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卡罗特预告首三季收入大增
厨具品牌卡罗特商业有限公司(2549.HK)昨天预告今年首三季度业务表现,集团表示由于积极扩展品牌业务,预计收入按年增长40至50%。展望未来,将继续进一步扩大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拓展新的市场和客户群。 本月初才上市的卡罗特,招股期间获1,349倍超额认购,每股以5.78港元定价,并获高瓴及雷军的顺为资本入股。上市首天股价一度升近九成,其后拾级而下,近日已跌破上市价。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阿里未能让大润发起死回生 高鑫转策略觅新买家
大润发超市控股公司高鑫零售表示,阿里巴巴正与潜在买家洽谈出售 重点: 有意收购阿里巴巴持有79%的高鑫零售股份的私募股权基金,包括德弘资本和高瓴资本 这家超市运营商在上一财年陷入亏损,但在截至9月的六个月内恢复盈利,因它采取了关闭门店、削减成本的措施 谭英 2017年被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收购后,超市运营商高鑫零售有限公司(6808.HK)以为自己找到了救星。现在,七年过去了,这家超市运营商似乎对这桩联姻有了别的想法,并开始物色新伴侣。 投资者似乎喜欢结束联姻这个想法,因为10月16日,随着高鑫零售在宣布一名潜在买家有意收购阿里巴巴的股份后复牌,其股价盘中一度上涨30.7%。更令人兴奋的是,高鑫零售当天还发布了正面盈利预警。 这份正面盈利预警与2023年全年业绩形成鲜明对比,公告去年业绩前,曾发盈警称截至3月31日的财年出现严重亏损。公司最终的年度报告,去年亏损高达16亿元,营收725亿元,较上年下降13%。 最新盈利預告中的消息要好得多,高鑫零售表示,预计截至9月的六个月内,税后净利润将达到1.5亿元至2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3.78亿元。公告发布后的第二天,停牌近三周的高鑫零售复牌,股价大幅上涨,成为当天恒生综合指数中涨幅第三大的成分股。 自市场情绪高涨的那一天之后,高鑫零售的股价已经稳定下来,因大家意识到新东家可能只是公司向好的开始。但该股周三的收盘价为2.11港元,仍比公告发布前高出约18%,该股今年迄今已上涨50.7%,市值达到201亿港元。 根据彭博新闻社9月底报道,高鑫零售的求购者包括德弘资本和高瓴资本。2017年,高鑫零售率先吸引了阿里巴巴的关注。当时,这家电商巨头对传统实体零售商进行了一系列的投资,作为将线上线下购物相结合的“新零售”战略的一部分。 阿里巴巴的影响力似乎并没有给高鑫零售的业务带来多大帮助。高鑫零售是法国的欧尚集团与中国台湾的润泰集团,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上海创办。阿里巴巴先是在2017年投资224亿港元,收购了高鑫零售36%的股份,三年后又出资280亿港元增持股份至70.94%。 现在,即将结束与高鑫零售的联姻,似是阿里巴巴处置在鼎盛时收购的一系列资产的一部分,因为它正试图重建自己核心的电商业务。 “瘦身” 阿里在2023年3月推出的一项分拆计划遭遇阻力、曾被誉为创始人马云接班人的张勇也离开了公司后,决定“瘦身”。马云在4月份发给阿里员工的长文中承认了错误,现任董事长蔡崇信也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承认,忘记了公司真正的客户是谁。 虽然高鑫零售在阿里旗下时财务状况时好时坏,但它颇受欢迎的大润发连锁超市和其他资产仍有一定价值。 到2007年,该公司拥有200多家门店,并于2011年在香港上市。由于原来的大卖场模式不再受欢迎,它于2023年在扬州开设了第一家付费的M会员商店,走的是沃尔玛山姆会员店的路子。尽管2022年至2024年期间的收入和利润表现参差,但高鑫一直在效仿沃尔玛和开市客在中国的做法,建立更多的仓储式会员店,同时减少传统大卖场的数量。 随着开市客和山姆会员店等仓储式商店提供更优惠的价格,及以消费者为导向的选择,像大润发这样的大卖场在中国已经失宠。截至今年3月,高鑫零售的门店数量从去年同期的498家增加到507家,但总建筑面积却从去年同期的1,370万平方米缩减至1,350万平方米。 根据数据聚合平台Statista的资料,按零售额计算,高鑫零售旗下的大润发品牌是中国去年第五大零售连锁运营商。该消息来源称,它在去年销售额达47万亿元的中国零售市场上拥有强大的品牌知名度。 虽然高鑫零售近几年的营收和利润表现并不特别亮眼,但其毛利率一直相对稳定,截至2023年3月的财年为24.6%,截至2024年3月的最新财年为24.7%。近年来,它的收入持续缩水,最近的数字是从截至2023年3月财年的836亿元,降至截至今年3月财年的726亿元。高鑫零售表示,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关店和公司供应链业务萎缩。与阿里一样,高鑫零售如今也专注于“回归零售本质,回到大润发建立的初心和立根之本”。 现在从中受益的,就包括穆里耶家族。该家族的吉哈·穆里耶于1961年在法国北部的鲁贝创立了欧尚集团。欧尚被称为欧洲的沃尔玛,在12个国家设有门店,拥有逾15万名员工。虽然93岁的穆里耶不会从阿里出售高鑫零售股份中获利,但他肯定很高兴自己当年出售了这家中国合资企业的股份。多年前他以每股约8.10港元的价格出售的这家公司,现在的股价为2.10港元,约为当时价格的四分之一。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高瓴张磊会见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
10月12日,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会见了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而在过去几年,高瓴已开辟一条新道路,从一家专注中国的投资公司转为亚洲投资机构。多家中国媒体报道,张磊这次是以其中一位外资代表身份与陈吉宁会面。 报道称,陈吉宁表示上海欢迎外国企业家和投资者到当地投资。会谈前,张磊表达对中国发展的信心,并表示高瓴将专注在中国的长期战略投资,包括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转型等。 高瓴此前已将总部从中国迁至新加坡,旨在重新定位为一家国际私募和风投公司,以顺应多元化趋势。此次会议以罕见的高调方式举行,反映高瓴正再次回归中国,重申对本国的承诺。 是次访问的同时,高瓴还参与千觉机器人的天使轮融资,该公司是一家机器人传感技术开发商,被视为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等实体产品的重要参与者。 持续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使一些昔日以中国为中心的投资者(如纪源资本和高瓴资本)在过去两年重新考虑战略,试图将自己重塑为更具区域性的参与者。高瓴将自己定位为外国投资者,尽管它继续利用其在中国的专业知识,以抓住类似千觉机器人等公司的投资机会。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微创医疗获摩根大通增持至逾13%
最新:据港交所网页显示,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0853.HK)获摩根大通在5月30日增持约248万股,持股比例由12.89%增至13.02%。 利好: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获得主要股东增持股份是利好信号,意味其可能对公司前景存在正面看法。 值得关注:除了增持股份外,摩根大通亦同时增加逾70万股淡仓,合共持有淡仓约1.35亿股,占已发行股本7.34%。 深度:微创医疗于1998年成立,其业务主要覆盖心血管介入产品、骨科医疗器械、糖尿病及内分泌医疗器械及神经介入产品等,并于2010年9月在港股上市。自2020年起,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并且过去四年以来不断扩大。由于财务状况紧张,该公司4月公布,获高瓴资本及其他金融机构取得合共约5亿美元的融资和借款,以偿还即将到期的可转换债券。 市场反应:微创医疗周四上午股价先升后跌,中午收市软0.2%至6.33港元,贴近过去52周的低位。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ikTok美国遭禁进入倒计时,华为智能手机业务亮丽回归——中概股Bulletin
上周中国经济和中概股大事件 ▷ 布林肯、耶伦双双谈及中国挑战 ▷ 国产新能源车扎堆亮相北京车展 ▷ TikTok美国遭禁进入倒计时 ▷ 茶百道香港IPO难如人意 ▷ 汽车街争高估值上市 本周中概股评分:70/100 主编,阳歌 Doug Young https://youtu.be/ggitwl_GaDs 》》宏观 布林肯、耶伦双双谈及中国挑战 上周,两位美国内阁官员均讨论了中国挑战,由国务卿布林肯打头阵,他在新冠疫情后的第二次中国之行期间,提到了遏制芬太尼贩运,以及敦促中国减少对俄罗斯国防工业的支持。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也谈到中国。 本月早些时候访华的耶伦,对中国过度依靠政府支持,在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等领域产能过剩,破坏全球市场的倾向,直言不讳。耶伦告诉路透社,美国可能采取的行动不排除任何选项。 中国资本市场陷入寒冬 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充斥着数据,显示中国金融市场交易的状况有多糟糕,这直接反映了投资者的兴趣。今年迄今为止,中国国内市场的股票发行筹资额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仅为64亿美元,包括香港在內的离岸市场融资额是16亿美元,为21年来的最低水平。 今年迄今为止,中国对外并购金额为25亿美元,为200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贝恩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去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下降了37%,至4100亿元人民币,为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一位资深分析师简洁地概括了这种情况,称:“这绝对是我职业生涯中见过的最糟糕的情况。” 恒生H股指数步入牛市区域 尽管上周并不特别阴暗,没有发生新的重大危机,但也并非全然乐观。不过,这没有阻止中概股出现一年多以来的最强涨势之一。恒生H股指数上涨9.1%,恒指上涨8.8%。MSCI China ETF上涨7.5%。 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包括瑞银罕见地将其对中资股的评级上调至“超配”。另有媒体报道称,中国中央汇金主权财富基金第一季度向国内股市注入450亿美元。此次涨势正式将恒生H股指数推入牛市区域,较1月的低点上涨25%。 》》行业 国产新能源车扎堆亮相北京车展…
高瓴资本正将重心转向全球市场 公司被调查后需再增持隆基股份
这家私募股权公司在没有披露下出售了隆基的股份,应中国证券监管机构要求,高瓴资本需要回购这些股份。 重点: 高瓴因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调查后,已将隆基绿能股份的持股比例恢复至5% 尽管高瓴力图转型全球并刻意摆脱与中国的关联,但它向中国监管机构承诺,将继续在中国投资并增加在当地的资产配置 余特莉 阳歌 在中国庞大的私募股权界这个复杂的行业中,即使是最熟练的操盘手也偶尔百密一疏。高瓴资本就是这种情况。高瓴是一家中国私募股权公司,目前正将自己重新定位为一家更加全球化的基金,但公司近期因违规减持太阳能公司隆基而受到监管部门的严厉批评。 根据隆基上周五提交给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文件,高瓴最近回购了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1012.SH) 的股份,将其持股比例从之前的 4.85% 提高至 5%。高瓴此举是回应中国证监会去年 11 月对其“间接减持”隆基股份但未进行适当披露的立案调查。 像高瓴这样经验丰富的投资者,犯下这样的错误并不常见,或许可以解释监管机构为何展开调查。尤其是在当前中国股市疲软的情况下,任何此类可疑的操作都可能被视为对一家公司缺乏信心的表现。 一家植根中国的基金在当前环境下向全球转型 高瓴由张磊于2005年创立,因投资了一批消费、医疗保健和科技领域的中国公司而知名,例如已成为中国顶级游戏公司的腾讯控股 (0700.HK) 和与阿里巴巴 (BABA.US; 9988.HK) 竞争的中国电子商务公司拼多多 (PDD.US)。已申请在香港上市的百丽时尚以及抗癌药物制造商百济神州 (BGNE.US; 6160.HK; 688235.SH) 也在其投资组合中。 高瓴的失误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尤其是该基金正谋求从中国本土转向成为立足亚洲区域的基金管理公司,并向全球其它市场扩张,以此对冲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转型对高瓴而言尤其重要,特别是其拥有庞大的美国LP基础,其中大部分是养老基金、捐赠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他们对中国投资环境的担忧正日益增加。 高瓴的网站目前几乎没有提及其在中国的成功投资案例,而只是强调其在美国、新加坡、韩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等地已有布局。…
快讯:东南亚业务理想 极兔速递亏损缩减
最新:极兔速递环球有限公司(1519.HK)周五公布,去年非国际会计准则计算的经调整亏损为4.32亿元,同比减少71%。 利好:该公司去年收入增长21.8%至88.5亿元,主要因为来自中国、东南亚及其他新市场的营业额上升,其中在东南亚市场的包裹量达32.4亿件,以25.4%的市占率在行业排名第一。 值得关注:如果计算可转换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以及与股权交易相关以股份为基础的开支,该公司去年录得11.6亿元净亏损,远逊2022年的15.7亿元净利润。 深度:成立于2015年的极兔速递,一向被认为是中国快递业的搅局者,因为该公司曾在2021年以每票收费低至0.8元的“割喉价”震惊市场,令这个竞争早已白热化的行业天翻地覆。极兔上市前经过9轮融资,前期投资者包括腾讯(0700.HK)、博裕资本、高瓴资本、红杉资本及招银国际等,甚至连竞争对手顺丰(002352.SZ)也是投资者之一。该公司去年10月成功在港交所上市,集资净额为35.3亿港元。 市场反应:极兔速递周一股价下跌,中午收盘软1.1%至11.3港元,比上市价12港元下跌5.8%。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