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加速替代进口软件 金山软件受惠程度有多高?
一则政府公告因使用金山的文字处理软件,带出要加快取代进口软件系统的预期 重点: 中国政府近期在一份重要文件中,采用金山文字处理软件,推动其股价上涨,公司被视为中国版Microsoft Office 尽管面临进口替代政策的东风以及积极的市场预期,金山办公软件在企业级市场渗透率仍显不足,个人用户仍占收入的66% 夏飞 中国本月强化稀土出口管制的举措,加剧市场忧虑中美贸易休战态势将会瓦解。尽管该政策信号强劲,但部分投资者更关注其传递方式背后的潜台词,政府通过何种载体发布这项最新重磅声明。 一反常态,中国商务部未采用微软PDF或DOCX格式文件,而是使用金山软件有限公司(3888.HK; 688111.SH)开发的免费文字处理软件WPS,从而生成10月9日稀土公告文件,该公司被普遍视为抗衡微软(MSFT.US)Office的中国本土方案供应商。 虽然未正式确认为新政策,但此一低调转变,标志中国在加速推进技术自主可控、对抗美国软件出口禁令的战略中再进一步。2022年9月,国资委发布的内部文件要求,其监管的央企须在2027年前完成国产替代外国IT系统的工作。 中国政府会否同步推进更多软件国产化替代,仍有待观察。 10月13日,金山沪港两地上市股票最高大涨18%,但此后回吐全部涨幅。其A股今年表现尚可,但并非亮眼,11.6%的年内涨幅落后上证综指17.7%的涨幅;港股则明显跑输大盘,年内下跌6.8%,而同期恒生指数大涨29%。 软件角力 这轮短暂涨势似乎表明,部分市场人士对政府发布稀土文件时采用金山格式的意义,仍持怀疑态度。事实上,商务部8月对加拿大豌豆淀粉发起反倾销调查时,也曾采用WPS格式发文,当时该转变未引发过多关注。 不过,宏观政策轨迹似乎未改,仍为本土企业提供追赶契机。 在华销售软硬件的外资科技企业正全线收缩,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惠普今年一季度在中国PC市场的份额降至7%,仅为华为13%的一半,更远低于联想30%的份额,而华为本不以电脑产品见长。 外资品牌不仅放弃中国作为产品销售市场,也放弃作为研发和制造基地。此趋势源于多重因素,包括中国成本上升,以及分散制造布局,以规避过度依赖单一国家风险的考量。 《日经亚洲》报道称,微软(中国营收仅占总营收1.5%)已于3月悄然关闭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并计划明年将Surface平板电脑生产线迁出中国。苹果也采取类似举措,正将更多产能转移至印度。 外资在制造端,特别是销售端的收缩,为金山等中国品牌创造了发展空间。在中国力图摆脱外国产品依赖的进程中,这些企业或正获得政府的隐性支持。 金山由知名企业家、智能手机巨头小米(1810.HK)掌门人雷军掌舵,成为中国“去美国化”战略的主要受益者之一。路透社报道显示,仅2022年,中国在软硬件替代领域投入就高达1.4万亿元(约合1,910亿美元),同比增长16.2%。 今年8月,金山办公投资者关系总监Li Yinan向投资者透露,公司WPS业务正积极参与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办公软件采购招标。此前估算显示,WPS已占据中国党政机关、国企及银行办公软件系统约80%的市场份额。 分析师普遍预期,中国加速要替代进口,将为本土软件企业提供长期驱动力。目前,分析师对金山的平均目标价定为42.30港元,较周一收盘价31.64港元有34%的上行空间。雅虎财经调研的12位分析师中,3人给予“强力买入”评级,7人建议“买入”,但其余2人持“持有”观点,显示并非所有人看好其光明前景。 消费端依赖症 金山欲将微软的战略收缩转化为实际收益,首要任务是深耕关键企业客户市场,而非依赖个人消费者与政府机构支撑增长。 这种转型迹象尚不明显,金山二季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个人客户贡献WPS业务65.8%的营收,至17.5亿元(约合2.45亿美元);该比例自2020年第二季度的55%持续攀升。 反观微软Office业务,其收入绝大多数来自企业客户。截至今年6月的六个月内,微软365商业产品及云服务营收达462亿美元,面向消费者的产品仅创收22亿美元。 金山保持增长但势头未达迅猛,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10%至26.6亿元,但受游戏业务收缩拖累,利润增速显著放缓至3.57%。截至6月30日,其WPS AI(微软Copilot办公助手的同类产品)月活用户数,由2024年底的1,968万快速增至2,951万。 复杂的定价策略与数据隐私操作引发的声誉风险,也给金山前景蒙上阴影。被“超级会员Pro/Plus/Pro…
简讯:金山办公首季盈利增长近一成
金山软件有限公司(3888.HK)周三公布旗下的北京金山办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688111.SH)首季度业绩,收入按年上升6.2%至13亿元,股东净利润4亿元,按年升9.8%。不过,金山办公的经营现金流同比大幅下跌77%至3,522万元。 金山软件的核心业务主要分两方面,一是提供办公室软件及产品服务,即是金山办公的业务;另外是从事游戏研究、提供端游及手游服务。 周四金山软件平开报38.1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上升超过5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山软件可转债持有人换股
从事软件开发的金山软件有限公司(3888.HK)周二公布,可转债持有人行使部分换股权,涉及1,012万股股份,占初始可转债本金总额约11.35%。 该批可转债金额为31亿港元,去年4月发行,于今年到期,息率0.625厘。是次转换价经调整后每股34.77港元,转换后占公司扩大股份总额约0.75%。 金山软件周三开盘跌3.4%至35.7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上升近5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营收毛利大跃进 聚水潭二次闯关
中国最大电商SaaS ERP供应商聚水潭更新申请文件,公布去年营收增长超三成,再次挑战港股上市 重点: 公司去年是中国最大的电商SaaS ERP供货商,市场份额达23.2% 2023年营收增长33.3%至6.9亿元,毛利率提升10个百分点至62.3% 李世达 中国电商行业持续蓬勃发展,带动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的关联产业茁壮成长,中国最大的电商SaaS ERP提供商聚水潭股份有限公司,继去年6月10日递表失败后,近期更新申请文件,二度冲刺港股上市,由中金公司与JP Morgan担任联席保荐人。 有中金公司和JP Morgan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加持,通常会提高市场对公司上市的认可度与信心,尤其中金公司在中国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资源,可以帮助公司在中国市场上拓展业务;而JP Morgan的参与则意味着能帮助聚水潭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多关注。 SaaS指的是“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是一种以网络为基础的软件交付模式,用户通常通过云端按需使用软件服务,并以订阅或使用量计费的方式付费。 ERP则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的缩写,是一套集成的管理软件系统,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和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业务流程的效率,加强对业务运营的控制和监督。 订单处理效率全国最高 聚水潭成立于2014年,至今已开发出一整套云端电商SaaS产品,帮助商家升级业务能力、提高业绩表现并发展跨平台业务,同时降低部署和运营成本。 申请文件中称,聚水潭云端电商SaaS产品,能够推动客户与中国乃至全球逾400个电商平台连接。根据灼识咨询资料,行业平均的平台连接量只有不到200个。截至2023年底,聚水潭SaaS客户总数由2021年底的3.3万名增长至6.2万名,而行业平均客户数不到2万名。 此外,2023年聚水潭ERP平均每天能够处理约6,500万份订单,单日最高订单处理量达2.3亿单,是中国订单处理效率最高的电商SaaS ERP。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以2023年相关收入计算,聚水潭是中国最大的电商SaaS ERP提供商,市场占有率从2022年的20.7%进一步提升至23.2%。在中国电商运营SaaS市场中,按2023年SaaS总收入计算,聚水潭同样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7.5%。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近年营收不断增长,从2021年的4.3亿元增加20.7%至2022年的5.2亿元,并进一步增加33.3%至2023年的6.9亿元。经营现金流入净额从2022年的7,870万元增加至2023年的2.1亿元。 不过,聚水潭仍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21年至2023年股东应占亏损分别为2.5亿元、5亿元及4.9亿元,近三年累计亏损12.4亿元。…
雷军造车 一往无前
小米的汽车发布会中,雷军夸下海口,要在15至20年内成为全球前5的车厂 重点: 小米未必再一如以往,用低价打入汽车市场 雷军扬言小米造车是人生最重要的战役 刘智恒 有看过《一往无前》这本书,就知道小米集团(1810.HK)的热血十年,雷军从一个手机外行人,怎样将小米攀上销售巅峰,今天他是否要在新能源车上,复制其成功模式? 雷军在汽车领域上,构建更先进的智能设备并在物联网中相互通信,希望能达致更全面的小米智能生态系统。 去年底的小米汽车发布会上,雷军展示小米第一部电动车SU7,外型让人眼前一亮,虽然有人指它像保时捷的Taycan与特斯拉的混合体,但其颜值确实超爆,所有设备及技术也是高端,难怪雷军一再强调:“不要喊9万9了,不可能的!”但市场总聚焦在价格上,雷军只好补充:“14万9也不用再讲了,还是要尊重一下科技。” 言下之意,小米汽车难再走超平路线,至于是否雷军向市场做了价格期望,到时又以低价去抢市场,一切要在今年SU7正式推出后才揭晓。 要成全球五大车厂 雷军在发布会上的豪言壮语,展现了无比决心。汽车行业已经过百多年发展,要在赛道上竞跑并无捷径,他许下承诺:“以十倍努力去投入,从底层核心技术做起,认认真真造一辆好车,经过15 年到 20 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为中国汽车工业全面崛起而奋斗。” 雷军的演说激动人心,但事实又另一回事,特别是投资市场,似乎并不买账,发布会当天股价不升反跌,一度跌近2%,翌日跌势未止,收盘跌逾4%,报15.28港元,是否意味大家不看好其发展前景?我们没有水晶球,最终小米汽车能否跑出尚属未知之数,但可以尝试从大环境及公司层面去探讨分析。 先说整体市场,新能源车这条赛道强手云集,国外有特斯拉(TSLA.US),国内有比亚迪(1211.HK; 002594.SZ),加上“蔚小理”及零跑(9863.HK)等几家造车新势力,竞争已十分白热化,市场都质疑小米这个后来者如何突围而出,稍有差池,随时走上败亡之路。而且,新能源车经过这几年的急速增长,市场或许会放缓下来。 电车市场方兴未艾 从近年全球对减碳排放的要求,以及近年各地对新能源车的布局,可以预计未来的世界,新能源车会逐渐取代汽油为燃料的车辆,问题只是时间,因此对于市场饱和这一点,暂时似乎不用太担心。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在2020年至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352.1万辆以及688.7万辆,按年增长10.9%、157.6%及95.6%。截至今年11月,内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36%。换言之与饱和仍有相当距离,即使现已充斥多家造车势力,再加入新的竞争者,市场仍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争取及拼搏。别忘记,还有海外这个大市场,足以容纳更多内地车企去开疆拓土。 我们看,新能源车未来市场仍大有可为,但发展的过程中,同业竞争,淘弱留强是必然事情,当年威马汽车挟强势而来,最终败走麦城,可见企业的能力才是关键,如何去应对是重要一环。 对于小米的雷军,从金山软件(3888.HK)的成功,到十年前一个门外汉,在杀戮战场的手机行业上由零开始,最终排除万难,成为前列手机品牌,于中国及海外市场占有重要席位,足见雷军及其团队有相当能耐。 纵然有批评声音指小米在做高端手机一直未能成功,但小米目前仍是全球智能手机品牌中,按货量计稳居前三之列。就如初创或私募投资,很着重看领导团队,而小米创始人就有一个亮丽的履历去让人投下信心一票。 雷军并不是睡醒觉就突然想要造车,早在十年前已有部署,雷军当年已布局,在乘用车领域投资小鹏(9868.HK)和蔚来(9866.HK),另外又投资九号公司、工匠派及石头科技等。期间,小米针对激光雷达企业,投资了禾赛科技(HSAI.HK)和速腾聚创(2498.HK)等重点品牌,透过投资去参与及观察,汲取了多年经验及知识,并建立相当的人脉关系。 雷军人生最后一击 就是雷军的早有筹谋,是以在公布造车后的1,003天里,小米才能短时间内解决人才任用、造车资质、及自建工厂等事宜。 财务上,雷军拓展电动车时,有小米这家上市公司作后盾,确实具有一定优势,我们看看小米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光在第三季度,经营现金流有133亿元,手头现金316.5亿元,短期银行存款也有514亿元,而长短期借贷仅为448亿元。 虽然造车的投资动辄以百亿计算,但以现时小米的财力,加上雷军的人脉关系,赋以昔日亮丽的创业成绩,要在市场找融资相信并不成问题。难怪雷军在发布会上敢说出“不差钱”这三个字。 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织田信长,雄心勃勃统一天下,向天下布武,今天雷军公开叫阵,扬言最快在15年内打进前五大车厂之列。他豪言地说:“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人生所有的战绩和声誉,全力以赴去做小米汽车。” 事实上,以雷军在软件及手机行业做出的骄人成绩,加上他的能力及一往无前的精神,大有机会在新能源车的市场上站稳一重要席位。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持续转型的金蝶 盈利被云业务蒙上阴影
中国最大的企业软件开发商正在收缩企业资源规划(ERP)业务,但近年力推的云业务,成本仍占收入近三分一 重点 金蝶国际上半年营收增长17%,净亏损收窄但金额仍然巨大 该软件开发商正在迅速转型为云软件即服务(SaaS)产品供应商,而其传统ERP业务正逐渐萎缩 谭英 投资者可能已经厌倦了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0268.HK)的老生常谈,该公司是中国最早的软件开发商之一,正寻求利润更丰厚的软件即服务(SaaS)来开启新篇章。金蝶的意思是“金色的蝴蝶”,上月公布中期业绩后,金蝶国际的股价短暂上涨。但就像金蝶国际自己的故事一样,这次上涨相当短暂,较1月份的高点下跌了近60%。 金蝶国际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架构师徐少春(英文名Robert)至少在过去七年里一直表示,公司的未来在云服务。早期,其云服务收入在2016年上半年增长了138.3%,达到1.252亿元(1,720 万美元)。 当时,徐少春预测三年内云服务将占总收入的40%-50%。2017年,他退出运行网络计算机服务器业务,专注云服务。他用锤子砸笔记本电脑和数据服务器一事,曾引起广泛关注。 金蝶国际并不是唯一一家追逐云服务的公司,云服务属于更广泛的SaaS类别。此类服务比传统软件业务更具吸引力,因为它们通过提供计算服务,为金蝶这样的公司带来了经常性收入,而不仅仅是软件销售带来的一次性费用。 金蝶云以远超徐少春预计的速度发展,部分原因在于公司顺应了政府发展本土技术的政策。2023年上半年,云服务在金蝶26亿元收入中占比79.5%,而上年同期这个比例为76.4%。 公司预计,到2030年,原来的重点业务ERP应用基础设施,和中间件软件的国内市场规模将达到230亿元左右。相比之下,到2030年,国内财务软件和相关SaaS市场规模将达到475亿元,是前者的一倍多,而国内人力资本管理软件及相关SaaS市场的规模将达440亿元。 虽然云服务的前景广阔,但投资者可能会因金蝶国际的持续亏损望而却步。虽然今年前六个月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16.8%,但公司同期亏损2.8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56亿元有所收窄。亏损是下降了,但还不够。近8.3亿元的研发费用,是亏损的一大因素,同比增长4.3%,占营收的近三分之一。 尽管金蝶国际持续亏损,但雅虎财经调查的10名分析师中,有8名给予金蝶国际“买入”或“强力买入”的评级。关注该公司的26名分析师预计,金蝶国际今年的销售额将增长15.6%。其市销率为6.93倍,领先于一众同行,超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金山软件(3888.HK)的4.6倍,以及规模比它小的微盟集团(2013.HK)的4.39倍等。 目光敏锐的趋势发现者 金蝶国际创始人徐少春出生于湖南的一个农场,曾在工厂和当地的税务部门工作,后来搬到南方新兴都市深圳,跟人借来5,000元创业。手握计算机科学和会计双学位的徐少春,大搞新技术的研发,比如会在电费超出预算时发出警告的企业应用程序。 徐少春于1993年创办金蝶,从最初向中国企业出售微软视窗系统的财务软件,发展到现在为国内中小型客户提供一系列会计和其他产品,期间成功把握住了行业的发展趋势。他注意到,微软和其他公司开始将软件转移到数据中心的云服务器上,并洞悉到专注于面向企业的类似SaaS应用程序的机会。 虽然美中科技战令许多企业头疼,但实际上,却有助于金蝶吸引客户,令其受益。2021年,金蝶前总裁沈崇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中紧张局势,为国内的云服务企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起飞机会,因为中国企业要减少对甲骨文(ORCL.US)和SAP(SAP.DE)等外国竞争对手产品的依赖。 此后,科技行业紧张局势加剧,今年上半年,金蝶的两项主要服务赢得了297个新客户,实现签订合同总金额5.5亿元,其中大部分是经常性收入。许多新客户都是大型国有企业。总体而言,该公司报告称,2023年上半年,云订阅的年度经常性收入同比增长36.3%,达到25.4亿元。 通过深入研究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徐少春坚信,金蝶的未来在云服务,但这(加上其他)已经让该公司负债累累。研发成本推动其资产负债率从六个月前的58%升至65%,同期借款增加约2亿元至5.9亿元。该公司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从19亿元降至10亿元,反映要恢复盈利存在压力。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金山云扭亏之路遥远 港股双重上市‘买保险’
金山云申请在港股市场“双重主要上市”,为其上市地位购买保险