司在其股票即将开始交易的前几天,突然推迟在香港上市。 市场反应:百济神州在上海科创板首日破发,以160.98元收盘,比公开发行价格192.6元大挫16.4%,成交52.2亿元;其港股也跟跌7.6%,报收162港元。 记者:何仲尼 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