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ree makes humanoid robots

机器人春晚舞出未来 宇树科技拟年内申请上市

这家科技企业,在央视春晚的机器人跳舞表演惊艳观众,计划在年底前进军资本市场 重点: 宣布年度营收突破10亿元之际,宇树科技计划今年底前申请上市 尽管人形机器人引发市场热议,但性能不稳或使规模化商用仍需数年   陈竹 中国初创企业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人形机器人,在近两年异军突起,成为行业新星。今年1月,公司的机器人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劲舞视频,引发全网刷屏。上个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公司斩获百米障碍跑、4×100米接力及1500米长跑等几乎所有竞速项目冠军。宇树科技更成为拳击赛事独家设备供应商,在竞争对手侧目之下,包办全部参赛机型。 乘此东风,这家风头正劲的企业计划转战资本市场,上周宣布拟于年底前向未披露的证券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文件。此番声明坐实了持续数月的上市传言,路透社报道称,宇树科技目标估值达70亿美元。 上市将成为宇树科技重要里程碑,为加速产品研发与商业化进程,这家公司亟需资本加持。在中美科技竞争加剧背景下,中国政府对人形机器人领域给予强力支持,以期占据产业制高点。此次上市,也将检验市场对中国发展的机器人产业的信心。 总部位于杭州的宇树科技,由机械发烧友王兴兴创立,他对机械创新的热忱由来已久。王兴兴曾因仅耗资200元,打造双足机器人而名声大噪。大学时期,他便以科技狂人闻名,宿舍堆满工具零件,双手密布的伤痕,见证用废料加工精密部件时难以避免的意外事故。作为继马云等初代创业者后的新生代创始人代表,2016年大学毕业的王兴兴,在无人机巨头大疆任职两月后,于同年创建宇树科技。 王兴兴的热忱同样赢得资本界青睐,宇树科技成立至今已完成10轮融资,吸引顺为资本、初心资本、中信证券、深创投及红杉中国等知名本土机构。据媒体报道,公司当前估值约100亿至150亿元(约合14至21亿美元),距其寻求的60亿美元目标估值仅达三成左右。 人形机器人价格下行 虽以人形机器人著称,宇树科技当前主要收入,仍来自其拓展人形机器人业务前的初始产品四足机器人。公司尚未全面披露财务详情,但表示将于年内公布更多数据。据上周上市公告中透露的少数关键指标,公司2024年营收的65%来自四足机器人,30%来自人形机器人,5%为组件产品。 在今年6月的公开活动中,王兴兴曾向媒体称公司年度营收突破10亿元,但未指明具体年份。 2023年推出的首款人形机器人H1,是中国首个具备奔跑能力的全尺寸通用型号。公司在新一代产品中显著压缩成本,2024年发售的H1,售价降至99,000元。7月新推的R1机型性价比进一步跃升,入门价仅39,000元。 定价与欧美同业形成鲜明反差,摩根士丹利研报显示,2024年顶级人形机器人成本约20万美元。 宇树科技实现超低定价的核心优势,在于借力中国完备的制造业生态。从电池、传感器到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本土已有成熟供应商网络,助力企业以可控成本快速扩大产能。 政府对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也给予强劲助力,通过补贴、税收减免与低成本融资等多重组合拳助推行业进阶。 部分受益于政策驱动,中国人形机器人企业已突破千家量级,代表性公司包括智元机器人、松延动力等。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车企比亚迪(1211.HK; 002594.SZ)等各领域头部企业,或亲自下场,或投资布局。 尽管宇树科技在控本增效方面成效卓著,同业价格战亦日益白热化。如加速进化的K1人型机器人定价88,000元,与H1系列近乎持平。如同国内众多过热赛道的发展轨迹,人形机器人领域或将陷入价格持续下探的内卷式厮杀。 多家机构研报力证人形机器人产业潜力,麦格理证券今年2月预测,全球市场规模将从2026年的36亿美元,飙升至2031年的516亿美元。 不过,短期市场表现或难支撑此等乐观预期。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参赛机型频现摔倒碰撞的报道,印证性能尚欠稳定。尽管机器人在春晚等特定场景的奔跑搏击表现亮眼,但在实际应用中,执行取物等基础任务的能力仍存瓶颈。 近期,港股机器人板块涨势如虹,意味宇树科技上市若估值合理,必将引爆市场热情。优必选(9880.HK)当前市销率高达30倍,越疆科技(2432.HK)更达47倍,显示投资者对此类公司前景极为看好。 这对宇树科技及其同业堪称利好,即使距打造在工厂及家庭等场景执行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可能尚有漫长征途。部分产品已显积极信号,宇树科技20%的四足机器人,应用于检测消防等工业场景。如今,需证明人形机器人不囿于歌舞竞速,更能超脱实验环境,投入大规模应用场景。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上市不足两年 优必选第五次配股

机器人制造商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0.HK)周二公布, 配售3,015.5万新股,相当扩大已发行股本的6.4%,每股配售价82港元,较周一收市价折让9.1%。 集资所得净额约24.1亿港元,将用于业务运营及发展、偿还集团相关金融机构授信业务下的款项。 优必选自2023年12月上市以来频频在市场集资,之前四次配售共集资19亿港元,连同是次配售,共集资达43亿港元。 优必选周二开市跌3.6%报87港元,股价持续向下走,中午收市跌近6%报85.15港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ong Kong Robotics’ stock soars on robotics pivot, but does it have legs?

华丽转身股价狂飈 港仔机器人价高势危?

一家三四线香港上市公司,突然变身机器人公司,股价即如脱彊野马,一路狂奔 重点: 公司去年度业绩蚀1.4亿港元,已连续亏损五年 年初与达闼组成合资企业,摇身一变成为机器人公司 刘智恒 赶潮流,追风口,从来是股票市场的本质;要数今年的热门行业,肯定是机器人,地平线机器人(9660.HK)、越疆(2432.HK)及优必选(9880.HK)等,年初以来均升幅由五成至逾倍,但要说在港股上的真正赢家,港仔机器人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370.HK)的升幅才是王者,年初至今上升超过5倍。 公司近日公布一份不堪入目的年度业绩,收入大跌45.6%至1.16港亿元,亏损则续扩大5.3%至1.38亿元。应收贷款及利息减值亏损1,132万港元、商誉减值亏损2,182万港元、物业厂房减值及设备减值3,937万港元。 一遇达闼便化龙                              为何业绩表现乏善可陈,股价又能忽然爆升?原来一切缘于年初的一项合作协议!时间回到今年情人节,当时港仔机器人的名称仍叫国华控股(今年五月才易名),与内地的达闼机器人签订框架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国华占股51%,达闼占股49%,目标是开拓人形机器人操作系统的民用产品。 国华在两年内协助合资公司募集足够资金,达闼则将其拥有的知识产权,授予合资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全资附属。 过去香港市场的一些三四线公司最擅长的伎俩,就是转型资本市场最热炒行业,通常透过收购或合并而进入风口市场,当股价被不断推升,往往会作出连串集资行动。港仔机器人的情况似乎有点类同,他们最终能否成功,暂时仍是未知数。 小米2023底发布首部电动车SUV7时,我们曾发表 “雷军造车,一往无前”一文,从小米的往绩,主事人的能力,及公司财力去分析,结论是雷军成功机会相当高。我们不妨按此框架,分析港仔机器人的成功机会。 国华业务强差人意 首先,不妨看看港仔机器人过往业务,当你翻开资料,大抵会吓一跳,竟然有多项主业,包括商品买卖、证劵及期货经纪、物业经纪、地热能供暖制冷、楼宇建筑承包、特制技术支援、项目管理、集中供热及融资租赁。 要知道,今年初国华控股市值还不到6亿港元,业务之分散,在香港上市公司中可谓佼佼者,公司重点在哪儿?如何去营运及发展各业务?资源又怎样分配? 观乎去年业绩,除个别业务外,其余全部见红。部分业务更是问题多多,其中在运城的供热业务,因未能符合牌照要求,被勒令终止,结果公司要将该业务出售。 融资租赁方面,因未能履行监管要求,被政府部门禁止有关经营,最后要终止业务并出售。另外,今年亦公布将金融控股公司出售。 楼宇建筑承包业务,旗下的陕西江威涉及多宗诉讼,涉资达4,556万元,以致部分资产被冻结。至于公司的中介业务,旗下上海轩美房地产经公司涉及多宗诉讼,涉及金额106万元。从过往的业务看,公司的发展方针及经营管理似大有关题,现在转搞机器人公司,成功概率确实令人存疑。 达闼连年亏损 我们再看达闼机器人,说不定其有能力让港仔机器人迈向美好前景。事实上,达闼并非吴下阿蒙,反之曾是中国内地首屈一指的机器人企业,软银及富士康均是主要投资者,估值一度冠绝同行。 公司2015年由曾任职贝尔实验室及中移动通信研究院首任院长的黄晓庆成立,专注云端智慧机器人技术,2023年完成C轮10亿融资后,估值达到223亿元。 然而,人型机器人在商业市场仍属起步阶段,公司不断烧钱,2019年准备赴美上市,不幸被美国商务部列入管制黑名单,集资不成,苦苦支撑,近年屡传资金链陷断裂之危。今年4月在社交平台及媒体消息,公司在上海、北京及深圳等地,有数百员工被欠薪,位于广州的公司,更被断水断电。 达闼往绩也是乏善可陈,亏钱不是最大问题,最大问题似是看不到明天,以致原有投资者不愿再注资,公司已陷于危急存亡之秋,它又能为港仔机器人带来多少业务,何时才可扭亏为盈? 一场烧钱的竞赛 投资机器人行业,大部分企业在烧钱阶段,因此企业要有充裕的资本才能继续前行。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早前表示,人形机器人面临技术成本高企,远超出顾客愿付费用。其次是许多企业所谓的应用场景,实际是想象出来,并非实际需要。 港仔机器人长期亏损,截至今年3月底,手头资金只有5,000万港元,凭什么去支撑这场烧钱的游戏?虽然港仔机器人上月宣布签定四份合作框架协议,但靠一个香港市场,能为公司带来多少生意?相信投资者也别抱太大期望。 然而,在机器人热潮下,港仔机器人的概念相信会受到一定追捧,股价或再创新高,但何时能盈利就别太乐观。再者,股价经过一轮急升猛涨后,投资者现阶段追入,风险高值博率低。别忘记,股价大升后,未来公司很大机会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股价将会十分波动,投资者只适宜投机性买卖。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witchbot, with DJI Godfather as its non-executive director, is seeking Hong Kong IPO and fanning up market interest

大疆教父任非执董 卧安机器人谋港上市料热爆

正申请香港上市的卧安机器人,获“大疆教父”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入股,更担公司非执行董事 重点: 去年亏损收窄,EBITDA更连续两年录盈利 日本占集团总收入近六成   白芯蕊 宇树春晚机器人表现技惊四座,加上AI教主英伟达行政总裁黄仁勋不断强调机器人时代即将来临,令全球机器人股获投资者热烈追捧,专注智能家居市场的卧安机器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也趁近期新股热潮迫不及待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请,有望短时间内闯关成功。 据上市申请文件显示,卧安机器人于2015年由李志晨及潘阳共同成立,李氏与潘氏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同学,2017年推出全球首款手指机器人及“SwitchBot”品牌的第一款产品,2025年4月将卧安机器人改为股份制,目前大股东为李志晨,持有卧安机器人21.82%的股权。 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配合智能化及灵活性提升,令全球家庭机器人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调研机构沙利文估计,2022年全球家庭机器人市场规模由2,133亿元增至2024年的2,577亿元,相当于复合年增长率为9.9%。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以及独居化趋势,加上年轻人追求时尚智能产品,带动家庭机器人需求不断增长,沙利文预计到2029年家庭机器人产品市场规模会达4,283亿元,即2024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0.7%。 AI具身家庭机器人市占第一 卧安机器人为全球最大的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提供商,所谓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即运用中枢平台,机器人能自主学习后实现复杂任务,实现类似人类活动能力。去年集团在AI具身家庭机器人的市场份额为11.9%,为行业最大龙头,比排第二位的中国对手市占率高2.1个百分点。 卧安机器人产品主要以出口为主,当中日本占比最大,占集团总收入的57.7%,主要是因为该国人口老龄化比率高,令产品需求大,随后才是欧洲及北美地区,占集团总收入的21.4%和15.9%。 卧安机器人收入主要来自一系列机器人产品,其中门锁机器人销售占比最高,占集团总收入18.5%。门锁机器人是通过改造现有的门锁,利用面部识别、NFC或语音命令,来启动开启门锁的方法,去年门锁机器人平均价为338元,按年升19.4%,销售则达1.13亿元,按年44.4%。 去年EBITDA大增3.5倍 整体来讲,卧安机器人收入增长不俗,去年收入升33.4%达6.09亿元,毛利增36.9%至3.16亿元,但受销售及分销开支与研发开支上升影响,去年业绩仍见红,录得亏损307万元,但已较2023年亏损1,638万元,按年大幅收窄81%。不过,从经调整EBITDA角度,2023年卧安机器人EBITDA已转赚581万元,2024年升幅更大增3.5倍至2,608万元。 由于业务独特,卧安机器人上市前已吸引多年星级股东,其中包括有“大疆教父”之称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他透过旗下松山湖机器人研究院、盈湖智能及东莞蕴和,合共持有12.98%的卧安机器人股权,李泽湘更出任卧安机器人的非执行董事。 除此之外,卧安机器人还引入香港科技大学前工学院院长高秉强博士成立的Brizan Ventures,该公司持有卧安机器人9.72%的股权,高秉强的代表作便是早年以个人身份投资大疆,目前他亦是卧安机器人的非执董。还有由高瓴作为执行管理合伙人的上海辰钧也入股,持有卧安机器人4.38%的股权。 值得留意的是,卧安机器人高度依赖亚马逊平台,2022年至2024年便占集团总收入81.9%、65.2%和64.2%,由于销售过分依赖亚马逊,加上Amazon Big Deal Day及黑色星期五都在每年第四季举行,因此卧安机器人每年第四季销售往往表现最好,其中2022年、2023年及2024第四季度产生收入便占卧安机器人全年总收入的32.6%、30.0%及26.1%。 日元变动左右盈利 另一方面,卧安机器人产品主要面向日本,去年便占收入近六成,意味日元变动对集团影响大,尤其是人民币对日元升值,对该公司除税前溢利有不利影响。 对比香港上市的机器人股份,包括优必选 (9880.HK)及越疆(2432.HK),去年经调整EBITDA仍未录得盈利,相反卧安机器人已连续两年EBITDA转正,反映业绩相对优必选及越疆更扎实。目前优必选与越疆市销率为12.55倍和37.1倍,一旦卧安机器人以单位数市销率上市,配合星级教授任非执董,将令股价随时炒上,因此值得留意。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houcheng pivoting to robotics, getting rid of the “old economy” label

甩掉旧经济标签 首程靠机器人突围

首程控股改变业务方向,近期更积极投资机器人产业 重点: 公司首季毛利下跌,纯利却多赚八成 旗下基金持有宇树科技股权   白芯蕊 自OpenAI在2022年11月发布ChatGPT,人工智能(AI)概念席卷全球,带挈芯片股大幅抽升,随着特斯拉(TSLA.US)人形机器人有望短期登场,意味AI应用即将落地,令全球机器人股都受热烈追捧,过往被视为旧经济股的首程控股有限公司(0697),近年业务不断变身,更进军机器人产业,刚公布的第一季业绩,纯利便升超过八成。 转型基金及停车业务 在香港上市超过30年的首程控股,前身是首长国际,集团早在1991年已在香港上市,主要经营钢铁等相关业务,2016年开始战略转型,陆续剥离传统业务,包括出售秦皇岛钢材制造、矿物开采和加工等业务,转型至基金管理及停车场营运等。 2018至2019年引入战略股东,2020年改名为首程控股。随着全球对机器人投资炽热,集团亦不怠慢,2024至2025年分别设立机器人基金及机器人公司等。 2024年报披露,首程控股大股东为首钢集团,持有该公司24.9%股权,日本租赁公司欧力士(IX.US;8591.JP)为第二大股东,持有首程控股14.3%股份,其他还包括港资周大福系的Cheng Yu Tung Family (Holdings) Limited、北京国有资本运营(下称北京国管)、阳光保险及私募基金厚朴,并分别持有首程控股11.5%、10%、8%及7%股权。 至于转型后的首程,现分为资产营运及资产融通两大业务,所谓资产营运,即包括产业基础运营服务及其他服务相关收入,涉及停车场及园区管理等。资产融通收入包括基金管理及投资产生的综合收入,当中REITs业务由首程基石营运,还有风险投资业务由首程资本主理,针对投资包括机器人产业等。 资产融通收入大跌 不过,资产融通收入波动较大,易受二级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令业务收入出现公允价值变动。以2025年首季业绩为例,资产营运及资产融通占总收入比率分别为73.4%和26.6%, 较2024年同期的57.8%和42.2%比例变化颇大,其中资产融通收入更大跌36.8%至9,381万港元,幸而资产营运收入按年上升27.3%至2.58亿元,令集团总收入力保不失,按年微升0.2%至3.52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首程控股首季毛利大跌39%,但受惠股权交易获取投资收益推动,令上季股东应占溢利大增80.2%至2.13亿元。其实也反映首程控股已由最初旧经济的重资产模式,转为利用资产获得资金,再投资科创企业,待科创企业变大及成熟后沽出套现。 携政府设机器人基金 尤其在风险投资业务上,首程专注高科技企业,积极布局机器人、新材料及智能制造等,其中2024年与股东之一,由北京市政府设立的北京国管,还有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联合成立100亿元机器人基金,重点投资机器人独角兽、机器人零件、创新应用等领域。 据国泰君安报告指,基金已完成对数十个项目投资,其中包括杭州六小龙之一的宇树科技,持股为3.96%,还有银河通用、星海图、未磁科技及万勋科技等。 除股权投资领域外,首程控股也计划大力推进机器人实业,近期便成立北京首程机器人科技,将机器人应用场景变成集团收入,计划初期将有40至50家创新企业会成为战略渠道伙伴,业务覆盖医疗、教育、市政等场景。 在持续投入机器人业务下,首程控股已变身成机器人概念股,配合在市场不断回购,公司股价今年累计上升超过五成,预期市盈率为20倍,市销率8.2倍,相比无盈利的优必选(9880.HK)及越疆(2432.HK),市销率却高达15倍和45倍,首程控股明显有一定吸引力。 整体来讲,全球机器人发展潜力巨大,摩根士丹利估计人形机器人今年收入虽然只有3亿美元,但随着人机融合,整个人形机器人会快速增长,到2050年行业收入会急增至5万亿美元。若估计正确,意味目前市场只是起步阶段,对作为主力投资机器人产业的首程控股有利,唯一担心的是REITs投资仍受内地楼市困扰,一旦楼市好转,配合机器人概念,首程的股价将有望一飞冲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优必选获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

机器人制造商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0.HK)周日公布,集团签订大型双足仿人机器人采购合同,分别为Walker S1及 Walker C,主要用于汽车工厂生产制造和商用接待。 集团表示,采购合同意味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工业制造的商业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让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进入汽车工业制造得到进一步验证。未来集团续将产品商业化落地,为大批量产和交付做好准备。 周一优必选开市升近3%报83.9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从高位下跌近六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优必选去年续亏损近12亿元

机器人制造商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80.HK)周日表示,2024年收入按年上升23.7%至13亿元,但仍录亏损11.6亿元,只较2023年收窄8%。 公司来自教育智能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的收入,按年上升4.6%至3.63亿元;但物流智能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的收入,则按年减少17.5%至3.22亿元;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则上升88%至4.77亿元。期内公司的毛利率,由31.5%跌至28.7%。 优必选周一开市跌2.4%至80.55港元,股价较去年高位下跌62%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